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榨汁榨油機,包括上、下模體,所述上模體為基于機架固設的上模頭,所述下模體為內腔匹配上模頭的下凹模,所述下凹模放置于上模頭下方的手搖千斤頂向上伸出的頂桿上,合模時所述上模頭的平頂面與下凹模的平底面以及下凹模的模壁之間形成壓榨腔,于壓榨腔的底部開設有出流口連通導流管將榨汁或榨油導出下凹模,所述導流管上設有閥門開關。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手搖千斤頂進行壓榨,操縱力量小,壓榨力量大,男女老少皆可使用,應用范圍廣,不僅特別適用于榨甘蔗汁,也適用于榨不同種類的水果汁,甚至還可用來榨取食用油。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榨汁榨油機
本技術涉及壓榨機,具體為一種榨汁榨油機。
技術介紹
壓榨機是一種能夠將植物進行固液分離而實現汁液榨取的機械設備,如果汁和食用油的榨取常規上均采用壓榨機。以甘蔗壓榨為例,甘蔗榨汁機為壓榨機的一個品種,采用對滾的軋輥對進入的甘蔗進行擠壓榨汁,以軋輥的驅動類型分為手搖甘蔗榨汁機和電動甘蔗榨汁機,這類榨汁機適合在水果店、冷飲店、涼茶店、餐飲店、賓館酒樓、車站碼頭、酒吧、卡廳、學校、影院、咖啡屋、公園、集市、居民區等場所現榨現賣蔗汁,用途相當廣泛,深受消費者喜愛?,F用的甘蔗榨汁機存在的問題如下:1、特別是手搖甘蔗榨汁機,為減小壓榨負荷,通常需將蔗材破成兩半再進行壓榨,即便如此,對操作者的力量要求還是很高的,對于力量小的老人、婦女、兒童等均無法使用,因而難以普及到家庭應用而成為家居必用品。2、甘蔗榨汁機的功能過于單一,不能適應其他的蔬菜或水果的榨汁。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了一種適合家庭使用且功能齊全的榨汁榨油機。能夠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榨汁榨油機,其技術方案之一包括上、下模體,所不同的是所述上模體為基于機架固設的上模頭,所述下模體為內腔匹配上模頭的下凹模,所述下凹模放置于上模頭下方的手搖千斤頂向上伸出的頂桿上,合模時所述上模頭的平頂面與下凹模的平底面以及下凹模的模壁之間形成壓榨腔,于壓榨腔的底部開設有出流口連通導流管將榨汁或榨油導出下凹模,所述導流管上設有閥門開關。所述上模頭固設的方式之一為焊接,即上模頭的底部焊接在機架頂部的橫梁下。所述上模頭固設的方式之二采用可拆卸的安裝結構,即上模頭的底部焊接在機架頂部的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的四邊由機架對應側部上設置的勾掛型鎖扣固定位置。所述上模頭固設的方式之三也是采用可拆卸的安裝結構,即上模頭的底部焊接在機架頂部的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與機架的頂部之間采用螺紋結構旋合連接。所述上模頭的平頂面周邊設有便于與下凹模合模的導向圓角,所述導向圓角利于下凹模自動找正與上模頭的合模位置。能夠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榨汁榨油機,其技術方案之二包括左、右模體,所不同的是左、右模體分別為左、右壓模,左、右壓模通過左、右滑動機構安裝于機架上并在左、右手執螺桿機構驅動下同步相向移動進行壓榨,壓榨區形成在左、右壓模相對的左、右端面之間,一壓模底部設有壓榨時可置于壓榨區下方的擋料板,所述擋料板上均布開設有過濾孔;左、右壓模下方設有承接器皿,所述承接器皿的底部開設有出流口連通導流管將承接的榨汁或榨油導出,所述導流管上設有閥門開關。能夠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榨汁榨油機,其技術方案之三包括左、右模體,所不同的是左、右模體分別為固定安裝于機架上的定壓模和通過滑動機構安裝于機架上的動壓模,所述動壓模在手執螺桿機構驅動下向定壓模移動進行壓榨,壓榨區形成在定壓模和動壓模相對的端面之間,一壓模底部設有壓榨時可置于壓榨區下方的擋料板,所述擋料板上均布開設有過濾孔;定壓模和動壓模下方設有承接器皿,所述承接器皿底部開設有出流口連通導流管將榨汁或榨油導出,所述導流管上設有閥門開關。上述榨汁榨油機的技術方案之二和之三中,所述手執螺桿機構的一種結構包括相互旋合的螺桿和螺母以及手柄,所述螺母固定于機架上,所述螺桿的一端以轉動的方式連接在對應的壓模上,所述手柄通過棘輪機構安裝于螺桿的另一端,手柄從上向下轉動時棘輪機構咬合從而驅動螺桿推行壓模進行壓榨,手柄從下向上轉動時棘輪機構分離從而使手柄于螺桿上空轉。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本技術榨汁榨油機采用手搖千斤頂或手執螺桿機構進行壓榨,操縱力量小,壓榨力量大,男女老少皆可使用,適合家庭使用。2、本技術的應用范圍廣,不僅特別適用于榨甘蔗汁,也適用于榨取不同種類的水果汁和蔬菜汁,甚至還可用來榨取食用油(如花生油)。附圖說明圖1(a)為本技術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俯視圖。圖2(a)為圖1中的A-A剖視圖,顯示為壓榨時的情景示意。圖2(b)為圖1中的A-A剖視圖,顯示為壓榨前的情景示意。圖3(a)為本技術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俯視圖。圖4(a)為圖3(a)中的B-B剖視圖,顯示為壓榨時的情景示意。圖4(b)為圖3(a)中的B-B剖視圖,顯示為壓榨前的情景示意。圖5(a)為本技術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俯視圖。圖6(a)為圖5(a)中的C-C剖視圖,顯示為壓榨時的情景示意。圖6(b)為圖6(a)中的C-C剖視圖,顯示為壓榨前的情景示意。圖7(a)為本技術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7(b)為圖7(a)的俯視圖。圖8為圖7(a)實施方式中的D-D剖視圖。圖9(a)為本技術第五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9(b)為圖9(a)的俯視圖。圖10為圖9(a)中的E-E剖視圖。圖號標識:1、上模頭;2、下凹模;3、手搖千斤頂;4、壓榨腔;5、導流管;6、閥門開關;7、機架;8、固定板;9、勾掛型鎖扣;10、左壓模;11、右壓模;12、擋料板;13、承接器皿;14、定壓模;15、動壓模;16、螺桿;17、螺母;18、手柄;19、棘輪機構;20、甘蔗節;21、提手;22、搖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所示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本技術榨汁榨油機,根據動力的區分有兩種類型:一、動力為手搖千斤頂3,細分為三種結構:1、本技術榨汁榨油機,包括基于機架7設置的上、下模體,所述機架7為立式鋼架結構,上、下模體分別為上模頭1和內腔匹配上模頭1的下凹模2,所述上模頭1置于機架7內的上部并向上焊接在機架7頂部的鋼梁底部,所述手搖千斤頂3置于機架7內的下部,手搖千斤頂3向上伸出的頂桿(安裝有托板)與上模頭1同心,所述下凹模2(為保證擠壓強度,其底部局部增厚)同心置于手搖千斤頂3的頂桿托板上,下凹模2的底部開設有出流口,所述出流口連通導流管5,所述導流管5上設有閥門開關6,如圖1(a)、圖1(b)、如圖2(a)、圖2(b)所示。2、本技術榨汁榨油機,包括基于機架7設置的上、下模體,所述機架7為立式鋼架結構,上、下模體分別為上模頭1和內腔匹配上模頭1的下凹模2,所述上模頭1置于機架7上部的方框體內并向上焊接在固定板8(頂部設有提手21)的底部,所述固定板8置于機架7的方框體上口,固定板8的四邊由方框體對應側面上設置的勾掛型鎖扣9固定位置(勾掛型鎖扣9的操作手柄和環扣構成的組件設于機架7上,勾掛型鎖扣的掛鉤設于固定板8上),所述手搖千斤頂3置于機架7內的下部,手搖千斤頂3向上伸出的頂桿(安裝有托板)與上模頭1同心,所述下凹模2(為保證擠壓強度,其底部局部增厚)同心置于手搖千斤頂3的頂桿托板上,下凹模2的底部開設有出流口,所述出流口連通導流管5,所述導流管5上設有閥門開關6,如圖3(a)、圖3(b)、圖4(a)、圖4(b)所示。3、本技術榨汁榨油機,包括基于機架7設置的上、下模體,所述機架7為立式鋼架結構,上、下模體分別為上模頭1和內腔匹配上模頭1的下架7為立式鋼架結構,上、下模體分別為上模頭1和內腔匹配上模頭1的下凹模2,所述上模頭1置于機架7上部的環形框體內并向上焊接在固定板8(頂部設有提手21)的底部,所述固定板8置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榨汁榨油機,包括上、下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體為基于機架(7)固設的上模頭(1),所述下模體為內腔匹配上模頭(1)的下凹模(2),所述下凹模(2)放置于上模頭(1)下方的手搖千斤頂(3)向上伸出的頂桿上,合模時所述上模頭(1)的平頂面與下凹模(2)的平底面以及下凹模(2)的模壁之間形成壓榨腔(4),于壓榨腔(4)的底部開設有出流口連通導流管(5)將榨汁或榨油導出下凹模(2),所述導流管(5)上設有閥門開關(6)。
【技術特征摘要】
1.榨汁榨油機,包括上、下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體為基于機架(7)固設的上模頭(1),所述下模體為內腔匹配上模頭(1)的下凹模(2),所述下凹模(2)放置于上模頭(1)下方的手搖千斤頂(3)向上伸出的頂桿上,合模時所述上模頭(1)的平頂面與下凹模(2)的平底面以及下凹模(2)的模壁之間形成壓榨腔(4),于壓榨腔(4)的底部開設有出流口連通導流管(5)將榨汁或榨油導出下凹模(2),所述導流管(5)上設有閥門開關(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榨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頭(1)固設的方式為焊接,即上模頭(1)的底部焊接在機架(7)頂部的橫梁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榨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頭(1)固設的方式采用可拆卸的安裝結構,即上模頭(1)的底部向上焊接在機架(7)頂部的固定板(8)上,所述固定板(8)的四邊由機架(7)對應側部上設置的勾掛型鎖扣(9)固定位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榨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頭(1)固設的方式采用可拆卸的安裝結構,即上模頭(1)的底部向上焊接在機架(7)頂部的固定板(8)上,所述固定板(8)與機架(7)的頂部之間采用螺紋結構旋合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榨汁榨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頭(1)的平頂面周邊設有便于與下凹模(2)合模(利于進入下凹模內腔)的導向圓角。6.榨汁榨油機,包括左、右模體,其特征在于:左、右模體分別為左、右壓模(10、11),左、右壓模(10、11)通過左、右滑動機構安裝于機架(7)上并在左、右手執螺桿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甘國強,
申請(專利權)人:甘國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