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包括測試接口、檢測模塊、控制模塊、按鍵模塊、顯示模塊和電源模塊,其中,檢測模塊與測試接口和控制模塊相連接,并在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對接入測試接口的電流互感器進行故障檢測;控制模塊接收檢測啟動信號后向檢測模塊發出檢測信號并接收檢測模塊的反饋信號,對該反饋信號進行信號處理后發送給顯示模塊。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能夠應用于電流互感器的工業生產中,能夠快速檢測電流互感器的短路、斷路等故障,同時采用一種簡單的電路設計實現了電流互感器的故障檢測,從而提高電流互感器的出廠檢測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互感器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電流互感器廣泛應用與電流檢測以及電氣火災探測領域。但現有技術在電流互感器出產時對其自身故障檢測方式較為繁瑣,通常采用萬用表檢測其通路,缺乏一種有效快速檢測電流互感器的斷路、短路等故障的檢測裝置。故,針對目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實有必要進行研究,以提供一種方案,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快速檢測電流互感器的故障檢測裝置。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包括測試接口、檢測模塊、控制模塊、按鍵模塊、顯示模塊和電源模塊,其中,所述電源模塊為所述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和顯示模塊提供相應的供電電壓;所述測試接口與電流互感器相連接;所述檢測模塊與所述測試接口和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接,并在所述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對接入測試接口的電流互感器進行故障檢測;所述按鍵模塊與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接,用于發出檢測啟動信號;所述顯示模塊與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接,用于顯示故障信息;所述控制模塊接收檢測啟動信號后向所述檢測模塊發出檢測信號并接收所述檢測模塊的反饋信號,對該反饋信號進行信號處理后發送給所述顯示模塊。優選地,所述檢測模塊進一步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和第一三極管Q1。優選地,所述第一電阻R1的一端與控制模塊的第一控制端相連接,所述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Q1的基極相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二電阻R2的一端以及控制模塊的第二控制端相連接,所述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電源模塊相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通過測試接口與電流互感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電阻R3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地端(GND)相連接,并通過測試接口與電流互感器的另一端相連接。優選地,所述顯示模塊由指示燈組成,至少包括能指示三種狀態的指示燈。優選地,所述控制模塊采用Atmel公司推出的型號為Atmega16的單片機。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應用于電流互感器的工業生產,能夠快速檢測電流互感器的短路、斷路等故障,并采用一種簡單的電路設計實現了電流互感器的故障檢測,從而提高電流互感器的出廠檢測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的原理框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中檢測模塊的電路原理圖。如下具體實施例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現有技術,對電流互感器出廠故障檢測的方法極為復雜,通常檢測員僅僅采用萬用表檢測通斷,檢測效率不高,而且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參見圖1,所示為本技術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的原理框圖,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包括測試接口、檢測模塊、控制模塊、按鍵模塊、顯示模塊和電源模塊,其中,電源模塊為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和顯示模塊提供相應的供電電壓;測試接口與電流互感器相連接;檢測模塊與測試接口和控制模塊相連接,并在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對接入測試接口的電流互感器進行故障檢測;按鍵模塊與控制模塊相連接,用于發出檢測啟動信號;顯示模塊與控制模塊相連接,用于顯示故障信息;控制模塊接收檢測啟動信號后向檢測模塊發出檢測信號并接收檢測模塊的反饋信號,對該反饋信號進行信號處理后發送給顯示模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檢測人員僅需將電流互感器與測試接口相連接,按下檢測啟動按鍵,顯示模塊能夠馬上給出檢測結果并告知故障類型。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顯示模塊由指示燈組成,至少包括能指示三種狀態的指示燈,比如綠、紅、藍三種顏色的指示燈,分別指示正常、短路、斷路三種故障狀態。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控制模塊采用Atmel公司推出的型號為Atmega16的單片機。參見圖2,所示為本技術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中檢測模塊的電路原理圖,檢測模塊進一步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和第一三極管Q1。其中,第一電阻R1的一端與控制模塊的第一控制端相連接,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與第一三極管Q1的基極相連接,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第二電阻R2的一端以及控制模塊的第二控制端相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電源模塊相連接,第一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通過測試接口與電流互感器的一端以及第三電阻R3的一端相連接,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地端(GND)相連接,并通過測試接口與電流互感器的另一端相連接。上述圖2所示的檢測模塊電路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第二電阻R2阻值為1KΩ,阻值為1KΩ,第三電阻R3阻值為100Ω。控制模塊通過第一控制端控制第一三極管Q1導通,然后立即檢測控制模塊第二控制端的電平狀態,正常連接狀態下,電流互感器內的線圈由于導通瞬間電流的變化而具有較高的感抗,該感抗與第三電阻R3并聯,與第二電阻R2及第一三極管Q1串聯,對電源模塊提供的電壓進行分壓,由于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到發射極的導通壓降非常小,控制模塊第二控制端電壓約為電源模塊電壓的一半,因此檢測到控制模塊第二控制端電平應為高電平,如果是低電平,則電流互感器短路,出現電流互感器短路故障,控制模塊通過顯示模塊指示互感器短路故障信息;如果第一次檢測控制模塊的第二控制端電平是高電平,那么一段時間后,由于是直流電源供電,電流互感器的感抗逐漸消失,再次檢測控制模塊第二控制端電平,如果是低電平則電流互感器正常連接,如果是高電平,則為電流互感器斷路故障。由此,采用一種簡單的電路設計實現了電流互感器的故障檢測。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技術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測試接口、檢測模塊、控制模塊、按鍵模塊、顯示模塊和電源模塊,其中,所述電源模塊為所述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和顯示模塊提供相應的供電電壓;所述測試接口與電流互感器相連接;所述檢測模塊與所述測試接口和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接,并在所述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對接入測試接口的電流互感器進行故障檢測;所述按鍵模塊與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接,用于發出檢測啟動信號;所述顯示模塊與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接,用于顯示故障信息;所述控制模塊接收檢測啟動信號后向所述檢測模塊發出檢測信號并接收所述檢測模塊的反饋信號,對該反饋信號進行信號處理后發送給所述顯示模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測試接口、檢測模塊、
控制模塊、按鍵模塊、顯示模塊和電源模塊,其中,
所述電源模塊為所述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和顯示模塊提供相應的供電電壓;
所述測試接口與電流互感器相連接;
所述檢測模塊與所述測試接口和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接,并在所述控制模塊
的控制下,對接入測試接口的電流互感器進行故障檢測;
所述按鍵模塊與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接,用于發出檢測啟動信號;
所述顯示模塊與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接,用于顯示故障信息;
所述控制模塊接收檢測啟動信號后向所述檢測模塊發出檢測信號并接收所
述檢測模塊的反饋信號,對該反饋信號進行信號處理后發送給所述顯示模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流互感器故障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
測模塊進一步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和第一三極管Q1。
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棟,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