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拖曳臂襯套,包括內骨架,以及套接在所述內骨架徑向外側的外骨架;所述內骨架的中心設有與所述拖曳臂襯套軸向平行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周圍均布蜂窩通孔;圍繞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依次交替均布有兩個X向橡膠體和兩個Z向橡膠體,所述Z向橡膠體同時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和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并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Z向橡膠體的硬度不同。其技術效果是:實現了拖曳臂襯套在徑向的不同方向上剛度的調節(jié),以滿足汽車廠商的需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汽車配件領域的一種拖曳臂襯套。
技術介紹
為了提高汽車的舒適性和操縱性能,獨立懸架在汽車后懸架中的運用越來越多,常用的懸架形式有多連桿懸架、雙橫臂懸架等。拖曳臂通常指的是縱向控制臂,它在多連桿式后懸架上比較常見。拖曳臂通過襯套和車身連接。車輛從車輪的力,通過拖曳臂襯套傳遞給車身,因此拖曳臂襯套的穩(wěn)定性、剛度等性能是影響懸架動力學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的拖曳臂襯套,難以滿足汽車生產商對于拖曳臂襯套較嚴的剛度到要求,即難以同時滿足徑向實心、空心以及軸向方向較嚴的剛度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拖曳臂襯套,其在徑向的不同方向上剛度可調節(jié),以滿足汽車廠商的需要。實現上述目的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拖曳臂襯套,包括內骨架,以及套接在所述內骨架徑向外側的外骨架;所述內骨架的中心設有與所述拖曳臂襯套軸向平行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周圍均布蜂窩通孔;圍繞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依次交替均布有兩個X向橡膠體和兩個Z向橡膠體,所述Z向橡膠體同時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和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并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Z向橡膠體的硬度不同。進一步的,所述拖曳臂襯套還包括一個擋塊,所述擋塊的上下兩端均開口,所述擋塊的側壁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貼合,同時所述擋塊的側壁上還設有兩個用于與所述Z向橡膠體卡接的卡槽,在所述卡槽的兩側,所述擋塊的側壁插接在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與所述X向橡膠體之間的間隙中。再進一步的,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之間的間隙的寬度上小下大,且所述X向橡膠體的硬度大于所述Z向橡膠體的硬度。再進一步的,所述X向橡膠體上設有X向空心結構。再進一步的,所述X向橡膠體和所述Z向橡膠體是在注塑模具中同時硫化成型的。再進一步的,所述內骨架和所述外骨架是鋁合金制成的,所述擋塊是塑料制成的。采用了本技術的一種拖曳臂襯套的技術方案,包括內骨架,以及套接在所述內骨架徑向外側的外骨架;所述內骨架的中心設有與所述拖曳臂襯套軸向平行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周圍均布蜂窩通孔;圍繞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依次交替均布有兩個X向橡膠體和兩個Z向橡膠體,所述Z向橡膠體同時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和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并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Z向橡膠體的硬度不同。其技術效果是:實現了拖曳臂襯套在徑向的不同方向上剛度的調節(jié),以滿足汽車廠商的需要。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拖曳臂襯套的俯視圖。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一種拖曳臂襯套中擋塊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本技術的專利技術人為了能更好地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理解,下面通過具體地實施例,并結合附圖進行詳細地說明:本技術一種拖曳臂襯套,由內骨架1、橡膠體2、擋塊3和外骨架4組成。內骨架1與外骨架4均采用鋁合金。擋塊3在保證產品強度的前提下采用塑料材質,符合汽車的輕量化要求。外骨架4套接在內骨架1的徑向外側。內骨架1是一個頂面的截面形狀為正六邊形的柱狀體,內骨架1的中心是一個圓形的,與拖曳臂襯套軸向平行的中心通孔11,圍繞該中心通孔11的圓周,均布有八個蜂窩通孔12,在滿足內骨架1壓變要求的前提下,通過設計多個蜂窩通孔12,可以降低產品的重量及成本。當然,內骨架1頂面的形狀也可以是其它形狀。橡膠體2包括兩個X向橡膠體21和兩個Z向橡膠體22。其中,Z向橡膠體22的一端與內骨架1的六邊形中一條邊的外壁粘結并固定,另外一端與外骨架4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同時兩個Z向橡膠體22是圍繞該拖裝逼襯套的圓周對稱設置的。且X向橡膠體21對稱設置在兩個Z向橡膠體22連線的兩側,并與外骨架4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同時,兩個X向橡膠體21對稱設有X向空心結構211。也可以說兩個X向橡膠體21和兩個Z向橡膠體22是圍繞外骨架4的內圓周壁依次交替均布的。擋塊3的上下兩端均開口,擋塊3的31側壁與內骨架1的外周壁貼合,保證擋塊3可以與內骨架1配合。同時,擋塊3的側壁上還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可以與Z向橡膠體22卡接的卡槽32,在卡槽32的兩側,擋塊3的側壁31插接在X向橡膠體21與內骨架1之間的間隙中,并與X向橡膠體21擠壓接觸。本實施例中,X向橡膠體21硬度高于Z向橡膠體22的硬度。由于該拖曳臂襯套裝車后,會在+Fx方向有一定的預載,因此設計時Z向橡膠體22偏向-Fx方向的偏移距離為a,Z向橡膠體22并不在Fx方向對稱分布,因此在裝入擋塊3前,在Fx方向內骨架1的外周壁與X向橡膠體21之間的間隙的寬度,是沿著Fy方向,從下至上減小的。裝入擋塊3后,X向橡膠體21會對內骨架1的上部產生擠壓力,此擠壓力會在拖曳臂襯套裝配到車上后抵消內骨架1所受的預載。擋塊3采用塑料材質可以降低產品重量。外骨架4為帶法蘭的薄壁管,管壁有外翻的法蘭,材質采用鋁合金。本實施例中,在內骨架1、外骨架4、X向橡膠體21、Z向橡膠體22都硫化完成后,再裝配擋塊3,且擋塊3的頂面與內骨架1的頂面平齊。X向橡膠體21硬度高于Z向橡膠體22是通過將兩種不同硬度的膠料在硫化時同時注射到注塑模具中,可以方便地分別調節(jié)拖曳臂襯套在徑向的兩個方向,即Fx方向和Fz方向上的剛度。實現上述技術效果的原因在于:分別調節(jié)X向橡膠體21和Z向橡膠體22的形狀及硬度來滿足客戶要求的同時,不會影響拖曳臂襯套其他部分的硬度和剛度,因此調節(jié)方便、簡單。當然,也可以是X向橡膠體21的硬度低于Z向橡膠體22的硬度。本
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技術,而并非用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只要在本技術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書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拖曳臂襯套,包括內骨架,以及套接在所述內骨架徑向外側的外骨架;所述內骨架的中心設有與所述拖曳臂襯套軸向平行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周圍均布蜂窩通孔;其特征在于:圍繞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依次交替均布有兩個X向橡膠體和兩個Z向橡膠體,所述Z向橡膠體同時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和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并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Z向橡膠體的硬度不同。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拖曳臂襯套,包括內骨架,以及套接在所述內骨架徑向外側的外骨架;所述內骨架的中心設有與所述拖曳臂襯套軸向平行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周圍均布蜂窩通孔;其特征在于:
圍繞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依次交替均布有兩個X向橡膠體和兩個Z向橡膠體,所述Z向橡膠體同時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和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外骨架的內圓周壁粘結固定,并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X向橡膠體與所述Z向橡膠體的硬度不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拖曳臂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臂襯套還包括一個擋塊,所述擋塊的上下兩端均開口,所述擋塊的側壁與所述內骨架的外周壁貼合,同時所述擋塊的側壁上還設有兩個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曉武,劉東升,陳緒安,劉濤,于永韋,
申請(專利權)人:博戈橡膠金屬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