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具有養護機構、噴淋機構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養護機構包括土工布、塑料薄膜、大篷布和篷布架,所述土工布鋪設在軌道板表面,所述塑料薄膜通過篷布架覆蓋在土工布的上方,在塑料薄膜上加蓋大篷布;所述噴淋機構具有輸水管道和設置在輸水管道上的循環泵,所述輸水管道均勻鋪設在土工布上,所述輸水管道上均勻鉆有若干個噴水孔;所述循環泵在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將水泵入輸水管道中,通過養護機構完成對軌道板的噴淋養護工作。保證混凝土在水化熱反應過程中需要足夠水分,有效避免軌道板翹曲現象的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軌道板養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軌道板的自動噴淋養護系統。
技術介紹
在高速鐵路快速發展的同時,CRTSIII型先張軌道板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產品,在世界舞臺上具有領先地位。由于是一種新的產品,所以在實際應用時還會遇到一些技術難題,譬如先張法的應用,在提高產品質量及耐久性的同時,由于一些客觀因素,導致軌道板四周出現微量的翹曲,為解決這一難題,使產品更加完美,通過團隊的研發創新,特專利技術創造此項自動噴淋養護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噴淋養護系統,通過設置養護機構、噴淋機構和自動控制系統實現對軌道板板面混凝土表干后進行初次灑水養護、終凝前進行二次補水的功能,以保證混凝土在水化熱反應過程中需要足夠水分,有效避免軌道板翹曲現象的發生。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具有養護機構、噴淋機構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養護機構包括土工布1、塑料薄膜2、大篷布3和篷布架4,所述土工布1鋪設在軌道板表面,所述塑料薄膜2通過篷布架4覆蓋在土工布1的上方,在塑料薄膜2上加蓋大篷布3;所述噴淋機構具有輸水管道5和設置在輸水管道5上的循環泵7,所述輸水管道5均勻鋪設在土工布1上,所述輸水管道5上均勻鉆有若干個噴水孔6;所述循環泵7在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將水泵入輸水管道5中,通過養護機構完成對軌道板的噴淋養護工作。所述自動噴淋養護系統,所述噴淋機構還具有自動上水機構8,蓄水箱9,和蒸汽加熱機構10;所述蓄水箱9與輸水管道5連接,所述循環泵7在自動控制系統11的控制下將蓄水箱9中的水泵入輸水管道5中;所述自動上水機構8用于對蓄水箱9自動上水,所述蒸汽加熱機構10通過蒸養管道12與蓄水箱9連接,所述蒸養管道12上設有溫控電磁閥13,所述溫控電磁閥13由自動控制系統11控制;所述蓄水箱9內還設有溫度傳感器14;當蓄水箱9內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后,溫度傳感器14將信號傳輸給自動控制系統11,自動控制系統11控制溫控電磁閥13關閉,停止對蓄水箱9供汽;當蓄水箱9內溫度未達到設定溫度時,溫度傳感器14將信號傳輸給自動控制系統11,自動控制系統11控制溫控電磁閥13開啟,開始對蓄水箱9供汽。所述自動噴淋養護系統,所述蓄水箱9為盛水量1-1.5t圓筒狀蓄水箱9,所述蓄水箱9設置在軌道板周邊兩根佇立的鋼結構中部,所述蓄水箱9僅一端與鋼結構焊接牢固。所述自動噴淋養護系統,所述蓄水箱9入口處還安裝有自動浮球,用于測試蓄水箱9內的水位高度;當蓄水箱9內的水滿后,自動上水機構8自動停止對蓄水箱9的上水工作。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將噴淋機構嵌入到軌道板蒸汽養護機構中,全部實現自動化,無需人工操作,以保證出水時間、出水溫度、出水量,車間內主管道布置合理,實現了水流的整體循環,同時還可實現各個基坑單獨控制的目的,有效保證混凝土在水化熱反應過程中需要的足夠水分,有效避免軌道板翹曲現象的發生。在軌道板背面鋪設厚土工布,有效避免水流對軌道板混凝土表面造成傷害,同時保證水分充足和水分的均勻覆蓋。蓄水箱設計的優點在于占有空間面積小,取締了普通感官的方型水箱,承載力小,置于軌道板周邊兩根佇立的鋼結構中部,一端焊接牢固,一端未焊接,目的在于蓄水箱內溫度過高,導致蓄水箱發生變形或振動時,對鋼結構造成破壞。附圖說明圖1為自動噴淋養護系統中養護機構和部分噴淋機構的示意圖。圖2為自動噴淋養護系統中部分噴淋機構和自動控制系統的原理圖。其中:1-土工布,2-塑料薄膜,3-大篷布,4-篷布架,5-輸水管道,6-噴水孔,7-循環泵,8-自動上水機構,9-蓄水箱,10-蒸汽加熱機構,11-自動控制系統,12-蒸養管道,13-溫控電磁閥,14-溫度傳感器,15-軌道板。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具有養護機構、噴淋機構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養護機構包括土工布1、塑料薄膜2、大篷布3和篷布架4,所述土工布1鋪設在軌道板15表面,所述塑料薄膜2通過篷布架4覆蓋在土工布1的上方,在塑料薄膜2上加蓋大篷布3;所述噴淋機構具有輸水管道5和設置在輸水管道5上的循環泵7,所述輸水管道5均勻鋪設在土工布1上,所述輸水管道5上均勻鉆有若干個噴水孔6;所述循環泵7在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將水泵入輸水管道5中,通過養護機構完成對軌道板的噴淋養護工作。如圖2所示噴淋機構具有輸水管道5、自動上水機構8,蓄水箱9,和蒸汽加熱機構10;所述蓄水箱9與輸水管道5連接,循環泵7設置在輸水管道5上,所述循環泵7在自動控制系統11的控制下將蓄水箱9中的水泵入輸水管道5中;所述自動上水機構8用于對蓄水箱9自動上水,所述蒸汽加熱機構10通過蒸養管道12與蓄水箱9連接,所述蒸養管道12上設有溫控電磁閥13,所述溫控電磁閥13由自動控制系統11控制;所述蓄水箱9內還設有溫度傳感器14;當蓄水箱9內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后,溫度傳感器14將信號傳輸給自動控制系統11,自動控制系統11控制溫控電磁閥13關閉,停止對蓄水箱9供汽;當蓄水箱9內溫度未達到設定溫度時,溫度傳感器14將信號傳輸給自動控制系統11,自動控制系統11控制溫控電磁閥13開啟,開始對蓄水箱9供汽。優選地,所述蓄水箱9為盛水量1-1.5t圓筒狀蓄水箱9,所述蓄水箱9設置在軌道板周邊兩根佇立的鋼結構中部,所述蓄水箱9僅一端與鋼結構焊接牢固。蓄水箱9入口處還安裝有自動浮球,當蓄水箱9內的水漫過浮球后,自動上水機構8停止對蓄水箱9的上水工作。自動噴淋養護系統運行原理:由自動上水機構8自動上水至蓄水箱9,在蓄水箱9入口處安裝自動浮球,當蓄水箱9水滿后,自動上水機構8自動停止。蓄水箱9外部安裝的與蒸汽加熱機構10連接的蒸養管道12,蒸養管道12處增設溫控電磁閥13,由自動控制系統11自動控制溫控電磁閥13,當蓄水箱9內溫度達到設置溫度后,溫控電磁閥13關閉,停止蒸汽加熱機構10的供汽。在自動控制系統11下,蓄水箱9內的水經蒸汽加熱機構10蒸汽加熱后流入輸水管道5內,使輸水管道5內的水為充足狀態,同時完成自動灑水養護工作。如無需灑水,則輸水管道5內的養護用水在循環泵7的作用下泵流回蓄水箱9內,形成水流的整體循環,保證給每個窯池的供水量,節約水源。在臺座軌道板混凝土澆筑完成,混凝土表干后,在規定時間內觀察混凝土表面狀態,進行拉毛作業,拉毛后再軌道板表面鋪設厚土工布1。目的防止水流對軌道板混凝土表面造成傷害,同時以保證水分的充足和水分的均勻覆蓋。噴淋機構中的輸水管道5利用質感良好的膠管,在管道上均勻的鉆孔,這樣可以使水流均勻的噴灑在板表面。為了使混凝土表面的水份不宜過快的流失,保證混凝土表面的濕度,膠管布設在加厚土工布表面,安裝篷布架4后軌道板覆蓋塑料薄膜2,最后加蓋大篷布3。該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將噴淋機構嵌入到軌道板蒸汽養護機構中,全部實現自動化,無需人工操作,以保證出水時間、出水溫度、出水量,車間內主管道布置合理,實現了水流的整體循環,同時還可實現各個基坑單獨控制的目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其特征在于,具有養護機構、噴淋機構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養護機構包括土工布(1)、塑料薄膜(2)、大篷布(3)和篷布架(4),所述土工布(1)鋪設在軌道板表面,所述塑料薄膜(2)通過篷布架(4)覆蓋在土工布(1)的上方,在塑料薄膜(2)上加蓋大篷布(3);所述噴淋機構具有輸水管道(5)和設置在輸水管道(5)上的循環泵(7),所述輸水管道(5)均勻鋪設在土工布(1)上,所述輸水管道(5)上均勻鉆有若干個噴水孔(6);所述循環泵(7)在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將水泵入輸水管道(5)中,通過養護機構完成對軌道板的噴淋養護工作。
【技術特征摘要】
1.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其特征在于,具有養護機構、噴淋機構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養護機構包括土工布(1)、塑料薄膜(2)、大篷布(3)和篷布架(4),所述土工布(1)鋪設在軌道板表面,所述塑料薄膜(2)通過篷布架(4)覆蓋在土工布(1)的上方,在塑料薄膜(2)上加蓋大篷布(3);所述噴淋機構具有輸水管道(5)和設置在輸水管道(5)上的循環泵(7),所述輸水管道(5)均勻鋪設在土工布(1)上,所述輸水管道(5)上均勻鉆有若干個噴水孔(6);所述循環泵(7)在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將水泵入輸水管道(5)中,通過養護機構完成對軌道板的噴淋養護工作。2.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機構還具有自動上水機構(8),蓄水箱(9),和蒸汽加熱機構(10);所述蓄水箱(9)與輸水管道(5)連接,所述循環泵(7)在自動控制系統(11)的控制下將蓄水箱(9)中的水泵入輸水管道(5)中;所述自動上水機構(8)用于對蓄水箱(9)自動上水,所述蒸汽加熱機構(10)通過蒸養管道(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明,趙前軍,石俊杰,賈有權,劉繼鵬,湯貴海,崔雷,董賀,李石永,倪奎元,王肅良,孫敏均,劉樹祥,全萍,崔好林,龐前鳳,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路橋分公司,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