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及其內漏檢測方法,換熱器包括兩集流管、多組扁管及設置在扁管之間的換熱翅片,兩集流管均包括集流管本體、設置在兩集流管本體兩端的端封件,在集流管本體上每個設定安裝隔板的位置處均設置有兩個沿軸向布置的隔板安裝孔,在兩個隔板安裝孔內各安裝有一塊隔板,兩隔板之間的距離為1.5~2.5mm,隔板與集流管本體均通過釬焊方式固定連接,在兩個隔板之間的集流管本體的管壁上設置有開孔;檢測方法為二步:S1用壓差檢測設備進行檢測,判斷整體是否出現內漏;S2換熱器整體浸入水中,通過氣泡判斷內漏點的具體位置。本換熱器將內漏轉換為外漏,方便了進行內漏檢測;該方法操作簡單,可準確判斷漏點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及其內漏檢測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微通道換熱器
,特別涉及一種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及內漏檢測方法。
技術介紹
在各種換熱器中,微通道換熱器是一種結構緊湊、換熱效率較高的換熱器,其廣泛應用在汽車空調系統中,作為蒸發器或冷凝器使用。現有的微通道換熱器主要由兩集液管、微通道扁管及換熱翅片構成。其中,在兩集液管中通常設置多處隔板,隔板的作用是將集液管進行區間分隔,以實現冷媒分流。現有隔板安裝到集流管上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首選用刀具在集流管上設定的位置加工出隔板安裝槽,然后將隔板置于隔板安裝槽內,最后集液管兩端封閉后。上述集流管與隔板在微通道換熱器在釬焊爐內組焊時,同時焊接在一起。在微通道換熱器組焊成型后,需要進行內漏檢測,內漏檢測一直是本行業的難點,現在內漏檢測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的壓差檢測方法,但是壓差檢測靈敏度不高,只能檢測出隔板處的大漏問題(這個是指隔板與集液管釬焊后,外側可見的部分沒有焊接成功的問題),對于微漏的小孔很難檢測到,這樣就很難保證換熱器的產品品質。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及其內漏檢測方法,該微通道換熱器將內漏轉變為外漏、從而可方便檢測隔板處微漏情況,該微通道換熱器的內漏檢測方法操作簡單、在存在漏點的情況下,可準確判斷漏點的位置,從而可提高檢測精度和保證產品品質。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包括設置在兩端的兩個集流管、連接兩集流管的多組微通道扁管及設置在微通道扁管之間的換熱翅片;兩個集流管均包括集流管本體,在集流管本體的兩端通過釬焊的方式固定有端封件,其特征在于:在集流管本體上每個設定安裝隔板的位置處均設置有兩個隔板安裝孔,兩個隔板安裝孔沿著集流管本體的軸向方向布置,在兩個隔板安裝孔內各安裝有一塊隔板,兩隔板之間的距離為1.5~2.5mm,隔板與集流管本體均通過釬焊方式固定連接,在兩個隔板之間的集流管本體的管壁上設置有開孔。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的內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換熱器采用上述換熱器結構,換熱器的內漏檢測步驟為:S1檢測換熱器整體是否出現內漏:將壓差檢測設備的一端與換熱器的進口連接,壓差檢測設備的另一端與換熱器的出口連接,向換熱器內充氣,觀察安裝在進口處與出口處兩個位置的壓力表的示數,若進口處壓力表的示數與出口處壓力表的示數一致,可判斷換熱器整體不存在漏點,若出口處壓力表的示數低于進口處壓力表的示數,可判斷換熱器存在漏點;S2檢測內漏的具體位置:在換熱器存在漏點的情況下,將處于充氣狀態的換熱器整體浸入到盛水的檢測槽內,由于在每個設置隔板的位置處均設有一個開孔,若隔板出現微漏,會有少量的氣體通過對應位置的開孔排出,在水中的對應位置產生氣泡,通過產生氣泡的位置就可準確判斷內漏點所在位置。本專利技術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微通道式換熱器通過在每個設定安裝隔板的位置安裝兩平行設置的隔板,且在兩隔板之間的集流管壁上設置開孔,這樣,當隔板與集流管的釬焊部位出現缺焊而導致出現內漏時,微通道內的少量流體可通過開孔排出,這樣就件內漏轉變為外漏,從而方便了對微通道換熱器進行內漏檢測。本微通道到換熱器的內漏檢測方法先通過壓差檢測設備判斷是否存在漏點,在存在漏點的情況下,進一步通過水浸形成氣泡的方式來準確判斷漏點的位置,其實現了內漏的準確監測,提高了檢測精度和保證了產品品質。附圖說明圖1是微通道換熱器不存在內漏的情況下流體的流動狀態;圖2是微通道換熱器存在內漏的情況下流體的流體狀態;圖3是圖2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集流管;1-1、集流管本體;1-1-1、開孔;1-2、端封件;1-3、隔板;2、扁管;3、換熱翅片。具體實施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一種便于內漏檢測微通道換熱器,請參閱圖1-3,包括設置在兩端的兩個集流管1、連接兩集流管的多組微通道扁管2及設置在微通道扁管之間的換熱翅片3。兩個集流管均包括集流管本體1-1,在集流管本體的兩端通過釬焊的方式固定有端封件1-2,在集流管本體上每個設定安裝隔板的位置處均設置有兩個隔板安裝孔,兩個隔板安裝孔沿著集流管本體的軸向方向布置,在兩個隔板安裝孔內各安裝有一塊隔板1-3,兩隔板之間的距離為1.5~2.5mm,在附圖中用L標注,隔板與集流管本體均通過釬焊方式固定連接,在兩個隔板之間的集流管本體的管壁上設置有開孔1-1-1。該開孔為內漏檢測用的工藝孔,也可稱為內漏檢測孔,其設置不影響集流管的正常使用,開孔可采用直徑為1mm的小圓孔。一種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的內漏檢測方法,換熱器采用上述換熱器結構,換熱器的內漏檢測分為兩步:S1檢測換熱器整體是否出現內漏:將壓差檢測設備的一端與換熱器的進口連接,壓差檢測設備的另一端與換熱器的出口連接,向換熱器內充氣,充氣壓力一般取2~3Mpa,觀察安裝在進口處與出口處兩個位置的壓力表的示數,若進口處壓力表的示數與出口處壓力表的示數一致,表明氣體在換熱器內流動的過程中,未出現泄漏,可判斷換熱器整體不存在漏點,若出口處壓力表的示數低于進口處壓力表的示數,表明氣體在換熱器內流動的過程中,在某一位置為或某些位置出現了泄漏,可判斷換熱器存在漏點。S2檢測內漏的具體位置:在換熱器存在漏點的情況下,將處于充氣的狀態的換熱器整體浸入到盛水的檢測槽內,由于在每處設置隔板的位置均設有一個開孔,若隔板出現微漏,會有少量的氣體通過對應位置的開孔排出,在水中的對應位置產生氣泡,這樣,通過產生氣泡的位置就可準確判斷內漏點所在位置,從而可實現換熱器內漏的方便檢測。本便于內漏檢測微通道換熱器通過在每個設定隔板位置設置兩個距離很近的隔板,并在隔板之間的管壁上設置開口,這樣,在不影響換熱器使用的情況下,將內漏巧妙地轉為外漏,方便了檢測。通過上述的內漏檢測方法,可準確的判讀漏點的位置,達到了較好的檢測效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包括設置在兩端的兩個集流管、連接兩集流管的多組微通道扁管及設置在微通道扁管之間的換熱翅片;兩個集流管均包括集流管本體,在集流管本體的兩端通過釬焊的方式固定有端封件,其特征在于:在集流管本體上每個設定安裝隔板的位置處均設置有兩個隔板安裝孔,兩個隔板安裝孔沿著集流管本體的軸向方向布置,在兩個隔板安裝孔內各安裝有一塊隔板,兩隔板之間的距離為1.5~2.5mm,隔板與集流管本體均通過釬焊方式固定連接,在兩個隔板之間的集流管本體的管壁上設置有開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包括設置在兩端的兩個集流管、連接兩集流管的多組微通道扁管及設置在微通道扁管之間的換熱翅片;兩個集流管均包括集流管本體,在集流管本體的兩端通過釬焊的方式固定有端封件,其特征在于:在集流管本體上每個設定安裝隔板的位置處均設置有兩個隔板安裝孔,兩個隔板安裝孔沿著集流管本體的軸向方向布置,在兩個隔板安裝孔內各安裝有一塊隔板,兩隔板之間的距離為1.5~2.5mm,隔板與集流管本體均通過釬焊方式固定連接,在兩個隔板之間的集流管本體的管壁上設置有開孔。2.便于內漏檢測的微通道換熱器的內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換熱器采用上述換熱器結構,換熱器的內漏檢測步驟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濤麟,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三電汽車空調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