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包括前輪,所述前輪包括萬向輪架,左半前輪、左輪蓋、右半前輪和右輪蓋,所述萬向輪架左端面安裝左半前輪,所述左半前輪左端面安裝左輪蓋,萬向輪架右端面安裝右半前輪,所述右半前輪右端面安裝右輪蓋,所述萬向輪架下端設置有一個萬向輪槽,所述萬向輪槽左右兩側面上對稱設置有兩個銷孔,所述萬向輪槽內設置有萬向輪,所述萬向輪中部橫向穿設有銷軸,萬向輪通過銷軸與萬向輪槽左右兩側面上的銷孔連接固定;所述左半前輪和右半前輪的直徑均為17cm,萬向輪的直徑為5cm。上述技術方案,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體積小、轉動靈活、實用性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童車
,具體涉及一種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
技術介紹
童車主要是供嬰幼兒隨大人外出時,可以乘坐其中,由大人推行。童車的前輪一般用來轉向,現有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還存在不足,現有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中前輪體積大,導致前輪轉向時阻力大,使童車在實際使用中無法靈活的轉動。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體積小、轉動靈活的前輪萬向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包括前輪,所述前輪包括萬向輪架,左半前輪、左輪蓋、右半前輪和右輪蓋,所述萬向輪架左端面安裝左半前輪,所述左半前輪左端面安裝左輪蓋,萬向輪架右端面安裝右半前輪,所述右半前輪右端面安裝右輪蓋,所述萬向輪架下端設置有一個萬向輪槽,所述萬向輪槽左右兩側面上對稱設置有兩個銷孔,所述萬向輪槽內設置有萬向輪,所述萬向輪中部橫向穿設有銷軸,萬向輪通過銷軸與萬向輪槽左右兩側面上的銷孔連接固定;所述左半前輪和右半前輪的直徑均為17cm,萬向輪的直徑為5cm。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前輪下端設置萬向輪后,在轉向時通過萬向輪轉,且萬向輪直徑比前輪的直徑小很多,萬向輪體積小,使得在轉向時萬向輪的阻力小,轉動靈活,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用性好。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萬向輪架上端固定設置萬向輪軸,所述萬向輪軸上套接有減震彈簧,所述萬向輪軸上端套接有軸承。通過本設置,方向輪軸起到支撐作用,減震彈簧起到減震作用,軸承使得前輪轉動更加靈活。本技術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左半前輪與萬向輪架左端面通過螺釘連接;左半前輪上環形設置有若干個第一卡接孔,所述左輪蓋上對準所述第一卡接孔位置一體設置有若干個與第一卡接孔匹配的第一卡接塊,左輪蓋通過第一卡接塊與第一卡接孔卡接固定,所述左輪蓋中部設置有一個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左端可拆卸設置有一個左輪帽。通過本設置,結構設置更加合理,左輪蓋與左半前輪連接方便,固定可靠;左半前輪與萬向輪架連接方便,固定可靠。本技術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右半前輪與萬向輪架右端面通過螺釘連接;右半前輪上環形設置有若干個第二卡接孔,所述右輪蓋上對準所述第二卡接孔位置一體設置有若干個與第二卡接孔匹配的第二卡接塊,右輪蓋通過第二卡接塊與第二卡接孔卡接固定,所述右輪蓋中部設置有一個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右端可拆卸設置有一個右輪帽。通過本設置,結構設置更加合理,右輪蓋與右半前輪連接方便,固定可靠;本技術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萬向輪軸下端與萬向輪架通過螺釘連接,所述萬向輪軸上端設置有環形的軸承槽,所述軸承安裝在所述軸承槽內。通過本設置,萬向輪軸連接方便,固定可靠,軸承定位可靠。本技術的優點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結構設置更加合理,在前輪下端設置萬向輪后,在轉向時通過萬向輪轉,且萬向輪直徑比前輪的直徑小很多,萬向輪體積小,使得在轉向時萬向輪的阻力小,轉動靈活,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用性好。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爆炸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安裝到童車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和圖2,本技術公開的一種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包括前輪,所述前輪包括萬向輪架1,左半前輪2、左輪蓋3、右半前輪4和右輪蓋5,所述萬向輪架1左端面安裝左半前輪2,所述左半前輪2左端面安裝左輪蓋3,萬向輪架1右端面安裝右半前輪4,所述右半前輪4右端面安裝右輪蓋5,所述萬向輪架1下端設置有一個萬向輪槽11,所述萬向輪槽11左右兩側面上對稱設置有兩個銷孔12,所述萬向輪槽11內設置有萬向輪6,所述萬向輪6中部橫向穿設有銷軸7,萬向輪6通過銷軸7與萬向輪槽11左右兩側面上的銷孔12連接固定;所述左半前輪2和右半前輪4的直徑均為17cm,萬向輪6的直徑為5cm。作為優選的,所述左半前輪2、萬向輪架1和右半前輪4一起組成一個前輪,萬向輪6直徑比前輪的直徑小很多,萬向輪體積小,使得在轉向時萬向輪6的阻力小,轉動靈活。為了使本技術結構設置更加合理,作為優選的,本實施例所述萬向輪架1上端固定設置萬向輪軸8,所述萬向輪軸8上套接有減震彈簧9,所述萬向輪軸8上端套接有軸承10。所述左半前輪2與萬向輪架1左端面通過螺釘連接;左半前輪2上環形設置有若干個第一卡接孔21,所述左輪蓋3上對準所述第一卡接孔21位置一體設置有若干個與第一卡接孔21匹配的第一卡接塊31,左輪蓋3通過第一卡接塊31與第一卡接孔21卡接固定,所述左輪蓋3中部設置有一個第一中心孔32,所述第一中心孔32左端可拆卸設置有一個左輪帽13。作為優選的,本實施例所述左半前輪2上環形設置四個第一卡接孔21,四個第一卡接孔21繞左半前輪2圓心均勻分布,所述左輪蓋3上環形均勻設置四個第一卡接塊31,所述左輪帽13通過自帶的卡接凸塊與第一中心孔32內壁面上的卡槽卡接固定。所述右半前輪4與萬向輪架1右端面通過螺釘連接;右半前輪4上環形設置有若干個第二卡接孔41,所述右輪蓋5上對準所述第二卡接孔41位置一體設置有若干個與第二卡接孔41匹配的第二卡接塊51,右輪蓋5通過第二卡接塊51與第二卡接孔41卡接固定,所述右輪蓋5中部設置有一個第二中心孔52,所述第二中心孔52右端可拆卸設置有一個右輪帽14。作為優選的,本實施例右半前輪4上環形設置四個第二卡接孔41,四個第二卡接孔41繞右半前輪4圓心均勻分布,所述右輪蓋5上環形均勻設置四個第二卡接塊51,所述右輪帽14通過自帶的卡接凸塊與第二中心孔52內壁面上的卡槽卡接固定。所述萬向輪軸8下端與萬向輪架1通過螺釘連接,所述萬向輪軸8上端設置有環形的軸承槽81,所述軸承10安裝在所述軸承槽81內。本技術結構設置合理,在前輪下端設置萬向輪后,在轉向時通過萬向輪轉,且萬向輪直徑比前輪的直徑小很多,萬向輪體積小,使得在轉向時萬向輪的阻力小,轉動靈活,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用性好。上述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描述,只用于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本領域的技術工程師根據上述技術的內容對本技術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包括前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包括萬向輪架(1),左半前輪(2)、左輪蓋(3)、右半前輪(4)和右輪蓋(5),所述萬向輪架(1)左端面安裝左半前輪(2),所述左半前輪(2)左端面安裝左輪蓋(3),萬向輪架(1)右端面安裝右半前輪(4),所述右半前輪(4)右端面安裝右輪蓋(5),所述萬向輪架(1)下端設置有一個萬向輪槽(11),所述萬向輪槽(11)左右兩側面上對稱設置有兩個銷孔(12),所述萬向輪槽(11)內設置有萬向輪(6),所述萬向輪(6)中部橫向穿設有銷軸(7),萬向輪(6)通過銷軸(7)與萬向輪槽(11)左右兩側面上的銷孔(12)連接固定;所述左半前輪(2)和右半前輪(4)的直徑均為17cm,萬向輪(6)的直徑為5c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包括前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包括萬向輪架
(1),左半前輪(2)、左輪蓋(3)、右半前輪(4)和右輪蓋(5),所述萬
向輪架(1)左端面安裝左半前輪(2),所述左半前輪(2)左端面安裝左輪蓋
(3),萬向輪架(1)右端面安裝右半前輪(4),所述右半前輪(4)右端面
安裝右輪蓋(5),所述萬向輪架(1)下端設置有一個萬向輪槽(11),所述
萬向輪槽(11)左右兩側面上對稱設置有兩個銷孔(12),所述萬向輪槽(11)
內設置有萬向輪(6),所述萬向輪(6)中部橫向穿設有銷軸(7),萬向輪(6)
通過銷軸(7)與萬向輪槽(11)左右兩側面上的銷孔(12)連接固定;所述左
半前輪(2)和右半前輪(4)的直徑均為17cm,萬向輪(6)的直徑為5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輪
架(1)上端固定設置萬向輪軸(8),所述萬向輪軸(8)上套接有減震彈簧(9),
所述萬向輪軸(8)上端套接有軸承(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童車的前輪萬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前
輪(2)與萬向輪架(1)左端面通過螺釘連接;左半前輪(2)上環形設置有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紀葉平,
申請(專利權)人:平湖市好兒喜車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