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高亮度的LED吸頂燈,包括吸頂盤、安裝在吸頂盤上的LED光源組件和燈罩,在燈罩與吸頂盤上設有用于相互連接的旋轉卡扣結構,燈罩與吸頂盤之間通過旋轉卡扣方式進行連接,組裝操作簡便;LED光源組件包括墊板、LED驅動器和LED光源板,LED光源板和LED驅動器安裝在墊板上,形成整體的LED光源組件,便于整體安裝和整體更換;LED基板為內、外邊緣均勻設有若干凸起的環形結構,LED芯片安裝在LED基板的內、外凸起位置上,LED基板上的凹凸設計,可增大LED基板的內、外環邊之間的寬度,利于LED的合理分布,以達到最佳的光線分布,高亮度無暗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LED照明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組裝方便的高亮度的LED吸頂燈。
技術介紹
吸頂燈是吸附或嵌入屋頂天花板上的燈飾,它和吊燈一樣,也是室內的主體照明設備,是家庭、辦公室、娛樂場所等各種場所經常選用的燈具。LED具有無汞無毒、無電磁污染、無有害射線及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所以現有吸頂燈逐漸用LED取代節能燈管來作為光源使用。現有的高亮度的LED吸頂燈一般由吸頂盤、LED光源、LED驅動器和燈罩組成,各配件之間的組裝操作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高亮度的LED吸頂燈,旨在簡化組裝操作,使整燈組裝更加便捷。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高亮度的LED吸頂燈,包括吸頂盤、安裝在所述吸頂盤上的LED光源組件和燈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頂盤的上端口和所述燈罩的下端口呈圓形設置,在所述燈罩與所述吸頂盤上設有用于相互連接的旋轉卡扣結構,所述旋轉卡扣結構由橫向設置在所述燈罩的下端外壁面上的弧形的卡槽和設置在所述吸頂盤的內壁面上的卡塊組成,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塊均設有至少兩個,所述卡槽與所述卡塊一一對應,所述卡槽一端設有開口朝下的與所述卡塊適配的入口,所述卡槽的下側邊呈傾斜設置,從入口端至末端向上傾斜;所述LED光源組件包括墊板、LED驅動器和LED光源板,所述LED光源板和所述LED驅動器安裝在所述墊板上,形成LED光源組件;所述LED光源板由LED基板和LED芯片組成,所述LED基板為內、外邊緣均勻設有若干凸起的環形結構,所述LED基板的外凸起與內凸起相互間隔排列設置,所述LED芯片安裝在所述LED基板的內、外凸起位置上,所述LED驅動器安裝在所述墊板的中心位置,所述LED光源板圍繞所述LED驅動器;所述墊板和所述吸頂盤為磁性金屬制成,在所述吸頂盤內底面設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內固定有磁塊,所述LED光源組件吸附在所述吸頂盤內。優選地,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墊板上的插拔接線端子,在所述墊板上設有供電源線通過的第一通孔,在所述吸頂盤上設有供電源線通過的第二通孔,所述電源線從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伸入至所述墊板的上端面,所述LED驅動器的電源輸入線與所述電源線之間通過所述插拔接線端子連接,所述LED驅動器的電源輸出線與所述LED光源板的電源線之間通過所述插拔接線端子連接。本專利技術的高亮度的LED吸頂燈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在燈罩與吸頂盤上設有用于相互連接的旋轉卡扣結構,燈罩與吸頂盤之間通過旋轉卡扣方式進行連接,組裝操作簡便。本專利技術的LED基板為內、外邊緣均勻設有若干凸起的環形結構,LED基板的外凸起與內凸起相互間隔排列設置,LED芯片安裝在LED基板的內、外凸起位置上,LED基板上的凹凸設計,可增大LED基板的內、外環邊之間的寬度,利于LED的合理分布,以達到最佳的光線分布,高亮度無暗區。本專利技術將LED光源和LED驅動器安裝在墊板上,形成整體的LED光源組件,便于整體安裝和整體更換;墊板和吸頂盤為磁性金屬制成,在吸頂盤內底面設有凹槽,在凹槽內固定有磁塊,LED光源組件通過吸頂盤內嵌的磁塊吸附在吸頂盤內,組裝操作簡便。組裝時,只需將LED光源組件吸附在吸頂盤上,并罩上燈罩,即可完成LED吸頂盤的組裝,組裝操作步驟少,簡單,省時省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高亮度的LED吸頂燈的吸頂盤與燈罩的裝配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高亮度的LED吸頂燈的結構分解主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高亮度的LED吸頂燈的LED光源組件的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參照圖1至圖3,提出本專利技術的高亮度的LED吸頂燈的一實施例:該高亮度的LED吸頂燈包括吸頂盤10、安裝在吸頂盤10上的LED光源組件20和燈罩30。LED光源組件20包括墊板21、LED驅動器23和LED光源板22,LED光源板22和LED驅動器23安裝在墊板21上,形成LED光源組件20。LED光源板22由LED基板和若干LED芯片組成,LED基板為內、外邊緣均勻設有若干凸起的環形結構,LED基板的外凸起與內凸起相互間隔排列設置,LED芯片安裝在LED基板的內、外凸起位置上。LED基板上的凹凸設計,可增大LED基板的內、外環邊之間的寬度,利于LED的合理分布,以達到最佳的光線分布,高亮度無暗區。LED驅動器23安裝在墊板21的中心位置,LED光源板22圍繞LED驅動器23設置。在墊板21上還安裝有用于電氣連接該LED光源板22和LED驅動器23的插拔接線端子24,LED驅動器23的電源輸出線與LED光源板22的電源線之間通過插拔接線端子24實現電氣連接。LED光源板22、LED驅動器23和插拔接線端子24安裝在墊板21上,形成整體的LED光源組件20,便于整體安裝和整體更換。在墊板21上設有供電源線通過的第一通孔,在吸頂盤10上設有供電源線通過的第二通孔,電源線從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伸入至墊板21的上端面,LED驅動器23的電源輸入線與電源線之間也通過插拔接線端子24連接,插拔接線端子24的設置,使電源線、LED驅動器23及LED光源板22之間的電氣連接操作更加簡便。吸頂盤10的上端口和燈罩30的下端口呈圓形設置,在燈罩30與吸頂盤10上設有用于相互連接的旋轉卡扣結構,旋轉卡扣結構由橫向設置在燈罩30的下端外壁面上的弧形的卡槽31和設置在吸頂盤10的內壁面上的卡塊11組成,卡槽31和卡塊11均設有至少兩個,卡槽31與卡塊11一一對應,卡槽31一端設有開口朝下的與卡塊11適配的入口,卡槽31的下側邊呈傾斜設置,從入口端至末端向上傾斜。將卡塊11從卡槽31的入口插入卡槽31的一端,然后旋轉燈罩30或吸頂盤10,使燈罩30與吸頂盤10相對旋轉,從而卡塊11經旋轉卡入卡槽31的另一端,使燈罩30與吸頂盤10連接固定。卡槽31的下側邊為從入口端至末端向上傾斜設置,從而,卡槽31的末端的寬度較入口端的寬度小,在卡塊11從入口端旋轉至末端時,由于寬度越來越小,卡塊11會被卡的越來越緊,使燈罩30與吸頂盤10連接穩固。燈罩30與吸頂盤10之間通過旋轉卡扣結構旋轉卡接,連接操作簡便,連接穩固,能提高組裝效率。墊板21和吸頂盤10為磁性金屬制成,在吸頂盤10內底面設有凹槽,在凹槽內固定有磁塊12,LED光源組件20通過吸頂盤10內嵌的磁塊12吸附在吸頂盤10內,組裝操作簡便。以上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專利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亮度的LED吸頂燈,包括吸頂盤、安裝在所述吸頂盤上的LED光源組件和燈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頂盤的上端口和所述燈罩的下端口呈圓形設置,在所述燈罩與所述吸頂盤上設有用于相互連接的旋轉卡扣結構,所述旋轉卡扣結構由橫向設置在所述燈罩的下端外壁面上的弧形的卡槽和設置在所述吸頂盤的內壁面上的卡塊組成,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塊均設有至少兩個,所述卡槽與所述卡塊一一對應,所述卡槽一端設有開口朝下的與所述卡塊適配的入口,所述卡槽的下側邊呈傾斜設置,從入口端至末端向上傾斜;所述LED光源組件包括墊板、LED驅動器和LED光源板,所述LED光源板和所述LED驅動器安裝在所述墊板上,形成LED光源組件;所述LED光源板由LED基板和LED芯片組成,所述LED基板為內、外邊緣均勻設有若干凸起的環形結構,所述LED基板的外凸起與內凸起相互間隔排列設置,所述LED芯片安裝在所述LED基板的內、外凸起位置上,所述LED驅動器安裝在所述墊板的中心位置,所述LED光源板圍繞所述LED驅動器;所述墊板和所述吸頂盤為磁性金屬制成,在所述吸頂盤內底面設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內固定有磁塊,所述LED光源組件吸附在所述吸頂盤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亮度的LED吸頂燈,包括吸頂盤、安裝在所述吸頂盤上的LED光源組件和燈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頂盤的上端口和所述燈罩的下端口呈圓形設置,在所述燈罩與所述吸頂盤上設有用于相互連接的旋轉卡扣結構,所述旋轉卡扣結構由橫向設置在所述燈罩的下端外壁面上的弧形的卡槽和設置在所述吸頂盤的內壁面上的卡塊組成,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塊均設有至少兩個,所述卡槽與所述卡塊一一對應,所述卡槽一端設有開口朝下的與所述卡塊適配的入口,所述卡槽的下側邊呈傾斜設置,從入口端至末端向上傾斜;所述LED光源組件包括墊板、LED驅動器和LED光源板,所述LED光源板和所述LED驅動器安裝在所述墊板上,形成LED光源組件;所述LED光源板由LED基板和LED芯片組成,所述LED基板為內、外邊緣均勻設有若干凸起的環形結構,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莫漢泉,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市湘電照明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