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攔沙促淤裝置,至少包括:樁軸,每兩根樁軸為一組,兩根樁軸支撐一攔阻網,中間樁軸構成兩側攔阻網的支撐,所述樁軸上滑動設置有浮筒;攔阻網,由連接于浮筒之間的懸索和懸索下掛的多根加筋索構成多個框格,每個框格內設有掛簾桿、落簾桿、掛簾窗以及兩個支座軸承,掛簾桿為軸支撐于兩個支座軸承之間且繞軸旋轉,掛簾窗設置于掛簾桿和落簾桿之間,所述掛簾窗上布設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徑與攔阻顆粒的尺寸匹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傳統技術中,拋石堤促淤成本高、效果差的難點問題,推進了促淤工程的環保、低碳;而且該新方法施工方便、工期短,設備成本低,能多次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利開發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攔沙促淤裝置。
技術介紹
圍海造地是沿海地區解決土地資源的一種有效方法,而灘涂促淤是其先行的重要一步。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灘涂資源,是有效緩解沿海城市土地資源瓶頸制約,保證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措施。圍海造地一般是先促淤、再圈圍、后吹填的實施方式,先促淤再實施圈圍工程,可以加強圍區內泥沙淤積效果,加快成陸建設進程,減少后期的吹填工程量,可以降低工程造價及降低圈圍大堤施工難度。傳統的方法是采用建拋石壩圍堤促淤,一般是在工程外邊線處實施拋石棱體建促淤壩,棱體高程略高于平均潮位,在圍區前沿形成一道低矮的保護屏障進行促淤。但在灘涂上拋石建壩,由于淤泥地基軟弱,需要花費大量的塊石做圍堤,在波浪作用下上部小塊石易被淘刷帶走,圍堤也易滑坡、沉陷、坍塌;拋石壩促淤,建壩成本高、缺少低碳環保,且攔沙效果差,進來的大量泥沙又隨潮水“逃走”,拋石壩僅能攔阻30%~50%的泥沙;建壩攔沙施工工期長、投資大,事倍功半。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種種不足,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漲潮落潮水流的動力啟閉掛簾窗的攔沙促淤裝置,以實現環保低碳、自動促淤的目標。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攔沙促淤裝置,用于灘涂圍墾,至少包括:樁軸,每兩根樁軸為一組,兩根樁軸支撐一攔阻網,中間樁軸構成兩側攔阻網的支撐,所述樁軸上滑動設置有浮筒;攔阻網,由連接于浮筒之間的懸索和懸索下掛的多根加筋索構成多個框格,每個框格內設有掛簾桿、落簾桿、掛簾窗以及兩個支座軸承,掛簾桿為軸支撐于兩個支座軸承之間且繞軸旋轉,掛簾窗設置于掛簾桿和落簾桿之間,所述掛簾窗上布設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徑與攔阻顆粒的尺寸匹配。優選地,所述浮筒頂面設有可相對浮筒旋轉的系纜鉤。進一步地,所述系纜鉤由底座和立柱鉤組成,立柱鉤上設有推動立柱鉤相對底座旋轉的手柄。優選地,浮筒外筒和浮筒內筒之間設有加強隔板。優選地,浮筒內壁與樁軸之間設有滾珠。優選地,平均潮位時,攔阻網的下邊線距水底泥面的距離為200-300mm。優選地,所述支座軸承為塑料支座軸承。優選地,所述掛簾窗為土工布。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相較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浮筒和攔阻網構成攔沙促淤裝置,以浮筒為攔阻網的支座,充分利用水的浮力,帶動浮筒上下運動,利用漲潮落潮水流的動力啟閉掛簾窗。攔阻網由懸索和懸索上設置的多根加筋索構成的多個框格組成了柔性框架,以懸索結構為載體,充分利用懸索的軸向拉伸來抵抗外荷載的作用,能充分利用鋼材的強度,故可較為經濟地增大攔阻網長度。在兩側系纜鉤提供拉力的作用下,懸索得到徑向的張拉,在自重作用下,攔阻網向下張拉,從而形成兩個方向都得到張拉的網體。附圖說明圖1顯示為攔沙促淤裝置立面示意圖;圖2顯示為浮筒的立面示意圖;圖3顯示為圖2中A-A剖面示意圖;圖4顯示為圖2中B-B剖面示意圖;圖5顯示為單個掛簾窗立面示意圖;圖6顯示為掛簾窗關閉狀態剖面示意圖;圖7顯示為掛簾窗開啟狀態剖面示意圖;元件標號說明:1樁軸2攔阻網3浮筒31浮筒外筒32浮筒內筒33加強隔板4系纜鉤5掛簾桿6掛簾窗7落簾桿8支座軸承9滾珠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請參閱圖1至圖7。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技術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思路
下,當亦視為本技術可實施的范疇。基于解決傳統技術中,拋石堤促淤成本高、效果差的難題,推進促淤工程的環保、低碳;本技術提供一種實現環保低碳、自動促淤,同時施工方便、工期短,設備成本低,能多次使用的攔沙促淤裝置,參閱圖1所示,該攔沙促淤裝置至少包括:樁軸,由每兩根樁軸1為一組,多組順接,兩根樁軸1支撐一攔阻網2,中間樁軸構成兩側攔阻網的支撐。樁軸1的作用是作為浮筒3的轉軸,浮筒3滑動設置于樁軸1上。樁軸1可采用預制樁,樁徑、樁長及樁間距按設計要求確定,樁距宜為20~30m,與攔阻網2配套設計,促淤完成后,樁軸1可作為圍堤的抗滑樁基。參閱圖5、圖6、圖7所示,攔阻網2由連接于浮筒3之間的懸索和懸索上設置的多根加筋索構成多個框格,每個框格內設有掛簾桿5、落簾桿7、掛簾窗6以及兩個支座軸承8。支座軸承8為塑料支座軸承,固定于攔阻網2的框格上。掛簾桿5為軸支撐于兩個支座軸承8之間且繞軸旋轉,掛簾窗6設置于掛簾桿5和落簾桿7之間。攔阻網2的垂直高度按平均高潮位至水底泥面的距離確定,攔阻網2的下邊線距水底泥面200~300mm;平均高潮位以下時,攔阻網2超出長度落至泥面;平均高潮位以上時,攔阻網2至水底泥面距離增大。框格及掛簾窗6均可采用土工布制作,掛簾窗6的土工布宜加密,比框格的孔徑小,以增大水流的作用力,方便掛簾窗6的啟閉。掛簾窗6孔洞的孔徑必須與攔阻的沙料顆粒相匹配,既不使攔阻沙料大量流失,又要使退潮時水盡快排出。參閱圖2-圖4所示,浮筒3由鋼材制作,浮筒外筒31和浮筒內筒32之間設有加強隔板33,浮筒3與樁軸1之間設有滾珠9,將浮筒3與樁軸1之間的滑動摩擦化為滾動摩擦,以減少浮筒上下或旋轉時的阻力。浮筒3的直徑、高度,應根據所需要的浮力通過計算確定,一般浮筒頂面可以高于靜水面300mm。浮筒頂面設有可相對浮筒旋轉的系纜鉤4,系纜鉤4由底座和立柱鉤組成,立柱鉤上設有推動立柱鉤相對底座旋轉的手柄,推動手柄可以在底座上旋轉,從而給鋼索張拉,拉力滿足要求后,停止推動手柄并鎖定。以下結合上述攔沙促淤裝置的應用方法作進一步詳述,包括以下步驟:1)工廠制作浮筒3、攔阻網2;2)沿圍墾的灘涂區域外邊線處,按預設樁徑、樁長和樁距打入一排預制樁軸1;3)將浮筒3從樁軸1套下,每兩個樁軸1之間安裝一個攔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攔沙促淤裝置,用于灘涂圍墾,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樁軸,每兩根樁軸為一組,兩根樁軸支撐一攔阻網,中間樁軸構成兩側攔阻網的支撐,所述樁軸上滑動設置有浮筒;攔阻網,由連接于浮筒之間的懸索和懸索下掛的多根加筋索構成多個框格,每個框格內設有掛簾桿、落簾桿、掛簾窗以及兩個支座軸承,掛簾桿為軸支撐于兩個支座軸承之間且繞軸旋轉,掛簾窗設置于掛簾桿和落簾桿之間,所述掛簾窗上布設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徑與攔阻顆粒的尺寸匹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攔沙促淤裝置,用于灘涂圍墾,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樁軸,每兩根樁軸為一組,兩根樁軸支撐一攔阻網,中間樁軸構成兩側攔阻網的支
撐,所述樁軸上滑動設置有浮筒;
攔阻網,由連接于浮筒之間的懸索和懸索下掛的多根加筋索構成多個框格,每個框
格內設有掛簾桿、落簾桿、掛簾窗以及兩個支座軸承,掛簾桿為軸支撐于兩個支座軸承
之間且繞軸旋轉,掛簾窗設置于掛簾桿和落簾桿之間,所述掛簾窗上布設有孔洞,所述
孔洞的孔徑與攔阻顆粒的尺寸匹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攔沙促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頂面設有可相對浮筒旋轉
的系纜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攔沙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朝暉,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