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該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的成分為:茉莉酸或茉莉酸衍生物、水楊酸、殼寡糖或/和殼聚糖、赤霉素、吐溫80或/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鈣鹽及防腐劑。具體應用方法為:在荔枝的膨大期、轉色期及成熟期分別噴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共3~4次,每次間隔7~10天;于晴天的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后細霧均勻噴施于果實及葉面至滴液為止,采收前7~10天停止用藥。應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能提高荔枝的抗裂果性、抗冷性、抗病性、耐貯性,延長保鮮期,經處理后的果實在常溫條件下可貯藏8天以上,低溫下可貯藏30天以上,裂果率降低,僅為對照的50%左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產品栽培與保鮮
,具體涉及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技術介紹
荔枝(LichiChinensisSonn.)屬無患子科植物,是我國的名優特色水果,因其風味獨特、美味多汁、營養豐富,而有“果中珍品”之稱。我國荔枝極具產業優勢,亦為果農謀生致富的主要手段,但長期以來,新鮮荔枝的貯藏和運輸都是生產上的一個重大難題而制約了荔枝產業的發展,荔枝盛產于熱帶地區,成熟時又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成熟前容易發生裂果,采摘后果實數日內色香味漸失,新鮮度下降,并致褐變、發霉腐爛,使得荔枝的貯藏壽命極短,嚴重影響其產量、經濟和商品價值。影響荔枝變質的原因很多,其中荔枝果皮的失水、酶類的活動及微生物的侵染等是導致荔枝褐變腐爛的主要原因。目前的荔枝保鮮方法大多集中在采后處理方法和技術,常用的有以泡沫箱加冰為主的常溫保鮮法、低溫冷藏保鮮法、氣調保鮮法、低殘留殺菌劑為主的化學保鮮法,此外臭氧保鮮法、熱處理、輻射和紫外線處理被用于殺菌和延緩生理性衰老。以上各種方法均有一定的作用,但都是從采后階段進行防御性處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荔枝的保鮮難題;而將保鮮技術拓展延伸至采前階段,對荔枝通過應用多營養、多功能成分,從源頭上來提升果實產量、品質、抗病性和耐貯性,延長保鮮期的方法研究不多。事實證明,荔枝貯運保鮮技術是貫徹采前管理和采后保鮮的全過程,荔枝的鮮果壽命長短與產前、產中、產后每一個環節緊密相關。因此,荔枝的保鮮技術中,除了采后的保鮮技術外,還必須考慮采前的營養及栽培管理等各項措施。近年來,抗病性誘導技術已經成為果蔬病害防治研究的熱點。采用生物和非生物誘導因子處理果實,可以提高其抗病免疫能力,實現對果蔬病害的控制。茉莉酸(Jasmonicacid,JA)及茉莉酸甲酯(MmethylJasmonate,MeJA)是高等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內源生長調節物質,在調節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反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發現其對植物的生理代謝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相應的農產品的品質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水楊酸(SalicylicAcid,SA)是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一種簡單的小分子酚類化合物,可作為植物抗病反應所需的信號分子來激活植物防御保護機制,在植物信號傳導和抗逆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可通過降低果實的電解質滲出率、氧化酶活性、乙烯的生成量,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提高與防御相關的酶活性進而降低發病率,來實現果實保鮮的效果。殼寡糖(Chito-oligosaeeharide)和殼聚糖(Chitosan)在防病和抗病方面有著多種機制,除了作為活性信號分子,迅速激發植物的防衛反應,啟動防御系統,還能使植物產生酚類化合物、木質素、植保素、病程相關蛋白等抗病物質,并提高與抗病代謝相關的防御酶和活性氧清除酶系統的活性,其對植物病原菌直接的抑制作用也是其抗病的必要組成部分。赤霉素處理后可提高果實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減輕膜脂過氧化程度,在采前和采后使用都能延長貯藏期。采前用赤霉素處理果實,可保持并提高果實的品質,提高果實的硬度,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總糖也有較好的保持作用。本專利技術是一種以上述三種抗病性誘導劑為主要成分的采前防裂保鮮劑,通過在荔枝發育的膨大期、轉色期及成熟期噴施,提高荔枝的抗裂果性、抗冷性、抗病性、耐貯性,變采后被動保鮮改為采前的主動防御,可使果實品質達到極大提升,產量及貯藏壽命大大延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經濟、簡便的提升采前荔枝品質及耐貯性的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是對現有荔枝采后貯運保鮮技術的補充。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在于提供所述荔枝防裂保鮮劑的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在于提供所述荔枝防裂保鮮劑用于荔枝采前處理的應用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該保鮮劑中的組分及各組分的含量如下:植物抗病誘導劑:茉莉酸或茉莉酸衍生物0.002~0.1g/L水楊酸0.01~1g/L殼寡糖和殼聚糖中的一種以上0.5~10g/L植物生長調節劑:赤霉素0.05~0.1g/L鈣鹽1~10g/L乳化劑:吐溫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的一種以上5~50g/L防腐劑:山梨酸鉀0.05~0.1/L其余為溶劑。優選的,所述溶劑為如下5種中的一種:水和乙醇;水和檸檬酸;水和醋酸;水、乙醇和檸檬酸;水、乙醇和醋酸。優選的,所述的茉莉酸衍生物為茉莉酸甲酯。優選的,所述殼聚糖的脫乙酰為90%以上,溶于水或溶于質量濃度為1~2%的檸檬酸或醋酸,殼寡糖的分子量為500~10000Da。優選的,所述殼聚糖的脫乙酰為95%,溶于質量濃度為1%的檸檬酸,殼寡糖的分子量為5000Da。優選的,所述的鈣鹽為氯化鈣、檸檬酸鈣、氨基酸螯合鈣或硝酸鈣。優選的,所述的荔枝防裂保鮮劑,所述保鮮劑中的組分及各組分的含量為: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為0.02g/L,水楊酸為0.1g/L,殼寡糖或殼聚糖為1g/L,赤霉素0.02g/L,鈣鹽5g/L,乳化劑為10g/L,山梨酸鉀0.08g/L,其余為溶劑;所述的乳化劑為吐溫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的一種以上。以上所述的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用水或有機溶劑分別溶解除乳化劑外的各組分,其中茉莉酸甲酯及赤霉素用95~100%乙醇溶解,殼聚糖用質量濃度為1~2%的檸檬酸溶解,其余組分分別用水溶解;2)混合除乳化劑外的各組分,再添加乳化劑,余量以水補充至所需的混合液體積,攪拌10~30min,50~500轉/分進行常壓乳化,混合均勻,得混合液;3)將步驟2)所得混合液經過50~90℃、5~90Mpa均質,在0.05~0.1MPa下真空脫氣后灌裝,得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以上所述的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在荔枝的膨大期(約謝花后4~6周)、轉色期(約謝花后7~8周)及成熟期(約謝花后8~10周)分別噴施所述的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共3~4次,每次間隔7~10天;于晴天的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后細霧均勻噴施于果實及葉面至滴液為止。采收前7~10天停止用藥。優選地,所述應用建立在施肥、灌溉、修剪、壯花保果、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清園消毒等良好的荔枝栽培管理措施基礎上。重點加強采后危害較重的霜疫霉病、炭疽病、蒂蛀蟲等病蟲害預防。優選地,所述的荔枝采前抗裂保鮮劑適用的荔枝品種為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白糖罌、進奉、御金球、白蠟、雞嘴荔、雪懷子、陳紫、鑒江紅糯、綠荷包、雙肩玉荷包、仙婆果、掛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其特征在于,該保鮮劑中的組分及各組分的含量如下:茉莉酸或茉莉酸衍生物???????????????0.002~0.?1g/L水楊酸?????????????????????????????0.01~1?g/L殼寡糖和殼聚糖中的一種以上?????????0.5~10g/L赤霉素?????????????????????????????0.?05~0.1g/L鈣鹽???????????????????????????????1~10g/L乳化劑?????????????????????????????5~50g/L山梨酸鉀???????????????????????????0.05~0.1?g?/L其余為溶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其特征在于,該保鮮劑中的組分及各組分的含量如下:
茉莉酸或茉莉酸衍生物0.002~0.1g/L
水楊酸0.01~1g/L
殼寡糖和殼聚糖中的一種以上0.5~10g/L
赤霉素0.05~0.1g/L
鈣鹽1~10g/L
乳化劑5~50g/L
山梨酸鉀0.05~0.1g/L
其余為溶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劑為如下5種
中的一種:水和乙醇;水和檸檬酸;水和醋酸;水、乙醇和檸檬酸;水、乙醇和醋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劑為吐溫80
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的一種以上;所述茉莉酸衍生物為茉莉酸甲酯;所述鈣鹽為氯化鈣、
檸檬酸鈣、氨基酸螯合鈣或硝酸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的脫乙酰
為90%以上,溶于水或溶于質量濃度為1~2%的檸檬酸或醋酸,殼寡糖的分子量為500~
10000Da。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的脫乙酰
為95%,溶于質量濃度為1%的檸檬酸,殼寡糖的分子量為5000Da。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荔枝采前防裂保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鮮劑中的組分
及各組分的含量為: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0.02g/L,水楊酸0.1g/L,殼寡糖或殼聚糖1g/
L,赤霉素0.02g/L,鈣鹽5g/L,乳化劑10g/L,山梨酸鉀0.08g/L,其余為溶劑;所述的乳
化劑為吐溫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的一種以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儂輝,向旭,鐘云,邱艷萍,劉偉,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