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無刷開槽機,屬于電機設備領域,該開槽機包括機體、前把手、后把手、滾輪、自吸吸塵組件和切割組件,切割組件包括無刷電機、皮帶、切割轉軸和切割組合刀,自吸吸塵組件包括安裝在無刷電機上的葉輪和設置在葉輪外的導塵腔罩,切割組合刀包括若干刀片、隔片和緊固件,若干刀片為規則對應設置,若干刀片穿接在切割轉軸上并通過緊固件固定,刀片上設計有若干圓形設置的扇形結構的刀片齒,刀片齒包括向內彎折的內刀片齒和向外彎折的外刀片齒,內刀片齒與外刀片齒為間隔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使用方便、機器重量輕、噪聲小、自吸吸塵功能、使用安全可靠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無刷開槽機
本技術屬于電機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刷開槽機。
技術介紹
目前,在辦公樓和家庭住宅裝璜過程中,都需要進行的電路布線、水煤氣管路鋪設、電視及通信線路布線,一般采用預埋管線或現開線槽方式進行,由于預埋不合理或者預埋管變形堵塞,導致不能正常埋管、放線,需重新開槽,人們就用開槽機在地面或墻壁上進行開槽,由于開槽機開槽效率高,其工作效率是人工開槽的數倍甚至十幾倍,因此倍受使用者的喜愛。目前市場上的開槽機都是有刷電機,由于開槽的時候灰塵比較大,容易造成燒機,其次機器比較笨重,也不防水,容易漏電不安全;再者齒輪傳動噪音比較大,齒輪較多,容易打齒。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本技術設計了一種無刷開槽機,以解決現有開槽機存在著容易燒機、機器笨重不容易操作和噪聲大容易打齒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該開槽機包括機體、前把手、后把手、滾輪、自吸吸塵組件和切割組件,其特征在于切割組件包括無刷電機、皮帶、切割轉軸和切割組合刀,無刷電機設置于機體中間位置,無刷電機通過皮帶傳動切割轉軸轉動,切割組合刀固定設置于切割轉軸上;自吸吸塵組件包括安裝在無刷電機上的葉輪和設置在葉輪外的導塵腔罩,導塵腔罩上設置有前進塵口、側出塵口和后出塵口,前進塵口為正對切割組合刀設置,后出塵口為背對前進塵口設置,側出塵口為平行切割組合刀設置,導塵腔罩外接的側出塵口內設置有過濾網架;切割組合刀包括若干刀片、隔片和緊固件,若干刀片為規則對應設置,若干刀片穿接在切割轉軸上并通過緊固件固定,刀片上設有若干圓形設置的扇形結構的刀片齒,刀片齒包括向內彎折的內刀片齒和向外彎折的外刀片齒,內刀片齒與外刀片齒為間隔設置。作為優選,所述滾輪設置于后把手下端位置,切割組合刀設置于前把手下端位置。作為優選,所述切割組合刀上部設置有擋塵罩。作為優選,所述皮帶外還設置有外罩。作為優選,所述刀片的數量為1片以上。作為優選,所述刀片齒的數量為8-10片。作為優選,刀片上設有若干呈中心對稱分布鏤空,在不影響刀片強度下減少刀片重量,降低機器整體重量。作為優選,所述內刀片齒與外刀片齒上均設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每兩個相鄰的內刀片齒和外刀片齒上的凹槽為相反方向設置。作為優選,開槽機上還設置有外接控制器,將控制器從安裝在開槽機內部變為安裝在外部,減輕了開槽機的重量,減少了使用者勞動強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設計了一種無刷開槽機,首先該開槽機采用無刷電機,無刷電機具有靜音小、輸出效率高,輸出扭矩大,防塵和防水,而且體積小,重量輕,減輕了開槽勞動強度;其次,開槽機上設置有自吸吸塵裝置,利用無刷電機上的葉輪,給電機降溫的同時也把開槽出來的大量灰塵排出到側出塵口給排走,省去在開槽時為了除塵還要再外加一臺吸塵器的成本。并且在自吸吸塵腔罩側邊和后邊各設置了一個出塵口,使的排塵的效果更好;再者將原有的通過齒輪而帶動切割組合刀工作改為現有的通過皮帶來帶動,起到了靜音的效果,并且造價更低;再有切割組件安裝設計在工作狀態下后把手的右側,能夠防止在開槽時,灰塵和泥水進入到輸出軸組件內造成輸出軸內軸承壞死;而且該切割組合刀采用內刀片齒和外刀片齒錯開的設置方式,相當于兩把刀片使的切割效果更理想,刀片本體設計若干中心對稱鏤空,降低機器整體重量;最后,將開槽機的控制器從安裝在開槽機內部變為安裝在外部,減輕了開槽機的重量,減少了使用者勞動強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一個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分解圖。圖3為本技術另一個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切割組合刀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刀片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前把手,2機體,3自吸吸塵組件,4后把手,5外接控制器,6滾輪,7切割組件,8導塵腔罩,9前進塵口,10無刷電機,11切割轉軸,12皮帶,13外罩,14葉輪,15過濾網架,16側出塵口,17后出塵口,18切割組合刀,181擋塵罩,19刀片,20凹槽,21刀片齒,22隔片,23內刀片齒,24外刀片齒,25鏤空。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5所示,本技術的該開槽機包括機體2、前把手1、后把手4、滾輪6、自吸吸塵組件3和切割組件7,切割組件7包括無刷電機10、皮帶12、切割轉軸11和切割組合刀18,滾輪6設置于后把手下端位置,切割組合刀18設置于前把手1下端位置。切割組合刀18上部設置有擋塵罩181,擋塵罩181能阻擋切割后的灰塵及顆粒對使用者造成危害。無刷電機10設置于機體2中間位置,無刷電機10通過皮帶12傳動切割轉軸11轉動,皮帶12外還設置有外罩13,切割組合刀18固定設置于切割轉軸11上。無刷電機具有靜音小、輸出效率高,輸出扭矩大,防塵和防水,而且體積小,重量輕,減輕了開槽勞動強度的特點。自吸吸塵組件3包括安裝與無刷電機上的葉輪14和設置在葉輪外的導塵腔罩8,導塵腔罩8上設置有前進塵口9和后出塵口17,及側出塵口,前進塵口9為正對切割組合刀18設置,后出塵口17為背對前進塵口9設置,側出塵口為平行切割組合刀設置,側出塵口16內設置有過濾網架15,無刷電機上自帶葉輪,增加吸塵功能,并且在導塵腔罩后邊和側邊各設置了一個出塵口,使的排塵的效果更好。切割組合刀18包括若干刀片19、隔片22和緊固件,若干刀片19為規則對應設置,若干刀片19穿接在切割轉軸11上并通過緊固件固定,刀片19的數量為1片以上,刀片19本體上設有若干呈中心對稱鏤空25,降低機器整體重量,刀片上設有若干圓形設置的扇形結構的刀片齒21,刀片齒21的數量為8-10片,刀片齒21包括向內彎折的內刀片齒23和向外彎折的外刀片齒24,內刀片齒23與外刀片齒24為間隔設置。內刀片齒與外刀片齒上均設置有若干凹槽20,每兩個相鄰的內刀片齒和外刀片齒上的凹槽20為相反方向設置。內刀片齒和外刀片齒上的凹槽能夠更好的將切割后的灰塵順著刀片將其帶入吸塵罩內。該切割組合刀采用內刀片齒和外刀片齒錯開的設置方式,相當于兩把刀片使的切割效果,切相同寬度的槽,刀片可以省去一半,也能減去一把刀片的重量,使切割效果更理想,內刀片齒和外刀片齒上的凹槽能夠更好的將切割后的灰塵順著刀片將其帶入吸塵罩內。開槽機上還設置有外接控制器5,將控制器從安裝在開槽機內部變為安裝在外部,減輕了開槽機的重量,減少了使用者勞動強度。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刷開槽機,包括機體、前把手、后把手、滾輪、自吸吸塵組件和切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組件包括無刷電機、皮帶、切割轉軸和切割組合刀,所述無刷電機設置于機體中間位置,無刷電機通過皮帶傳動切割轉軸轉動,切割組合刀固定設置于切割轉軸上;所述自吸吸塵組件包括安裝在無刷電機上的葉輪和設置在葉輪外的導塵腔罩,所述導塵腔罩上設置有前進塵口、側出塵口和后出塵口,前進塵口為正對切割組合刀設置,后出塵口為背對前進塵口設置,側出塵口為平行切割組合刀設置,所述側出塵口內設置有過濾網架;所述切割組合刀包括若干刀片、隔片和緊固件,若干刀片為規則對應設置,若干刀片穿接在切割轉軸上并通過緊固件固定,所述刀片上設有若干圓形設置的扇形結構的刀片齒,刀片齒包括向內彎折的內刀片齒和向外彎折的外刀片齒,所述內刀片齒與外刀片齒為間隔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刷開槽機,包括機體、前把手、后把手、滾輪、自吸吸塵組件和切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組件包括無刷電機、皮帶、切割轉軸和切割組合刀,所述無刷電機設置于機體中間位置,無刷電機通過皮帶傳動切割轉軸轉動,切割組合刀固定設置于切割轉軸上;所述自吸吸塵組件包括安裝在無刷電機上的葉輪和設置在葉輪外的導塵腔罩,所述導塵腔罩上設置有前進塵口、側出塵口和后出塵口,前進塵口為正對切割組合刀設置,后出塵口為背對前進塵口設置,側出塵口為平行切割組合刀設置,所述側出塵口內設置有過濾網架;所述切割組合刀包括若干刀片、隔片和緊固件,若干刀片為規則對應設置,若干刀片穿接在切割轉軸上并通過緊固件固定,所述刀片上設有若干圓形設置的扇形結構的刀片齒,刀片齒包括向內彎折的內刀片齒和向外彎折的外刀片齒,所述內刀片齒與外刀片齒為間隔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盛佩,
申請(專利權)人:鄧盛佩,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