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包括無人機機體,所述無人機機體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軸,連接軸的表面鉸接有無人機機翼,無人機機翼的上表面開設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內部插接有螺旋柱,定位槽與螺旋柱通過固定螺栓固定連接,固定螺栓的表面分別套接有第一墊片和第二墊片。本發明專利技術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達到了對無人機機翼進行旋轉折疊的效果,減少無人機占用體積,達到了對螺旋翼進行旋轉折疊的效果,從而減少螺旋翼占用的體積,能夠使旋轉腔內的旋轉球和滾珠得到潤滑,增強靈活性,從而使得螺旋翼折疊效果更好,能夠有效避免旋轉球出現旋轉展開后無法定位穩固的問題,從而解決了多旋翼無人機運輸時因體積過大而損壞機身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
本專利技術涉及無人機
,具體為一種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
技術介紹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從技術角度定義可以分為:無人固定翼機、無人垂直起降機、無人飛艇、無人直升機、無人多旋翼飛行器、無人傘翼機等。無人機按應用領域,可分為軍用與民用。軍用方面,無人機分為偵察機和靶機。民用方面,無人機加行業應用,是無人機真正的剛需;目前在航拍、農業、植保、自拍、快遞運輸、災難救援、觀察野生動物、監控傳染病、測繪、新聞報道、電力巡檢、救災、影視拍攝、制造浪漫等等領域的應用,大大的拓展了無人機本身的用途,發達國家也在積極擴展行業應用與發展無人機技術。目前無人機大多數旋翼無人機都是固定安裝,這種安裝方式一般會占用很大的空間,而且在裝配運輸時也因體積過大而會傷害到無人機機身,所以需要專利技術一種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
技術實現思路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解決了多旋翼無人機運輸時因體積過大而損壞機身的問題。(二)技術方案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包括無人機機體,所述無人機機體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的表面鉸接有無人機機翼,所述無人機機翼的上表面開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內部插接有螺旋柱,所述定位槽與螺旋柱通過固定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固定螺栓的表面分別套接有第一墊片和第二墊片,所述第一墊片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卡塊,所述第二墊片的上表面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與卡塊嚙合,所述螺旋柱的表面開設有回位槽,所述螺旋柱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內圈固定連接有螺旋桿,所述螺旋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螺旋頭。所述螺旋頭頂部分別開設有進油孔和儲油腔,所述儲油腔的內部固定連接有擋塊,所述擋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密封彈簧,所述密封彈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止回球,所述螺旋頭的內部開設有導油孔,所述儲油腔的底部與導油孔的一端連通,所述螺旋頭的側面分別開設有回旋槽和旋轉腔,所述回旋槽的內壁與旋轉腔的內壁連通,所述旋轉腔與導油孔連通,所述旋轉腔的內部轉動連接有旋轉球,所述旋轉球的表面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貫穿并延伸至旋轉腔的外部,所述轉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螺旋翼,所述轉軸與旋轉腔的連接處設置有滾珠,所述旋轉腔內壁和轉軸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定位塊和第二定位塊,所述回旋槽的內頂壁開設有緩沖腔,所述緩沖腔的內頂壁固定連接有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彈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緩沖柱,所述緩沖柱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緩沖海綿。優選的,所述無人機機體和無人機機翼的內部均開設有調節孔,所述調節孔的內部插接有銷軸。優選的,所述回位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有第二緩沖海綿,所述回位槽的深度等于螺旋翼的厚度。優選的,所述儲油腔的內部設置有潤滑油,所述止回球的直徑大于進油孔的直徑。優選的,所述第一定位塊和第二定位塊的高度均等于滾珠的直徑,所述第一定位塊和第二定位塊的數量均為兩個,所述第一定位塊和第二定位塊呈直角形狀,兩個所述第二定位塊之間呈直角。優選的,所述螺旋頭的頂部呈圓弧形狀,所述螺旋頭的直徑大于螺旋柱的直徑。(三)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該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通過設置無人機機翼的一端與連接軸的表面鉸接,達到了對無人機機翼進行旋轉折疊的效果,減少無人機占用體積,通過設置螺旋翼帶動轉軸和旋轉球在旋轉腔的內部滑動,達到了對螺旋翼進行旋轉折疊的效果,從而減少螺旋翼占用的體積。(2)、該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通過設置儲油腔內的潤滑油,能夠使旋轉腔內的旋轉球和滾珠得到潤滑,增強靈活性,從而使得螺旋翼折疊效果更好,通過設置第一定位塊和第二定位塊,能夠有效避免旋轉球出現旋轉展開后無法定位穩固的問題,通過設置卡塊和卡槽嚙合,能夠有效降低螺旋柱與無人機機翼在使用中出現不穩固的可能性,通過設置緩沖彈簧帶動緩沖柱對螺旋翼進行彈性接觸,能夠有效降低螺旋翼的上表面與回旋槽的內頂壁剛性接觸給螺旋翼造成損壞的可能性,從而解決了多旋翼無人機運輸時因體積過大而損壞機身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連接軸結構側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連接軸結構正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固定螺栓結構正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螺旋頭結構剖視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圖5中A處放大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螺旋頭結構側視圖。圖中:1無人機機體、2連接軸、3無人機機翼、4定位槽、5螺旋柱、6固定螺栓、7第一墊片、8第二墊片、9卡塊、10卡槽、11回位槽、12軸承、13螺旋桿、14螺旋頭、15進油孔、16儲油腔、17擋塊、18密封彈簧、19止回球、20導油孔、21回旋槽、22旋轉腔、23旋轉球、24轉軸、25螺旋翼、26滾珠、27第一定位塊、28第二定位塊、29緩沖腔、30緩沖彈簧、31緩沖柱、32第一緩沖海綿、33調節孔、34銷軸、35第二緩沖海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7,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包括無人機機體1,無人機機體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軸2,連接軸2的表面鉸接有無人機機翼3,通過設置無人機機翼3的一端與連接軸2的表面鉸接,達到了對無人機機翼3進行旋轉折疊的效果,減少無人機占用體積,無人機機體1和無人機機翼3的內部均開設有調節孔33,調節孔33的內部插接有銷軸34,方便對無人機機翼3進行定位,無人機機翼3的上表面開設有定位槽4,定位槽4的內部插接有螺旋柱5,定位槽4與螺旋柱5通過固定螺栓6固定連接,固定螺栓6的表面分別套接有第一墊片7和第二墊片8,第一墊片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卡塊9,第二墊片8的上表面開設有卡槽10,卡槽10與卡塊9嚙合,通過設置卡塊9和卡槽10嚙合,能夠有效降低螺旋柱5與無人機機翼3在使用中出現不穩固的可能性,螺旋柱5的表面開設有回位槽11,回位槽11的內壁固定連接有第二緩沖海綿35,防止螺旋翼25收縮時與回位槽11的內壁剛性接觸,回位槽11的深度等于螺旋翼25的厚度,方便更好的保護螺旋翼25,螺旋柱5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軸承12,軸承12的內圈固定連接有螺旋桿13,螺旋桿1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螺旋頭14,螺旋頭14的頂部呈圓弧形狀,螺旋頭14的直徑大于螺旋柱5的直徑。螺旋頭14頂部分別開設有進油孔15和儲油腔16,儲油腔16的內部設置有潤滑油,通過設置儲油腔16內的潤滑油,能夠使旋轉腔22內的旋轉球23和滾珠26得到潤滑,增強靈活性,從而使得螺旋翼25折疊效果更好,儲油腔16的內部固定連接有擋塊17,擋塊17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密封彈簧18,密封彈簧18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止回球19,止回球19的直徑大于進油孔15的直徑,防止止回球19從進油孔15彈出,螺旋頭14的內部開設有導油孔20,儲油腔16的底部與導油孔20的一端連通,螺旋頭14的側面分別開設有回旋槽21和旋轉腔22,回旋槽21的內壁與旋轉腔22的內壁連通,旋轉腔22與導油孔20連通,旋轉腔22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包括無人機機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無人機機體(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軸(2),所述連接軸(2)的表面鉸接有無人機機翼(3),所述無人機機翼(3)的上表面開設有定位槽(4),所述定位槽(4)的內部插接有螺旋柱(5),所述定位槽(4)與螺旋柱(5)通過固定螺栓(6)固定連接,所述固定螺栓(6)的表面分別套接有第一墊片(7)和第二墊片(8),所述第一墊片(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卡塊(9),所述第二墊片(8)的上表面開設有卡槽(10),所述卡槽(10)與卡塊(9)嚙合,所述螺旋柱(5)的表面開設有回位槽(11),所述螺旋柱(5)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軸承(12),所述軸承(12)的內圈固定連接有螺旋桿(13),所述螺旋桿(1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螺旋頭(14);所述螺旋頭(14)頂部分別開設有進油孔(15)和儲油腔(16),所述儲油腔(16)的內部固定連接有擋塊(17),所述擋塊(17)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密封彈簧(18),所述密封彈簧(18)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止回球(19),所述螺旋頭(14)的內部開設有導油孔(20),所述儲油腔(16)的底部與導油孔(20)的一端連通,所述螺旋頭(14)的側面分別開設有回旋槽(21)和旋轉腔(22),所述回旋槽(21)的內壁與旋轉腔(22)的內壁連通,所述旋轉腔(22)與導油孔(20)連通,所述旋轉腔(22)的內部轉動連接有旋轉球(23),所述旋轉球(2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轉軸(24),所述轉軸(24)貫穿并延伸至旋轉腔(22)的外部,所述轉軸(24)的表面固定連接有螺旋翼(25),所述轉軸(24)與旋轉腔(22)的連接處設置有滾珠(26),所述旋轉腔(22)內壁和轉軸(24)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定位塊(27)和第二定位塊(28),所述回旋槽(21)的內頂壁開設有緩沖腔(29),所述緩沖腔(29)的內頂壁固定連接有緩沖彈簧(30),所述緩沖彈簧(30)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緩沖柱(31),所述緩沖柱(3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緩沖海綿(3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旋翼折疊式無人機,包括無人機機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無人機機體(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軸(2),所述連接軸(2)的表面鉸接有無人機機翼(3),所述無人機機翼(3)的上表面開設有定位槽(4),所述定位槽(4)的內部插接有螺旋柱(5),所述定位槽(4)與螺旋柱(5)通過固定螺栓(6)固定連接,所述固定螺栓(6)的表面分別套接有第一墊片(7)和第二墊片(8),所述第一墊片(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卡塊(9),所述第二墊片(8)的上表面開設有卡槽(10),所述卡槽(10)與卡塊(9)嚙合,所述螺旋柱(5)的表面開設有回位槽(11),所述螺旋柱(5)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軸承(12),所述軸承(12)的內圈固定連接有螺旋桿(13),所述螺旋桿(1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螺旋頭(14);所述螺旋頭(14)頂部分別開設有進油孔(15)和儲油腔(16),所述儲油腔(16)的內部固定連接有擋塊(17),所述擋塊(17)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密封彈簧(18),所述密封彈簧(18)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止回球(19),所述螺旋頭(14)的內部開設有導油孔(20),所述儲油腔(16)的底部與導油孔(20)的一端連通,所述螺旋頭(14)的側面分別開設有回旋槽(21)和旋轉腔(22),所述回旋槽(21)的內壁與旋轉腔(22)的內壁連通,所述旋轉腔(22)與導油孔(20)連通,所述旋轉腔(22)的內部轉動連接有旋轉球(23),所述旋轉球(2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轉軸(24),所述轉軸(24)貫穿并延伸至旋轉腔(22)的外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志勇,
申請(專利權)人:徐志勇,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寧夏,6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