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水處理應用領域,具體是一種基于廢水處理的薄層水膜發生器。
技術介紹
噴嘴是薄層水膜紫外光催化廢水的新型廢水處理裝備中的重要部件,屬于水處理領域。該噴嘴技術具有靈活控制廢水出水速度,優化水處理性能等優點。目前的主要噴嘴類型及其缺點如下:(1)空心錐噴嘴:空心錐噴嘴是采用空心噴霧模式,其結構簡單、霧化均勻,使用方便,具有噴射泵中心與進口軸線錯位的特點,其噴霧形式為錐形空心圓環狀,霧化顆粒度小、不易堵塞;噴射角度一般為40~90度,該噴嘴無導流體,能夠在不等的壓力下達到同等噴霧效果,由于此設計特點廣泛應用于大流量空心錐噴嘴、螺旋空心錐噴嘴上。(2)方形噴嘴:噴霧形狀為正方形,噴霧形狀為正方形,噴霧顆粒細小而且非常均勻,噴嘴內部有交叉葉片,噴嘴口呈十字凹槽這種設計,非常方便重疊,特別適合對于噴射區域重疊要求比較高。但是不符合薄層水膜紫外光催化廢水的新型廢水處理裝備的基本要求。(3)圓柱形噴嘴:作為一種獨特的清洗新技術,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射流可控性與材料適應性,能滿足各類清洗工程的需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噴嘴的出口直徑縮小處會有噴嘴內表面會在此處發生轉折,射流的速度會因局部阻力的增加而降低,同時壓力也會出現降低。(4)扇形噴嘴:扇形噴嘴扇形噴霧形式,噴霧形狀邊沿界定十分清楚,精細工藝加工的導流平面提供了均勻的、高沖擊力的噴霧形狀。噴霧通道大而流暢,減少了阻塞現象。扇形噴嘴噴霧形狀為多種角度的扇形,但由于地球重力的影響,會有“邊緣效應”的產生,即噴霧的扇形剖面產生逐漸變細的邊緣噴霧顆粒細小均勻,且不適合用于水處理運作領域。以上的是關于以上是關于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廢水處理的薄層水膜發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水管(1)和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進水口與進水管(1)通過法蘭連接;所述集水腔還包括腔底平板(2)、頂蓋和側板,所述頂蓋包括頂蓋前段(4)和頂蓋后段(8),所述腔底平板(2)的前端與所述頂蓋前段(4)的前端形成水膜出口(3),所述頂蓋前段(4)的后端與所述頂蓋后段(8)的前端通過轉軸(7)連接,所述頂蓋前段(4)可繞轉軸(7)轉動;所述頂蓋上還設有升降控制裝置,所述升降控制裝置包括一個固定平板(5)、一個螺栓(6)、一個限位圓板(9)和一個凹槽,所述固定平板(5)水平固設于所述頂蓋后段(8)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平板(5)上開有一個通孔,所述通孔設有帶內螺紋;所述凹槽設于所述頂蓋前段(4)的外壁上,所述凹槽與所述通孔相對應;所述凹槽包括上段槽(10)和下段槽(11),下段槽(11)的直徑大于上段槽(10)的直徑;所述限位圓板(9)活動設于所述下段槽(11)內,限位圓板(9)的直徑大于上段槽(10)的直徑;所述螺栓(6)的下端穿過固定平板(5)的通孔插入凹槽內,所述螺栓(6)的下端與所述限位圓板(9)固接,所述螺栓(6)與固定平板(5)的通孔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廢水處理的薄層水膜發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水管(1)和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進水口與進水管(1)通過法蘭連接;所述集水腔還包括腔底平板(2)、頂蓋和側板,所述頂蓋包括頂蓋前段(4)和頂蓋后段(8),所述腔底平板(2)的前端與所述頂蓋前段(4)的前端形成水膜出口(3),所述頂蓋前段(4)的后端與所述頂蓋后段(8)的前端通過轉軸(7)連接,所述頂蓋前段(4)可繞轉軸(7)轉動;所述頂蓋上還設有升降控制裝置,所述升降控制裝置包括一個固定平板(5)、一個螺栓(6)、一個限位圓板(9)和一個凹槽,所述固定平板(5)水平固設于所述頂蓋后段(8)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平板(5)上開有一個通孔,所述通孔設有帶內螺紋;所述凹槽設于所述頂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艷超,陳再東,張晗,解清杰,吳向陽,徐秀枝,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