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研究的多維度可調支架,包括安裝有反光板的底部支架,底部支架下方設有萬向輪;底部支架上設有一對液壓柱,一對液壓柱上分別設有立柱;一對立柱上設有至少一組組件夾具,組件夾具轉動定位于立柱上,轉動軸的末端連接有齒輪,齒輪上嚙合有傳動鏈,另在立柱上還設有與轉動手柄。該多維度可調支架采用手動調節方式和液壓調節方式相結合,實現了在不拆卸組件的條件下,對雙面發電組件的方位角、傾角、距地面高度和地面反射率等的多維度調節功能,便于技術研發人員開展雙面發電組件最佳發電方式的研究,同時此支架操作簡便,單人或雙人即可完成,對于雙面發電組件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研究的多維度可調支架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光電發電
,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用于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研究的多維度可調支架。
技術介紹
世界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和應用發展迅猛,截止2015年底,全球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累計超過228吉瓦,占全球電力需求的1.2%以上。光電轉換效率是光伏行業的關鍵技術,降低度電成本,實現平價上網是光伏行業追求的終極目標。隨著技術的發展,雙面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效率電池逐步被研究發展。目前的雙面電池技術主要有N型雙面電池技術和HIT雙面電池技術。由雙面電池封裝而成的組件叫做雙面發電組件。顧名思義,雙面發電組件就是正、反面都能發電的組件,其中,組件正面接收太陽光直射光發電,背面通過吸收背景的反射光和周圍的散射光來發電。由于雙面發電組件電池兩面的光電轉換效率存在一定的差異,研究其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的發電效率至關重要。對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安裝方式上面,主流的安裝方式分為固定式安裝方式和可調式安裝方式,然后又分為垂直安裝和帶傾角安裝。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雙面發電組件的發電效率受安裝朝向、安裝傾角、距地面的安裝高度和地面反射率等因素影響較大,但目前還沒有滿足這些諸多因素的雙面電池用支架。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研究的多維度可調支架,采用手動調節方式和液壓調節方式相結合,實現了在不拆卸組件的條件下,對雙面發電組件的方位角、傾角、距地面高度和地面反射率等的多維度調節功能,便于技術研發人員開展雙面發電組件最佳發電方式的研究,同時此支架操作簡便,單人或雙人即可完成,對于雙面發電組件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本技術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研究的多維度可調支架,包括安裝有反光板的底部支架,該底部支架下方設有萬向輪,每個萬向輪上設有抱死踏板;所述底部支架上設有一對液壓柱,一對所述液壓柱上分別設有立柱;一對所述立柱上設有至少一組用于固定雙面發電組件的組件夾具,所述組件夾具包括用于夾持一個雙面發電組件的一端的邊緣夾具,以及用于夾持兩個相鄰雙面發電組件的一端的中間夾具;所述邊緣夾具通過轉動軸轉動定位于所述立柱上,所述轉動軸的末端連接有齒輪,該齒輪上嚙合有傳動鏈,另在所述立柱上還設有與轉動手柄,該轉動手柄傳動連接所述齒輪。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邊緣夾具包括夾具本體和通過螺絲和螺母固定于該夾具本體一側的一對上壓塊和下壓塊,所述夾具本體另一側通過轉動軸固定于所述立柱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間夾具包括夾具本體和通過螺絲和螺母固定于該夾具本體兩側的兩對上壓塊和下壓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壓塊和下壓塊之間設有彈簧,所述上壓塊和下壓塊的內側面上分別設有緩沖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萬向輪包括輪體、保護外殼和固定軸。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多個部件的組合使用實現了雙面發電組件的多維度調節。該光伏支架具有以下優點:1.無需拆卸組件,即可實現組件的方位角、傾角、距地面高度和地面反射率等多維度的一體化調節;2.手動調節和液壓調節相結合,操作簡單,單人或雙人即可完成,節省了人力和時間;3.該支架由多個部件組成,且各個部件均可分解拆卸,安裝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圖;圖2為本技術的組件安裝圖;圖3為本技術的萬向輪部件圖;結合附圖,作以下說明:1—雙面發電組件2—組件夾具3—立柱4—傳動鏈5—轉動手柄6—轉動軸7—液壓柱8—萬向輪9—反光板21—邊緣夾具22—中間夾具23—上壓塊24—下壓塊25—螺絲26—螺母31—抱死踏板32—固定軸33—保護外殼34—輪體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即但凡以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技術專利涵蓋范圍之內。參閱圖1-3,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用于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研究的多維度可調支架,包括安裝有反光板9的底部支架,該底部支架下方安裝有四個萬向輪8,每個萬向輪包括輪體34、保護外殼33和固定軸32,每個萬向輪上設有抱死踏板31,可實現組件的方位角調節。底部支架上方設有一對液壓柱7,一對液壓柱上分別設有立柱3。液壓柱具有高度刻度,可實現立柱的高度調節,調節高度最高可達1米。立柱3采用C型鍍鋅鋼材,強度大,用于支撐組件。一對立柱上沿相同高度設置多組用于固定雙面發電組件的組件夾具2。組件夾具2包括用于夾持一個雙面發電組件1的一端的邊緣夾具21,以及用于夾持兩個相鄰雙面發電組件的一端的中間夾具22。邊緣夾具通過轉動軸6轉動定位于立柱上,轉動軸的末端連接有齒輪,該齒輪上嚙合有傳動鏈4,另在立柱上還設有與轉動手柄5,該轉動手柄傳動連接齒輪。其中,轉動手柄為環形轉盤,與傳遞鏈通過齒輪連接,轉動手柄上角度刻度和抱死插銷,可實現特定角度的調節。邊緣夾具包括夾具本體和通過螺絲25和螺母26固定于該夾具本體一側的一對上壓塊23和下壓塊24,該夾具本體另一側通過轉動軸固定于立柱上。中間夾具包括夾具本體和通過螺絲25和螺母26固定于該夾具本體兩側的兩對上壓塊23和下壓塊24。上壓塊和下壓塊之間設有彈簧,上壓塊和下壓塊的內側面上分別設有緩沖墊。組件安裝時,組件可插入上、下壓塊的開口,緩沖墊的設置保證安裝過程中組件不易滑落,增大了壓塊和組件面的接觸面積。反光板可拆卸更換,可模擬白色地面、草地、沙地和水泥地等表面。該多維度可調支架對組件的角度進行調節時,利用轉動手柄實現,轉動轉動手柄至特定的角度后用抱死插銷緊固;對組件方位進行調節時,利用萬向輪實現,松開萬向輪的抱死踏板,整體轉動支架,直至特定的方位后,踩下抱死踏板,將支架固定;對組件進行距地面高度調節時,利用液壓柱實現,確保其他部件緊固后,人為踩動液壓柱的液壓桿,實現高度的升高和降低;對組件進行地面反射率的調節時,,利用反光板實現,確保其他部件緊固后,在反光板上分別放置白板、綠草、水泥渣和沙礫等用來模擬相應的地面反射。由此可見,該多維度可調支架:無需拆卸組件,即可實現組件的方位角、傾角、距地面高度和地面反射率等多維度的一體化調節;手動調節和液壓調節相結合,操作簡單,單人或雙人即可完成,節省了人力和時間;該支架由多個部件組成,且各個部件均可分解拆卸,安裝方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研究的多維度可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有反光板(9)的底部支架,該底部支架下方設有萬向輪(8),每個萬向輪上設有抱死踏板(31);所述底部支架上設有一對液壓柱(7),一對所述液壓柱上分別設有立柱(3);一對所述立柱上設有至少一組用于固定雙面發電組件的組件夾具(2),所述組件夾具包括用于夾持一個雙面發電組件(1)的一端的邊緣夾具(21),以及用于夾持兩個相鄰雙面發電組件的一端的中間夾具(22);所述邊緣夾具通過轉動軸(6)轉動定位于所述立柱上,所述轉動軸的末端連接有齒輪,該齒輪上嚙合有傳動鏈(4),另在所述立柱上還設有與轉動手柄(5),該轉動手柄傳動連接所述齒輪。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研究的多維度可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有反光板(9)的底部支架,該底部支架下方設有萬向輪(8),每個萬向輪上設有抱死踏板(31);所述底部支架上設有一對液壓柱(7),一對所述液壓柱上分別設有立柱(3);一對所述立柱上設有至少一組用于固定雙面發電組件的組件夾具(2),所述組件夾具包括用于夾持一個雙面發電組件(1)的一端的邊緣夾具(21),以及用于夾持兩個相鄰雙面發電組件的一端的中間夾具(22);所述邊緣夾具通過轉動軸(6)轉動定位于所述立柱上,所述轉動軸的末端連接有齒輪,該齒輪上嚙合有傳動鏈(4),另在所述立柱上還設有與轉動手柄(5),該轉動手柄傳動連接所述齒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雙面發電組件發電效率研究的多維度可調支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齊志偉,劉江峰,黃靜,薛鴻斐,
申請(專利權)人:信陽師范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