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供電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拼接式配電房。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框架和墻板;所述框架為由多個支撐柱與多個第一連接件相互套接成矩形框架;所述支撐柱為橫向截面為正方形的矩形柱體;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6個相互垂直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橫截面為空心正方形;所述連接部內部套接支撐柱的端部,所述支撐柱的端部與連接部內部過盈配合;所述支撐柱與連接部套接的位置設置第一螺釘孔,所述連接部與支撐柱連接的部位設置與第一螺釘孔相配合的第二螺釘孔,通過螺釘穿過第一螺釘孔和第二螺釘孔緊固連接部與支撐柱的端部;所述墻板形狀為矩形,所述墻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拼接式配電房
本技術涉及供電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拼接式配電房。
技術介紹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常需要搭建一些臨時配電房來滿足工地用電需求,當傳統的配電房裝配工藝復雜,施工工期較長,而且成型的產品結構固定,不能周轉使用,當配電房需要轉移或增大規格時,需要重新搭建新的配電房,造成資源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拼接式配電房,其本體通過第一連接件和支撐柱拼接成不同規格的矩形框架,解決現有變電站施工地點改變時,需要重新搭建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拼接式配電房,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框架和墻板;所述框架為由多個支撐柱與多個第一連接件相互套接成矩形框架;所述支撐柱為橫向截面為正方形的矩形柱體;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6個相互垂直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橫截面為空心正方形;所述連接部內部套接支撐柱的端部,所述支撐柱的端部與連接部內部過盈配合;所述支撐柱與連接部套接的位置設置第一螺釘孔,所述連接部與支撐柱連接的部位設置與第一螺釘孔相配合的第二螺釘孔,通過螺釘穿過第一螺釘孔和第二螺釘孔緊固連接部與支撐柱的端部;所述墻板形狀為矩形,所述墻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涉及的一種拼接式配電房,其本體包括框架和墻板,所述框架由多個相同規格的6通的第一連接件和多個支撐柱拼接而成,所述第一連接件的6個連接部之間相互垂直,可根據需求任意拼接擴展,拼接成不同規格的矩形框架,從而拼接成不同規格的配電房框架,第一連接件與支撐柱之間通過過盈配合以及螺釘的緊固連接,使框架具有高穩定性,且該連接方式組裝和拆卸方便,當配電房需要擴大或轉移時,可將拆下墻板,將框架拆分為第一連接件和支撐柱,方便運輸或根據需求改變框架規格,材料可重復利用,避免資源浪費。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拼接式配電房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拼接式配電房支柱長度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拼接式配電房的墻板與支撐柱連接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1、支腳機構;11、套管;12、支柱;121、齒條;13、支柱長度調節機構;131、齒輪;14、第二連接件;15、萬向輪;2、本體;21、框架;211、支撐柱;212、第一連接件;22、墻板。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本技術最關鍵的構思在于:變電站本體由六通直角連接件和支撐柱拼接而成;方便運輸或根據需求改變框架規格,材料可重復利用,避免資源浪費。請參照圖1至圖3,一種拼接式配電房,包括本體2;所述本體2包括框架21和墻板22;所述框架21為由多個支撐柱211與多個第一連接件212相互套接成矩形框架;所述支撐柱211為橫向截面為正方形的矩形柱體;所述第一連接件212包括6個相互垂直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橫截面為空心正方形;所述連接部內部套接支撐柱211的端部,所述支撐柱211的端部與連接部內部過盈配合;所述支撐柱211與連接部套接的位置設置第一螺釘孔,所述連接部與支撐柱連接的部位設置與第一螺釘孔相配合的第二螺釘孔,通過螺釘穿過第一螺釘孔和第二螺釘孔緊固連接部與支撐柱的端部;所述墻板22形狀為矩形,所述墻板22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上述拼接式配電房,其本體包括框架和墻板,所述框架由多個相同規格的6通的第一連接件和多個支撐柱拼接而成,所述第一連接件的6個連接部之間相互垂直,可根據需求任意拼接擴展,拼接成不同規格的矩形框架,從而拼接成不同規格的配電房框架,第一連接件與支撐柱之間通過過盈配合以及螺釘的緊固連接,使框架具有高穩定性,且該連接方式組裝和拆卸方便,當配電房需要擴大或轉移時,可將拆下墻板,將框架拆分為第一連接件和支撐柱,方便運輸或根據需求改變框架規格,材料可重復利用,避免資源浪費。進一步的,所述墻板22與框架21通過第三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三連接件一面通過螺釘連接墻板22,所述第三連接件的另一面通過螺釘連接框架21。進一步的,所述框架21底部設置有支腳機構1;所述支腳機構1包括固定機構和移動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套管11和與套管11內部配合的支柱12,所述支柱12套接套管11,所述支柱12側壁設有齒條121;所述套管11側壁連接支柱長度調節機構13和支柱鎖緊機構,所述支柱長度調節機構13包括與齒條配合的齒輪131;所述移動機構包括第二連接件14和萬向輪15;所述第二連接件14的一端連接套管11的外側壁,所述第二連接件14的另一端連接萬向輪15。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框架底部設置支腳機構,所述支腳機構包括固定機構和移動機構,以實現配電房靈活地切換固定模式和移動模式;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套管和與套管內部配合的支柱,所述支柱側壁設置齒條,在套管側壁設置與齒條配合的齒輪,通過轉動齒輪帶動支柱的上下運動,從而起到調節支柱在套管中套接的長度,所述套管的外側壁通過第二連接件連接萬向輪,當支柱的伸出長度較長時,所述拼接式配電房通過支柱連接地面,實現配電房與地面的固定連接,即切換至固定模式;當支柱伸出長度較短時,所述拼接式配電房通過萬向輪連接地面,實現配電房與地面的滾動連接,即切換至移動模式。進一步的,所述齒輪131內部固定連接直桿,所述直桿的一端設置六角凹槽。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在齒輪內部固定連接直桿,在直桿的一端設置六角凹槽,通過六角扳手操作直桿轉動,從而帶動齒輪轉動,由齒輪帶動支柱上下運動,從而方便支柱高度的調節。進一步的,所述套管11側壁設置多個通孔,所述通孔側壁設置螺紋,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六角螺栓所述六角螺栓的螺紋與通孔側壁的螺紋相配合。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套管側壁設置多個通孔,在通孔側壁設置螺紋,通過六角螺栓與通孔螺紋配合鎖緊支柱。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拼接式配電房,其本體包括框架和墻板,所述框架由多個相同規格的6通的第一連接件和多個支撐柱拼接而成,所述第一連接件的6個連接部之間相互垂直,可根據需求任意拼接擴展,拼接成不同規格的矩形框架,從而拼接成不同規格的配電房框架,第一連接件與支撐柱之間通過過盈配合以及螺釘的緊固連接,使框架具有高穩定性,且該連接方式組裝和拆卸方便,當配電房需要擴大或轉移時,可將拆下墻板,將框架拆分為第一連接件和支撐柱,方便運輸或根據需求改變框架規格,材料可重復利用,避免資源浪費。在框架底部設置支腳機構,所述支腳機構包括固定機構和移動機構,以實現配電房靈活地切換固定模式和移動模式;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套管和與套管內部配合的支柱,所述支柱側壁設置齒條,在套管側壁設置與齒條配合的齒輪,通過轉動齒輪帶動支柱的上下運動,從而起到調節支柱在套管中套接的長度,所述套管的外側壁通過第二連接件連接萬向輪,當支柱的伸出長度較長時,所述拼接式配電房通過支柱連接地面,實現配電房與地面的固定連接,即切換至固定模式;當支柱伸出長度較短時,所述拼接式配電房通過萬向輪連接地面,實現配電房與地面的滾動連接,即切換至移動模式。在齒輪內部固定連接直桿,在直桿的一端設置六角凹槽,通過六角扳手操作直桿轉動,從而帶動齒輪轉動,由齒輪帶動支柱上下運動,從而方便支柱高度的調節。在套管側壁設置多個通孔,在通孔側壁設置螺紋,通過六角螺栓與通孔螺紋配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拼接式配電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框架和墻板;所述框架為由多個支撐柱與多個第一連接件相互套接成矩形框架;所述支撐柱為橫向截面為正方形的矩形柱體;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6個相互垂直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橫截面為空心正方形;所述連接部內部套接支撐柱的端部,所述支撐柱的端部與連接部內部過盈配合;所述支撐柱與連接部套接的位置設置第一螺釘孔,所述連接部與支撐柱連接的部位設置與第一螺釘孔相配合的第二螺釘孔,通過螺釘穿過第一螺釘孔和第二螺釘孔緊固連接部與支撐柱的端部;所述墻板形狀為矩形,所述墻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拼接式配電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框架和墻板;所述框架為由多個支撐柱與多個第一連接件相互套接成矩形框架;所述支撐柱為橫向截面為正方形的矩形柱體;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6個相互垂直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橫截面為空心正方形;所述連接部內部套接支撐柱的端部,所述支撐柱的端部與連接部內部過盈配合;所述支撐柱與連接部套接的位置設置第一螺釘孔,所述連接部與支撐柱連接的部位設置與第一螺釘孔相配合的第二螺釘孔,通過螺釘穿過第一螺釘孔和第二螺釘孔緊固連接部與支撐柱的端部;所述墻板形狀為矩形,所述墻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配電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墻板與框架通過第三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三連接件一面通過螺釘連接墻板,所述第三連接件的另一面通過螺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樂遠,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遠樂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