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粉體材料二次壓制成型的滾輪壓片機,包括支架;滾輪機構,包括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進料機構,其設置于滾輪機構的上方且位于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之間;收集盒,其設置于滾輪機構的下方;傾翻機構,其可拆卸式連接設置于收集盒的底部且沿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的軸心移動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相較于現有技術,粉體材料進入第一滾輪、第二滾輪之間壓制成型后,由收集盒收集成型后的產品,傾翻機構將收集盒移動至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的一側并將收集盒傾翻,從而將產品倒入第一滾輪、第二滾輪之間再次壓制成型,實現二次成型,使得粉體材料充分壓制,提高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粉體材料壓制成型
,具體涉及一種粉體材料二次壓制成型的滾輪壓片機。
技術介紹
通常,壓片機主要是用于將粉體材料加熱壓制成片狀結構,其包括二個相向轉動的滾輪。現有技術中,粉體材料大多采用一次壓制成型,而一次壓制不能將粉體材料充分壓制。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粉體材料二次壓制成型的滾輪壓片機。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本技術提供一種粉體材料二次壓制成型的滾輪壓片機,包括:支架;滾輪機構,包括轉動設置于支架上的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的軸心相互平行且在同一水平線上,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的圓周面相切且二者轉向相反;進料機構,其設置于滾輪機構的上方且位于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之間;收集盒,其設置于滾輪機構的下方;傾翻機構,其可拆卸式連接設置于收集盒的底部且沿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的軸心移動設置。本技術相較于現有技術,粉體材料進入第一滾輪、第二滾輪之間壓制成型后,由收集盒收集成型后的產品,傾翻機構將收集盒移動至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的一側并將收集盒傾翻,從而將產品倒入第一滾輪、第二滾輪之間再次壓制成型,實現二次成型,使得粉體材料充分壓制,提高產品質量。其中,傾翻機構包括:底座,其設置于滾輪機構的下方;支撐平臺,其移動設置于底座上,支撐平臺沿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的軸心移動設置且在豎直方向移動設置;連接平臺,其一端鉸接于支撐平臺上且可拆卸式連接于收集盒的底部;頂桿機構,其設置于支撐平臺上且其一端鉸接于連接平臺的底部,用于推動連接平臺繞其與支撐平臺的鉸接處傾翻。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支撐平臺包括底板、豎板和斜筋,底板移動設置于底座上,豎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一側邊上,斜筋分別與底板、豎板連接且三者之間形成一三角形支撐側面。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底板、豎板和斜筋形成一三角形支撐側面,保證結構的穩定性能。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豎板頂部設置有連接軸,連接平臺轉動地設置于連接軸上,連接軸上還設置有用于測量連接軸轉動角度的編碼器。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編碼器測量連接軸轉動的角度,避免頂桿機構的行程過大。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收集盒與連接平臺之間設置有多個定位鎖緊機構。其中,上述的定位鎖緊機構包括上鎖緊座、下鎖緊座、定位銷和定位氣缸,上鎖緊座上設置有定位孔且設置于收集盒底部,下鎖緊座上設置有定位孔且設置于連接平臺上,上鎖緊座與下鎖緊座相配合連接,定位氣缸設置于連接平臺上且與定位銷連接,定位銷與定位孔相配合。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定位鎖緊機構可實現收集盒與連接平臺的安裝和拆卸,更加方便。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頂桿機構包括上安裝座、下安裝座、驅動油缸和至少一個導向桿,上安裝座設置于連接平臺上,下安裝座設置于支撐平臺上,驅動油缸設置于下安裝座上且其輸出端與上安裝座連接,導向桿活動穿設于上安裝座、下安裝座上且與驅動油缸平行設置。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驅動油缸伸出,使得連接平臺繞其與支撐平臺的連接點旋轉,導向桿一方面為驅動油缸的伸出動作提供導向作用,一方面支撐連接平臺,保證結構的穩定性。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驅動油缸的輸出端還設置有錐形凸臺,連接平臺上設置有凹槽,錐形凸臺與凹槽相配合設置。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錐形凸臺進一步為驅動油缸提供導向作用,保證傾翻機構不會發生偏移。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傾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支撐平臺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頂桿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0.第一滾輪,20.第二滾輪,30.進料機,40.收集盒,50.底座,51.支撐平臺,510.底板,511.豎板,512.斜筋,52.連接平臺,53.頂桿機構,531.上安裝座,532.下安裝座,533.導向桿,534.驅動油缸。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為了達到本技術的目的,如圖1至圖2所示,在本技術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提供一種粉體材料二次壓制成型的滾輪壓片機,包括:支架(圖中未示出);滾輪機構,包括轉動設置于支架上的第一滾輪10和第二滾輪20,第一滾輪10和第二滾輪20的軸心相互平行且在同一水平線上,第一滾輪10和第二滾輪20的圓周面相切且二者轉向相反;進料機30,其設置于滾輪機構30的上方且位于第一滾輪10和第二滾輪20之間;收集盒40,其設置于滾輪機構的下方;傾翻機構,其可拆卸式連接設置于收集盒40的底部且沿第一滾輪10、第二滾輪20的軸心移動設置。本實施方式相較于現有技術,粉體材料進入第一滾輪10、第二滾輪20之間壓制成型后,由收集盒40收集成型后的產品,傾翻機構將收集盒40移動至第一滾輪10、第二滾輪20的一側并將收集盒40傾翻,從而將產品倒入第一滾輪10、第二滾輪20之間再次壓制成型,實現二次成型,使得粉體材料充分壓制,提高產品質量。其中,傾翻機構包括:底座50,其設置于滾輪機構的下方;支撐平臺51,其移動設置于底座50上,支撐平臺51沿第一滾輪10、第二滾輪20的軸心移動設置且在豎直方向移動設置;連接平臺52,其一端鉸接于支撐平臺51上且可拆卸式連接于收集盒40的底部;頂桿機構53,其設置于支撐平臺51上且其一端鉸接于連接平臺52的底部,用于推動連接平臺52繞其與支撐平臺51的鉸接處傾翻。如圖3所示,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在前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支撐平臺包括底板510、豎板511和斜筋512,底板510移動設置于底座50上,豎板511設置于底板510左側邊上,斜筋512分別與底板510、豎板511連接且三者之間形成一三角形支撐側面。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底板510、豎板511和斜筋512形成一三角形支撐側面,保證結構的穩定性能。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在本技術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在前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豎板511頂部設置有連接軸513,連接平臺52轉動地設置于連接軸513上,連接軸513上還設置有用于測量連接軸轉動角度的編碼器(圖中未示出)。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編碼器測量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粉體材料二次壓制成型的滾輪壓片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滾輪機構,包括轉動設置于支架上的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所述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的軸心相互平行且在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的圓周面相切且二者轉向相反;進料機構,其設置于所述滾輪機構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之間;收集盒,其設置于所述滾輪機構的下方;傾翻機構,其可拆卸式連接設置于所述收集盒的底部且沿所述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的軸心移動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粉體材料二次壓制成型的滾輪壓片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滾輪機構,包括轉動設置于支架上的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所述第
一滾輪和第二滾輪的軸心相互平行且在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一滾輪和
第二滾輪的圓周面相切且二者轉向相反;
進料機構,其設置于所述滾輪機構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滾輪和第
二滾輪之間;
收集盒,其設置于所述滾輪機構的下方;
傾翻機構,其可拆卸式連接設置于所述收集盒的底部且沿所述第一
滾輪、第二滾輪的軸心移動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材料二次壓制成型的滾輪壓片機,其
特征在于,所述傾翻機構包括:
底座,其設置于所述滾輪機構的下方;
支撐平臺,其移動設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撐平臺沿所述第一滾
輪、第二滾輪的軸心移動設置且在豎直方向移動設置;
連接平臺,其一端鉸接于所述支撐平臺上且可拆卸式連接于所述收
集盒的底部;
頂桿機構,其設置于所述支撐平臺上且其一端鉸接于所述連接平臺
的底部,用于推動所述連接平臺繞其與所述支撐平臺的鉸接處傾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粉體材料二次壓制成型的滾輪壓片機,其
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平臺包括底板、豎板和斜筋,所述底板移動設置于
所述底座上,所述豎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一側邊上,所述斜筋分別與所述
底板、豎板連接且三者之間形成一三角形支撐側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粉體材料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厚軍,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僑冠塑化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