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包括操作臺、柔性軸A(2)、調節桿、柔性軸B(4)和閥門適配器,所述操作臺依次經柔性軸A(2)、調節桿和柔性軸B(4)與所述閥門適配器相連,所述閥門適配器與一閥門相連,所述柔性軸B(4)通過柔性軸固定裝置進行限位及轉向;傳動過程中柔性軸可以在合理彎曲半徑下任意彎曲,實現長距離傳輸,傳輸途中可解決銳角轉彎問題;在柔性軸中間有可調松緊機構——調節桿,可以保證柔性軸遠程控制機構開關和閥門開關同步、一致。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傳動機構,尤其涉及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
技術介紹
在核電領域的輻射、高溫區域,化工生產中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區域以及海工的深水、密封區域中有很多需要手動開關的閥門,工人需要穿著特制防護服或做特殊處理才可進入這些區域開關閥門,現在行業內只有通過加長桿和萬向節把閥門操作位置引出來,操作距離最多在3~5米,遇到閥門和操作位置件有障礙物的情況就沒法解決了,這樣情況下手動角行程閥門遠程操作機構有了它的獨特優勢。現有的角行程閥門傳動機構主要是剛性桿和萬向節組成的小軸傳動機構,這種小軸傳動傳動距離比較短,遇到障礙物無法繞過,適用范圍非常有限。現有的角行程閥門傳動機構還有一個較大的缺陷,就是角行程閥門通常開關過程是旋轉90°的,但是現有的角行程閥門傳動機構無法保證遠程開關和閥門開關同步(例如:現有的傳動機構開閥旋轉到90°,但實際閥門開閥旋轉80°)。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目前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可以長距離、繞過障礙物進行傳動,同時傳遞扭矩大。在柔性軸中間有可調松緊機構,可以保證遠程控制開關和閥門開關同步、一致。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所述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包括操作臺、柔性軸A(2)、調節桿、柔性軸B(4)和閥門適配器,所述操作臺依次經柔性軸A(2)、調節桿和柔性軸B(4)與所述閥門適配器相連,所述閥門適配器與一閥門相連,所述柔性軸B(4)通過柔性軸固定裝置進行限位及轉向。依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所述柔性軸固定裝置包括固定件和固定夾,所述柔性軸通過固定夾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通過螺栓進行位置固定。依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所述固定夾包括上夾塊和下夾塊,所述上夾塊和下夾塊的接觸面間形成適配柔性軸的通孔。依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所述上夾塊和下夾塊之間通過螺栓進行固定,所述下夾塊通過螺栓固定在固定件上。依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所述操作臺包括底座、操作盤和操作桿,所述操作盤通過底座進行位置固定,所述操作桿與所述操作盤中心相連,所述操作盤側面設有輸出軸。依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所述輸出軸與所述柔性軸A相連。依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所述柔性軸A(2)、調節桿和柔性軸B(4)數量均為2根。依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所述調節桿包括螺紋方向相反的兩個螺紋桿和與螺紋桿適配的調節架,所述螺紋桿分別連接在調節架的兩端。依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所述螺紋桿上設有連接柔性軸的連接環。依照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所述閥門適配器上設有輸入軸,所述輸入軸與所述柔性軸B(4)相連。本技術實施的優點:本技術所述的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包括操作臺、柔性軸A、調節桿、柔性軸B和閥門適配器,所述操作臺依次經柔性軸A、調節桿和柔性軸B與所述閥門適配器相連,所述閥門適配器與一閥門相連,所述柔性軸B通過柔性軸固定裝置進行限位及轉向;傳動過程中柔性軸可以在合理彎曲半徑下任意彎曲,實現長距離傳輸,傳輸途中可解決銳角轉彎問題;在柔性軸中間有可調松緊機構——調節桿,可以保證柔性軸遠程控制機構開關和閥門開關同步、一致。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的調節桿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的固定夾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所述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包括操作臺1、柔性軸A(2)、調節桿3、柔性軸B(4)和閥門適配器5,所述操作臺1依次經柔性軸A(2)、調節桿3和柔性軸B(4)與所述閥門適配器5相連,所述閥門適配器5與一閥門7相連,所述柔性軸B(4)通過柔性軸固定裝置6進行限位及轉向。在實際應用中,所述柔性軸固定裝置6包括固定件61和固定夾62,所述柔性軸通過固定夾62固定在所述固定件61上,所述固定件61通過螺栓進行位置固定。在實際應用中,所述固定夾62包括上夾塊63和下夾塊64,所述上夾塊63和下夾塊64的接觸面間形成適配柔性軸的通孔。在實際應用中,所述上夾塊63和下夾塊64之間通過螺栓進行固定,所述下夾塊64通過螺栓固定在固定件61上。在實際應用中,所述操作臺1包括底座11、操作盤12和操作桿13,所述操作盤12通過底座11進行位置固定,所述操作桿13與所述操作盤12中心相連,所述操作盤12側面設有輸出軸14。在實際應用中,所述輸出軸14與所述柔性軸A相連。在實際應用中,所述柔性軸A、調節桿和柔性軸B數量均為2根。在實際應用中,所述調節桿3包括螺紋方向相反的兩個螺紋桿31和與螺紋桿31適配的調節架32,所述螺紋桿31分別連接在調節架32的兩端。在實際應用中,所述螺紋桿31上設有連接柔性軸的連接環33。在實際應用中,所述閥門適配器5上設有輸入軸51,所述輸入軸51與所述柔性軸B相連。本技術實施的優點:本技術所述的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包括操作臺、柔性軸A、調節桿、柔性軸B和閥門適配器,所述操作臺依次經柔性軸A、調節桿和柔性軸B與所述閥門適配器相連,所述閥門適配器與一閥門相連,所述柔性軸B通過柔性軸固定裝置進行限位及轉向;傳動過程中柔性軸可以在合理彎曲半徑下任意彎曲,實現長距離傳輸,傳輸途中可解決銳角轉彎問題;在柔性軸中間有可調松緊機構——調節桿,可以保證柔性軸遠程控制機構開關和閥門開關同步、一致。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技術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公開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包括操作臺、柔性軸A(2)、調節桿、柔性軸B(4)和閥門適配器,所述操作臺依次經柔性軸A(2)、調節桿和柔性軸B(4)與所述閥門適配器相連,所述閥門適配器與一閥門相連,所述柔性軸B(4)通過柔性軸固定裝置進行限位及轉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包括操作臺、柔性軸A(2)、調節桿、柔性軸B(4)和閥門適配器,所述操作臺依次經柔性軸A(2)、調節桿和柔性軸B(4)與所述閥門適配器相連,所述閥門適配器與一閥門相連,所述柔性軸B(4)通過柔性軸固定裝置進行限位及轉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軸固定裝置包括固定件和固定夾,所述柔性軸通過固定夾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通過螺栓進行位置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夾包括上夾塊和下夾塊,所述上夾塊和下夾塊的接觸面間形成適配柔性軸的通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角行程閥門遠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塊和下夾塊之間通過螺栓進行固定,所述下夾塊通過螺栓固定在固定件上。5.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鞏文風,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凱研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