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學護理設備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移動式醫用氧氣瓶固定裝置,底座的底部四個角均設置有腳輪;鎖軸插入到弧形管的內腔中;定位槽與開口導槽的末端相接通;把手由導向桿和推板組成;導向桿另一端穿過開口導槽后與鎖軸的軸身相固定連接。在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時,氧氣瓶放置在底座上,然后推入弧形管的內側面,通過把手使鎖軸在弧形管內滑動至開口導槽的末端;鎖軸伸出弧形管外部,并且包裹在氧氣瓶的外表面;然后把手向下推動,進入到定位槽內定位,使氧氣瓶安穩地固定在裝置內,保證了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提高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學護理設備的
,特別涉及一種可移動式醫用氧氣瓶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床醫療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在轉運病人途中,患者因為病情需要往往會使用醫用小氧氣瓶,然而由于醫用小氧氣瓶重(2~4L為7~11kg)、又為圓柱形,放在病床上隨著路途的顛簸容易滾來滾去,非常容易撞傷患者身體(因病情較重患者往往無自主活動甚至神志不清)、撞壞放在病床上心電監護儀等醫療電子設備或從病床護欄處墜落,砸傷推轉運病床的人員,非常不安全。同時為了保障病人安全,往往會由一個醫護人員手扶氧氣瓶保障安全,轉運途中進出門及電梯時非常不便,而且浪費人力資源。故有必要對現有醫用氧氣瓶固定裝置進行進一步地技術革新。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可移動式醫用氧氣瓶固定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醫用氧氣瓶固定裝置,它包括有底座、支撐板、固定桿和氣瓶固定裝置;所述底座的底部四個角均設置有腳輪;所述支撐板設置在底座的頂部;所述氣瓶固定裝置通過若干條固定桿固定在支撐板的側表面上;所述氣瓶固定裝置由弧形管和鎖軸組成;所述鎖軸插入到弧形管的內腔中;所述弧形管的上表面沿圓周方向設置開口導槽;所述弧形管的外側表面設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與開口導槽的末端相接通;所述鎖軸設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由導向桿和推板組成;所述導向桿一端與推板相連接固定;導向桿另一端穿過開口導槽后與鎖軸的軸身相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氣瓶固定裝置的數量至少有兩個;所述氣瓶固定裝置均通過若干條固定桿固定在支撐板的側表面上;所述氣瓶固定裝置沿高度方向均勻分布。進一步地,所述定位槽的頂部寬度大于定位槽的底部寬度。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有益效果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醫用氧氣瓶固定裝置,它包括有底座、支撐板、固定桿和氣瓶固定裝置;所述底座的底部四個角均設置有腳輪;所述支撐板設置在底座的頂部;所述氣瓶固定裝置通過若干條固定桿固定在支撐板的側表面上;所述氣瓶固定裝置由弧形管和鎖軸組成;所述鎖軸插入到弧形管的內腔中;所述弧形管的上表面沿圓周方向設置開口導槽;所述弧形管的外側表面設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與開口導槽的末端相接通;所述鎖軸設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由導向桿和推板組成;所述導向桿一端與推板相連接固定;導向桿另一端穿過開口導槽后與鎖軸的軸身相固定連接。在使用本技術時,氧氣瓶放置在底座上,然后推入弧形管的內側面,通過把手使鎖軸在弧形管內滑動至開口導槽的末端;鎖軸伸出弧形管外部,并且包裹在氧氣瓶的外表面;然后把手向下推動,進入到定位槽內定位,使氧氣瓶安穩地固定在裝置內,保證了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提高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俯視圖;圖3是氧氣瓶固定狀態圖;圖4使圖1的A部放大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腳輪;2、底座;3、支撐板;4、固定桿;5、弧形管;5-1、開口導槽;5-2、定位槽;6、鎖軸;6-1、把手;6-1-1、導向桿;6-1-2、推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至4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醫用氧氣瓶固定裝置,它包括有底座2、支撐板、3固定桿4和氣瓶固定裝置;所述底座2的底部四個角均設置有腳輪1;所述支撐板3設置在底座2的頂部;所述氣瓶固定裝置通過若干條固定桿4固定在支撐板3的側表面上;所述氣瓶固定裝置由弧形管5和鎖軸6組成;所述鎖軸6的環中徑等于弧形管5的環中徑;所述鎖軸6插入到弧形管5的內腔中;所述弧形管5的上表面沿圓周方向設置開口導槽5-1;所述弧形管5的外側表面設置有定位槽5-2;所述定位槽5-2與開口導槽5-1的末端相接通;所述鎖軸6設置有把手6-1;所述把手6-1由導向桿6-1-1和推板6-1-2組成;所述導向桿6-1-1一端與推板6-1-2相連接固定;導向桿6-1-1另一端穿過開口導槽5-1后與鎖軸6的軸身相固定連接,氧氣瓶放置在底座2上,然后推入弧形管5的內側面,通過把手6-1使鎖軸6在弧形管5內滑動至開口導槽5-1的末端;鎖軸6伸出弧形管5外部,并且包裹在氧氣瓶的外表面;然后把手6-1向下推動,進入到定位槽5-2內定位。作為本實用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氣瓶固定裝置的數量至少有兩個;所述氣瓶固定裝置均通過若干條固定桿4固定在支撐板3的側表面上;所述氣瓶固定裝置沿高度方向均勻分布,防倒效果更好,而且多一重保險。作為本實用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定位槽5-2的頂部寬度大于定位槽5-2的底部寬度,鎖軸6鎖緊后,當收到外部的壓力時,會在定位槽5-2內沿斜面向下滑動,有放松脫的作用。在使用本技術時,氧氣瓶放置在底座上,然后推入弧形管的內側面,通過把手使鎖軸在弧形管內滑動至開口導槽的末端;鎖軸伸出弧形管外部,并且包裹在氧氣瓶的外表面;然后把手向下推動,進入到定位槽內定位,使氧氣瓶安穩地固定在裝置內,保證了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提高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另外,該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成本低。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移動式醫用氧氣瓶固定裝置,它包括有底座(2)和支撐板(3);所述底座(2)的底部四個角均設置有腳輪(1);所述支撐板(3)設置在底座(2)的頂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固定桿(4)和氣瓶固定裝置;所述氣瓶固定裝置通過若干條固定桿(4)固定在支撐板(3)的側表面上;所述氣瓶固定裝置由弧形管(5)和鎖軸(6)組成;所述鎖軸(6)插入到弧形管(5)的內腔中;所述弧形管(5)的上表面沿圓周方向設置開口導槽(5?1);所述弧形管(5)的外側表面設置有定位槽(5?2);所述定位槽(5?2)與開口導槽(5?1)的末端相接通;所述鎖軸(6)設置有把手(6?1);所述把手(6?1)由導向桿(6?1?1)和推板(6?1?2)組成;所述導向桿(6?1?1)一端與推板(6?1?2)相連接固定;導向桿(6?1?1)另一端穿過開口導槽(5?1)后與鎖軸(6)的軸身相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移動式醫用氧氣瓶固定裝置,它包括有底座(2)和支撐板(3);所述底座(2)的底部四個角均設置有腳輪(1);所述支撐板(3)設置在底座(2)的頂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固定桿(4)和氣瓶固定裝置;所述氣瓶固定裝置通過若干條固定桿(4)固定在支撐板(3)的側表面上;所述氣瓶固定裝置由弧形管(5)和鎖軸(6)組成;所述鎖軸(6)插入到弧形管(5)的內腔中;所述弧形管(5)的上表面沿圓周方向設置開口導槽(5-1);所述弧形管(5)的外側表面設置有定位槽(5-2);所述定位槽(5-2)與開口導槽(5-1)的末端相接通;所述鎖軸(6)設置有把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永彩,許欣欣,
申請(專利權)人:張永彩,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