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兩用蒸具。包括一個能夠放置在內鍋里的多孔盤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盤體底部設有多副導軌,導軌滑動連接支架,該支架包含用于與內鍋側壁連接的掛耳和用于與內鍋底面抵觸的支腳。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蒸具既可以作為蒸架用,也可以作為蒸籠使用,簡單便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兩用蒸具。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電飯煲用來蒸食物配置的器具一般為蒸籠或蒸架,蒸籠只能掛在內鍋上作蒸籠使用,蒸架只能放在內鍋底部使用。蒸架大多通過支腳與內鍋底面抵觸,由于蒸架與內鍋底部之間的容積有限,所以在使用蒸架時,內鍋一般不能同時煮飯或進行其他烹飪。蒸籠通常掛在內鍋邊沿上,只適應蒸高度比較小的食物,像碗之類的就放不下去。因此,如果要滿足所有的蒸食物需求,電飯煲必須配置一套蒸架和一套蒸籠,造成使用和收納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兩用蒸具,既可以作為蒸架用,也可以作為蒸籠使用。本技術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兩用蒸具,包括盤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盤體上設有沿盤體徑向延伸的導軌,導軌上滑動連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由轉軸段、第一支撐段、第二支撐段和掛耳段連接而成,所述轉軸段配合在導軌中能沿導軌滑動并能轉動,轉軸段滑動至導軌徑向靠外一端時,所述第一支撐段承接盤體,第二支撐段和掛耳段可將盤體掛起,轉軸段滑動至導軌徑向靠內一端時,所述第二支撐段與掛耳段連接處抵靠在盤體上可將盤體支起。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包含了蒸架和蒸籠兩種使用狀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優化地,所述導軌設有多條,每兩條為一組,所述支架設有多個,每兩個為一組,兩個支架的掛耳段通過連接段連接在一起。兩兩一組的目的在于提供穩定的力學結構。優化地,所述導軌、支架分別設有三組,沿盤體周向均勻分布。三組支架形成三角形力學穩定結構。優先一種易于加工的簡單結構,即所述支架的第一支撐段、第二支撐段和掛耳段連接呈Z形或S形。優化地,所述第一支撐段與第二支撐段呈90°角連接,所述掛耳段與第二支撐段呈90°角連接。該角度連接對盤體的支撐更穩定,放入鍋中的盤體外徑也可以最大化。優化地,所述盤體外緣設有翻邊,所述翻邊朝盤體設有導軌的一側延伸,所述翻邊上設有凹口,轉軸段滑動至導軌徑向靠外一端時,所述第一支撐段和/或第一支撐段與第二支撐段連接處卡入凹口中。凹口設計有利于蒸籠狀態的穩定,支架不易產生不必要的滑動。優化地,所述凹口的側壁上設有彈性片。彈性片緊靠支架提供額外的保持力。優化地,所述盤體上設有扣件,所述扣件位于盤體設有導軌的一側,轉軸段滑動至導軌徑向靠內一端時,所述連接段卡入扣件中。扣件有利于蒸架狀態的穩定。優化地,所述扣件為彈性件。彈性件可以提供額外的推力,有利于保持穩定。本技術既可以作為蒸籠使用也可以作為蒸架使用,在器具上裝配三個支架,支架是可以旋轉移動的,把所有支架沿軸旋轉打開,掛在內鍋邊沿上,就可以作為蒸籠使用,在一邊烹飪食物時,一邊還可以蒸食物;把所有支架沿軸旋轉往下收合,利用支架底部與蒸具有一定的高度就可以作為支腳,與內鍋底部接觸,然后放入水,作為蒸架蒸食物使用,在此種狀態下,只能蒸食物,而不能與其它的菜單功能同時進行。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蒸具結構分解圖。圖2是本技術蒸籠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蒸架狀態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蒸具內鍋懸掛狀態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蒸具內鍋擱置狀態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蒸具與內鍋安裝示意圖。圖中,1、盤體,2、導軌,3、鎖止機構,4、支架,5、內鍋,11、翻邊,12、凹口,21、軌道,31、扣件,32、彈性片,41、掛耳段,42、彎折段,43、轉軸段,44、第一支撐段、45、第二支撐段,46、連接段,51、內鍋的外沿側壁,52、內鍋底面。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見圖1-6所示的一種兩用蒸具,包括一個多孔的盤體1,盤體1的底面設有沿盤體徑向延伸的三組導軌2,導軌2上滑動連接支架4。盤體1外緣設有翻邊11,所述翻邊11朝盤體1設有導軌2的一側延伸,翻邊11上設有凹口12。該兩用蒸具沿周向對應各組導軌末端設置有鎖止機構3,該鎖止機構3包括扣件31和彈性片32,彈性片設置與凹口12的側壁上,扣件31位于盤體1設有導軌2的一側,轉軸段43滑動至導軌2徑向靠內一端時,連接段46可卡入扣件31中(見圖3)。支架4包含轉軸段43、第一支撐段44、第二支撐段45和掛耳段41,整體呈Z形。轉軸段43插入導軌2的軌道21中滑動。第一支撐段44與轉軸段43相連,第二支撐段45與第一支撐段44通過彎折段42連接,彎折段42為90°圓角。掛耳段41與第二支撐段45圓角過渡,呈90°連接。見圖4,當轉軸段43滑動至導軌2徑向靠外一端時,第一支撐段44承接盤體,將兩用蒸具置于內鍋中,掛耳段41與內鍋5的外延側壁51接觸,將盤體1掛起,構成蒸籠。此時,彎折段42卡入凹口12中,彈性片32對第一支撐段44形成鎖止定位。見圖3,當轉軸段43滑動至盤體1徑向靠內一側時,第二支撐段45與掛耳段41的連接處抵靠在盤體1上,第二支撐段45與第一支撐段44之間的彎折段42接觸內鍋底面52并將盤體支撐,形成蒸架。此時,支架4的連接段46卡入盤體1上的扣件31中,有利于兩用蒸具的結構穩定。實施例2在此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簡單結構的兩用蒸具,具有透氣槽孔的盤體,盤體為耐熱膠體材料,可以為現有技術各類型的蒸架結構,本實施例在盤體上設有沿盤體徑向延伸的導軌,導軌可以為突出于盤體的長條形槽體,也可以由盤體上的輻條形成,只要能形成一段導軌。該導軌上滑動連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由轉軸段、第一支撐段、第二支撐段和掛耳段連接而成,所述轉軸段置于導軌中,能沿導軌徑向滑動并能向遠離盤體的方向轉動,轉軸段滑動至導軌徑向靠外一端時,所述第一支撐段貼近承接盤體,掛耳段可以掛在鍋具口邊緣處,和連接的第二支撐段將盤體懸掛在鍋具上作為蒸籠使用。當轉軸段滑動至導軌徑向靠內一端時,所述第二支撐段與掛耳段連接處可以作為支撐點抵靠在盤體上。而第一支撐段和第二支撐段的連接點可以作為支撐點兩用蒸具的最低處位于鍋具底面,將整個盤體支起。實施例3與實施例2不同的是盤體是由金屬條或者不銹鋼通過彎折或焊接而成的架體,導軌為柔性材料制成,支架為轉軸段、第一支撐段、第二支撐段和掛耳段構成,整體為S形,可以為寬金屬條彎折形成,轉軸段為末端的兩個凸塊,嵌入導軌內,三個導軌沿盤體周向均勻排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兩用蒸具,包括盤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盤體(1)上設有沿盤體徑向延伸的導軌(2),導軌(2)上滑動連接有支架(4),所述支架(4)由轉軸段(43)、第一支撐段(44)、第二支撐段(45)和掛耳段(41)連接而成,所述轉軸段(43)配合在導軌(2)中能沿導軌(2)滑動并能轉動,轉軸段(43)滑動至導軌(2)徑向靠外一端時,所述第一支撐段(44)承接盤體(1),第二支撐段(45)和掛耳段(41)可將盤體(1)掛起,轉軸段(43)滑動至導軌(2)徑向靠內一端時,所述第二支撐段(45)與掛耳段(41)連接處抵靠在盤體(1)上可將盤體(1)支起。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兩用蒸具,包括盤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盤體(1)上設有沿盤體徑向延伸的導
軌(2),導軌(2)上滑動連接有支架(4),所述支架(4)由轉軸段(43)、第一支撐段(44)、第二
支撐段(45)和掛耳段(41)連接而成,所述轉軸段(43)配合在導軌(2)中能沿導軌(2)滑動并
能轉動,轉軸段(43)滑動至導軌(2)徑向靠外一端時,所述第一支撐段(44)承接盤體(1),第
二支撐段(45)和掛耳段(41)可將盤體(1)掛起,轉軸段(43)滑動至導軌(2)徑向靠內一端
時,所述第二支撐段(45)與掛耳段(41)連接處抵靠在盤體(1)上可將盤體(1)支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用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2)設有多條,每兩條為一
組,所述支架(4)設有多個,每兩個為一組,兩個支架(4)的掛耳段(41)通過連接段(46)連接
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用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2)、支架(4)分別設有三組,
沿盤體(1)周向均勻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用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第一支撐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陽夢喬,李澤涌,丁志輝,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蘇泊爾家電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