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該結構包括鎂合金基材、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所述微弧氧化層鍍覆在鎂合金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化學鎳層鍍覆在微弧氧化層的上表面,所述化學鍍金屬層鍍覆在化學鎳層的上表面,且所述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化學鍍鎳層使得鎂合金具有導電性;將化學鍍金屬層作為最外層,由此可確保鎂合金表層的綁定性和可焊性;另外,該結構可以大幅提高鎂合金的耐腐蝕性,使其中性鹽霧測試可以達到200小時以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微弧氧化和化學鍍的方式,實現了鎂合金耐腐蝕性、導電性及焊接性的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
本技術涉及金屬表面處理
,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
技術介紹
鎂合金是以鎂為基加入其他元素組成的合金。其特點是:密度小,鎂合金的密度在1.8g/cm3左右,比強度高,比彈性模量大,散熱好,消震性好,且承受沖擊載荷能力比鋁合金大,但是耐候性和耐酸性較差。為了提高鎂合金的耐腐蝕性,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通常利用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常見的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1>化學鍍鎳或化學鍍鎳后再電鍍,優點是鎂合金表面導電,有金屬質感,但是耐腐蝕性通常在中性鹽霧測試48小時以內;2>磷化或者皮膜轉化,優點是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導電性,可以耐96小時中性鹽霧測試;缺點是皮膜質地軟,容易破損,不耐酸性腐蝕,無金屬質感,沒有焊接性。3>微弧氧化,優點是耐腐蝕極強,可以耐數百小時的中性鹽霧測試;但表面不導電。4>表面涂裝,鎂合金進行有涂料涂裝后,外觀可根據需要調節,耐腐蝕性好,但是表面不導電,限制了其在電子產品或航天航空中的應用。本技術采用微弧氧化和化學鍍的方式,實現鎂合金耐腐蝕性、導電性及焊接性。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提供一種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該結構可以提高鎂合金的耐腐蝕性,并使其具有導電性和可焊接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包括鎂合金基材、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所述微弧氧化層鍍覆在鎂合金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化學鎳層鍍覆在微弧氧化層的上表面,所述化學鍍金屬層鍍覆在化學鎳層的上表面,且所述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其中,所述化學鍍金屬層為化學鈀層。其中,所述化學鍍金屬層為化學鍍金層。其中,所述化學鍍金屬層為化學鍍鈀層和化學鍍金層,所述化學鍍鈀層鍍覆在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層之間。其中,所述微弧氧化層的厚度在10-100微米之間,所述化學鎳層的厚度在1-10微米之間,所述化學鍍金屬層的在0.01-0.5微米之間。其中,所述微弧氧化層的厚度在1-200微米之間,所述化學鎳層的厚度在0.5-50微米之間,所述化學鍍金屬層的在0.02-0.2微米之間。其中,所述鎂合金基材為AZ91系列鎂合金或AZ31系列鎂合金。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上述結構的改進,化學鍍鎳層使得鎂合金具有導電性;將化學鍍金屬層作為最外層,由此可確保鎂合金表層的綁定性和可焊性;另外,該結構可以大幅提高鎂合金的耐腐蝕性,使其中性鹽霧測試可以達到200小時以上。本技術采用微弧氧化和化學鍍的方式,實現了鎂合金耐腐蝕性、導電性及焊接性的性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第一實施方式:10、鎂合金基材11、微弧氧化層12、化學鎳層13、化學鈀層第二實施方式:20、鎂合金基材21、微弧氧化層22、化學鎳層23、化學鍍金層第三實施方式:30、鎂合金基材31、微弧氧化層32、化學鎳層33、化學鍍鈀層34、化學鍍金層。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術,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描述。本技術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包括鎂合金基材、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微弧氧化層鍍覆在鎂合金基材的上表面,化學鎳層鍍覆在微弧氧化層的上表面,化學鍍金屬層鍍覆在化學鎳層的上表面,且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相較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技術提供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上述結構的改進,化學鍍鎳層使得鎂合金具有導電性;將化學鍍金屬層作為最外層,由此可確保鎂合金表層的綁定性和可焊性;另外,該結構可以大幅提高鎂合金的耐腐蝕性,使其中性鹽霧測試可以達到200小時以上。本技術采用微弧氧化和化學鍍的方式,實現了鎂合金耐腐蝕性、導電性及焊接性的性能。請參閱圖1,本技術提供的第一種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包括鎂合金基材10、微弧氧化層11、化學鎳層12和化學鍍金屬層;化學鍍金屬層為化學鈀層13;微弧氧化層11鍍覆在鎂合金基材10的上表面,化學鎳層12鍍覆在微弧氧化層11的上表面,化學鈀層13鍍覆在化學鎳層12的上表面,且微弧氧化層11、化學鎳層12和化學鈀層13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10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該實施方式中化學鈀層13形成最外表面的化學鍍金屬層,使得鎂合金的表層具有導電性。請參閱圖2,本技術提供的第二種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包括鎂合金基材20、微弧氧化層21、化學鎳層22和化學鍍金屬層;化學鍍金屬層為化學鍍金層23;微弧氧化層21鍍覆在鎂合金基材20的上表面,化學鎳層22鍍覆在微弧氧化層21的上表面,化學鍍金層23鍍覆在化學鎳層22的上表面,且微弧氧化層21、化學鎳層22和化學鍍金層23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20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該實施方式中化學鍍金層23形成最外表面的化學鍍金屬層,使得鎂合金的表層具有導電性。請參閱圖3,本技術提供的第三種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包括鎂合金基材30、微弧氧化層31、化學鎳層32和化學鍍金屬層;化學鍍金屬層為化學鍍鈀層33和化學鍍金層34,微弧氧化層31鍍覆在鎂合金基材30的上表面,化學鎳層32鍍覆在微弧氧化層31的上表面,化學鍍鈀層33鍍覆在化學鎳層32和化學鍍金層34之間,且微弧氧化層31、化學鎳層32、化學鍍鈀層33和化學鍍金層34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30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該實施方式中化學鍍鈀、金層形成最外表面的化學鍍金屬層,使得鎂合金的表層具有導電性。上述的三種實施方式說明了化學鎳后,可以只有化學鈀層、也可以只有化學鍍金層、也可以化學鍍鈀后再進行化學鍍金層。本技術的具體鍍層方法為:1)采用微弧氧化的常規方法使其產品表面形成一層微弧氧化層;2)微弧氧化后,其表面無化學鍍鎳的催化核心,并不能直接進行化學鍍鎳,所以需要進行活化處理,該活化需要使用ph值大于等于3.0以上的鈀溶液,如果使用氯化鈀和氨水、氯化銨的方式,使鈀離子的濃度保持在20ppm以上,ph值用氨水調節在3以上即可;3)活化完后進行化學鍍鎳,可以根據需要控制化學鍍鎳層厚度,一般控制在1-10微米即可達到導電要求;4)化學鍍鎳層可以滿足導電性,但是不能進行焊接,所以有必要化學鍍鎳后再進行化學鍍鈀或者化學鍍金。上述各步驟根據需要,還包括水洗、潤濕、預浸或烘干等輔助性步驟中的一種或幾種。本技術提供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克服了傳統鎂合金鍍層的功能單一性,不但可以提高鎂合金的耐腐蝕性,并使其可以導電,可以焊接,以滿足鎂合金在電子產品和航空航天中的應用。在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鎂合金基材、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所述微弧氧化層鍍覆在鎂合金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化學鎳層鍍覆在微弧氧化層的上表面,所述化學鍍金屬層鍍覆在化學鎳層的上表面,且所述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鎂合金基材、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所述微弧氧化層鍍覆在鎂合金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化學鎳層鍍覆在微弧氧化層的上表面,所述化學鍍金屬層鍍覆在化學鎳層的上表面,且所述微弧氧化層、化學鎳層和化學鍍金屬層由下至上依次層疊在鎂合金基材上表面后形成該鎂合金基材的鍍層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學鍍金屬層為化學鈀層。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學鍍金屬層為化學鍍金層。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鎂合金的鍍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學鍍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玉,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創智成功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