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以將輸漿管在輸漿過程中產生的震動進行有效減弱并消除的土木工程注漿用的輸漿管,包括管狀本體,在所述管狀本體上還設置有減震機構;所述減震機構包括突出所述管狀本體外壁設置的環狀凸體;所述環狀凸體環繞所述管狀本體的外壁設置,還包括多個環繞所述環狀凸體外壁設置的減震彈簧、呈圓筒狀的減震筒,所述減震彈簧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環狀凸體上;所述減震筒套在所述環狀凸體上,且所述減震彈簧位于所述減震筒的內壁和所述環狀凸體之間,且所述減震彈簧的前端與所述減震筒的內壁接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土木工程注漿所用管道
,尤其涉及一種土木工程注漿用的輸漿管。
技術介紹
在土木工程中,特別是在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過程中,如:鐵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軌道交通、過江隧道、海底隧道、市政設施地下結構工程等,在混凝土的施工縫、后澆帶、變形縫、誘導縫、混凝土的輸送、砂漿的輸送過程中需要使用到輸漿管或注漿管,而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現場和操作設備距離的緣故,需要將多根輸漿管或注漿管串聯連在一起使用,而在此進行注漿時,由于注漿泵或輸漿泵的開機、停機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沖擊力,同時在其輸漿泵工作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沖擊力和反沖力,故此沖擊力和反沖力將會使輸漿管或注漿管產生巨大的震動和晃動,此現象在長距離輸送的過程中顯得尤為嚴重,而此現象如不予以重視和解決,在生產時會對其輸漿管或注漿管的接口和管道本身造成一定的損傷,使得其使用壽命降低,因此,確有必要對上述問題予以解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適應現實需要,提供一種可以將輸漿管在輸漿過程中產生的震動進行有效減弱并消除的土木工程注漿用的輸漿管。為了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設計一種土木工程注漿用的輸漿管,包括管狀本體,在所述管狀本體上還設置有減震機構;所述減震機構包括突出所述管狀本體外壁設置的環狀凸體;所述環狀凸體環繞所述管狀本體的外壁設置,還包括多個環繞所述環狀凸體外壁設置的減震彈簧、呈圓筒狀的減震筒,所述減震彈簧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環狀凸體上;所述減震筒套在所述環狀凸體上,且所述減震彈簧位于所述減震筒的內壁和所述環狀凸體之間,且所述減震彈簧的前端與所述減震筒的內壁接觸。優選的,所述環狀凸體的上下兩端具有一定的厚度;所述減震機構還包括均呈環形結構的上環形壓片和下環形壓片,所述上環形壓片和下環形壓片分別套在所述環狀凸體上下兩端的管狀本體上;還包括一端固定設置于所述上環形壓片下表面上的多個第一軸向減震彈簧、以及一端固定設置于所述下環形壓片上表面上的多個第二軸向減震彈簧;所述上環形壓片與所述減震筒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軸向減震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環狀凸體的上端面接觸;所述下環形壓片亦與所述減震筒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軸向減震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環狀凸體的下端面接觸。優選的,在所述第一軸向減震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環狀凸體的上端面之間還設置有第一接觸塊,所述第一接觸塊固定于所述第一軸向減震彈簧的端部。優選的,在所述第一軸向減震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環狀凸體的下端面之間還設置有第二接觸塊,所述第二接觸塊固定于所述第二軸向減震彈簧的端部。優選的,所述第一接觸塊和第二接觸塊均為橡膠塊。優選的,所述第二軸向減震彈簧環繞所述上環形壓片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均勻分布;所述第二軸向減震彈簧環繞所述下環形壓片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均勻分布。優選的,所述減震筒、上環形壓片和下環形壓片三者一體化構成。優選的,在所述減震筒的外壁上還設有環繞該減震筒圓周方向設置的環狀固定槽。優選的,設置于所述環狀凸體外壁上的減震彈簧均勻分布。優選的,設置于所述管狀本體上的減震機構為至少兩個,且等間距設置于所述管狀本體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過本設計的輸漿管在使用中可以實現對其輸漿管在輸漿過程中的震動進行有效的減弱并消除,使得輸漿管在工作中變得穩定,故可以實現對諸如砂漿等的長距離、高壓力的不間斷輸送,同時也可不受輸漿管內壓力大小、及跳動變化的限制。2.本設計在減震筒的外壁上設置相應的環狀固定槽,在將本輸漿管固定時,可以通過此環狀固定槽實現對其進行有效的固定。3.本技術還具有其他優點,將在實施例中同所對應的結構一并提出。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分體狀態主要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的減震機構剖面狀態主要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的減震機構局部剖面狀態主要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組裝后的主要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采用兩個減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管狀本體;2.環狀凸體;3.減震彈簧;4.減震筒;5.上環形壓片;6.下環形壓片;7.第一軸向減震彈簧;8.第二軸向減震彈簧;9.第一接觸塊;10.第二接觸塊;11、12.環狀固定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土木工程注漿用的輸漿管,參見圖1至圖5;它包括管狀本體1,在所述管狀本體1上還設置有減震機構;所述減震機構包括突出所述管狀本體1外壁設置的環狀凸體2;所述環狀凸體2環繞所述管狀本體1的外壁設置,還包括多個環繞所述環狀凸體2外壁設置的減震彈簧3、呈圓筒狀的減震筒4,本設計中設置于所述環狀凸體2外壁上的減震彈簧3均勻分布,而所述的減震彈簧3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環狀凸體2上;所述減震筒4套在所述環狀凸體2上,且所述減震彈簧3位于所述減震筒4的內壁和所述環狀凸體2之間,且所述減震彈簧3的前端與所述減震筒4的內壁接觸;通過上述的設計在應用中,其減震彈簧3和減震筒4的內壁之間的配合可以實現對其輸漿管左右前后方向上的震動力進行消除和減弱。本設計中所述的環狀凸體2的上下兩端具有一定的厚度;所述減震機構還包括均呈環形結構的上環形壓片5和下環形壓片6,所述上環形壓片5和下環形壓片6分別套在所述環狀凸體2上下兩端的管狀本體1上;還包括一端固定設置于所述上環形壓片5下表面上的多個第一軸向減震彈簧7、以及一端固定設置于所述下環形壓片6上表面上的多個第二軸向減震彈簧8;所述的第一軸向減震彈簧7環繞所述上環形壓片5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均勻分布;所述第二軸向減震彈簧8環繞所述下環形壓片6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均勻分布;同時,所述上環形壓片5與所述減震筒4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軸向減震彈簧7的下端與所述環狀凸體2的上端面接觸;所述下環形壓片6亦與所述減震筒4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軸向減震彈簧8的上端與所述環狀凸體2的下端面接觸;本設計中,以上所述的減震筒4、上環形壓片5和下環形壓片6三者一體化構成;同時在所述第一軸向減震彈簧7的下端與所述環狀凸體2的上端面之間還設置有第一接觸塊9,所述第一接觸塊9固定于所述第一軸向減震彈簧7的端部;在所述第二軸向減震彈簧8的上端與所述環狀凸體2的下端面之間還設置有第二接觸塊10,所述第二接觸塊10固定于所述第二軸向減震彈簧8的端部,優選的,所述第一接觸塊和第二接觸塊均為橡膠塊。而在輸漿過程中,其輸漿管在其軸向方向上亦存在震動或反沖力,而通過上述的設計在使用中可以將此現象進行消除。進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土木工程注漿用的輸漿管,包括管狀本體,在所述管狀本體上還設置有減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機構包括突出所述管狀本體外壁設置的環狀凸體;所述環狀凸體環繞所述管狀本體的外壁設置,還包括多個環繞所述環狀凸體外壁設置的減震彈簧、呈圓筒狀的減震筒,所述減震彈簧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環狀凸體上;所述減震筒套在所述環狀凸體上,且所述減震彈簧位于所述減震筒的內壁和所述環狀凸體之間,且所述減震彈簧的前端與所述減震筒的內壁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土木工程注漿用的輸漿管,包括管狀本體,在所述管狀本體上還設置有減震機構;
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機構包括突出所述管狀本體外壁設置的環狀凸體;所述環狀凸
體環繞所述管狀本體的外壁設置,還包括多個環繞所述環狀凸體外壁設置的減震彈
簧、呈圓筒狀的減震筒,所述減震彈簧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環狀凸體上;所述減震筒套
在所述環狀凸體上,且所述減震彈簧位于所述減震筒的內壁和所述環狀凸體之間,且
所述減震彈簧的前端與所述減震筒的內壁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注漿用的輸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凸體的上下兩
端具有一定的厚度;所述減震機構還包括均呈環形結構的上環形壓片和下環形壓片,
所述上環形壓片和下環形壓片分別套在所述環狀凸體上下兩端的管狀本體上;還包括
一端固定設置于所述上環形壓片下表面上的多個第一軸向減震彈簧、以及一端固定設
置于所述下環形壓片上表面上的多個第二軸向減震彈簧;所述上環形壓片與所述減震
筒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軸向減震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環狀凸體的上端面接觸;所述下
環形壓片亦與所述減震筒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軸向減震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環狀凸體
的下端面接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土木工程注漿用的輸漿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軸向減震彈
簧的下端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茗如,王騰,
申請(專利權)人:周茗如,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