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技術

    技術編號:15366991 閱讀: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0:39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包含如下重量組份的各物質:活性炭30?45份、離子交換樹脂25?35份、脂肪族環氧樹脂8?12份、甘油磷酸酯7?13份、磷酸吡哆醛10?15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1?16份、2,6?二甲氧基苯酚4?7份、3,4?二甲氧基芐醇8?12份、二乙二醇單丁醚15?20份。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將改性后的活性炭和改性后的離子交換樹脂混合,制備出對重金屬離子和化學有機物都均有很好吸附效果的復合材料。

    Novel adsorption composit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adsorption composite material, comprising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material weight of activated carbon 30 45, 25 35 ion exchange resin, aliphatic epoxy resin 8 12 copies, 13 copies, 7 glycerol-1-phosphate 10 pyridoxal phosphate 15, 4 chlorine 2 amino 6 phenol sulfonic acid 11 16, 2,6 two METHOXYPHENOL 4 7, 3,4 two methoxybenzylalcohol 8 12 copies, 20 copies of 15 di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The invention mixes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and the modified ion exchange resin to prepare composite materials which have good adsorption effect to heavy metal ions and chemical organic compound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復合材料
    ,特別涉及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水資源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人們日益討論的焦點,尤其是飲用水的污染,更為人們所密切關注。飲用水中化學有機物和重金屬成分的數量和種類都在不斷增加,各種病原微生物因子也不斷出現。我國也有超過60%的人口所飲用的水不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因此,去除飲用水中微量污染物以及重金屬等物質已成為凈水的重要任務。目前,現有技術中所采用的飲用水深度凈化技術有:膜分離、臭氧氧化、半導體光催化氧化、吸附等技術。膜分離技術具有高效、可調和工藝簡便等優特點,但由于其膜孔徑非常小,水中的離子(包括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幾乎除去,長期飲用這種的水,對人的健康有害。另外,膜的造價高、抗污染能力差、操作壓力大、能耗較高的不足限制其大規模應用。臭氧雖然可以與大多數水中有機物反應,但單獨使用臭氧氧化,對水質凈化處理效果有限。有研究表明,臭氧氧化對水中已經形成的三氯甲烷幾乎沒有去除作用,對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沒有去除作用。光催化氧化技術是一種新興的現代水處理技術,在光催化反應所用的眾多半導體催化劑中,納米氧化鈦顆粒由于具有催化活性高、性質穩定、無毒、抗化學和光腐蝕等優點而成為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首選。然而由于納米氧化鈦粒徑小,易流失,后期催化劑的分離和回收困難,使其很難在飲用水凈化處理中廣泛應用。研究工作大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在水處理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很少。吸附法則是利用吸附材料的表面性質和大比表面積對水中污染物進行富集和分離,具有操作管理方便和能耗低的優點,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膨脹石墨、粘土礦物、沸石、水滑石、金屬氧化物、金屬磷酸鹽和粉煤灰等。吸附材料對水污染物具有選擇性吸附的特點,活性炭和膨脹石墨對水中有機物吸附效果很好,卻對水中重金屬離子吸附效果欠佳;粘土礦物和沸石等無機材料對水中重金屬離子去除率高,對水中有些有機物則可能吸附性能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吸附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將改性后的活性炭和改性后的離子交換樹脂混合,制備出對重金屬離子和化學有機物都均有很好吸附效果的復合材料。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包含如下重量組份的各物質:活性炭30-45份、離子交換樹脂25-35份、脂肪族環氧樹脂8-12份、甘油磷酸酯7-13份、磷酸吡哆醛10-15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1-16份、2,6-二甲氧基苯酚4-7份、3,4-二甲氧基芐醇8-12份、二乙二醇單丁醚15-20份。優選的,所述活性炭35-40份、離子交換樹脂27-30份、脂肪族環氧樹脂9-11份、甘油磷酸酯8-12份、磷酸吡哆醛12-14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3-15份、2,6-二甲氧基苯酚5-7份、3,4-二甲氧基芐醇8-10份、二乙二醇單丁醚17-19份。優選的,所述活性炭38份、離子交換樹脂28份、脂肪族環氧樹脂10份、甘油磷酸酯11份、磷酸吡哆醛13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4份、2,6-二甲氧基苯酚6份、3,4-二甲氧基芐醇9份、二乙二醇單丁醚18份。優選的,所述離子交換樹脂為離子交換樹脂XAD-4和離子交換樹脂XAD-10的混合物,兩者混合比例為1-3:1。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將活性炭30-45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1-16份和磷酸吡哆醛10-15份混合,在溫度150-180℃下攪拌反應1-2h,將反應過濾后的活性炭烘干、在300-350℃焙燒得到改性后活性炭;S2:將離子交換樹脂25-35份、脂肪族環氧樹脂8-12份和二乙二醇單丁醚15-20份混合,并于溫度140-160℃下攪拌反應1.5-2h,得改性后離子交換樹脂;S3:將步驟S1中所述改性后活性炭和步驟S2中所述改性后離子交換樹脂混合,加入甘油磷酸酯7-13份在溫度70-80℃反應20-30min;S4:隨后加入2,6--二甲氧基苯酚4-7份和3,4-二甲氧基芐醇8-12份,升高溫度至100-120℃,以速率800-1000r/min攪拌反應2-3h;隨后經冷卻、成型后即可得到所述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優選的,步驟S1中攪拌的溫度為175℃,攪拌速率為400-500r/min,攪拌反應1.5h,焙燒溫度330℃,焙燒時間10-15min。優選的,步驟S2中所述溫度為150℃,攪拌速率為500-600r/min,攪拌反應100min。優選的,步驟S3中所述溫度75℃,反應25min。優選的,步驟S4中所述溫度為112℃,速率850r/min攪拌反應2.5h。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新型吸附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通過對活性炭和離子交換樹脂分別改性,改變它們表面的活性基團,并將兩者通過甘油磷酸酯、2,6--二甲氧基苯酚和3,4-二甲氧基芐醇很好的結合起來,不影響彼此吸附性能,進而對水中有機物和重金屬物質都保持較好的吸附效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單一組合造成的水資源無法深度凈化的缺陷。該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對亞甲基藍吸附量為180-220mg/g,對活性紅吸附量為170-200mg/g,對Pb吸附量為140-160mg/g,對Cr吸附量為100-120mg/g。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S1:將活性炭30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1份和磷酸吡哆醛10份混合,在溫度150℃下,以速率400r/min攪拌反應1h,將反應過濾后的活性炭烘干、在300℃焙燒10min得到改性后活性炭;S2:將離子交換樹脂25份、脂肪族環氧樹脂8份和二乙二醇單丁醚15份混合,所述離子交換樹脂為離子交換樹脂XAD-4和離子交換樹脂XAD-10的混合物,兩者混合比例為1-3:1;并于溫度140℃下,以速率500r/min攪拌反應1.5h,得改性后離子交換樹脂;S3:將步驟S1中所述改性后活性炭和步驟S2中所述改性后離子交換樹脂混合,加入甘油磷酸酯7份在溫度70℃反應20min;S4:隨后加入2,6--二甲氧基苯酚4份和3,4-二甲氧基芐醇8份,升高溫度至100℃,以速率800r/min攪拌反應2h;隨后經冷卻、成型后即可得到所述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對比例1將活性炭30份、離子交換樹脂25份和3,4-二甲氧基芐醇8份,升高溫度至100℃,以速率800r/min攪拌反應2h;隨后經冷卻、成型后即可得到吸附復合材料。實施例2S1:將活性炭45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6份和磷酸吡哆醛15份混合,在溫度180℃下,以速率500r/min攪拌反應2h,將反應過濾后的活性炭烘干、在350℃焙燒15min得到改性后活性炭;S2:將離子交換樹脂35份、脂肪族環氧樹脂12份和二乙二醇單丁醚20份混合,所述離子交換樹脂為離子交換樹脂XAD-4和離子交換樹脂XAD-10的混合物,兩者混合比例為1-3:1;并于溫度160℃下,以速率600r/min攪拌反應2h,得改性后離子交換樹脂;S3:將步驟S1中所述改性后活性炭和步驟S2中所述改性后離子交換樹脂混合,加入甘油磷酸酯13份在溫度80℃反應30min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量組份的各物質:活性炭30?45份、離子交換樹脂25?35份、脂肪族環氧樹脂8?12份、甘油磷酸酯7?13份、磷酸吡哆醛10?15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1?16份、2,6?二甲氧基苯酚4?7份、3,4?二甲氧基芐醇8?12份、二乙二醇單丁醚15?20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量組份的各物質:活性炭30-45份、離子交換樹脂25-35份、脂肪族環氧樹脂8-12份、甘油磷酸酯7-13份、磷酸吡哆醛10-15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1-16份、2,6-二甲氧基苯酚4-7份、3,4-二甲氧基芐醇8-12份、二乙二醇單丁醚15-20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35-40份、離子交換樹脂27-30份、脂肪族環氧樹脂9-11份、甘油磷酸酯8-12份、磷酸吡哆醛12-14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3-15份、2,6-二甲氧基苯酚5-7份、3,4-二甲氧基芐醇8-10份、二乙二醇單丁醚17-19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38份、離子交換樹脂28份、脂肪族環氧樹脂10份、甘油磷酸酯11份、磷酸吡哆醛13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4份、2,6-二甲氧基苯酚6份、3,4-二甲氧基芐醇9份、二乙二醇單丁醚18份。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條所述的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子交換樹脂為離子交換樹脂XAD-4和離子交換樹脂XAD-10的混合物,兩者混合比例為1-3:1。5.一種新型吸附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S1:將活性炭30-45份、4-氯-2-氨基苯酚-6-磺酸11-16份和磷酸吡哆醛10-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費永妹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締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加勒比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 日本无码WWW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色爽免费无码视频| 少妇无码?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中文无码热在线视频|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加勒比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