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關于一種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偏心軸設置于一載具的回轉式壓縮機的上支座與下支座之間,且偏心軸的上端部與下端部分別為一上推面與一下推面,而上推面與上支座距離有一適當的間距,以抑制偏心軸跳動,上推面具有一表面粗糙度,以使回轉式壓縮機于偏心軸跳動時,達到防止失效的目的;藉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藉由具有雙推面的偏心軸結構的設計,且與上支座距離一適當的間距,有效抑制偏心軸的跳動,達到使回轉式壓縮機可以在跳動的載具上運行,且在大角度搖擺甚至傾覆時,均有適當研磨面支撐的優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于一種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可讓回轉式壓縮機運行于變動的場所或跳動的載具上的偏心軸結構。
技術介紹
按,一般用以壓縮冷媒并使其于環路內循環的電動壓縮機,基本上藉由直流馬達帶動所聯結的壓縮機制而動作,進而達到將冷媒進行壓縮與循環的效果;電動壓縮機依照其內部的壓縮機制可區分為回轉式壓縮機(rotarycompressor)、渦卷式壓縮機(scrollcompressor),以及螺旋式壓縮機(screwcompressor)等機種,其中渦卷式壓縮機因加工性相對不易而有成本較高的缺點,雖然回轉式壓縮機與螺旋式壓縮機都是經由改變壓縮腔的容積來完成壓縮的過程;然而,由于回轉式壓縮機采用更為簡潔的壓縮方式,巧妙地避免了螺旋式壓縮機無法根除的軸向受力偏移與余隙容積等種種泄漏的問題,使得設備的可靠度與效率同時得到提升,因此獲得相對較高的市占率。然而,現有的回轉式壓縮機均為直立式的設計,傳統的偏心軸因為制程方式與方便性的考慮,均只加工其下推面,且偏心軸上端均留有一段未設計被接觸的預留空間;若將現行的回轉式壓縮機運用于非固定的場所(例如:跳動的載具上),偏心軸容易因回轉式壓縮機的啟動而造成上下跳動的現象,且偏心軸的運轉噪音過大,可靠性較差,因而容易導致回轉式壓縮機的效能降低,故傳統的回轉式壓縮機皆不適合運用在移動的載具上;因此,如何有效抑制回轉式壓縮機應用在移動的載具上所導致的偏心軸跳動的缺點,而有效達到回轉式壓縮機操作時的噪音減小,并加強回轉式壓縮機的可靠度,仍是回轉式壓縮機等開發業者與相關學術單位的研究人員需持續努力克服與解決的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一種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即在于提供一種可讓回轉式壓縮機運行于變動的場所或跳動的載具上的偏心軸結構,主要藉由具雙推面的偏心軸結構的設計,亦即于上推面設置有適當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偏心軸與上支座間的間距小于傳統回轉式壓縮機的間距等技術特征,以有效抑制偏心軸的跳動,達到使回轉式壓縮機可以在跳動的載具上運行,且在大角度搖擺甚至傾覆時,均有適當研磨面支撐的優勢。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所述。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技術人提出一種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偏心軸設置于一載具的回轉式壓縮機的上支座與下支座之間,且偏心軸的上端部與下端部分別為一上推面與一下推面,而上推面與上支座距離有一適當的間距,以抑制偏心軸跳動,上推面具有一表面粗糙度(SurfaceRoughness,Ra),該表面粗糙度介于Ra0.5~Ra0.05之間,以使回轉式壓縮機于偏心軸跳動時,達到防止失效的目的。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回轉式壓縮機可為一單缸回轉式壓縮機或一雙缸回轉式壓縮機等其中之一種態樣。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上推面與上支座之間的間距介于0.003毫米~0.08毫米之間。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上推面的表面粗糙度藉由一研磨技術所制備而成。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上支座或下支座等其中的一支座與偏心軸之間可進一步設置有一緩沖墊片。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上支座與下支座兩者與偏心軸間可各進一步設置有一緩沖墊片。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緩沖墊片由金屬或非金屬等其中的一種材質所構成。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緩沖墊片的材質可為鑄鐵、銅、鋁、鋼、工程塑料或石磨等其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所構成。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該載具為移動式載具。本技術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如下。藉此,本技術的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藉由在偏心軸的上推面設置有介于Ra0.5~Ra0.05表面粗糙度的研磨面,可使回轉式壓縮機運行于傾斜的載具上而遭遇大角度搖擺甚至傾覆時,有效達到支撐的目的;此外,本技術的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藉由具有雙推面的偏心軸結構的設計,且偏心軸與上支座的距離介于0.003毫米~0.08毫米之間,以較傳統回轉式壓縮機小的間距,有效抑制偏心軸上下竄動的缺點,達到使回轉式壓縮機可以在變動的場所或跳動的載具上運行的優勢;最后,本技術的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藉由縮短傳統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與上支座間的距離,有效達到減少回轉式壓縮機運作的噪音,并增強回轉式壓縮機的可靠度,達到提升回轉式壓縮機的主要效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的壓縮機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二較佳實施例的壓縮機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三較佳實施例的壓縮機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四較佳實施例的壓縮機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五較佳實施例的壓縮機結構示意圖。圖號說明:1回轉式壓縮機11偏心軸111上推面112下推面12上支座13下支座14間距15緩沖墊片。具體實施方式首先,請參閱圖1所示,為本技術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的壓縮機結構示意圖,其中本技術的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的偏心軸11設置于一載具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上支座12與下支座13之間,且偏心軸11的上端部與下端部分別為一上推面111與一下推面112,而上推面111與上支座12距離有一適當的間距14,以抑制偏心軸11跳動,上推面111具有一表面粗糙度,該表面粗糙度介于Ra0.5~Ra0.05之間,以使回轉式壓縮機1于偏心軸11跳動時,達到防止失效的目的;此外,回轉式壓縮機1機可為一單缸回轉式壓縮機或一雙缸回轉式壓縮機等其中的一種態樣;在本技術其一較佳實施例中,回轉式壓縮機1為一單缸回轉式壓縮機;再者,請一并參閱圖2所示,為本技術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二較佳實施例的壓縮機結構示意圖,其中回轉式壓縮機1為一雙缸回轉式壓縮機,偏心軸11的上推面111與上支座12距離有一適當的間距14,以抑制偏心軸11跳動,且上推面111具有一表面粗糙度,以使回轉式壓縮機1于載具傾斜時,達到支撐的目的;此外,上推面111的表面粗糙度介于Ra0.5~Ra0.05之間,其中表面粗糙度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兩波峰或兩波谷之間的距離(亦即波距)很小,通常在1毫米以下,屬于微觀幾何形狀的誤差,其中表面粗糙度越小,則代表表面越光滑;在本技術其一較佳實施例中,表面粗糙度藉由一研磨技術所制備而成。再者,上推面111與上支座12之間的間距14介于0.003毫米~0.08毫米之間,請一并參閱圖3所示,為本技術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三較佳實施例的壓縮機結構示意圖,回轉式壓縮機1為另一型態的回轉式壓縮機1,其中上支座12與下支座13的距離為A,而偏心軸11的長度為B,則上推面111與上支座12之間的間距14即為A與B的差值,介于0.003毫米~0.08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該偏心軸(11)設置于一載具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上支座(12)與下支座(13)之間,且該偏心軸(11)的上端部與下端部分別為一上推面(111)與一下推面(112),而該上推面(111)與該上支座(12)距離有一間距(14),以抑制該偏心軸(11)跳動;其特征在于:該上推面(111)具有一表面粗糙度,該表面粗糙度介于Ra0.5~Ra0.05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該偏心軸(11)設置于一載具的回轉式壓縮機(1)的上支座(12)與下支座(13)之間,且該偏心軸(11)的上端部與下端部分別為一上推面(111)與一下推面(112),而該上推面(111)與該上支座(12)距離有一間距(14),以抑制該偏心軸(11)跳動;其特征在于:該上推面(111)具有一表面粗糙度,該表面粗糙度介于Ra0.5~Ra0.05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回轉式壓縮機(1)為一單缸回轉式壓縮機或一雙缸回轉式壓縮機其中之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上推面(111)與該上支座(12)之間的間距(14)介于0.003毫米~0.08毫米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回轉式壓縮機的偏心軸結構,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忠本,
申請(專利權)人: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