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粘結劑,尤其是涉及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瓷器文物是我國文物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但瓷器在地下埋藏多年,深受沉重的泥土覆壓,容易破損。多數瓷質文物發掘出來的是支離破碎的瓷片,必須經過粘接修復才能發揮其文物功能和藝術價值。在瓷質文物的修復中,粘合劑是至關重要的材料。在國外,已有修復各類瓷質文物的專用粘合劑,我國則用傳統的石膏、石灰、水泥以及現在市售的環氧樹脂膠、502膠和熱熔膠等一般粘合劑。石膏、石灰、水泥等粘結劑粘結性差,粘結痕跡明顯,且在固化過程中會收縮易使粘好的陶器變形或產生裂縫;而環氧樹脂、502膠等粘結劑固化后不易清除,操作可逆性差,不能往復操作,在使用中有諸多不便,且粘結處存在明顯光澤,一致性較差。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粘結性好,粘結痕跡細微,固化時不易收縮,且易清除的陶制文物修復粘結劑以滿足陶制文物修復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瓷質文物粘結劑粘結性差,粘結痕跡明顯,且在固化過程中會收縮易使粘好的陶器變形或產生裂縫,或固化后不易清除,操作可逆性差,不能往復操作,在使用中有諸多不便,且粘結處存在明顯光澤,一致性較差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配方合理,安全性與粘結強度好,固化后易清理,粘結處不具有光澤,粘結痕跡細微,固化時不易收縮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r>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制備方法,工藝步驟簡單,可操作性強,制備成本低。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所述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0.1~0.5份顏料,0.1~0.3份納米二氧化硅,3~5份糯米粉,0.1~0.3份葡萄糖酸鈉,1~3份黃糖,0.5~1份魔芋粉,0.5~1份氯化鋁,5~10份雞蛋清,1~3份石灰,20~30份竹瀝。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其中顏料可根據實際粘接文物的色彩添加,以使本專利技術的粘結劑顏色可以調整至與原器物一致;納米二氧化硅有消光作用,能減少粘接劑的光澤性,提高一致性,同時可改善本專利技術的粘結劑固化后色澤穩定性,并可填充在瓷質文物粘結面上的微孔中,緩解水的蒸發,形成良好的網絡結構,提高了接縫隙處的拉伸、抗彎強度,增強了抗滲效果,降低了干燥收縮率,同時使粘結處的器面更為平滑,粘結痕跡輕微;葡萄糖酸鈉可延長使用時效,從而能滿足較長使用時間的要求,但葡萄糖酸鈉同時會使體系中剩余較多的自由水,增加本專利技術的流動性,使得本專利技術的粘聚性較差,涂抹后極易流淌,因此加入了糯米粉以解決這一問題,糯米粉粘性高,可改善本專利技術的粘聚性,同時能提高本專利技術的粘結性能;黃糖與糯米粉協同增效粘結劑的粘性,能大大提高瓷質文物碎片之間的結合強度;魔芋粉粘性很大,能大大提高瓷質文物碎片之間的粘結強度,同時魔芋粉具有很好的膨脹填充性能,可補償本專利技術在固化時的體積收縮,避免粘結處開裂或產生形變;氯化鋁中的Al3+能使本專利技術形成交聯的三維網狀結構,增加了粘合劑的可塑性,能抵抗一定程度的應力變形;雞蛋清與竹瀝相互協同配合可形成膠狀的粘結劑,其粘接性能好,用水濕潤后又很容易去除,可大大提高本專利技術的粘接可逆性;石灰起到填充劑的作用。本專利技術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配方科學合理,粘結強度好,固化后易清理,粘結處不具有光澤,粘結痕跡細微,固化時不易收縮。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各組分后,將顏料、納米二氧化硅、糯米粉、葡萄糖酸鈉、黃糖、魔芋粉、氯化鋁過篩后混合均勻,得粉料.(2)將石灰過篩后與雞蛋清混合,攪拌至呈糊狀,再加入竹瀝,在加熱狀態下不斷攪拌直至呈粘稠狀膏狀后,冷卻,最后加入粉料攪拌均勻即可。作為優選,步驟(2)中,加熱至50~60℃。因此,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提供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配方科學合理,粘結強度好,固化時不易收縮,固化后易清理,粘結處不具有光澤,粘結痕跡細微,不易變形,修復后的器面平滑,無雜色干擾,能較準確地復原器物的造型,而且顏色可以調整至與原器物一致;(2)提供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制備方法,通過分步混合即可,工藝步驟簡單,可操作性強,制備成本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在本專利技術中,若非特指,所有設備和原料均可從市場購得或是本行業常用的,下述實施例中的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本領域常規方法。實施例1(1)按0.1g顏料,0.1g納米二氧化硅,3g糯米粉,0.1g葡萄糖酸鈉,1g黃糖,0.5g魔芋粉,0.5g氯化鋁,5g雞蛋清,1g石灰,20g竹瀝的重量配比稱取各組分后,將顏料、納米二氧化硅、糯米粉、葡萄糖酸鈉、黃糖、魔芋粉、氯化鋁過篩后混合均勻,得粉料;(2)將石灰過篩后與雞蛋清混合,攪拌至呈糊狀,再加入竹瀝,加熱至50℃后不斷攪拌直至呈粘稠狀膏狀后,冷卻,最后加入粉料攪拌均勻即可。實施例2(1)按0.5g顏料,0.3g納米二氧化硅,5g糯米粉,0.3g葡萄糖酸鈉,3g黃糖,1g魔芋粉,1g氯化鋁,10g雞蛋清,3g石灰,30g竹瀝的重量配比稱取各組分后,將顏料、納米二氧化硅、糯米粉、葡萄糖酸鈉、黃糖、魔芋粉、氯化鋁過篩后混合均勻,得粉料;(2)將石灰過篩后與雞蛋清混合,攪拌至呈糊狀,再加入竹瀝,加熱至60℃后不斷攪拌直至呈粘稠狀膏狀后,冷卻,最后加入粉料攪拌均勻即可。實施例3(1)按0.2g顏料,0.2g納米二氧化硅,4g糯米粉,0.2g葡萄糖酸鈉,2g黃糖,0.6g魔芋粉,0.7g氯化鋁,8g雞蛋清,2g石灰,25g竹瀝的重量配比稱取各組分后,將顏料、納米二氧化硅、糯米粉、葡萄糖酸鈉、黃糖、魔芋粉、氯化鋁過篩后混合均勻,得粉料;(2)將石灰過篩后與雞蛋清混合,攪拌至呈糊狀,再加入竹瀝,加熱至55℃后不斷攪拌直至呈粘稠狀膏狀后,冷卻,最后加入粉料攪拌均勻即可。本專利技術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配方科學合理,安全性與粘結強度好,固化時不易收縮,固化后易清理,粘結處不具有光澤,粘結痕跡細微,不易變形,修復后的器面平滑,無雜色干擾,能較準確地復原器物的造型,而且顏色可以調整至與原器物一致,可完全滿足瓷質文物修復的需求。本專利技術的瓷質文物修復粘結劑在使用前,先把瓷質文物碎片的斷面用乙醇或雙氧水擦洗干凈,除去浮塵,如果瓷質文物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0.1~0.5份顏料,0.1~0.3份納米二氧化硅,3~5份糯米粉,0.1~0.3份葡萄糖酸鈉,1~3份黃糖,0.5~1份魔芋粉,0.5~1份氯化鋁,5~10份雞蛋清,1~3份石灰,20~30份竹瀝。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
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0.1~0.5份顏料,0.1~0.3份納米二氧化硅,3~5份
糯米粉,0.1~0.3份葡萄糖酸鈉,1~3份黃糖,0.5~1份魔芋粉,0.5~1份氯化
鋁,5~10份雞蛋清,1~3份石灰,20~30份竹瀝。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