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用于水利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4957140 閱讀: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1:35
    一種用于水利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桶,所述攪拌桶內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與位于攪拌桶下方的第一電機相連接,所述第一轉軸內部設有中空內腔,在中空內腔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與攪拌桶內部相連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轉軸的頂端通過旋轉水管接頭與液體添加裝置相連接,所述液體添加裝置包括儲水罐、流量計和進水管,所述儲水罐通過進水管與旋轉水管接頭相連通,所述進水管上設有電磁閥、水泵和流量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實現水的自動添加和定量添加,提高了攪拌效率,水從第一轉軸上的出水口均勻噴出,加強了與物料的混合效果;本裝置對于攪拌桶的內側壁不存在攪拌死點,有效提高攪拌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混凝土生產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水利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水利建設的不斷推進,對于混凝土的需求量也就越來越大。混凝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建筑材料,大量用于建筑施工和道路施工領域。混凝土是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成型而得。混凝土的攪拌十分重要,如果攪拌不均,則直接影響其性能。現有技術中,混凝土的攪拌效果較差,難以實現各物料的充分混合;此外,現有的水添加是根據經驗來的,導致添加量難以控制;現有的混凝土攪拌槳一般都是無法接觸到攪拌桶的內側壁,這就導致內側壁處的物料難以得到充分攪拌混合,存在攪拌死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水利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水利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桶,所述攪拌桶內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與位于攪拌桶下方的第一電機相連接,所述第一轉軸內部設有中空內腔,在中空內腔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與攪拌桶內部相連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轉軸的頂端通過旋轉水管接頭與液體添加裝置相連接,所述液體添加裝置包括儲水罐、流量計和進水管,所述儲水罐通過進水管與旋轉水管接頭相連通,所述進水管上設有電磁閥、水泵和流量計,所述電磁閥、流量計和水泵均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第一轉軸上上均勻設有若干攪拌槳,所述攪拌槳遠離第一轉軸的一端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內設有滑動桿,滑動桿的一端與位于第一凹槽封閉端內的彈簧固定連接,滑動桿的另一端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內設有滾輪,滾輪與設置在第二凹槽內的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攪拌槳的外側壁上均勻設有若干攪拌桿;所述攪拌桶的右側還設置有循環(huán)裝置。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環(huán)裝置包括循環(huán)殼體,循環(huán)殼體與攪拌桶相接觸,所述循環(huán)殼體的內部設置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與位于循環(huán)殼體上方的第二電機相連接,第二轉軸上布置有螺旋提升葉片,所述攪拌桶與循環(huán)殼體的接觸處的下部和上部分別設有進口和出口。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流量計為超聲波流量計。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為單片機。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攪拌桶的頂部設有進料斗;攪拌桶的底部設有出料口。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滾輪有部分伸出第二凹槽外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實現水的自動添加和定量添加,提高了攪拌效率,水從第一轉軸上的出水口均勻噴出,加強了與物料的混合效果;本裝置對于攪拌桶的內側壁不存在攪拌死點,有效提高攪拌效果;設置有循環(huán)裝置對物料進行強制循環(huán),進一步提高了攪拌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攪拌槳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儲水罐、2-電磁閥、3-水泵、4-流量計、5-水管、6-旋轉水管接頭、7-中空內腔、8-進料斗、9-攪拌桶、10-攪拌槳、11-出水口、12-第一轉軸、13-第一電機、14-出料口、15-進口、16-循環(huán)殼體、17-第二轉軸、18-螺旋提升葉片、19-出口、20-第二電機、101-攪拌桿、102-第一凹槽、103-彈簧、104-滑動桿、105-第二凹槽、106-支撐桿、107-滾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和圖2,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用于水利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桶9,所述攪拌桶9內設有第一轉軸12,所述第一轉軸12與位于攪拌桶9下方的第一電機13相連接,所述第一轉軸12內部設有中空內腔7,在中空內腔7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與攪拌桶9內部相連通的出水口11,所述第一轉軸12的頂端通過旋轉水管接頭6與液體添加裝置相連接,所述液體添加裝置包括儲水罐1、流量計4和進水管5,所述儲水罐1通過進水管5與旋轉水管接頭6相連通,所述進水管5上設有電磁閥2、水泵3和流量計4,所述電磁閥2、流量計4和水泵3均與控制器電連接;控制器打開電磁閥2和水泵3,向攪拌桶9內注水,當流量計4監(jiān)測到水達到預定量時,流量計4發(fā)出數字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再關閉電磁閥2和水泵3,即可實現水的自動添加和定量添加,水從第一轉軸12上的出水口11均勻噴出,加強了與物料的混合效果;所述第一轉軸12上上均勻設有若干攪拌槳10,所述攪拌槳10遠離第一轉軸12的一端開設有第一凹槽102,第一凹槽102內設有滑動桿104,滑動桿104的一端與位于第一凹槽102封閉端內的彈簧103固定連接,滑動桿104的另一端開設有第二凹槽105,所述第二凹槽105內設有滾輪107,滾輪107與設置在第二凹槽105內的支撐桿106固定連接,所述攪拌槳10的外側壁上均勻設有若干攪拌桿101,第一轉軸12轉動時,滑動桿104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遠離第一轉軸12運動,使得滾輪107接觸到攪拌桶9的內側壁上,滾輪107繞支撐桿106轉動,有效減小阻力,且對攪拌桶9的內側壁處的攪拌死點進行有效攪拌;所述攪拌桶9的右側還設置有循環(huán)裝置,所述循環(huán)裝置包括循環(huán)殼體16,循環(huán)殼體16與攪拌桶9相接觸,所述循環(huán)殼體16的內部設置有第二轉軸17,所述第二轉軸17與位于循環(huán)殼體16上方的第二電機20相連接,第二轉軸17上布置有螺旋提升葉片18,所述攪拌桶9與循環(huán)殼體16的接觸處的下部和上部分別設有進口15和出口19,位于攪拌桶9底部的物料從進口15進入到循環(huán)殼體16的底部,啟動第二電機20,帶動第二轉軸17轉動,螺旋提升葉片18對循環(huán)殼體16底部的物料進行提升,之后物料從出口19處再次進入到攪拌桶9內,對物料進行強制循環(huán),有效提高了攪拌效果;所述流量計4為超聲波流量計。所述控制器為單片機。所述攪拌桶9的頂部設有進料斗8;攪拌桶9的底部設有出料口14。所述滾輪107有部分伸出第二凹槽105外部。本技術的工作過程是:工作時,將物料從進料斗8處加入,控制器打開電磁閥2和水泵3,向攪拌桶9內注水,當流量計4監(jiān)測到水達到預定量時,流量計4發(fā)出數字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再關閉電磁閥2和水泵3,即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用于水利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裝置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水利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桶內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與位于攪拌桶下方的第一電機相連接,所述第一轉軸內部設有中空內腔,在中空內腔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與攪拌桶內部相連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轉軸的頂端通過旋轉水管接頭與液體添加裝置相連接,所述液體添加裝置包括儲水罐、流量計和進水管,所述儲水罐通過進水管與旋轉水管接頭相連通,所述進水管上設有電磁閥、水泵和流量計,所述電磁閥、流量計和水泵均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第一轉軸上上均勻設有若干攪拌槳,所述攪拌槳遠離第一轉軸的一端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內設有滑動桿,滑動桿的一端與位于第一凹槽封閉端內的彈簧固定連接,滑動桿的另一端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內設有滾輪,滾輪與設置在第二凹槽內的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攪拌槳的外側壁上均勻設有若干攪拌桿;所述攪拌桶的右側還設置有循環(huán)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水利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桶,其特征在于,所
    述攪拌桶內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與位于攪拌桶下方的第一電機相連
    接,所述第一轉軸內部設有中空內腔,在中空內腔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與攪
    拌桶內部相連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轉軸的頂端通過旋轉水管接頭與液體添
    加裝置相連接,所述液體添加裝置包括儲水罐、流量計和進水管,所述儲水
    罐通過進水管與旋轉水管接頭相連通,所述進水管上設有電磁閥、水泵和流
    量計,所述電磁閥、流量計和水泵均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第一轉軸上上均
    勻設有若干攪拌槳,所述攪拌槳遠離第一轉軸的一端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一
    凹槽內設有滑動桿,滑動桿的一端與位于第一凹槽封閉端內的彈簧固定連接,
    滑動桿的另一端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內設有滾輪,滾輪與設置在
    第二凹槽內的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攪拌槳的外側壁上均勻設有若干攪拌桿;
    所述攪拌桶的右側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韓佳明韓蕎羽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科技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台湾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手机|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一级电影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免费无码婬片aaa直播表情|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 |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人妻中文字系列无码专区|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无遮掩无码h成人av动漫|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