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報警處理方法、裝置及門禁監控系統。該方法包括:在檢測到指定場所的門禁電控鎖打開的情況下,根據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第一人員;在判斷結果為存在所述第一人員的情況下,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管理所述第一人員的第二人員;在判斷結果為不存在第二人員的情況下,發送第一報警提示。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存在不能監控特定人員同進同出指定場所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報警處理方法、裝置及門禁監控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報警處理方法、裝置及門禁監控系統。
技術介紹
相關技術中,為防止無關人員進出指定場所(例如,施工現場),通常會在進口及出口(例如,施工圍擋人員進出口)安裝門禁裝置。而已有的門禁監控系統,只能防止無關人員進出指定場所。而不能監控特定人員同進同出的指定場所。例如,現有的門禁監控系統,不能監控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同進同出作業現場。針對相關技術中存在不能監控特定人員同進同出指定場所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報警處理方法、裝置及門禁監控系統,以解決相關技術中存在不能監控特定人員同進同出指定場所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報警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在檢測到指定場所的門禁電控鎖打開的情況下,根據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第一人員;在判斷結果為存在所述第一人員的情況下,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管理所述第一人員的第二人員;在判斷結果為不存在第二人員的情況下,發送第一報警提示。進一步地,在發送所述第一報警提示之前,還包括:判斷第一預設時間內所述第二人員是否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發送所述第一報警提示包括:在判斷結果為所述第二人員未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的情況下,發送所述第一報警提示。進一步地,在發送所述第一報警提示之后,還包括:判斷第二預設時間內所述第二人員是否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在判斷結果為所述第二人員未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的情況下,發送第二報警提示。進一步地,在根據所述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所述第一人員之前,還包括:檢測到刷卡操作后,判斷與所述刷卡操作對應的卡片是否有打開門禁的權限;在判斷結果為有打開所述門禁的權限的情況下,打開所述門禁電控鎖。進一步地,在打開所述門禁電控鎖之前,還包括:對執行所述刷卡操作的人員進行拍照,并將進/出門刷卡記錄以及拍攝的照片上傳到遠端服務器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報警處理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判斷模塊,用于在檢測到指定場所的門禁電控鎖打開的情況下,根據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第一人員;第二判斷模塊,用于在判斷結果為存在所述第一類人員的情況下,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管理所述第一人員的第二人員;發送模塊,用于在判斷結果為不存在第二人員的情況下,發送第一報警提示。進一步地,該裝置還包括:第三判斷模塊,用于判斷第一預設時間內所述第二人員是否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所述發送模塊,還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斷模塊的判斷結果為否的情況下,發送所述第一報警提示。進一步地,該裝置還包括:第四判斷模塊,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斷模塊的判斷結果為否的情況下,判斷第二預設時間內所述第二人員是否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所述發送模塊,還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斷模塊的判斷結果為否的情況下,發送第二報警提示。進一步地,該裝置還包括:第五判斷模塊,用于檢測到刷卡操作后,判斷與所述刷卡操作對應的卡片是否有打開門禁的權限;打開模塊,用于在所述第五判斷模塊的判斷結果為是的情況下,打開所述門禁電控鎖。進一步地,該裝置還可以用于在打開所述門禁電控鎖之前,對執行所述刷卡操作的人員進行拍照,并將進/出門刷卡記錄以及拍攝的照片上傳到遠端服務器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門禁監控系統,該系統包括前述任一項所述的報警處理裝置。本專利技術通過在檢測到指定場所的門禁電控鎖打開的情況下,根據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指定場所內存在第一人員的情況下,判斷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管理第一人員的第二人員;并在判斷結果為不存在第二人員的情況下,發送第一報警提示,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存在不能監控特定人員同進同出指定場所的問題,進而達到了滿足指定場所內指定人員的同進同出需求,提高了指定場所的管控效率的效果。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報警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報警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報警處理裝置的示意圖;以及圖4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門禁監控系統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例。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于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報警處理方法。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報警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01,在檢測到指定場所的門禁電控鎖打開的情況下,根據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第一人員;步驟S102,在判斷結果為存在第一人員的情況下,判斷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管理第一人員的第二人員;步驟S103,在判斷結果為不存在第二人員的情況下,發送第一報警提示。該實施例中提供的報警處理方法,通過在檢測到指定場所的門禁電控鎖打開的情況下,根據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指定場所內存在第一人員的情況下,判斷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管理第一人員的第二人員;并在判斷結果為不存在第二人員的情況下,發送第一報警提示,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存在不能監控特定人員同進同出指定場所的問題,進而達到了滿足了指定場所內指定人員的同進同出需求,提高了指定場所的管控效率的效果。可選地,在發送第一報警提示之前,還可以判斷第一預設時間內第二人員是否刷卡進入指定場所。在判斷結果為第二人員未刷卡進入指定場所的情況下,發送第一報警提示。可選地,在發送第一報警提示之后,還可以判斷第二預設時間內第二人員是否刷卡進入指定場所,在判斷結果為第二人員未刷卡進入指定場所的情況下,發送第二報警提示。第一報警提示和第二報警提示的接收方可以預先設定,兩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選地,在根據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第一人員之前,還可以在檢測到刷卡操作后,判斷與刷卡操作對應的卡片是否有打開門禁的權限,在判斷結果為有打開門禁的權限的情況下,打開門禁電控鎖。可選地,在打開門禁電控鎖之前,還可以對執行刷卡操作的人員進行拍照,并將進/出門刷卡記錄以及拍攝的照片上傳到遠端服務器上。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報警處理方法的流程圖。該實施例可以作為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需要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報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檢測到指定場所的門禁電控鎖打開的情況下,根據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第一人員;在判斷結果為存在所述第一人員的情況下,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管理所述第一人員的第二人員;在判斷結果為不存在第二人員的情況下,發送第一報警提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報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檢測到指定場所的門禁電控鎖打開的情況下,根據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第一人員;在判斷結果為存在所述第一人員的情況下,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管理所述第一人員的第二人員;在判斷結果為不存在第二人員的情況下,發送第一報警提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發送所述第一報警提示之前,還包括:判斷第一預設時間內所述第二人員是否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發送所述第一報警提示包括:在判斷結果為所述第二人員未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的情況下,發送所述第一報警提示。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發送所述第一報警提示之后,還包括:判斷第二預設時間內所述第二人員是否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在判斷結果為所述第二人員未刷卡進入所述指定場所的情況下,發送第二報警提示。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據所述門禁刷卡記錄,判斷所述指定場所內是否存在所述第一人員之前,還包括:檢測到刷卡操作后,判斷與所述刷卡操作對應的卡片是否有打開門禁的權限;在判斷結果為有打開所述門禁的權限的情況下,打開所述門禁電控鎖。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打開所述門禁電控鎖之前,還包括:對執行所述刷卡操作的人員進行拍照,并將進/出門刷卡記錄以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艾亮,韓嘉亮,彭博,郭士昆,羅昆,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