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利屬于羅茨增壓泵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包括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均為相同的四葉螺旋型,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橫截面的轉子型線為圓弧線;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凹槽內設有復合材料涂層;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角相同,旋向相反,且螺旋角均為25°-40°。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為引擎提供穩定壓力、增壓效果好的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羅茨增壓泵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為了提高引擎的燃燒效率以及功率,通常會給引擎增設增壓器。增壓器分為機械增壓器和渦輪增壓器,為解決渦輪增壓存在的油門響應滯后的問題,提高可操作性,在家用轎車的引擎上,通常使用的是機械增壓。在引擎機件維持原有形式,不用額外制造高單價精密機件的情形下,機械增壓系統可以讓引擎動力輸出增進20-40%,又不至于造成維修體系的負擔,并達成環保、省油、高效率的目標,以大幅節省新引擎的開發費用。機械增壓器通常使用羅茨鼓風機為引擎增壓,傳統的羅茨鼓風機是由兩根互相錯開的∞形轉子在機殼內借助同步齒輪使之互相方向旋轉壓送氣體。其轉子是雙葉直齒式或葉片為鋼板焊接式,在轉子工作運轉時,不能形成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過程呈浪涌狀,提供壓力不穩定,因此在為引擎增壓的過程中,增壓泵對引擎施加的壓力存在間斷過程,不能良好的工作。現在急需一種能夠為引擎提供穩定壓力、增壓效果好的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為引擎提供穩定壓力、增壓效果好的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本方案提供的基礎方案為: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包括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均為相同的四葉螺旋型,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橫截面的轉子型線為圓弧線;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凹槽內設有復合材料涂層;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角相同,旋向相反,且螺旋角均為25°-40°。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優點在于:在羅茨增壓泵工作原理為,主動轉子下方設置有主動齒輪,從動轉子下方設置有從動齒輪,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由于主動齒輪與主動轉子同軸,從動齒輪與從動轉子同軸。在主動齒輪轉動的過程中,主動齒輪帶動主動轉子轉動,從動齒輪帶動從動轉子轉動,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之間空間的變化,完成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過程,達到為引擎增壓的目的。由于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為四葉,四葉轉子與兩葉、三葉轉子相比提高了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速率;又因為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為螺旋型,所以在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時,能夠連續增壓,克服了雙葉羅茨鼓風機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頻率間斷不穩定的缺點;在機械增壓器工作過程中,由于轉子是在齒輪的帶動作下旋轉的,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是不會相互接觸,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之間存在間隙,出現間隙返流,使得容積效率下降,導致機械增壓器的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降低。在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凹槽內設置的復合材料涂層,使得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在轉動過程中,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上的復合材料涂層相互接觸,減小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之間的間隙,從而提升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之間的密閉性,達到提高機械增壓器對引擎的增壓效果。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角較小的時候,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高,但是穩定性不夠好;螺旋角較大時,穩定性好,但是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不高。根據不同的引擎,采用25-40°的螺旋角,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角為25-40°時,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和穩定性均能夠滿足引擎需要,為引擎連續增壓的效果較好。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角為33.6°。螺旋角較小的時候,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高,但是穩定性不夠好;螺旋角較大時,穩定性好,但是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不高。通過多次試驗以及實踐證明,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角為33.6°,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和穩定性均能夠滿足引擎需要,為引擎連續增壓的效果最好。優選方案二:作為基礎方案的又一優選方案:主動轉子、從動轉子的直徑均為74.4mm。為保證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和與鼓風機的匹配效果,故直徑采用74.4mm。優選方案三:作為優選方案二的優選方案:復合材料涂層的厚度為0.2-0.5mm。較薄的復合材料涂層不占用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螺旋凹槽內的空間,不影響轉子的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實施例的結構正視圖;圖2是本技術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的主動轉子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主動轉子1、從動轉子2。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圖2所示: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包括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的均為四葉螺旋型,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的轉子型線為圓弧線;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的螺旋凹槽內噴涂復合材料涂層;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的螺旋角為33.6°;主動轉子1、從動轉子2的直徑均為74.4mm,復合材料涂層的厚度為0.3mm。具體使用時:主動轉子1下方設置的主動齒輪帶動從動轉子2下方設置的從動齒輪轉動,在轉動的過程中,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之間空間的變化,完成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過程,達到為引擎增壓的目的。螺旋角較小的時候,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高,但是穩定性不夠好;螺旋角較大時,穩定性好,但是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不高。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的螺旋角為33.6°,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和穩定性均能夠滿足引擎需要,為引擎連續增壓的效果較好。為保證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效率和與鼓風機的匹配效果,故直徑采用74.4mm。0.3mm厚的復合材料涂層不占用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螺旋凹槽內的空間,不影響轉子的工作效率。由于具有四葉螺旋型的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四葉的設計提高了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速率;又因為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為螺旋型,所以在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時,能夠連續增壓,克服了雙葉羅茨鼓風機增壓泵對引擎施增壓頻率間斷不穩定的缺點;在機械增壓器工作過程中,由于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的螺旋凹槽內噴涂復合材料涂層,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上的復合材料涂層相互接觸,提升主動轉子1和從動轉子2之間的密閉性,達到提高機械增壓器對引擎的增壓效果。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均為相同的四葉螺旋型,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橫截面的轉子型線為圓弧線;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凹槽內設有復合材料涂層;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角相同,旋向相反,且螺旋角均為25°?40°。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汽車增壓泵的四葉羅茨轉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均為相同的四葉螺旋型,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橫截面的轉子型線為圓弧線;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凹槽內設有復合材料涂層;主動轉子和從動轉子的螺旋角相同,旋向相反,且螺旋角均為25°-4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森林,
申請(專利權)人:華晨鑫源重慶汽車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