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通風型整體實驗室,包括實驗室墻體和控制中心,所述實驗室墻體的頂端設置有卷軸,所述卷軸上設置有驅動馬達,所述卷軸的下端設置有玻璃墻,所述玻璃墻的下端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下端設置有百葉窗,所述百葉窗的頂端設置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內設置有密封墊,所述百葉窗的底端設置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內設置有卡板,所述百葉窗的一側設置有屏障,所述實驗室墻體的一側設置有凹槽三,所述凹槽三內設置有滑輪組,控制中心中包括監視控制器、主控制器、排氣裝置、補風調溫器、加濕器、監測器、光敏感應器和顯示器,對實驗室內的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保障了技術人員的健康狀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智能通風型整體實驗室
本技術涉及實驗室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通風型整體實驗室。
技術介紹
所周知,實驗室是進行各種化學試驗的場所,而在化學實驗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各種難聞的,有腐蝕性的、有毒的或易爆的氣體。這些有害氣體如不及時排除室外,就要造成室內空氣污染,影響實驗人員的健康與安全,影響儀器設備的精度和使用壽命。因此,實驗室通風性是實驗室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使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學物質和有機體,實驗室中應有良好的通風。但是如果實驗室房間內一味的排風會造成房間負壓較高,而且在沒有任何自控設備的調節下廢氣會溢出,影響實驗人員安全,且如果通風柜固定效率工作會把室內的的冷量或熱量會隨時被通風柜排到室外,增加能耗。同時,現代化的實驗室在安全節能環保的前提下,實驗人員長時間在實驗室工作,也要求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舒適性,所以房間的溫濕度控制是必要的,而且實驗室內的光線情況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通風型整體實驗室,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通風型整體實驗室,包括實驗室墻體和控制中心,所述實驗室墻體的頂端設置有卷軸,所述卷軸上設置有驅動馬達,所述卷軸的下端設置有玻璃墻,所述玻璃墻的下端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下端設置有百葉窗,所述百葉窗的頂端設置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內設置有密封墊,所述百葉窗的底端設置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內設置有卡板,所述百葉窗的一側設置有屏障,所述實驗室墻體的一側設置有凹槽三,所述凹槽三內設置有滑輪組,所述控制中心中包括監視控制器、主控制器、排氣裝置、補風調溫器、加濕器、監測器、光敏感應器和顯示器,所述監視控制器、排氣裝置、補風調溫器、加濕器、監測器和顯示器均與主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驅動馬達與主控制器電性連接。進一步,所述實驗室墻體的上端設置有若干個LED節能燈,所述LED節能燈與光敏感應器和主控制器均電性連接。進一步,所述主控制器為單片機控制器。進一步,所述屏障為PMMA有機玻璃材質的構件,所述玻璃墻為PMMA有機玻璃材質的構件。進一步,所述百葉窗和屏障均與滑輪組活動連接,所述卡板上設置有卡子,所述卡子與滑輪組活動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一種智能通風型整體實驗室,實驗室墻體的頂端設置有卷軸,卷軸上設置有驅動馬達,實驗室墻體的一側設置有凹槽三,凹槽三內設置有滑輪組,驅動馬達與滑輪組連接,便于將百葉窗拉起,操作方便,節約時間,卷軸的下端設置有玻璃墻,玻璃墻為PMMA有機玻璃材質的構件,硬度高,且具有一定透氣性,百葉窗的頂端設置有凹槽一,凹槽內設置有密封墊,百葉窗的底端設置有凹槽二,凹槽二內設置有卡板,在百葉窗關閉的時候,具有更好的密閉性,百葉窗的一側設置有屏障,屏障為PMMA有機玻璃材質的構件,在百葉窗打開時屏障就具有一定的通風性,屏障也可以通過滑輪組拉開,更大程度的通風,控制中心中包括監視控制器、主控制器、排氣裝置、補風調溫器、加濕器、監測器、光敏感應器和顯示器,對實驗室內的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保障了技術人員的健康狀況。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電性連接模塊圖;附圖標記中:1-實驗室墻體;2-控制中心;3-驅動馬達;4-玻璃墻;5-支撐架;6-百葉窗;7-凹槽;8-密封墊;9-凹槽二;10-卡板;11-屏障;12-凹槽三;13-滑輪組;14-監視控制器;15-主控制器;16-排氣裝置;17-補風調溫器;18-加濕器;19-監測器;20-光敏感應器;21-顯示器;22-LED節能燈;23-卡子;24-卷軸。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智能通風型整體實驗室,包括實驗室墻體1和控制中心2,所述實驗室墻體1的頂端設置有卷軸24,所述卷軸24上設置有驅動馬達3,所述卷軸24的下端設置有玻璃墻4,所述玻璃墻4的下端設置有支撐架5,所述支撐架5的下端設置有百葉窗6,所述百葉窗6的頂端設置有凹槽一7,所述凹槽一7內設置有密封墊8,所述百葉窗6的底端設置有凹槽二9,所述凹槽二9內設置有卡板10,所述百葉窗6的一側設置有屏障11,所述實驗室墻體1的一側設置有凹槽三12,所述凹槽三12內設置有滑輪組13,所述控制中心2中包括監視控制器14、主控制器15、排氣裝置16、補風調溫器17、加濕器18、監測器19、光敏感應器20和顯示器21,所述監視控制器14、排氣裝置16、補風調溫器17、加濕器18、監測器19和顯示器21均與主控制器15電性連接,所述驅動馬達3與主控制器15電性連接。所述實驗室墻體1的上端設置有若干個LED節能燈22,所述LED節能燈22與光敏感應器20和主控制器15均電性連接。所述主控制器15為單片機控制器。所述屏障11為PMMA有機玻璃材質的構件,所述玻璃墻4為PMMA有機玻璃材質的構件。所述百葉窗6和屏障11均與滑輪組13活動連接,所述卡板10上設置有卡子23,所述卡子23與滑輪組13活動連接。工作原理:工作時,通過驅動馬達3,卷軸24帶動滑輪組13打開百葉窗6,且滑輪組13帶動卡子23移動,LED節能燈22的與光敏傳感器20連接,根據光線的亮度對LED節能燈22的照亮程度自動調節,避免了長時間在高亮度的情況下照常眼睛疲勞,監視控制器14、排氣裝置16、補風調溫器17、加濕器18、監測器19和顯示器21均與主控制器15電性連接,驅動馬達3與主控制器15電性連接,對實驗室內的情況進行實時調控,屏障11為PMMA有機玻璃材質的構件,玻璃墻4為PMMA有機玻璃材質的構件。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通風型整體實驗室,包括實驗室墻體(1)和控制中心(2),其特征在于:所述實驗室墻體(1)的頂端設置有卷軸(24),所述卷軸(24)上設置有驅動馬達(3),所述卷軸(24)的下端設置有玻璃墻(4),所述玻璃墻(4)的下端設置有支撐架(5),所述支撐架(5)的下端設置有百葉窗(6),所述百葉窗(6)的頂端設置有凹槽一(7),所述凹槽一(7)內設置有密封墊(8),所述百葉窗(6)的底端設置有凹槽二(9),所述凹槽二(9)內設置有卡板(10),所述百葉窗(6)的一側設置有屏障(11),所述實驗室墻體(1)的一側設置有凹槽三(12),所述凹槽三(12)內設置有滑輪組(13),所述控制中心(2)中包括監視控制器(14)、主控制器(15)、排氣裝置(16)、補風調溫器(17)、加濕器(18)、監測器(19)、光敏感應器(20)和顯示器(21),所述監視控制器(14)、排氣裝置(16)、補風調溫器(17)、加濕器(18)、監測器(19)和顯示器(21)均與主控制器(15)電性連接,所述驅動馬達(3)與主控制器(15)電性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通風型整體實驗室,包括實驗室墻體(1)和控制中心(2),其特征在于:所述實驗室墻體(1)的頂端設置有卷軸(24),所述卷軸(24)上設置有驅動馬達(3),所述卷軸(24)的下端設置有玻璃墻(4),所述玻璃墻(4)的下端設置有支撐架(5),所述支撐架(5)的下端設置有百葉窗(6),所述百葉窗(6)的頂端設置有凹槽一(7),所述凹槽一(7)內設置有密封墊(8),所述百葉窗(6)的底端設置有凹槽二(9),所述凹槽二(9)內設置有卡板(10),所述百葉窗(6)的一側設置有屏障(11),所述實驗室墻體(1)的一側設置有凹槽三(12),所述凹槽三(12)內設置有滑輪組(13),所述控制中心(2)中包括監視控制器(14)、主控制器(15)、排氣裝置(16)、補風調溫器(17)、加濕器(18)、監測器(19)、光敏感應器(20)和顯示器(21),所述監視控制器(14)、排氣裝置(1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段常青,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半宙實驗室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