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從前往后順序設置有挖掘鏟、前振動篩以及后振動篩,所述前振動篩包含前搖桿、第一連桿、前篩體、第二連桿以及第三連桿,所述前搖桿、第一連桿、前篩體、第二連桿以及第三連桿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后振動篩包含后搖桿、第四連桿、后篩體、第五連桿以及第六連桿,所述后搖桿、第四連桿、后篩體、第五連桿以及第六連桿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前搖桿與后搖桿在同一時刻的擺動方向相反,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的工作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設計合理,高效便捷,實現土塊與馬鈴薯的分離,而且前振動篩與后振動篩各自產生的慣性力剛好相互抵消,大大減少振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及其工作方法。
技術介紹
現有的馬鈴薯收獲機結構設計不合理,分離效果差,需要進行大量的后期處理,且機械振動大,導致馬鈴薯收獲機運行不穩定,大大影響馬鈴薯收獲機的使用壽命,有較大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及其工作方法,不僅結構設計合理,而且高效便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從前往后順序設置有挖掘鏟、前振動篩以及后振動篩,所述挖掘鏟的后端連接至前振動篩,所述前振動篩的后端連接至后振動篩,所述前振動篩包含前搖桿,所述前搖桿的一端伸出為輸入端,所述前搖桿的中部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前搖桿的另一端經第一連桿與前篩體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前篩體的另一端經第二連桿與第三連桿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三連桿的另一端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前搖桿、第一連桿、前篩體、第二連桿以及第三連桿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后振動篩包含后搖桿,所述后搖桿的一端伸出為輸入端,所述后搖桿的中部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后搖桿的另一端經第四連桿與后篩體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后篩體的另一端經第五連桿與第六連桿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六連桿的另一端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后搖桿、第四連桿、后篩體、第五連桿以及第六連桿也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前搖桿與后搖桿分別由驅動裝置驅動往復擺動,所述前搖桿與后搖桿在同一時刻的擺動方向相反。優選的,所述前搖桿與后搖桿的振動頻率與幅度相同。優選的,所述挖掘鏟傾斜設置。優選的,所述挖掘鏟的前端設置有折線形前齒,所述挖掘鏟的中部設置有輸送輥刷組,所述輸送輥刷組包含若干順序設置的輸送輥刷,任意兩相鄰之間的輸送輥刷之間具有用以砂土落下的間隙,所述挖掘鏟的后部設置有防止馬鈴薯回落的倒刺。優選的,所述機架上連接有行走輪。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的工作方法,包含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包含以下步驟:(1)所述機架前行,所述挖掘鏟進入土中,將土與馬鈴薯一起鏟起,所述機架不斷前行,所述挖掘鏟上的土與馬鈴薯不斷進入前振動篩進行分離,經過所述前振動篩的分離后的土與馬鈴薯繼續進入后振動篩進行分離;(2)所述前振動篩與后振動篩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往復擺動,所述前振動篩與后振動篩在同一時刻的擺動方向相反,此時,所述前振動篩內的土與馬鈴薯在不斷振動的過程中完成分離,同時由于所述前振動篩與后振動篩各自產生的慣性力相反而相互抵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結構設計合理,高效便捷,實現土塊與馬鈴薯的分離,而且前振動篩與后振動篩各自產生的慣性力剛好相互抵消,大大減少振動。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整體的構造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挖掘鏟的構造示意圖。圖中:1-機架,2-挖掘鏟,21-前齒,22-輸送輥刷組,23-倒刺,3-前振動篩,31-前搖桿,32-第一連桿,33-前篩體,34-第二連桿,35-第三連桿,4-后振動篩,41-后搖桿,42-第四連桿,43-后篩體,44-第五連桿,45-第六連桿,5-行走輪。具體實施方式為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如圖1~2所示,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從前往后順序設置有挖掘鏟2、前振動篩3以及后振動篩4,所述挖掘鏟2的后端連接至前振動篩3,所述前振動篩3的后端連接至后振動篩4,所述前振動篩3包含前搖桿31,所述前搖桿31的一端伸出為輸入端,所述前搖桿31的中部與機架1相鉸接,所述前搖桿31的另一端經第一連桿32與前篩體33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前篩體33的另一端經第二連桿34與第三連桿35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三連桿35的另一端與機架1相鉸接,所述前搖桿31、第一連桿32、前篩體33、第二連桿34以及第三連桿35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后振動篩4包含后搖桿41,所述后搖桿41的一端伸出為輸入端,所述后搖桿41的中部與機架1相鉸接,所述后搖桿41的另一端經第四連桿42與后篩體43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后篩體43的另一端經第五連桿44與第六連桿45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六連桿45的另一端與機架1相鉸接,所述后搖桿41、第四連桿42、后篩體43、第五連桿44以及第六連桿45也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前搖桿31與后搖桿41分別由驅動裝置驅動往復擺動,所述前搖桿31與后搖桿41在同一時刻的擺動方向相反;所述前篩體33與后篩體43均包含若干縱橫交錯分布的篩條,若干所述篩條之間具有間隙,若干所述篩條上間隔布置有若干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助于土塊與馬鈴薯進行分離。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前搖桿31與后搖桿41的振動頻率與幅度相同。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挖掘鏟2傾斜設置。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附圖中未畫出)包含前偏心輪與后偏心輪,所述前偏心輪與后偏心輪由同一驅動電機驅動,所述前偏心輪經前連接桿與前搖桿31的輸入端相鉸接形成曲柄搖桿機構,將所述前偏心輪的旋轉運動化為前搖桿31的左右搖擺運動;所述后偏心輪經后連接桿與后搖桿41的輸入端相鉸接也形成曲柄搖桿機構,將所述后偏心輪的旋轉運動化為后搖桿41的左右搖擺運動,將兩個曲柄搖桿機構的相位差設計為180°,從而實現所述前搖桿31與后搖桿41往復擺動且同一時刻的擺動方向相反。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附圖中未畫出)包含驅動電機與曲柄滑塊機構,所述曲柄滑塊機構與驅動電機相連接,所述曲柄滑塊機構的滑塊上鉸接有前連接桿與后連接桿,所述前連接桿的另一端與前搖桿31的輸入端相鉸接,所述后連接桿的另一端與后搖桿41的輸入端相鉸接,所述前連接桿、前搖桿31、后連接桿以及后搖桿41形成類平行四邊形機構,所述驅動電機工作,所述滑塊上下運動,帶動所述類平行四邊形機構張合,從而實現所述前搖桿31與后搖桿41往復擺動且同一時刻的擺動方向相反。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挖掘鏟2的前端設置有折線形前齒21,所述挖掘鏟2的中部設置有輸送輥刷組22,所述輸送輥刷組22包含若干順序設置的輸送輥刷,所述輸送輥刷不但起到運輸土與馬鈴薯的作用,而且在運輸過程中,所述輸送輥刷上的刷毛將土與馬鈴薯進行粗分離,任意兩相鄰之間的輸送輥刷之間具有用以砂土落下的間隙,所述挖掘鏟2的后部設置有防止馬鈴薯回落的倒刺23,避免所述前振動篩3在振動的過程中將土與馬鈴薯回落至挖掘鏟2,有效提高效率。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機架1上連接有行走輪5。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的工作方法,包含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包含以下步驟:(1)所述機架1前行,所述挖掘鏟2進入土中,將土與馬鈴薯一起鏟起,所述機架1不斷前行,所述挖掘鏟2上的土與馬鈴薯不斷進入前振動篩3進行分離,經過所述前振動篩3的分離后的土與馬鈴薯繼續進入后振動篩4進行分離;(2)所述前振動篩3與后振動篩4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往復擺動,所述前振動篩3與后振動篩4在同一時刻的擺動方向相反,此時,所述前振動篩3內的土與馬鈴薯在不斷振動的過程中完成分離,同時由于所述前振動篩3與后振動篩4各自產生的慣性力相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從前往后順序設置有挖掘鏟、前振動篩以及后振動篩,所述挖掘鏟的后端連接至前振動篩,所述前振動篩的后端連接至后振動篩,所述前振動篩包含前搖桿,所述前搖桿的一端伸出為輸入端,所述前搖桿的中部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前搖桿的另一端經第一連桿與前篩體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前篩體的另一端經第二連桿與第三連桿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三連桿的另一端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前搖桿、第一連桿、前篩體、第二連桿以及第三連桿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后振動篩包含后搖桿,所述后搖桿的一端伸出為輸入端,所述后搖桿的中部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后搖桿的另一端經第四連桿與后篩體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后篩體的另一端經第五連桿與第六連桿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六連桿的另一端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后搖桿、第四連桿、后篩體、第五連桿以及第六連桿也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前搖桿與后搖桿分別由驅動裝置驅動往復擺動,所述前搖桿與后搖桿在同一時刻的擺動方向相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從前往后順序設置有挖掘鏟、前振動篩以及后振動篩,所述挖掘鏟的后端連接至前振動篩,所述前振動篩的后端連接至后振動篩,所述前振動篩包含前搖桿,所述前搖桿的一端伸出為輸入端,所述前搖桿的中部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前搖桿的另一端經第一連桿與前篩體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前篩體的另一端經第二連桿與第三連桿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三連桿的另一端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前搖桿、第一連桿、前篩體、第二連桿以及第三連桿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后振動篩包含后搖桿,所述后搖桿的一端伸出為輸入端,所述后搖桿的中部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后搖桿的另一端經第四連桿與后篩體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后篩體的另一端經第五連桿與第六連桿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第六連桿的另一端與機架相鉸接,所述后搖桿、第四連桿、后篩體、第五連桿以及第六連桿也形成曲柄搖桿機構,所述前搖桿與后搖桿分別由驅動裝置驅動往復擺動,所述前搖桿與后搖桿在同一時刻的擺動方向相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反向雙振動篩的馬鈴薯收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搖桿與后搖桿的振動頻率與幅度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德暉,張翔,林建,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農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