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路板周轉箱,包括上頂板,上頂板的四角安裝有立柱,立柱的另一端安裝有下底板,上頂板與下底板和立柱之間形成容納腔,容納腔的內部安裝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與立柱連接,固定板的一側安裝有活動板,固定板與活動板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設有電路板卡槽,活動板的兩端兩側均安裝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上套接有鎖緊裝置,活動板的兩端均安裝有兩組滾輪。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活動板與固定板之間的位置調節,使周轉箱根據電路板的型號調整活動板與固定板之間距離,使周轉箱使用于不同類型的電路板存放,提高了周轉箱的適用性,方便周轉箱內部的垃圾清理,防止電路板在運輸時因震動而掉落,保護電路板的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周轉箱
,尤其涉及一種電路板周轉箱。
技術介紹
普通的電路板周轉箱一般為黑色或藍色的箱體結構,其結構已經固定且其中的靜電格柵空間位置基本一定,只能用于單一的電路板周轉和存放。由于其空間體積比較龐大,搬運和儲存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堆積放置的話,想找到某一類型的電路板比較麻煩,需要層層搬移。另外,普通周轉箱體是立體幾何形的,里面放置靜電海綿柵格,長期使用會有大量的磨損垃圾在箱體內,如果不及時清理會對電路板造成污染,甚至造成電路板的損壞,因此需要一種電路板周轉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電路板周轉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路板周轉箱,包括上頂板,所述上頂板的四角安裝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另一端安裝有下底板,所述上頂板與下底板和立柱之間形成容納腔,所述容納腔的內部安裝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與立柱連接,所述固定板的一側安裝有活動板,所述固定板與活動板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設有電路板卡槽,所述活動板的兩端兩側均安裝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上套接有鎖緊裝置,所述活動板的兩端均安裝有兩組滾輪,所述上頂板靠近下底板的一側安裝有兩組上齒條,且兩組上齒條與兩組滾輪匹配,所述兩組上齒條相互遠離的一側均設有第一長條形通孔,所述第一長條形通孔遠離兩組上齒條的一側設有第一圓孔,所述第一圓孔套接有保護檔桿,所述下底板靠近上頂板的一側安裝有兩組下齒條,且兩組下齒條與兩組滾輪匹配,所述兩組下齒條相互遠離的一側均設有第二長條形通孔,所述第二長條形通孔遠離兩組下齒條的一側設有螺紋孔,且螺紋孔與保護檔桿嚙合,所述鎖緊裝置包括調節桿,所述調節桿上設有第二圓孔,且第二圓孔與第一轉軸套接,所述調節桿的一端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內部安裝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上套接有活動桿,所述活動桿遠離調節桿的一端安裝有卡緊塊。優選的,所述第一長條形通孔的一端設有導引圓孔,所述鎖緊裝置的活動桿由導引圓孔進入第一長條形通孔的內部,所述卡緊塊的直徑大小小于導引圓孔的直徑大小,所述卡緊塊的直徑大小大于第一長條形通孔孔徑大小。優選的,所述第二長條形通孔的一端設有導引圓孔,所述鎖緊裝置的活動桿由導引圓孔進入第一長條形通孔的內部,所述卡緊塊的直徑大小小于導引圓孔的直徑大小,所述卡緊塊的直徑大小大于第一長條形通孔孔徑大小。優選的,所述兩組滾輪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上安裝有滾輪,所述滾輪的外側套接有齒輪,且齒輪與兩組上齒條匹配。優選的,所述上頂板的上方安裝有手推把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通過在上頂板上安裝有的兩組上齒條和下底板上安裝有的兩組下齒條以及在活動板上安裝的兩組滾輪,實現了活動板與固定板之間的位置調節,使周轉箱根據電路板的型號調整活動板與固定板之間距離,使周轉箱使用于不同類型的電路板存放,提高了周轉箱的適用性,方便周轉箱內部的垃圾清理;2、通過設置的保護檔桿,防止電路板在運輸時因震動而掉落,保護電路板的安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電路板周轉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電路板周轉箱上頂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電路板周轉箱下底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電路板周轉箱鎖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上頂板、2下底板、3立柱、4容納腔、5固定板、6活動板、7電路板卡槽、8第一轉軸、9鎖緊裝置、10兩組滾輪、11兩組上齒條、12第一長條形通孔、13第一圓孔、14保護檔桿、15兩組下齒條、16第二長條形通孔、17螺紋孔、18調節桿、19第二圓孔、20凹槽、21第二轉軸、22活動桿、23卡緊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參照圖1-4,一種電路板周轉箱,包括上頂板1,上頂板1的四角安裝有立柱3,立柱3的另一端安裝有下底板2,上頂板1與下底板2和立柱3之間形成容納腔4,容納腔4的內部安裝有固定板5,且固定板5與立柱3連接,固定板5的一側安裝有活動板6,固定板5與活動板6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設有電路板卡槽7,活動板6的兩端兩側均安裝有第一轉軸8,第一轉軸8上套接有鎖緊裝置9,活動板6的兩端均安裝有兩組滾輪10,上頂板1靠近下底板2的一側安裝有兩組上齒條11,且兩組上齒條11與兩組滾輪10匹配,兩組上齒條11相互遠離的一側均設有第一長條形通孔12,第一長條形通孔12遠離兩組上齒條11的一側設有第一圓孔13,第一圓孔13套接有保護檔桿14,下底板2靠近上頂板1的一側安裝有兩組下齒條15,且兩組下齒條15與兩組滾輪10匹配,兩組下齒條15相互遠離的一側均設有第二長條形通孔16,第二長條形通孔16遠離兩組下齒條15的一側設有螺紋孔17,且螺紋孔17與保護檔桿14嚙合,鎖緊裝置9包括調節桿18,調節桿18上設有第二圓孔19,且第二圓孔19與第一轉軸8套接,調節桿18的一端設有凹槽20,凹槽20的內部安裝有第二轉軸21,第二轉軸21上套接有活動桿22,活動桿22遠離調節桿18的一端安裝有卡緊塊23,第一長條形通孔12的一端設有導引圓孔,鎖緊裝置9的活動桿22由導引圓孔進入第一長條形通孔12的內部,卡緊塊23的直徑大小小于導引圓孔的直徑大小,卡緊塊23的直徑大小大于第一長條形通孔12孔徑大小,第二長條形通孔16的一端設有導引圓孔,鎖緊裝置9的活動桿22由導引圓孔進入第一長條形通孔12的內部,卡緊塊23的直徑大小小于導引圓孔的直徑大小,卡緊塊23的直徑大小大于第一長條形通孔16孔徑大小,兩組滾輪10包括安裝支架,安裝支架上安裝有滾輪,滾輪的外側套接有齒輪,且齒輪與兩組上齒條11匹配,上頂板1的上方安裝有手推把手。本技術中,打開鎖緊裝置的調節桿18,使卡緊塊23與上頂板1或下底板2松開,然后調節活動板6的位置,使活動板6的兩組滾輪10在兩組上齒條11和兩組下齒條15上運動,使調節活動板6與固定板5之間的距離符合相對應的電路板,然后鎖緊鎖緊裝置的調節桿18,使卡緊塊23與上頂板1或下底板2鎖緊,這時候將電路板放入電路板卡槽7中,防止完成后將保護檔桿14從上頂板1的第一圓孔13中伸入容納腔4,并將保護檔桿14與下底板2的螺紋孔17擰緊,該設計實現了活動板6與固定板5之間的位置調節,使周轉箱根據電路板的型號調整活動板6與固定板5之間距離,使周轉箱使用于不同類型的電路板存放,提高了周轉箱的適用性,方便周轉箱內部的垃圾清理,防止電路板在運輸時因震動而掉落,保護電路板的安全。以上,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路板周轉箱,包括上頂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頂板(1)的四角安裝有立柱(3),所述立柱(3)的另一端安裝有下底板(2),所述上頂板(1)與下底板(2)和立柱(3)之間形成容納腔(4),所述容納腔(4)的內部安裝有固定板(5),且固定板(5)與立柱(3)連接,所述固定板(5)的一側安裝有活動板(6),所述固定板(5)與活動板(6)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設有電路板卡槽(7),所述活動板(6)的兩端兩側均安裝有第一轉軸(8),所述第一轉軸(8)上套接有鎖緊裝置(9),所述活動板(6)的兩端均安裝有兩組滾輪(10),所述上頂板(1)靠近下底板(2)的一側安裝有兩組上齒條(11),且兩組上齒條(11)與兩組滾輪(10)匹配,所述兩組上齒條(11)相互遠離的一側均設有第一長條形通孔(12),所述第一長條形通孔(12)遠離兩組上齒條(11)的一側設有第一圓孔(13),所述第一圓孔(13)套接有保護檔桿(14),所述下底板(2)靠近上頂板(1)的一側安裝有兩組下齒條(15),且兩組下齒條(15)與兩組滾輪(10)匹配,所述兩組下齒條(15)相互遠離的一側均設有第二長條形通孔(16),所述第二長條形通孔(16)遠離兩組下齒條(15)的一側設有螺紋孔(17),且螺紋孔(17)與保護檔桿(14)嚙合,所述鎖緊裝置(9)包括調節桿(18),所述調節桿(18)上設有第二圓孔(19),且第二圓孔(19)與第一轉軸(8)套接,所述調節桿(18)的一端設有凹槽(20),所述凹槽(20)的內部安裝有第二轉軸(21),所述第二轉軸(21)上套接有活動桿(22),所述活動桿(22)遠離調節桿(18)的一端安裝有卡緊塊(2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路板周轉箱,包括上頂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頂板(1)的四角安裝有立柱(3),所述立柱(3)的另一端安裝有下底板(2),所述上頂板(1)與下底板(2)和立柱(3)之間形成容納腔(4),所述容納腔(4)的內部安裝有固定板(5),且固定板(5)與立柱(3)連接,所述固定板(5)的一側安裝有活動板(6),所述固定板(5)與活動板(6)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設有電路板卡槽(7),所述活動板(6)的兩端兩側均安裝有第一轉軸(8),所述第一轉軸(8)上套接有鎖緊裝置(9),所述活動板(6)的兩端均安裝有兩組滾輪(10),所述上頂板(1)靠近下底板(2)的一側安裝有兩組上齒條(11),且兩組上齒條(11)與兩組滾輪(10)匹配,所述兩組上齒條(11)相互遠離的一側均設有第一長條形通孔(12),所述第一長條形通孔(12)遠離兩組上齒條(11)的一側設有第一圓孔(13),所述第一圓孔(13)套接有保護檔桿(14),所述下底板(2)靠近上頂板(1)的一側安裝有兩組下齒條(15),且兩組下齒條(15)與兩組滾輪(10)匹配,所述兩組下齒條(15)相互遠離的一側均設有第二長條形通孔(16),所述第二長條形通孔(16)遠離兩組下齒條(15)的一側設有螺紋孔(17),且螺紋孔(17)與保護檔桿(14)嚙合,所述鎖緊裝置(9)包括調節桿(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俊嶺,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北方慧華光電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