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的一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包括一根液壓油輸送管路,該液壓油輸送管路上從液壓油進油口至液壓油出油口之間依次設置有液壓油輸送管路輸送泵、散熱器和換熱裝置,散熱器的一側設置有散熱風機,所述換熱裝置的冷卻出口至冷卻進口之間的冷卻管路上依次設置有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冷凝器、儲液器、干燥過濾器、冷卻管路電磁閥以及節流裝置,壓縮機至冷凝器之間的冷卻管路和節流裝置至換熱裝置之間的冷卻管路之間設置有一個冷卻管路旁通閥;所述散熱器為防沖擊蓄能散熱器。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可靠度高,不易損壞,保證系統穩定運行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的工作方法。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液壓系統油溫最佳溫度是在35~55攝氏度之間,一旦溫度升高超過60攝氏度,液壓系統的系統將大幅度下降,及其設備故障不斷出現,造成設備的穩定性嚴重下降,無法保證機器設備正常運行。尤其在盛夏季節,油溫過高,甚至會造成機器設備常常處于停機狀態。因此工業制冷機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到機器設備的工作狀態,傳統的工業制冷機中液體壓力過大時,直接導致換熱器內壓力過大對散熱器造成損壞。一般的散熱器是在散熱器的集液槽都有一個固定比例的容量,流體通過散熱器散熱通道內部有一定大的阻力。它的儲液量較小,沒有緩沖,在遇到溫差大、低溫環境、流量不平衡、有一定粘度的液體、有沖擊力的流體情況下,散熱器散熱通道內部的壓力也隨之增大,特別在有沖擊力和粘度比較大流體的情況下,由于流體在通道內部的阻力,使流體不能迅速通過散熱器通道內部,使之壓力增大,超過散熱器的最高運行壓力,散熱器很容易損壞、報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可靠度高,不易損壞,保證系統穩定運行的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的工作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包括一根液壓油輸送管路,該液壓油輸送管路上從液壓油進油口至液壓油出油口之間依次設置有液壓油輸送管路輸送泵、散熱器和換熱裝置,散熱器的一側設置有散熱風機,所述換熱裝置的冷卻出口至冷卻進口之間的冷卻管路上依次設置有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冷凝器、儲液器、干燥過濾器、冷卻管路電磁閥以及節流裝置,壓縮機至冷凝器之間的冷卻管路和節流裝置至換熱裝置之間的冷卻管路之間設置有一個冷卻管路旁通閥。所述散熱器為防沖擊蓄能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散熱器本體以及蓄能管,所述散熱器本體包括左右豎向布置的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之間連接有橫向布置的多根分流液槽,所述蓄能管為底部開口其余部分封閉的管式結構,蓄能管的底部開口與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連通。步驟一、連接設備發熱源和工業制冷機;工業制冷機的液壓油輸送管路的液壓油進油口和液壓油出油口分別通過液壓油進油口軟管和液壓油出油口軟管連接設備發熱源的液壓油排油管路和液壓油回油管路;步驟二、設備發熱源開始運行后,儲油箱第二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經過儲油箱出油管路供給設備發熱裝置,設備發熱裝置內的液壓油通過儲油箱進油管路排至儲油箱的第一個液壓油室,第一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依次經過液壓油排油管路、液壓油進油口軟管、液壓油輸送管路、液壓油出油口軟管以及液壓油回油管路回至儲油箱的第二個液壓油室;設備發熱源運行初期,液壓油溫度低,液壓油在液壓油輸送管路的流動直接從液壓油旁通管路流動,液壓油不經過換熱裝置進行冷卻;設備發熱裝置運行一段時間會導致其內部的液壓油溫度也隨之升高,因此設備發熱裝置排出至儲油箱內的第一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溫度也升高,儲油箱溫度傳感器或者液壓油輸送管路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液壓油的溫度達到一定高溫,液壓油旁通閥關閉,液壓油經過換熱裝置進行冷卻,此時冷卻管路上的冷卻管路電磁閥啟動,冷卻管路開始運作,冷卻管路在換熱裝置處與液壓油輸送管路內的高溫液壓油進行熱交換,對高溫液壓油進行冷卻,使得被換熱裝置冷卻的低溫液壓油經過液壓油輸送管路為重新回至儲油箱的第二個液壓油室繼續供給設備發熱裝置。所述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底部一側設置有排污口。一、蓄能管內置時: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進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頂部時,將蓄能管安裝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內部;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進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側面時,將蓄能管安裝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內部,如果蓄能管的高度高于進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則無需做其他處理,如果蓄能管的高度低于進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則在蓄能管的頂部加裝分流擋板,分流擋板將進液口和出液口與其對應高度位置的分流液槽隔開;二、蓄能管外置時:蓄能管的底部開口與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底部一側的連接口螺紋連接,所述蓄能管的頂部與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頂部一側的安裝邊采用螺栓固定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具有可靠度高,不易損壞,保證系統穩定運行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散熱器的實施例A的正視圖。圖2為散熱器的實施例A的側視圖。圖3為圖2的爆炸圖。圖4為散熱器的實施例A的立體半剖圖。圖5為散熱器的實施例A的第一集液槽內部示意圖。圖6為散熱器的實施例B的正視圖。圖7為散熱器的實施例B的側視圖。圖8為圖6的爆炸圖。圖9為散熱器的實施例B的立體半剖圖。圖10為散熱器的實施例B的第一集液槽內部示意圖。圖11為散熱器的實施例C的正視圖。圖12為散熱器的實施例C的側視圖。圖13為圖12的爆炸圖。圖14為散熱器的實施例C的立體半剖圖。圖15為散熱器的實施例C的第一集液槽內部示意圖。圖16為散熱器的實施例D的正視圖。圖17為散熱器的實施例D的側視圖。圖18為圖16的爆炸圖。圖19為散熱器的實施例D的立體半剖圖。圖20為散熱器的實施例D的第一集液槽內部示意圖。圖2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液壓油輸送管路100、液壓油輸送管路輸送泵101、換熱裝置102、液壓油輸送管路溫度傳感器103冷卻管路200、氣液分離器201、壓縮機202、冷凝器203、儲液器204、干燥過濾器205、冷卻管路電磁閥206、節流裝置207、冷卻管路旁通閥208液壓油旁通管路300、液壓油旁通閥301散熱器5、蓄能管500、第一集液槽501、第二集液槽502、分流液槽503、排污口504、排污口螺栓505、排污口密封墊506、分流擋板507設備發熱源900、設備發熱裝置901、儲油箱902、儲油箱進油管路903、液壓油排油管路904、儲油箱出油管路905、儲油箱油路循環泵906、液壓油回油管路907、儲油箱溫度傳感器908。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21,本專利技術涉及的一種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它包括一根液壓油輸送管路100,該液壓油輸送管路100上從液壓油進油口至液壓油出油口之間依次設置有液壓油輸送管路輸送泵101、散熱器5和換熱裝置102,散熱器5的一側設置有散熱風機,所述換熱裝置102的冷卻出口至冷卻進口之間的冷卻管路200上依次設置有氣液分離器201、壓縮機202、冷凝器203、儲液器204、干燥過濾器205、冷卻管路電磁閥206以及節流裝置207,其中冷凝器203可以為一個,冷凝器203也可以并聯或者串聯設置有多個,壓縮機202至冷凝器203之間的冷卻管路200和節流裝置207至換熱裝置102之間的冷卻管路200之間設置有一個冷卻管路旁通閥208。所述液壓油輸送管路100上設置有液壓油輸送管路溫度傳感器103,所述換熱裝置102兩端的液壓油輸送管路100上并聯設置有一根液壓油旁通管路300,所述液壓油旁通管路300上設置有液壓油旁通閥301。液壓油輸送管路溫度傳感器103檢測到溫度較低時,液壓油旁通閥301打開,液壓油直接從液壓油旁通管路300流動,液壓油輸送管路溫度傳感器103檢測到溫度較高時,液壓油旁通閥301關閉,液壓油不從液壓油旁通管路300流動。設備發熱源900包括設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包括一根液壓油輸送管路,該液壓油輸送管路上從液壓油進油口至液壓油出油口之間依次設置有液壓油輸送管路輸送泵、散熱器和換熱裝置,散熱器的一側設置有散熱風機,所述換熱裝置的冷卻出口至冷卻進口之間的冷卻管路上依次設置有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冷凝器、儲液器、干燥過濾器、冷卻管路電磁閥以及節流裝置,壓縮機至冷凝器之間的冷卻管路和節流裝置至換熱裝置之間的冷卻管路之間設置有一個冷卻管路旁通閥;所述散熱器為防沖擊蓄能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散熱器本體以及蓄能管,所述散熱器本體包括左右豎向布置的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之間連接有橫向布置的多根分流液槽,所述蓄能管為底部開口其余部分封閉的管式結構,蓄能管的底部開口與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連通;步驟一、連接設備發熱源和工業制冷機;工業制冷機的液壓油輸送管路的液壓油進油口和液壓油出油口分別通過液壓油進油口軟管和液壓油出油口軟管連接設備發熱源的液壓油排油管路和液壓油回油管路;步驟二、設備發熱源開始運行后,儲油箱第二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經過儲油箱出油管路供給設備發熱裝置,設備發熱裝置內的液壓油通過儲油箱進油管路排至儲油箱的第一個液壓油室,第一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依次經過液壓油排油管路、液壓油進油口軟管、液壓油輸送管路、液壓油出油口軟管以及液壓油回油管路回至儲油箱的第二個液壓油室;設備發熱源運行初期,液壓油溫度低,液壓油在液壓油輸送管路的流動直接從液壓油旁通管路流動,液壓油不經過換熱裝置進行冷卻;設備發熱裝置運行一段時間會導致其內部的液壓油溫度也隨之升高,因此設備發熱裝置排出至儲油箱內的第一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溫度也升高,儲油箱溫度傳感器或者液壓油輸送管路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液壓油的溫度達到一定高溫,液壓油旁通閥關閉,液壓油經過換熱裝置進行冷卻,此時冷卻管路上的冷卻管路電磁閥啟動,冷卻管路開始運作,冷卻管路在換熱裝置處與液壓油輸送管路內的高溫液壓油進行熱交換,對高溫液壓油進行冷卻,使得被換熱裝置冷卻的低溫液壓油經過液壓油輸送管路為重新回至儲油箱的第二個液壓油室繼續供給設備發熱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帶防沖擊蓄能散熱器的工業制冷機包括一根液壓油輸送管路,該液壓油輸送管路上從液壓油進油口至液壓油出油口之間依次設置有液壓油輸送管路輸送泵、散熱器和換熱裝置,散熱器的一側設置有散熱風機,所述換熱裝置的冷卻出口至冷卻進口之間的冷卻管路上依次設置有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冷凝器、儲液器、干燥過濾器、冷卻管路電磁閥以及節流裝置,壓縮機至冷凝器之間的冷卻管路和節流裝置至換熱裝置之間的冷卻管路之間設置有一個冷卻管路旁通閥;所述散熱器為防沖擊蓄能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散熱器本體以及蓄能管,所述散熱器本體包括左右豎向布置的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之間連接有橫向布置的多根分流液槽,所述蓄能管為底部開口其余部分封閉的管式結構,蓄能管的底部開口與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連通;步驟一、連接設備發熱源和工業制冷機;工業制冷機的液壓油輸送管路的液壓油進油口和液壓油出油口分別通過液壓油進油口軟管和液壓油出油口軟管連接設備發熱源的液壓油排油管路和液壓油回油管路;步驟二、設備發熱源開始運行后,儲油箱第二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經過儲油箱出油管路供給設備發熱裝置,設備發熱裝置內的液壓油通過儲油箱進油管路排至儲油箱的第一個液壓油室,第一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依次經過液壓油排油管路、液壓油進油口軟管、液壓油輸送管路、液壓油出油口軟管以及液壓油回油管路回至儲油箱的第二個液壓油室;設備發熱源運行初期,液壓油溫度低,液壓油在液壓油輸送管路的流動直接從液壓油旁通管路流動,液壓油不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曉軍,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金榮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