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結構如式I所示的萘乙酸萘二甲酰亞胺酯類化合物,用作植物生長調節劑。式I化合物具有優異的促發芽、生根及增產提質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特別是對小麥紋枯病、辣椒疫霉病、蘋果輪紋病在200ppm等具有防治作用,可廣泛用于農業或林業的防病害、增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萘乙酸萘二甲酰亞胺酯類化合物及其用途
本專利技術屬于農藥中植物生長調節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萘乙酸萘二甲酰亞胺酯類化合物及其用途。
技術介紹
植物生長調節劑作為農藥中的一大類別,在農業增產增收、提高品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越來越受到關注。α-萘乙酸、α-萘氧乙酸及其甲酯或乙酯類植物生長調節劑,能促進細胞分裂與擴大,誘導形成不定根,促開花、促生根、催熟和增產等,用途廣泛。專利CN105669549A公開了一種萘二甲酰胺基乙基萘乙酸酯類化合物及其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用途。在現有技術中,如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萘乙酸萘二甲酰亞胺酯類化合物(式I化合物)及其用途在國內外未見公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兼具植物生長調節活性和殺菌活性的萘乙酸萘二甲酰亞胺酯類化合物,促進植物生根,有明顯增產效果,生產使用成本低及使用安全,可用于農作物的增產提質或成活率的提高。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萘乙酸萘二甲酰亞胺酯類化合物用作植物生長調節劑,結構如式I所示:式I化合物可由下列反應制得:具體制備方法見本說明書合成實例。本專利技術式I化合物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式I化合物具有水不溶性,應用時須加工成乳劑、懸浮劑、可濕性粉劑等,制劑中有效物含量為1~80%,使用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上述制劑兌水稀釋成0.1~1000μg/mL濃度的懸浮液或水乳液,進行浸根、蘸根、浸種、拌種、種子包衣或噴施莖葉。本專利技術還包括式I化合物作為活性組分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組合物,該組合物中活性組分指式I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與其他活性組分如萘乙酸鈉、復硝酚鈉、吲哚丁酸鈉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一種、二種或多種組成的組合物,該植物生長調節劑組合物中還包括農業或林業上可接受的載體。本專利技術還包括式I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殺菌活性,作為殺菌劑組分,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它殺菌劑進行復配使用,以便提高產品的綜合功能。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室內及田間藥效試驗表明,式I化合物對作物具有顯著的促進生長、增產提質作用,用于小麥、黃瓜、番茄、辣椒、蘋果等均有良好的防病及增產雙重作用。如式I化合物100μg/mL濃度下在小麥分蘗和出穗期各噴灑一次,增產15-20%;在紅富士蘋果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各噴施一次,早熟一周,增產20%以上,且著色及口感明顯改善。同時,式I化合物對農業常見真菌病害如辣椒疫霉病、蘋果輪紋病、小麥紋枯病、黃瓜枯萎病、番茄早疫病等有防治作用。本專利技術式I化合物制備簡單、生產及使用成本低,既防病害又增產,生產及使用成本低,用量小,使用濃度范圍寬,使用安全方便,可廣泛用于各種作物或植物促根、增產、抗逆、提質、防菌害等,是目前不可多得的多功能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很好的商品化及市場潛力。應該明確的是,在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換和改動。具體實施方式下列合成實例、制劑實例及生測實驗結果可用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意味著限制本專利技術。合成實例實例1、式I化合物的制備(1)萘乙酰氯的制備在250mL三口燒瓶中分別加入18.6g(0.1mol)萘乙酸和100mL甲苯,滴加17.9g(0.15mol)氯化亞砜和30mL甲苯組成的溶液,滴畢,加熱至回流,攪拌反應2h,旋蒸除去溶劑二氯甲烷及氯化亞砜,得淺黃色油狀液體19.4g,產率94.6%。(2)N-羥基萘二甲酰亞胺的制備在250mL三口燒瓶中分別加入19.8g(0.1mol)萘二甲酸酐和8.34g(0.12mol)鹽酸羥胺,4.8g(0.1mol)氫氧化鈉,150mL水作溶劑,加熱攪拌回流,TLC監測反應完全后,冷卻,抽濾得橙紅色固體,烘干,得20.7g,產率97.1%。(3)式I化合物的制備在250mL三口燒瓶中分別加入21.3g(0.1mol)式II化合物和150mL甲苯,滴加24.5g(0.12mol)萘乙酰氯與30mL甲苯組成的溶液,滴畢,加熱回流下攪拌反應4.5h,TCL檢測反應完全后,抽濾得淺棕色固體27.5g,產率72.3%,熔點140.0~150.5℃。式I化合物的1HNMR(500MHz,DMSO-d6),δ(ppm):4.690(s,2H,CH2),7.521-7.689(m,4H,Ar-H),7.911-7.943(t,3H,Ar-H),7.978-7.975(d,1H,Ar-H),8.146-8.162(d,1H,Ar-H),8.548-8.573(m,4H,Ar-H)。制劑實施例實例2、10%式I化合物懸浮劑的制備:分別稱取10g式I化合物,2g木質素磺酸鈉,3g聚羧酸鹽分散劑SokalanCP5(馬來酸-丙烯酸鈉鹽),1g有機硅乳消泡劑(THIX-108水性硅乳化消泡劑),2g硅酸鎂鋁和5g乙二醇于250mL燒杯中,加入77g水,攪拌均勻,用砂磨機研磨2h,轉速為3000轉/分,檢測粒度3~5μm,得白色流動性懸浮劑。一、植物調節活性試驗實例3、種子發芽實驗采用紙床發芽法進行。分別將30%式I化合物懸浮劑和DA-6(河南鄭氏化工有限公司出品)稀釋成5%的式I化合物懸浮劑和5%DA-6水劑,分別用蒸餾水稀釋成濃度為10μg/mL、20μg/mL、30μg/mL、60μg/mL和120μg/mL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溶液。挑選子粒大小均勻、飽滿的小麥種子,用次氯酸溶液對種子進行殺菌后,于燒杯中用上述稀釋液浸種培養8h,每處理100粒種子,3次重復,處理后將種子均勻放置在有雙層濾紙的培養皿中,種子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擺放好種子之后將其放入全智能氣候箱中25℃保溫催芽處理,期間要定時加入蒸餾水使濾紙保持濕潤,催芽期間觀察各處理的發芽情況,胚芽長度約以種子長的1/2為標準,于24h后統計各培養皿中小麥種子發芽率,同時以相同濃度的DA-6和清水(CK)作對照,同時計算各稀釋液發芽促進率,結果如下表1所示。表1小麥種子發芽實驗由表1實驗數據可見,本專利技術式I化合物處理的小麥發芽率整體上優于對比藥劑DA-6,更顯著優于清水處理(CK)的情況。實例4、浸種促生根實驗分別將式I化合物30%懸浮劑和DA-6(河南鄭氏化工有限公司出品)稀釋成5%的式I化合物懸浮劑和5%DA-6水劑,分別用蒸餾水稀釋成濃度為10μg/mL、20μg/mL、30μg/mL、60μg/mL和120μg/mL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溶液。挑選子粒大小均勻、飽滿的小麥種子,用次氯酸溶液對種子進行殺菌后,于燒杯中用上述稀釋液浸種培養8h,每處理20粒小麥,3次重復,處理后將種子均勻放置在濕潤的紙床上,種子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保證種子充分吸收水分,置床時胚部向上并朝向同一側,擺放好種子之后將其放入全智能氣候箱中進行催芽處理24h,期間要定時加入蒸餾水使紙床保持濕潤。待小麥主根露出2mm左右,將其種在已經凝固的固體培養基中,然后放入全智能氣候箱中進行培養。40h后用卡尺測量主根、莖高,并作詳細的記錄。同時以相同濃度的DA-6和清水處理(CK)作對照,結果如下表2所示。表2小麥種子促生根實驗由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本專利技術化合物在30μg/mL濃度時對小麥浸種促生根效果達到最佳,明顯優于對照DA-6。綜上數據,可以看出本專利技術的式I化合物在種子發芽、幼苗生根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實例5、田間實驗:對蘋果實驗共設3個處理,每個處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萘乙酸萘二甲酰亞胺酯類化合物,結構如式I所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萘乙酸萘二甲酰亞胺酯類化合物,結構如式I所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式I化合物用作植物生長調節劑或用作防治辣椒疫霉病、小麥紋枯病、蘋果輪紋病的殺菌劑。3.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組合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明慧,許良忠,楊敬,張瀟文,胡嬈,崔建強,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