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紡紗用混料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紡織
,具體涉及一種紡紗用混料裝置。
技術介紹
現(xiàn)有的混料筒上的混料刃之間的間距調(diào)節(jié)不方便,當對不同類型的紗線原料進行混料時,混料刃的間距需要進行調(diào)節(jié)后才能達到較好的混料效果。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紡紗用混料裝置,其混料筒上的混料刃之間的間距可調(diào)節(jié)。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紡紗用混料裝置,包括混料筒、混料輥、支撐螺桿、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上述混料輥通過軸承安裝在混料筒內(nèi),上述支撐螺桿通過固定座固定在上述混料筒的外壁,上述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上分別設有安裝通孔,上述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分別通過各自的安裝通孔套設在上述支撐螺桿上,上述支撐螺桿上螺紋裝配有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上述第一混料刃位于上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間,上述第二混料刃位于上述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之間,上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配合將第一混料刃和支撐螺桿鎖緊,上述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配合將第二混料刃和支撐螺桿鎖緊。優(yōu)選地,上述混料輥的外表面設有限位槽,上述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的尾端均置于上述限位槽內(nèi),上述限位槽用于限制第一混料刃和/或第二混料刃相對于混料筒的外壁發(fā)生轉動。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為:分別調(diào)節(jié)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的位置,可實現(xiàn)調(diào)節(jié)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之間的間距。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其混料筒上的混料刃之間的間距可調(diào)節(jié)。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紡紗用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筒、混料輥、支撐螺桿、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上述混料輥通過軸承安裝在混料筒內(nèi),上述支撐螺桿通過固定座固定在上述混料筒的外壁,上述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上分別設有安裝通孔,上述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分別通過各自的安裝通孔套設在上述支撐螺桿上,上述支撐螺桿上螺紋裝配有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上述第一混料刃位于上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間,上述第二混料刃位于上述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之間,上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配合將第一混料刃和支撐螺桿鎖緊,上述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配合將第二混料刃和支撐螺桿鎖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紡紗用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筒、混料輥、支撐螺桿、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上述混料輥通過軸承安裝在混料筒內(nèi),上述支撐螺桿通過固定座固定在上述混料筒的外壁,上述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上分別設有安裝通孔,上述第一混料刃和第二混料刃分別通過各自的安裝通孔套設在上述支撐螺桿上,上述支撐螺桿上螺紋裝配有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上述第一混料刃位于上述第一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花英俊,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銀河工貿(mào)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