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包括聚丙烯濾框,聚丙烯濾框以及設置在聚丙烯濾框兩面的聚丙烯濾板構成滲濾室,聚丙烯濾板的兩面均設置有過濾膜,過濾膜與聚丙烯濾板之間均設置有聚丙烯凸塊,聚丙烯濾框的上沿邊框固定有與弓字形陽極一端連接的陽極固定端,聚丙烯濾框的下沿邊框固定有與電滲濾陰極一端連接的陰極固定端,聚丙烯濾框頂部開設有泥漿連通孔,聚丙烯濾板的底部內側設置有排水連通孔。本發明專利技術能有效地提高排水效率和排水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巖土工程、環境科學和工程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適用但不限于各種類型的淤泥土、污泥土脫水固化及各種懸浮液的固液分離。
技術介紹
在城市建設及環境保護中,經常會遇到高含水率的淤泥需要處理,大量的淤泥土、污泥土往往需要設置堆場而長期占用土地,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淤泥土、污泥土還常含有較多的重金屬等污染物,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脫水后的泥餅含水率標準逐漸提高,需要將超高含水率(往往大于100%)的淤污泥的含水率快速地達到80%的或更低,提高含固率。傳統的板框式壓濾機脫水效果往往較難達到50%及以下,脫水效率也不高,其原因是脫水至一定程度之后,濾膜附近的淤污泥滲透系數降低,從而影響了脫水效率,增大能耗。因此如何加快脫水速率和提高脫水效果是處理淤泥土、污泥土的關鍵性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在電滲濾框中增加了電滲組件,在淤污泥滲透系數降低時,可有效提高水分從土體的陽極運移至負極附近,再通過排水孔排出,有效提高脫水速率,達到較好的脫水效果,該裝置設計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適用范圍廣、分離效果良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包括聚丙烯濾框,聚丙烯濾框以及設置在聚丙烯濾框兩面的聚丙烯濾板構成滲濾室,聚丙烯濾板的兩面均設置有過濾膜,過濾膜與聚丙烯濾板之間均設置有聚丙烯凸塊,聚丙烯濾框的上沿邊框固定有與弓字形陽極一端連接的陽極固定端,聚丙烯濾框的下沿邊框固定有與電滲濾陰極一端連接的陰極固定端,聚丙烯濾框頂部開設有泥漿連通孔,聚丙烯濾板的底部內側設置有排水連通孔。如上所述的聚丙烯濾板頂部開設有與泥漿連通孔連通的泥漿進孔,聚丙烯濾板底部開設有與排水連通孔連通的排水出孔。如上所述的聚丙烯濾框底部設置有的出線孔,出線孔與排水出孔連通,所述的陽極固定端與陽極導線一端連接,陽極導線另一端依次穿過泥漿連通孔、泥漿進孔后與整流器的陽極連接,陰極固定端與陰極導線一端連接,陰極導線另一端依次穿過出線孔、排水出孔與整流器的陰極連接,出線孔通過密封膠密封。如上所述的聚丙烯濾框的下沿邊框為中部凸起的坡狀,排水連通孔靠近下沿邊框的坡底。如上所述的過濾膜與聚丙烯濾板之間的聚丙烯凸塊為陣列分布,相鄰行的聚丙烯凸塊錯開分布。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能有效地提高排水效率和排水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聚丙烯濾板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聚丙烯濾框,1a-下沿邊框,1b-上沿邊框,2-排水出孔,3-下束線管,4-陰極導線,5-密封膠,6-電滲濾陰極,7-陰極固定端,8-半耳板,9-泥漿連通孔,10-泥漿進孔,11-弓字形陽極,12-陽極固定端,13-滲濾室,14-陽極導線,15-上束線管,16-整流器,17-聚丙烯濾板,18-排水連通孔,19-過濾膜,20-聚丙烯凸塊,21-凸塊間隙,22-淤污泥,23-出線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如圖1~3所示,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包括聚丙烯濾框1,聚丙烯濾框1以及設置在聚丙烯濾框1兩面的聚丙烯濾板17構成滲濾室13,聚丙烯濾板17的兩面均設置有過濾膜19,過濾膜19與聚丙烯濾板17之間均設置有聚丙烯凸塊20,聚丙烯濾框1的上沿邊框1b固定有與弓字形陽極11一端連接的陽極固定端12,聚丙烯濾框1的下沿邊框1a固定有與電滲濾陰極6一端連接的陰極固定端7,聚丙烯濾框1頂部開設有泥漿連通孔9,聚丙烯濾板17的底部內側設置有排水連通孔18。聚丙烯濾板17頂部開設有與泥漿連通孔9連通的泥漿進孔10,聚丙烯濾板17底部開設有與排水連通孔18連通的排水出孔2。聚丙烯濾框1底部設置有的出線孔23,出線孔23與排水出孔2連通,所述的陽極固定端12與陽極導線14一端連接,陽極導線14另一端依次穿過泥漿連通孔9、泥漿進孔10后與整流器16的陽極連接,陰極固定端7與陰極導線4一端連接,陰極導線4另一端依次穿過出線孔23、排水出孔2與整流器16的陰極連接,出線孔23通過密封膠5密封。聚丙烯濾框1的下沿邊框1a為中部凸起的坡狀,排水連通孔18靠近下沿邊框1a的坡底。過濾膜19與聚丙烯濾板17之間的聚丙烯凸塊20為陣列分布,相鄰行的聚丙烯凸塊20錯開分布。出線孔23的功能是穿過陰極導線4,陰極導線4穿過之后用密封膠5封住出線孔23,防止淤污泥22的顆粒通過。如圖2所示,淤污泥22通過泥漿連通孔9、泥漿進孔10進入到滲濾室13中,再通過聚丙烯濾板17上的過濾膜19進入到聚丙烯凸塊20的凸塊間隙21中,凸塊間隙21的水匯聚于聚丙烯濾板17上的排水連通孔18中并通過排水出孔2中排出。聚丙烯濾板17兩面均設置有多個聚丙烯凸塊20和過濾膜19,過濾膜19貼合于聚丙烯凸塊20之上,并將過濾膜19上下兩端黏合在聚丙烯濾板17的頂部和底部。如圖3所示,聚丙烯凸塊20交錯布置,使凸塊間隙21相互連通,孔隙水滲透過濾膜19后到凸塊間隙21中,并匯聚于排水連通孔18處,通過排水出孔2排出。優選的,電滲濾陰極6連接陰極導線4一端,陰極導線4另一端依次穿過出線孔23、排水出孔2后匯集于下束線管3;陽極固定端12與陽極導線14一端連接,陽極導線14另一端依次穿過泥漿連通孔9、泥漿進孔10后匯集于上束線管15。優選的,泥漿進孔10為兩個,且分布在聚丙烯濾板17頂部兩側,泥漿連通孔9的個數與位置與泥漿進孔10對應;排水出孔2為兩個,且分布在聚丙烯濾板17底部兩側,排水連通孔18的個數與位置與排水出孔2對應。優選的,下沿邊框1a的坡度的可設置為2%~8%。優選的,整流器16用于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工作電壓為12V~36V;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弓字形陽極11和電滲濾陰極6在淤物泥22中構建電場,從而發生電滲,土體中的水在電場驅動下由弓字形陽極11向電滲濾陰極6流動,聚丙烯濾框1的下沿邊框1a內還設置有坡度,從而加快孔隙水從排水連通孔18中排出。實施例2:利用實施例1所述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將含水率高達300%的淤污泥22通過泥漿進孔10和泥漿連通孔9進入到滲濾室13中,保持淤污泥22的輸入壓強為0.25MPa,同時,使整流器16處于關閉狀態,此時電滲濾陰極6和弓字形陽極11不參與工作,淤污泥22含水率達到65%所需要的時間約為73分鐘。實施例3:利用實施例1所述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將含水率高達300%的淤污泥22通過泥漿進孔10和泥漿連通孔9進入到滲濾室13中,保持淤污泥22的輸入壓強0.25MPa,在前15分鐘使整流器16處于關閉狀態,15分鐘后開啟整流器16,此時電滲濾陰極6和弓字形陽極11在淤污泥22中產生電場,加速孔隙水的排除,淤污泥22含水率達到44%所需要的時間約為38分鐘。效果:本專利技術可以提高加固效率47.9%,加固效果(含水率)可以提高32.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專利技術作舉例說明。本專利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包括聚丙烯濾框(1),其特征在于,聚丙烯濾框(1)以及設置在聚丙烯濾框(1)兩面的聚丙烯濾板(17)構成滲濾室(13),聚丙烯濾板(17)的兩面均設置有過濾膜(19),過濾膜(19)與聚丙烯濾板(17)之間均設置有聚丙烯凸塊(20),聚丙烯濾框(1)的上沿邊框(1b)固定有與弓字形陽極(11)一端連接的陽極固定端(12),聚丙烯濾框(1)的下沿邊框(1a)固定有與電滲濾陰極(6)一端連接的陰極固定端(7),聚丙烯濾框(1)頂部開設有泥漿連通孔(9),聚丙烯濾板(17)的底部內側設置有排水連通孔(1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包括聚丙烯濾框(1),其特征在于,聚丙烯濾框(1)以及設置在聚丙烯濾框(1)兩面的聚丙烯濾板(17)構成滲濾室(13),聚丙烯濾板(17)的兩面均設置有過濾膜(19),過濾膜(19)與聚丙烯濾板(17)之間均設置有聚丙烯凸塊(20),聚丙烯濾框(1)的上沿邊框(1b)固定有與弓字形陽極(11)一端連接的陽極固定端(12),聚丙烯濾框(1)的下沿邊框(1a)固定有與電滲濾陰極(6)一端連接的陰極固定端(7),聚丙烯濾框(1)頂部開設有泥漿連通孔(9),聚丙烯濾板(17)的底部內側設置有排水連通孔(1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板框壓濾機的電滲濾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濾板(17)頂部開設有與泥漿連通孔(9)連通的泥漿進孔(10),聚丙烯濾板(17)底部開設有與排水連通孔(18)連通的排水出孔(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棟梁,柏巍,王唯偉,朱丹,孔令偉,黎澄生,安然,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水總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中環永清生態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