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力領域設備檢測和狀態監測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空接線鉗。
技術介紹
目前,許多變電站的電氣設備的外接引線位置較高,在對設備進行電氣試驗時,工作人員需乘坐升降車或者使用梯子將接線鉗放置在高壓線上,放置的接線鉗易在風力作用下掉落,并危害到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再者,接線鉗的鉗口易擋住工作人員的視線,使接線更困難。因此,需要提供一種高空接線鉗,該高空接線鉗能夠較好的保證接線員的人身安全,使接線工作更便捷,效率更高,牢固性更好。
技術實現思路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空接線鉗,包括殼體、鉗口、傳動機構和操作桿;所述鉗口包括固定鉗口和活動鉗口,所述固定鉗口固定在所述殼體上;所述活動鉗口包括活動鉗口本體和旋轉件,所述活動鉗口本體位于所述固定鉗口夾持部位所在側;所述活動鉗口本體與所述殼體、所述活動鉗口本體與所述旋轉件及所述旋轉件與所述傳動機構均旋轉連接,且兩兩旋轉軸不重合;所述傳動機構布置在所述殼體上,分別與所述操作桿和所述活動鉗口連接,能夠在直線方向上傳遞動力,并能通過所述操作桿提供的動力驅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折疊或者展開,進而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能夠在非工作轉態下折疊隱藏在所述殼體中,在工作狀態下展開且與所述固定鉗口接觸;所述操作桿伸出殼體外側,同時能夠相對所述殼體進行滑動。進一步地,所述活動鉗口本體上安裝有活動銷,所述活動銷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相對所述殼體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銷安裝在所述殼體上,并能相對所述殼體滑動,滑動方向與所述傳動機構的傳動方向平行。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齒輪、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所述第一齒條和所述第二齒條均與所述齒輪嚙合,以通過所述齒輪傳遞動力;所述第一齒條與所述操作桿連接,并能隨所述操作桿上下滑動;所述旋轉件與所述第二齒條連接,以便所述旋轉件能在所述第二齒條的帶動下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折疊或者展開。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齒條和所述第二齒條平行布置。進一步地,所述高空接線鉗還包括與所述傳動機構配合使用的自鎖結構;所述自鎖結構安裝在所述殼體上,包括滑塊、限位塊、導向件、轉動件、卡合件和卡條;所述滑塊與所述旋轉件旋轉連接;所述限位塊與所述第二齒條連接,布置在所述滑塊一側,能夠通過所述導向件相對所述滑塊滑動,且在離所述滑塊最近時能夠卡住所述轉動件;所述轉動件與所述滑塊旋轉連接,所述卡合件與所述轉動件也旋轉連接,但與所述滑塊不連接;兩旋轉中心不同軸,以使所述轉動件能夠帶動所述卡合件繞著所述轉動件旋轉中心相對所述滑塊轉動;所述滑塊上設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轉動件旋轉中心一側,能夠限制所述轉動件的轉動;所述轉動件上設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端一側,用于限制所述限位端的轉動;所述卡條布置在所述滑塊一側,與所述導向件平行設置,采用斜齒結構,以卡住與所述卡條接觸時的所述卡合件;當所述限位塊離所述滑塊最近且所述卡條卡住所述卡合件時,所述限位塊卡住所述轉動件,所述轉動件和所述卡合件不能旋轉,所述自鎖結構實現自鎖。進一步地,所述卡條固定在所述殼體上,斜齒結構不背向所述卡合件;所述第一旋轉軸和所述第二旋轉軸平行設置,且垂直于所述導向件的延伸方向。進一步地,所述限位塊上布置有第一凸起,所述轉動件上布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限位塊離所述滑塊最近時卡住所述第二凸起,以限制所述轉動件的轉動。進一步地,所述卡合件以所述卡合件旋轉中心為界,分為卡合端和限位端;所述限位端重力大于所述卡合端,長度大于所述卡合件旋轉中心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最小距離;所述卡合端采用尖角狀結構,在自然狀態下,相對于所述限位端,更接近所述卡條。進一步地,所述高空接線鉗還包括補償機構;所述補償機構安裝在所述殼體上,并位于所述活動鉗口上方,包括彈簧和推桿,所述推桿能夠在所述高空接線鉗處于展開狀態時通過所述彈簧的推力抵在所述活動鉗口本體上。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活動鉗口能夠在未使用時折疊隱藏在殼體內,使高空接線鉗呈鐮刀狀,進而使高空接線鉗更易放置在高壓線上,有效的避免了因鉗口遮擋工作人員的視線而難以將高空接線鉗放置在高壓線上情況。2.本專利技術的活動鉗口能夠在操作桿和傳動機構的作用下翻轉,與固定鉗口共同作用,更好地夾緊高壓線,使高空接線鉗不易掉落。3.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高空接線鉗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接線效率更高,牢固性更強,且能夠較好的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具有較好的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高空接線鉗的結構立體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種高空接線鉗的內部結構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種高空接線鉗工作狀態的剖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高空接線鉗非工作狀態的剖視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自鎖結構自鎖時的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自鎖結構解鎖時的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滑塊的結構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限位塊的結構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轉動件的結構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卡合件的結構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殼體1上殼體11固定擋板111第四凹槽112不封閉側113下殼體12鉗口2固定鉗口21活動鉗口22活動鉗口本體221活動銷222槽口2221旋轉件223傳動機構3第一齒條31齒輪32齒輪軸321齒輪軸承322第二齒條33自鎖機構4滑塊41第一凹槽411第一限位部412限位塊42第一凸起421第三凹槽422轉動件43第二凸起431第二凹槽432第二限位部433卡合件44卡合端441限位端442卡條45導向件46固定裝置461第一旋轉軸47第二旋轉軸48補償機構5彈簧51推桿52操作桿6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揪唧w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10,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一高空接線鉗包括殼體1、鉗口2、傳動機構3、自鎖結構4、補償機構5和操作桿6。所述殼體1包括上殼體11和下殼體12。所述上殼體11為長方體結構,其頂端開設有階梯式第四凹槽112,所述第四凹槽112用于安裝所述補償機構5;所述上殼體11在所述第四凹槽112以下的部分采用中空的形式,并與所述第四凹槽112連通,且所述上殼體11中空部分有一側不封閉。所述下殼體12采用中空的圓柱體結構,通過螺栓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空接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接線鉗包括殼體、鉗口、傳動機構和操作桿;所述鉗口包括固定鉗口和活動鉗口,所述固定鉗口固定在所述殼體上;所述活動鉗口包括活動鉗口本體和旋轉件,所述活動鉗口本體位于所述固定鉗口夾持部位所在側;所述活動鉗口本體與所述殼體、所述活動鉗口本體與所述旋轉件及所述旋轉件與所述傳動機構均旋轉連接,且兩兩旋轉軸不重合;所述傳動機構布置在所述殼體上,分別與所述操作桿和所述活動鉗口連接,能夠在直線方向上傳遞動力,并能通過所述操作桿提供的動力驅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折疊或者展開,進而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能夠在非工作轉態下折疊隱藏在所述殼體中,在工作狀態下展開且與所述固定鉗口接觸;所述操作桿伸出殼體外側,同時能夠相對所述殼體進行滑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空接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接線鉗包括殼體、鉗口、傳動機構和操作桿;
所述鉗口包括固定鉗口和活動鉗口,所述固定鉗口固定在所述殼體上;所述活動鉗口包括活
動鉗口本體和旋轉件,所述活動鉗口本體位于所述固定鉗口夾持部位所在側;所述活動鉗口
本體與所述殼體、所述活動鉗口本體與所述旋轉件及所述旋轉件與所述傳動機構均旋轉連接,
且兩兩旋轉軸不重合;
所述傳動機構布置在所述殼體上,分別與所述操作桿和所述活動鉗口連接,能夠在直線
方向上傳遞動力,并能通過所述操作桿提供的動力驅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折疊或者展開,進
而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能夠在非工作轉態下折疊隱藏在所述殼體中,在工作狀態下展開且與
所述固定鉗口接觸;所述操作桿伸出殼體外側,同時能夠相對所述殼體進行滑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接線鉗,其征在于:所述活動鉗口本體上安裝有活動銷,所
述活動銷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相對所述殼體轉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接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銷安裝在所述殼體上,并能
相對所述殼體滑動,滑動方向與所述傳動機構的傳動方向平行。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接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齒輪、第一齒條和
第二齒條,所述第一齒條和所述第二齒條均與所述齒輪嚙合,以通過所述齒輪傳遞動力;所
述第一齒條與所述操作桿連接,并能隨所述操作桿上下滑動;所述旋轉件與所述第二齒條連
接,以便所述旋轉件能在所述第二齒條的帶動下使所述活動鉗口本體折疊或者展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接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條和所述第二齒條平行布
置。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接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接線鉗還包括與所述傳動機
構配合使用的自鎖結構;所述自鎖結構安裝在所述殼體上,包括滑塊、限位塊、導向件、轉
動件、卡合件和卡條;所述滑塊與所述旋轉件旋轉連接;所述限位塊與所述第二齒條連接,
布置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星宏,張耀山,葉波,羅贊琛,鐘宏樂,耿葵花,何洋,陳光,石遠軍,范宇南,郭銘桂,林力,林潛,楊政,楊廣源,覃琦,鐘一心,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超高壓輸電公司南寧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