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儲能動力車,其特征在于:該動力車包括車架、車輪、動力機構、調速控制機構、變速箱機構;通過動力機構將外部的能量轉化為彈性勢能進行存儲,存儲的彈性勢能在調速控制機構的作用下,按照需要進行釋放,所述變速箱機構上的變速箱輸出軸通過差速器、萬向節和驅動軸,并驅動車輪。它是將電能以機械能的形式存儲和利用,整個過程為物理變化,儲蓄能量也是物理再變化還原釋放能量。在儲能和放能時不產生任何有害物質,也無其他安全危險,安全無隱患,對氣候環境,地理環境無什么要求,長期貯存的過程中,能量不會消耗或散失,功率大,動力大,在充能和放能時,能量的耗損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儲能動力車
本專利技術涉及交通工具領域,尤其是一種以彈性勢能作為能量源的動力車。
技術介紹
現代車輛的動力機主要是內燃機,內燃機是靠燃燒油燃燒,將燃料蘊含的化學能釋放出,作為為動力,是一種化學反應過程。在燃燒的過程中,同時伴隨著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內燃機具有動力大功率高,技術成熟,應用廣泛,但存在著燃油做功的同時,排出大量有害氣體,污染大氣環境。另一種動力機是電機,電機的能量來源是電瓶中儲蓄的電能,其也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儲蓄能量方式,電動力具有清潔的優點,但是功率低,動力不足,充電時間長,電能消耗浪費大,不耐儲存,蓄電瓶壽命短,成本還高,電瓶液有重金屬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內燃機污染嚴重,電動機壽命短,成本還高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以彈性勢能作為能量源的動力車,其通過采用新的蓄能方式,將電能直接以彈性勢能的形式進行儲存,再將彈性勢能轉化為車輛的動能,整個過程中不涉及化學反應過程,不會伴隨污染物的生成,同時動力強勁。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動力車包括車架、車輪、動力機構、調速控制機構、變速箱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充進能軸、若干儲能室、動力輸出軸,所述充進能軸上設有與所述儲能室個數相對應的充進能齒輪,所述動力輸出軸設有與所述儲能室個數相對應的主動力輸出齒輪;所述儲能室包括傳遞齒輪、若干儲能齒輪、若干儲能軸、若干儲能缸、儲能機構、防反機構;所述傳遞齒輪外齒與所述充進能齒輪嚙合,內齒與若干所述儲能齒輪嚙合,且可轉動的連接在所述儲能室壁上;所述儲能齒輪與所述儲能軸硬連接,所述儲能軸和所述儲能缸,儲能齒輪、儲能軸和儲能缸的個數相同;所述儲能機構設置于所述儲能缸內,并與所述儲能軸連接,所述儲能缸上設有副動力輸出齒輪,所述副動力輸出齒輪與所述主動力輸出齒輪嚙合,所述防反機構作用于所述儲能軸,防止所述儲能軸反轉;所述調速控制機構包括控制輸入齒輪、若干控制齒輪、若干控制齒輪軸、控制輪;所述控制輸入齒輪與所述主動力輸出軸相連,若干所述控制齒輪與若干所述控制齒輪軸組合形成齒輪組,所述齒輪組具有多個不同速度的控制齒輪軸,所述控制輪與速度最高能量最小的控制齒輪軸相連;所述控制輪又連接到駕駛室內設置的停動閥上,用于控制動力機構的停止或運動;所述控制齒輪軸連接所述變速箱機構,通過掛擋同步器和換擋叉控制所述變速箱機構,所述變速箱機構上的變速箱輸出軸通過差速器、萬向節和驅動軸,并驅動車輪,所述變速箱輸出軸上設置一個車輛減速檔位齒輪和減速檔扳桿。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傳遞齒輪的兩側設有環形凹槽a,所述儲能室壁設有與所述傳遞齒輪上環形凹槽a相匹配的環形凹槽b,所述環形凹槽a和所述環形凹槽b之間設有滾珠,所述傳遞齒輪可轉動的固定在所述儲能室內。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反轉機構包括棘輪、鎖軸卡關、扭簧;所述棘輪連接在所述儲能軸上,所述鎖軸卡關通過軸釘活動連接在儲能室壁上,所述扭簧連接在所述軸釘上,并作用在所述鎖軸卡關上。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儲能機構包括若干發條,所述發條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儲能軸上,另一端固定在儲能缸內表面。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發條為復合發條,所述復合發條包括螺旋卷筒、彈性骨架;所述螺旋卷筒一端固定在所述儲能軸上,另一端固定在儲能缸內表面,所述螺旋卷筒具有彈性;所述彈性骨架由鋼帶制成,并設置于所述螺旋卷筒內,所述彈性骨架的首尾與所述螺旋卷筒的首尾相連。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復合發條還包括壓簧、拉簧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均勻的固定在所述彈性骨架上;所述壓簧和所述拉簧分別設置于所述彈性骨架兩側,所述壓簧和所述拉簧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壓簧和拉簧的初始狀態為弓形。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控制齒輪包括第一調速齒輪、第一傳速齒輪、第二調速齒輪、第二傳速齒輪、第三調速齒輪、第三傳速齒輪、第四調速齒輪、第四傳速齒輪、第五調速齒輪;所述控制齒輪軸包括第一調速軸、第二調速軸、第三調速軸、第四調速軸、第五調速軸;所述第一調速齒輪與所述控制輸入齒輪嚙合,所述第一調速齒輪與所述第一傳速齒輪通過第一調速軸連接;所述第一傳速齒輪與第二調速齒輪嚙合,所述第二調速齒輪與所述第二傳速齒輪通過第二調速軸相連;所述第三調速齒輪與所述第二傳速齒輪嚙合,所述第三調速齒輪與所述第三傳速齒輪通過第三調速軸相連;所述第三傳速齒輪與所述第四調速齒輪嚙合,所述第四調速齒輪與第四傳速齒輪通過第四調速軸相連;所述第四傳速齒輪與所述第五調速齒輪嚙合,所述第五調速齒輪第五調速軸相連,所述控制輪連接在所述第五調速軸上。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第四調速軸、所述第三調速軸、第二調速軸直通變速箱作為變速箱的主動軸,所述第四調速軸為變速箱的高檔位主動軸,所述第三調速軸為變速箱的中檔位主動軸,所述第二調速軸為變速箱的低檔位主動軸,所述主動軸上設有與中間齒輪,所述中間齒輪與主動軸上的調速齒輪的結構相同。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變速箱輸出軸上還設有倒擋齒輪a,第三調速軸上設有倒擋齒輪b,所述倒擋齒輪a和倒擋齒輪b之間設有倒檔R齒輪,所述倒擋齒輪a、所述倒檔R齒輪、所述倒擋齒輪b依次嚙合組成倒擋機構。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充進能軸上還設有輔助充能齒輪,變速箱輸出軸上設有減速檔齒輪,所述輔助充能齒輪與減速檔齒輪嚙合。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取得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儲能動力機,它是將電能以機械能的形式存儲和利用,整個過程為物理變化,儲蓄能量也是物理再變化還原釋放能量。在儲能和放能時不產生任何有害物質,也無其他安全危險,安全無隱患,對氣候環境,地理環境無什么要求,長期貯存的過程中,能量不會消耗或散失,功率大,動力大,在充能和放能時,能量的耗損小。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一種動力機構的剖視圖;圖3是一種不帶儲能室側壁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蓄滿勢能的儲能缸的結構示意圖;圖5未蓄能的儲能缸的結構示意圖;圖6復合彈簧的結構示意圖;圖7調速控制機構內部齒輪的結構示意圖;圖8圖7的右視圖;圖9變數箱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動力機構;2-調速控制機構;3、變速箱機構;4-驅動軸;5-車輪;6-萬向節;11-充進能軸;12-儲能室;13-動力輸出軸;14-車架;1101-充進能齒輪;1102-輔助充能齒輪;1201-傳遞齒輪;1202-儲能齒輪;1203-儲能軸;1204-儲能缸;1205-發條;1205a-螺旋卷筒;1205b-彈性骨架;1205c-拉簧;1205d-壓簧;1205e-固定板;1206-副動力輸出齒輪;1207-棘輪;1208-鎖軸卡關;1209-軸釘;1210-扭簧;1301-主動力輸出齒輪;201-控制輸入齒輪;202-輸入軸;203-第一調速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儲能動力車,其特征在于:該動力車包括車架、車輪、動力機構、調速控制機構、變速箱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充進能軸、若干儲能室、動力輸出軸,所述充進能軸上設有與所述儲能室個數相對應的充進能齒輪,所述動力輸出軸設有與所述儲能室個數相對應的主動力輸出齒輪;所述儲能室包括傳遞齒輪、若干儲能齒輪、若干儲能軸、若干儲能缸、儲能機構、防反機構;所述傳遞齒輪外齒與所述充進能齒輪嚙合,內齒與若干所述儲能齒輪嚙合,且可轉動的連接在所述儲能室壁上;所述儲能齒輪與所述儲能軸硬連接,所述儲能軸和所述儲能缸,儲能齒輪、儲能軸和儲能缸的個數相同;所述儲能機構設置于所述儲能缸內,并與所述儲能軸連接,所述儲能缸上設有副動力輸出齒輪,所述副動力輸出齒輪與所述主動力輸出齒輪嚙合,所述防反機構作用于所述儲能軸,防止所述儲能軸反轉;所述調速控制機構包括控制輸入齒輪、若干控制齒輪、若干控制齒輪軸、控制輪;所述控制輸入齒輪與所述主動力輸出軸相連,若干所述控制齒輪與若干所述控制齒輪軸組合形成齒輪組,所述齒輪組具有多個不同速度的控制齒輪軸,所述控制輪與速度最高能量最小的控制齒輪軸相連;所述控制輪又連接到駕駛室內設置的停動閥上,用于控制動力機構的停止或運動;所述控制齒輪軸連接所述變速箱機構,通過掛擋同步器和換擋叉控制所述變速箱機構,所述變速箱機構上的變速箱輸出軸通過差速器、萬向節和驅動軸,并驅動車輪,所述變速箱輸出軸上設置一個車輛減速檔位齒輪和減速檔扳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儲能動力車,其特征在于:該動力車包括車架、車輪、動力機構、調速控制機構、變速箱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充進能軸、若干儲能室、動力輸出軸,所述充進能軸上設有與所述儲能室個數相對應的充進能齒輪,所述動力輸出軸設有與所述儲能室個數相對應的主動力輸出齒輪;所述儲能室包括傳遞齒輪、若干儲能齒輪、若干儲能軸、若干儲能缸、儲能機構、防反機構;所述傳遞齒輪外齒與所述充進能齒輪嚙合,內齒與若干所述儲能齒輪嚙合,且可轉動的連接在所述儲能室壁上;所述儲能齒輪與所述儲能軸硬連接,所述儲能軸和所述儲能缸,儲能齒輪、儲能軸和儲能缸的個數相同;所述儲能機構設置于所述儲能缸內,并與所述儲能軸連接,所述儲能缸上設有副動力輸出齒輪,所述副動力輸出齒輪與所述主動力輸出齒輪嚙合,所述防反機構作用于所述儲能軸,防止所述儲能軸反轉;所述調速控制機構包括控制輸入齒輪、若干控制齒輪、若干控制齒輪軸、控制輪;所述控制輸入齒輪與所述主動力輸出軸相連,若干所述控制齒輪與若干所述控制齒輪軸組合形成齒輪組,所述齒輪組具有多個不同速度的控制齒輪軸,所述控制輪與速度最高能量最小的控制齒輪軸相連;所述控制輪又連接到駕駛室內設置的停動閥上,用于控制動力機構的停止或運動;所述控制齒輪軸連接所述變速箱機構,通過掛擋同步器和換擋叉控制所述變速箱機構,所述變速箱機構上的變速箱輸出軸通過差速器、萬向節和驅動軸,并驅動車輪,所述變速箱輸出軸上設置一個車輛減速檔位齒輪和減速檔扳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能動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遞齒輪的兩側設有環形凹槽a,所述儲能室壁設有與所述傳遞齒輪上環形凹槽a相匹配的環形凹槽b,所述環形凹槽a和所述環形凹槽b之間設有滾珠,所述傳遞齒輪可轉動的固定在所述儲能室內。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儲能動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轉機構包括棘輪、鎖軸卡關、扭簧;所述棘輪連接在所述儲能軸上,所述鎖軸卡關通過軸釘活動連接在儲能室壁上,所述扭簧連接在所述軸釘上,并作用在所述鎖軸卡關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儲能動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能機構包括若干發條,所述發條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儲能軸上,另一端固定在儲能缸內表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儲能動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條為復合發條,所述復合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紅繼,
申請(專利權)人:廖紅繼,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