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包括前級干燥器、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并聯,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的內腔皆設置有干燥支承板,干燥支承板上設置有干燥劑;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設置有一個并聯進氣管和一個并聯出氣管,并聯進氣管、并聯出氣管分別與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相連通,并聯進氣管的進氣口端位于支承板的下方,并聯出氣管位于燥劑的上方;前級干燥器的內腔從下到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和若干層絲網過濾器,前級干燥器設置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位于冷卻器的下方,排氣口位于最頂層的絲網過濾器之上,所述排氣口與并聯進氣管相連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精細化工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
技術介紹
在乙炔法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生產工藝過程中,乙炔經過2次脫水和2次壓縮進入反應器與2-吡咯烷酮反應合成乙烯基吡咯烷酮。而水份含量是影響合成反應的重要因素。快速、高效、安全地脫去乙炔氣體中的水份是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現有高壓干燥技術為填裝干燥劑的兩組三級串聯干燥塔,弊端有:1、干燥劑消耗量大,不經濟;2、干燥劑添加繁瑣,操作困難;3、干燥劑隨水排放,有污染;4、添加干燥劑需要排出干燥塔內的乙炔氣體,而且必須進行氮氣置換,乙炔排放不安全;5、投資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干燥分為兩級,前一級冷卻和過濾,除去游離水,后一級干燥劑化學除水,既能滿足正常生產,又減少了干燥劑用量。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經濟耐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包括前級干燥器、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并聯,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的內腔皆設置有干燥支承板,所述干燥支承板上設置有干燥劑;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設置有一個并聯進氣管和一個并聯出氣管,所述并聯進氣管、并聯出氣管分別與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相連通,并聯進氣管的進氣口端位于支承板的下方,并聯出氣管位于干燥劑的上方;所述前級干燥器的內腔從下到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和若干層絲網過濾器,所述前級干燥器設置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位于冷卻器的下方,所述排氣口位于最頂層的絲網過濾器之上,所述排氣口與并聯進氣管相連通。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干燥劑為無水氯化鈣。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絲網過濾器為三層,每一層絲網過濾器包括填料支承板,所述填料支承板設置在前級干燥器的內腔,與前級干燥器的筒體相連接,所述填料支承板上設置有填料。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填料為不銹鋼絲網填料。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冷卻器為列管冷卻器,所述冷卻器外接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口,所述冷卻水進口位于冷卻水出口的下方,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前級干燥器的頂端設置有安全閥和壓力表,所述前級干燥器的底端設置有排水口。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的頂端設置有排空口和干燥劑添加口,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的底端設置有排液口,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的下部設置有氮氣轉換口。本技術的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干燥分為兩級,前級干燥器冷卻和過濾,除去游離水,后級干燥器采用干燥劑化學除水,后級干燥器為兩臺干燥器,分別為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并列交替使用。前級干燥器為立式筒體設備,乙炔氣體從下部的進氣口進入經過冷卻和脫水填料從上部的排氣口排出。冷卻器位于裝置中下段,采用列管式,氣體走管程,冷卻水走殼程,冷卻水低進高出。冷卻器兼具氣體分布器的作用。裝置底部設置有不銹鋼排水閥,定時排出水份。脫水填料采用高效不銹鋼絲網填料脫水效果好,使用壽命長,一般不用更換。填料支承為格柵狀,和設備筒體用螺栓連接,便于安裝。安全閥為必須的安全裝置。后級干燥器為兩臺干燥器并列交替使用。干燥器為立式筒體設備,乙炔氣體從下部的進氣口進入經過干燥劑脫水干燥從上部的排氣口排出。干燥劑采用無水氯化鈣。干燥效果差了通過進排氣閥的切換,投入備用干燥器。填裝干燥劑:先打開排空口放空乙炔氣,再沖入氮氣置換,合格后打開干燥劑口添加適量干燥劑,重新合上干燥劑口,氮氣置換到氧含量合格,檢測密閉性合格,備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干燥分為兩級,前一級冷卻和過濾,除去游離水,后一級干燥劑化學除水,既能滿足正常生產,又減少了干燥劑用量。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經濟耐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包括前級干燥器1、后級干燥器A2和后級干燥器B3;所述后級干燥器A2和后級干燥器B3并聯,所述后級干燥器A2和后級干燥器B3的內腔皆設置有干燥支承板11,所述干燥支承板上11設置有干燥劑10;所述后級干燥器A2和后級干燥器B3設置有一個并聯進氣管12和一個并聯出氣管13,所述并聯進氣管12、并聯出氣管13分別與所述后級干燥器A2和后級干燥器B3相連通,并聯進氣管12的進氣口端位于支承板11的下方,并聯出氣管13位于燥劑10的上方;所述前級干燥器1的內腔從下到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7和若干層絲網過濾器14,所述前級干燥器1設置有進氣口15和排氣口16,所述進氣口15位于冷卻器7的下方,所述排氣口16位于最頂層的絲網過濾器14之上,所述排氣口16與并聯進氣管12相連通。所述干燥劑10為無水氯化鈣。所述絲網過濾器14為三層,每一層絲網過濾器14包括填料支承板,所述填料支承板設置在前級干燥器1的內腔,與前級干燥器1的筒體相連接,所述填料支承板上設置有填料。所述填料為不銹鋼絲網填料。所述冷卻器7為列管冷卻器,所述冷卻器7外接冷卻水進口17和冷卻水出口18,所述冷卻水進口17位于冷卻水出口18的下方,所述前級干燥器1的頂端設置有安全閥4和壓力表5,所述前級干燥器1的底端設置有排水口。所述后級干燥器A2和后級干燥器B3的頂端設置有排空口8和干燥劑添加口8,所述后級干燥器A2和后級干燥器B3的底端設置有排液口,所述后級干燥器A2和后級干燥器B3的下部設置有氮氣轉換口6,排空口8和干燥劑添加口8可共用一個口。本技術的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干燥分為兩級,前級干燥器冷卻和過濾,除去游離水,后級干燥器采用干燥劑化學除水,后級干燥器為兩臺干燥器,分別為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并列交替使用。前級干燥器為立式筒體設備,乙炔氣體從下部的進氣口進入經過冷卻和脫水填料從上部的排氣口排出。冷卻器位于裝置中下段,采用列管式,氣體走管程,冷卻水走殼程,冷卻水低進高出。冷卻器兼具氣體分布器的作用。裝置底部設置有不銹鋼排水閥,定時排出水份。脫水填料采用高效不銹鋼絲網填料脫水效果好,使用壽命長,一般不用更換。填料支承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級干燥器、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并聯,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的內腔皆設置有干燥支承板,所述干燥支承板上設置有干燥劑;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設置有一個并聯進氣管和一個并聯出氣管,所述并聯進氣管、并聯出氣管分別與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相連通,并聯進氣管的進氣口端位于支承板的下方,并聯出氣管位于干燥劑的上方;所述前級干燥器的內腔從下到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和若干層絲網過濾器,所述前級干燥器設置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位于冷卻器的下方,所述排氣口位于最頂層的絲網過濾器之上,所述排氣口與并聯進氣管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級干燥器、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并聯,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的內腔皆設置有干燥支承板,所述干燥支承板上設置有干燥劑;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設置有一個并聯進氣管和一個并聯出氣管,所述并聯進氣管、并聯出氣管分別與所述后級干燥器A和后級干燥器B相連通,并聯進氣管的進氣口端位于支承板的下方,并聯出氣管位于干燥劑的上方;所述前級干燥器的內腔從下到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和若干層絲網過濾器,所述前級干燥器設置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位于冷卻器的下方,所述排氣口位于最頂層的絲網過濾器之上,所述排氣口與并聯進氣管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劑為無水氯化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高壓乙炔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網過濾器為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尚禮,
申請(專利權)人:焦作市源海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