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車輛的智能降塵裝置,屬于除塵裝置技術領域,包括降塵幕簾和智能控制系統,所述降塵幕簾為一個門形框架結構,在門形框架的橫梁上設置有霧化發生器,在門形框架一側立柱上設置有與霧化發生器連通的抽液裝置,在門形框架的橫梁、左立柱、右立柱分別設置有可以對門形框架內通過車輛表面進行降塵操作的噴霧口,所述噴霧口通過霧化管道與霧化發生器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智能控制系統驅動降塵幕簾自動完成粉塵清除操作,實現自動化、機械化、無人化作業,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作業效率,并利用設置在門形框架橫梁、左立柱、右立柱上的噴霧口實現對車輛全表面整體清洗,除塵徹底、耗水量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除塵裝置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車輛的智能降塵裝置。
技術介紹
建筑工地進出物料是很常見的現象。在車載渣土、建筑垃圾出場后,如果不進行必要的處理,必然會在運輸中產生大量的粉塵污染,不利于施工人員和周圍居民的健康。目前很多工地已經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水洗方法。這種方法僅僅是對車輛輪帶部位的處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去除車身表面的粉塵。也有采取全車噴淋方式的,存在的不足是水量較大,存在水浪費的問題,而且需要人工輔助操作,智能化水平低、效率低等。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車輛的智能降塵裝置,可以智能控制粉塵清除操作,清洗徹底、操作簡單,效率高,且耗水量少,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智能化水平低、清除不徹底、水耗費大、效率低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車輛的智能降塵裝置,包括降塵幕簾和智能控制系統,所述降塵幕簾為一個門形框架結構,在門形框架的橫梁上設置有霧化發生器,在門形框架一側立柱上設置有與霧化發生器連通的抽液裝置,在門形框架的橫梁、左立柱、右立柱分別設置有可以對門形框架內通過車輛表面進行降塵操作的噴霧口,所述噴霧口通過霧化管道與霧化發生器通過霧化管路連通,在霧化管路上設置有抽氣泵,所述智能控制系統包括PLC控制系統和設置在門形框架上的攝像頭,所述PLC控制系統與抽液裝置、抽氣泵及霧化發生器連通。進一步,所述門形框架的橫梁為一上端開口的長方槽結構,在長方槽內設置有霧化室,所述霧化發生器設置在霧化室內。進一步,所述智能控制系統還包括設置于霧化室內的液位探測器,所述液位探測器與所述PLC控制系統連通。進一步,所述門形框架的左、右立柱均為一側面開口的長方槽結構,在左立柱的長方槽上設置有水平向右的左側噴霧口,在右立柱的長方槽上設置有水平向左的右側噴霧口。進一步,所述霧化室設置兩個,且平行設置于橫梁內,每一個霧化室的底部設置有豎直向下的頂部噴霧口,位于左側的霧化室與左側噴霧口連通,位于右側的霧化室與右側噴霧口連通。進一步,所述霧化發生器為成排設置的多個霧化片,所述霧化片為壓電陶瓷片。進一步,所述門形框架的橫梁上設置有遮陽雨棚。進一步,所述門形框架的左立柱及右立柱底部設置有安裝固定板。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通過智能控制系統驅動降塵幕簾自動完成粉塵清除操作,實現自動化、機械化、無人化作業,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作業效率,并利用設置在門形框架橫梁、左立柱、右立柱上的噴霧口實現對車輛全表面整體清洗,除塵徹底,且采用霧化介質,耗水量少。本技術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技術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技術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和獲得。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術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去除遮陽雨棚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霧化室的放大圖。附圖標記:1-門形框架;2-霧化發生器;3-抽液裝置;4-橫梁;5-左立柱;6-右立柱;7-霧化室;8-霧化片;9-左側噴霧口;10-右側噴霧口;11-頂部噴霧口;12-抽氣泵;13-遮陽雨棚;14-安裝固定板;15-PLC控制系統;16-攝像頭;17-液位探測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車輛的智能降塵裝置,包括降塵幕簾和智能控制系統,所述降塵幕簾為一個門形框架1結構,在門形框架1的橫梁上設置有霧化發生器2,在門形框架1一側立柱上設置有與霧化發生器連通的抽液裝置3,本實施例的抽液裝置3為水泵,通過水泵對霧化發生器抽水或其它液體介質,在門形框架的橫梁4、左立柱5、右立柱6分別設置有可以對門形框架內通過車輛表面進行降塵操作的噴霧口,所述噴霧口通過霧化管道與霧化發生器2連通,本實施例在霧化管路上設置有抽氣泵12,進一步,所述門形框架的橫梁4為一上端開口的長方槽結構,在長方槽內設置有霧化室7,所述霧化發生器2設置在霧化室7內,本實施例的霧化發生器2為成排設置的多個霧化片8,如圖3所示,可以對橫梁內所有霧化室提供高濃度霧狀介質,本實施例的介質為水,霧化片為壓電陶瓷片,更優選為1.7MHz壓電陶瓷片,可快速提供高濃度水霧清除車輛表面浮塵和異物,本實施例的智能控制系統包括PLC控制系統15和設置在門形框架上的攝像頭16,所述PLC控制系統16與抽液裝置、抽氣泵及霧化發生器連通,本實施例的攝像頭16可以為多個,分別設置在橫梁4、左立柱5、右立柱6上,可以從多個角度對車輛進行呈像,呈像完成后,驅動抽液裝置、抽氣泵及霧化發生器工作,根據不同的車型、清潔水平提供不同的沖洗速度和壓力,并一邊清洗、一邊檢測清洗效果,若達不到預定要求,則啟動重新清洗程序,進行再次清洗,直至完成除塵工作,實現智能降塵的目標。本實施例通過智能控制系統驅動降塵幕簾自動完成粉塵清除操作,實現自動化、機械化、無人化作業,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作業效率,并利用設置在門形框架橫梁、左立柱、右立柱上的噴霧口實現對車輛全表面整體清洗,除塵徹底,且采用霧化介質,耗水量少。進一步,所述門形框架的左、右立柱均為一側面開口的長方槽結構,在左立柱的長方槽上設置有水平向右的左側噴霧口9,在右立柱的長方槽上設置有水平向左的右側噴霧口10,所述霧化室設置兩個,且平行設置于橫梁內,每一個霧化室的底部設置有豎直向下的頂部噴霧口11,位于左側的霧化室與左側噴霧口通過霧化管路連通,位于右側的霧化室與右側噴霧口通過霧化管路連通,所述左側的霧化室與左側噴霧口之間、右側的霧化室與右側噴霧口之間均設置有抽氣泵12,如圖2所示。通過頂部噴霧口、左側噴霧口、右側噴霧口對車輛進行立體作業,提高其清潔水平,同時,采用抽氣泵可以作業過程進一步自動化,提高其作業效率。進一步,所述智能控制系統還包括設置于霧化室內的液位探測器17,所述液位探測器17與所述PLC控制系統連通,通過液位探測器對霧化室內清潔介質進行檢測,然后將信息傳送到PLC控制系統,PLC控制系統根據設定值進行智能判斷,從而實現介質補充的智能化,進一步提高裝置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所述門形框架的橫梁上設置有遮陽雨棚13,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車輛的智能降塵裝置,包括降塵幕簾和智能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塵幕簾為一個門形框架結構,在門形框架的橫梁上設置有霧化發生器,在門形框架一側立柱上設置有與霧化發生器連通的抽液裝置,在門形框架的橫梁、左立柱、右立柱分別設置有可以對門形框架內通過車輛表面進行降塵操作的噴霧口,所述噴霧口通過霧化管道與霧化發生器通過霧化管路連通,在霧化管路上設置有抽氣泵,所述智能控制系統包括PLC控制系統和設置在門形框架上的攝像頭,所述PLC控制系統與抽液裝置、抽氣泵及霧化發生器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車輛的智能降塵裝置,包括降塵幕簾和智能控制系統,其特征在
于:所述降塵幕簾為一個門形框架結構,在門形框架的橫梁上設置有霧化發生器,在門
形框架一側立柱上設置有與霧化發生器連通的抽液裝置,在門形框架的橫梁、左立柱、
右立柱分別設置有可以對門形框架內通過車輛表面進行降塵操作的噴霧口,所述噴霧口
通過霧化管道與霧化發生器通過霧化管路連通,在霧化管路上設置有抽氣泵,所述智能
控制系統包括PLC控制系統和設置在門形框架上的攝像頭,所述PLC控制系統與抽液裝
置、抽氣泵及霧化發生器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車輛的智能降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門形框架的橫梁為一上端開口的長方槽結構,在長方槽內設置有霧化室,所述霧化發生
器設置在霧化室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車輛的智能降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智能控制系統還包括設置于霧化室內的液位探測器,所述液位探測器與所述PLC控制系
統連通。
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俊華,葉穎娟,肖芳,吳丹波,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