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份:阻垢組份85?120份,緩蝕組份65?115份,殺菌組份22?180份,去離子水50?120份;所述阻垢組份包括聚失水蘋果酸酐42?60份、葡萄糖酸鈉38?45和核桃皮粉5?15份;所述緩蝕組份包括有機銨鹽和聚環氧乙烷十八胺;所述殺菌組份包括長鏈烷基季銨鹽和咪唑啉衍生物。其從阻垢和抑菌兩方面對油田回注水進行處理,減少水中產生較大的污垢而堵塞管道和縫隙的情況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污水處理劑,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
技術介紹
原油開采出后造成地下虧空,為了保持或提高油層壓,獲得較高的采收率,油田注水在油田開采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油田多次采油中,從油井采出的液體,通過分離器將油水兩相分開,油相輸送到轉油站,水相輸送到污水處理站。水相在污水處理站中,經過除乳化油,沉降淤垢,過濾懸浮物等處理工序,再回注到油層中的水,稱油田回注水。油田回注水具有水溫較高、礦化度普遍較高、離子組份復雜、有機物多樣、含油且油品乳化程度不一、水質不穩定的特點,由于事宜的溫度和多種有機成分存在使得回注水中容易滋生細菌,這些細菌容易將水中的雜質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塊的污垢,從而容易堵塞輸送管道和底層縫隙,對油田開采工作造成嚴重危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從阻垢和抑菌兩方面對油田回注水進行處理,減少水中產生較大的污垢而堵塞管道和縫隙的情況發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份:所述阻垢組份包括聚失水蘋果酸酐42-60份、葡萄糖酸鈉38-45份和核桃皮粉5-15份;所述緩蝕組份包括有機銨鹽和聚環氧乙烷十八胺;所述殺菌組份包括長鏈烷基季銨鹽和咪唑啉衍生物。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中阻垢組份中的加入有核桃皮風干后經研磨制成的核桃皮粉,由于油田回注水具有較高的溫度,有利于核桃皮粉在緩蝕組份中的有機銨鹽和長鏈烷基季銨鹽的作用下增加了胺基自由基和羥基自由基的數量,并且增加了與金屬離子的配位基團數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阻垢效果,另一方面與葡萄糖酸鈉配合能夠提高對鐵離子穩定的效果。殺菌組份中的咪唑啉衍生物作為表面活性劑具有陰陽兩種離子基,一方面其自身具有良好的去污、乳化和生物降解性,另一方面其作為活性劑有利于核桃皮粉與有機銨鹽和長鏈烷基季銨鹽的配伍,進一步增加胺基和羥基的數量。同時由于核桃皮中含有胡鞣質和核桃皮堿等一些具有殺菌功效的組份,胡鞣質與水中易于產生細菌的蛋白質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將該沉淀過濾出后既能減少滋生細菌的情況發生又可以在污水進入底層或管道前就處理掉一部分容易引起堵塞的物質,從而在阻垢的同時提供殺菌功能。進一步的,所述有機銨鹽為烏洛托品。所述緩蝕組份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份:烏洛托品35-60份,聚環氧乙烷十八胺30-55份。烏洛托品分子中含有四個相互稠合的三氮雜環己烷環,在油田回注水的較高溫度的環境下會產生烷基自由基,有利于吸附重金屬離子,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阻垢效果,另一方面與葡萄糖酸鈉配合能夠提高對鐵離子穩定的效果。進一步的,所述殺菌組份還包括納米二氧化鈦。由于油田回注水具有較高的溫度,有長鏈烷基季銨鹽和納米二氧化鈦臺較高的溫度環境下相互作用產生具有強氧化作用的超氧離子自由基、羥基自由基以及烷基自由基,配合核桃皮粉產生的胺基自由基能夠快速有效清理較大體積的含油污垢,同時超氧離子自由基、羥基自由基能夠將有害有機物、細菌、病毒等氧化分解成無害的水、二氧化碳、二氧化氮,進一步抑制細菌滋生而生成大塊污垢。進一步的,所述殺菌組份還包括麥飯石顆粒。麥飯石顆粒自身由于離子交換作用對重金屬和細菌群具有較高的吸附和去除作用,并且其多孔結構有利于反應后的納米二氧化鈦和核桃皮粉進入空隙中而在水處理結束后隨麥飯石被過濾出,同時核桃皮粉產出的沉淀能夠在麥飯石顆粒表面形成,過濾時隨麥飯石顆粒一同被過濾出去,方便過濾工作的進行,進而避免可能有核桃皮粉和納米二氧化鈦隨回注水進入管道;并且其離子交換作用有利于納米二氧化鈦產生超氧離子自由基。進一步的,所述殺菌組份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份:其中,長鏈烷基季銨鹽作為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咪唑啉衍生物分子中同時含有陰陽兩種離子基作為兩性表面活性劑,一方面有利于麥飯石顆粒的離子交換過程的進行,另一方面增加有利于納米二氧化鈦產生超氧離子自由基。進一步的,所述咪唑啉衍生物十一烷基咪唑啉、十四烷基咪唑啉以及十七烷基咪唑啉中的至少一種。咪唑啉衍生物作為兩性表面活性劑,其分子中同時含有陰、陽兩種離子基,有良好的去污、起泡和乳化性能,尤其具有極低的毒性、對皮膚和眼睛的刺激小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既有利于提高阻垢性能又有利于提高抗菌能力,并且其有利于各組份的配伍,使該油田回注水用處理劑具有良好的配伍性。進一步的,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份: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1、不適用含磷組份,使用過程中不容易形成磷酸鈣垢;2、各組份之間配伍性良好,有利于各組份充分、高效的發生各自的作用;3、同時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和殺菌性能,使用方便,有利于降低油田的生產成本;4、使用低毒性組份,對使用者刺激同時具有凈化水質的功能,對保護環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應該理解的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制備方法僅僅是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前提下對本專利技術制備方法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的范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涉及的所有物質均為市售,可用常規方法制備本專利技術的油田回注水用處理劑,復配時,在常溫下將各組分按比例加入容器,經攪拌之后得到所需油田回注水用處理劑。本專利技術中采用的評價標準以及檢測方法如下:測試例一:靜態掛片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行業標準評價方法標準SY/T5273-2000《油田采出水用緩蝕劑性能評價方法》,在腐蝕體系中加入緩蝕劑,放入試片,在40℃下浸置72h,計算腐蝕速率和緩蝕率。測試例二:動態高壓掛片試驗:利用高壓釜,在溫度為40℃、CO2分壓力為0.007MPa、攪拌速度為300r/min的條件下,測量了掛片在腐蝕介質中經過24h后的腐蝕失重,并計算腐蝕速率和緩蝕率。測試例三:靜態阻垢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行業標準SY/T5673-93《油田用防垢劑性能評定方法》,在試驗水質中加入阻垢試劑,在控溫烤箱70±2℃恒溫25h,并計算防垢率。實施例:各實施例中的各組份的質量如表1所示。表1按照測試例一至三對實施例進行測試,測試所用試片為A3碳鋼,將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按30ppm加入到水質中;水質中氯離子濃度為17800mg/L,鈣離子濃度為97.3mg/L,鎂離子濃度為80.4mg/L,總堿濃度為44.7mol/L,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在加入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前測量水質中的細菌含量作為起始值,加入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后分別在1h、4h、24h、72h測量水質中的細菌含量,并用此時的細菌含量與起始值之間的差值作為殺菌量,從而計算出相應時間時的殺菌率如表3所示。表2表3根據表1-3可知,實施例一相比具有較為優異的性能,實施例一中各組份含量按照重量份數表示如下:阻垢組份100份,緩蝕組份90份,殺菌組份165份,去離子水70份,因此作為優選。對比例:各對比例中的各組份的質量如表4所示,對比例中依據測試例的檢測結果如表5所示,各對比例在1h、4h、24h、72h時的殺菌率如表6所示。表4表5表6對比例一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未加入核桃皮粉和納米二氧化鈦;對比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未加入麥飯石顆粒和納米二氧化鈦;對比例三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未加入麥飯石顆粒和核桃皮粉;對比例四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份:所述阻垢組份包括聚失水蘋果酸酐42-60份、葡萄糖酸鈉38-45份和核桃皮粉5-15份;所述緩蝕組份包括有機銨鹽和聚環氧乙烷十八胺;所述殺菌組份包括長鏈烷基季銨鹽和咪唑啉衍生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銨鹽為烏洛托品。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回注水用水處理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蝕組份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份:烏洛托品35-60份,聚環氧乙烷十八胺30-55份。4.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若,龔秋鳴,張建,劉志,田慧茹,馮斌,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科達斯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