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LCOS投影儀。所述LCOS投影儀包括光源、聚光結構、增透膜、分光鏡、LCOS面板、鏡頭及屏幕;所述光源發出的光束經所述增透膜和所述聚光結構進入所述分光鏡被分為兩個振動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其中一個方向的偏振光被加強后反射至LCOS面板,經所述LCOS面板利用后發出顯示光束經所述鏡頭在所述屏幕上顯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LCOS投影儀通過引入增透膜后,能夠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液晶顯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LCOS投影儀。
技術介紹
LCOS(LiquidCrystalonSilicon,液晶附硅)顯示裝置是一種新型的反射式投影顯示裝置,其是采用半導體硅晶技術控制液晶進而“投射”彩色畫面的液晶顯示裝置。與穿透式LCD(LiquidCrystalDisplay)和DLP(DigitalLightProcession)顯示裝置相比,LCOS顯示裝置具有光利用效率高、體積小、開口率高、制造技術成熟等優點,可以很容易實現高分辨率和充分的色彩表現。由于LCOS顯示裝置具有上述優點,使得LCOS顯示裝置在今后的大屏幕顯示應用領域具有很大的優勢?;贚COS顯示裝置的上述優勢,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利用LCOS顯示裝置的投影儀(也稱為LCOS投影儀)。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LCOS投影儀包括:光源1,聚光結構2,分光鏡3,LCOS面板(即包括LCOS顯示裝置的結構)4,鏡頭5及屏幕6。光源1發出的光束經聚光結構2匯聚至分光鏡3后分為兩個振動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31和偏振光32,其中偏振光31反射至LCOS面板4上,經LCOS面板4利用后發出顯示光束經過鏡頭5在屏幕6上顯示;偏振光32則完全通過分光鏡3出射,而不能被LCOS面板4所利用。由此可知,現有技術中的LCOS投影儀自光源發出的光至少有一半被浪費掉,考慮到其他方面的損耗,光源的利用效率很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LCOS投影儀,該LCOS投影儀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光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使用成本和解決散熱難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LCOS投影儀,包括光源、聚光結構、增透膜、分光鏡、LCOS面板、鏡頭及屏幕;所述光源發出的光束經所述增透膜和所述聚光結構進入所述分光鏡被分為兩個振動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其中一個方向的偏振光被加強后反射至LCOS面板,經所述LCOS面板利用后發出顯示光束經所述鏡頭在所述屏幕上顯示??蛇x的,對于所述的LCOS投影儀,所述LCOS投影儀還包括光學處理系統。可選的,對于所述的LCOS投影儀,所述增透膜設置于所述光源與所述聚光結構之間,所述光源發出的光束依次經由所述光學處理系統、所述增透膜和所述聚光結構后匯聚至所述分光鏡上。可選的,對于所述的LCOS投影儀,所述增透膜設置于所述聚光結構和所述分光鏡之間,所述光源發出的光束依次經由所述光學處理系統、所述聚光結構和所述增透膜后匯聚至所述分光鏡上??蛇x的,對于所述的LCOS投影儀,所述增透膜粘結于所述分光鏡表面成為一體結構,所述光源發出的光束依次經由所述光學處理系統、所述聚光結構后匯聚至粘結有所述增透膜的分光鏡上。可選的,對于所述的LCOS投影儀,所述增透膜為多層高分子膜??蛇x的,對于所述的LCOS投影儀,所述多層高分子膜的厚度為0.01~1mm。在本技術提供的LCOS投影儀中,通過引入增透膜后,能夠有效的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相比現有技術具體體現在:在相同投影亮度前提下光源的功率下降了10%~40%;在相同投影亮度的前提下,可以選用低亮度的光源,或者可以減少光源中發光體的數量的20%~50%;在相同投影亮度的前提下,由于光源的亮度降低,光源發熱將明顯降低,能有效解決LCOS面板散熱難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LCOS投影儀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技術實施例一的LCOS投影儀的結構示意圖;圖3本技術實施例二的LCOS投影儀的結構示意圖;圖4本技術實施例三的LCOS投影儀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示意圖對本技術的LCOS投影儀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術,而仍然實現本技術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應當被理解為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廣泛知道,而并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下列段落中參照附圖以舉例方式更具體地描述本技術。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以下列舉所述LCOS投影儀的較優實施例,以清楚說明本技術的內容,應當明確的是,本技術的內容并不限制于以下實施例,其他通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常規技術手段的改進亦在本技術的思想范圍之內。實施例一圖2本技術實施例一的LCOS投影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LCOS投影儀,包括:光源1、光學處理系統7、聚光結構2、增透膜10、分光鏡3、LCOS面板4、鏡頭5及屏幕6;所述增透膜10設置于所述光源1與所述聚光結構2之間,具體的,所述光源1發出的光束依次經由所述光學處理系統7、所述增透膜10和所述聚光結構2后匯聚至所述分光鏡3上,并被所述分光鏡3分為兩個振動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31、32,其中一個方向的偏振光31被加強后反射至LCOS面板4,經所述LCOS面板4利用后發出顯示光束經所述鏡頭5在所述屏幕6上顯示。相應的,另一個方向的偏振光32被削弱。所述光源1例如可以為LED光源,當然,還可以是其他光源,例如熒光燈光源、鹵素燈光源等。所述光學處理系統7則是對光束進行調整,以使得光源1發出的光束盡可能的符合LCOS投影儀的使用需求。所述光源1發出的光束先經過所述光學處理系統7,可以實現先對光源1發出的光進行調整,獲得滿足需求的光束之后,再進行兩個偏振方向的光強度的調整,使得增透膜10的作用更為直接有效。所述聚光結構2為透鏡系統,例如一個或多個透鏡組成,當然并不限于此,可采用現有技術中任何可行的聚光系統。較佳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增透膜10為多層高分子膜,其厚度為0.01~1mm。例如可以為多層的高分子折射膜,具體層數可以依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和設定,本技術對此不做限制。經過所述增透膜10的作用后,可以使得偏振光31的光強提高20%~50%,相應的,偏振光32則被削弱,光強降低20%~50%。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引入增透膜10后,能夠有效的提高光源1的利用效率。具體的,在相同投影亮度前提下光源1的功率下降了10%~40%;在相同投影亮度的前提下,可以選用低亮度的光源1,或者可以減少光源1中發光體(例如LED燈)的數量的20%~50%;在相同投影亮度的前提下,由于光源1的亮度降低,光源1發熱將明顯降低,能有效解決LCOS面板散熱難的問題。實施例二圖3本技術實施例二的LCOS投影儀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3,本實施例中的LCOS投影儀,包括:光源1、光學處理系統7、聚光結構2、增透膜10、分光鏡3、LCOS面板4、鏡頭5及屏幕6;所述增透膜10設置于所述聚光結構2與分光鏡3之間,具體的,所述光源1發出的光束依次經由所述光學處理系統7、所述聚光結構2和所述增透膜10后匯聚至所述分光鏡3上,并被所述分光鏡3分為兩個振動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31、32,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LCOS投影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聚光結構、增透膜、分光鏡、LCOS面板、鏡頭及屏幕;所述光源發出的光束經所述增透膜和所述聚光結構進入所述分光鏡被分為兩個振動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其中一個方向的偏振光被加強后反射至LCOS面板,經所述LCOS面板利用后發出顯示光束經所述鏡頭在所述屏幕上顯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LCOS投影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聚光結構、增透膜、分光
鏡、LCOS面板、鏡頭及屏幕;
所述光源發出的光束經所述增透膜和所述聚光結構進入所述分光鏡被分為
兩個振動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其中一個方向的偏振光被加強后反射至LCOS
面板,經所述LCOS面板利用后發出顯示光束經所述鏡頭在所述屏幕上顯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COS投影儀,其特征在于,所述LCOS投影儀
還包括光學處理系統。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LCOS投影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設置于
所述光源與所述聚光結構之間,所述光源發出的光束依次經由所述光學處理系
統、所述增透膜和所述聚光結構后匯聚至所述分光鏡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凌志,杜玙璠,柳冬冬,翁家峰,
申請(專利權)人:豪威半導體上海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