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包括支架及設置在支架上的轉送機構、回收機構、PLC和飼料盆,所述轉送機構包括第一電機、儲料桶、轉送管、蝸桿和出料組件,所述出料組件包括第二電機、編碼器和出料盤,所述飼料盆包括殼體、盆體、彈簧和觸點組件,所述回收機構包括第三電機、驅動輪、從動輪、傳動帶和運輸組件,所述運輸組件包括運輸桶、軸承、支桿、第四電機、第一圓齒輪和第二圓齒輪,該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設計巧妙,結構合理,在飼料盆中沒有飼料時,飼料盆通過觸點組件把電信號發送給PLC,PLC控制傳動機構把飼料轉送進飼料盆,且通過出料組件對所加的飼料進行控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
技術介紹
在養殖場,飼料都需要按時的給家禽或家畜進行投放,現有的養殖場一般通過人工投放的方式,而飼料轉送系統通過傳動帶能把飼料運輸到倉庫或是進行投放,在進行對家禽或家畜投放飼料時,現有的傳送系統一般結構簡單,僅通過普通的傳動帶來傳送飼料,不能實現飼料從儲存箱中自動取料,再把飼料投放到指定的飼料盆內,且不能對飼料盆的投放量進行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包括支架及設置在支架上的轉送機構、回收機構、PLC和飼料盆;所述轉送機構包括第一電機、儲料桶、轉送管、蝸桿和出料組件,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蝸桿旋轉,所述蝸桿水平設置,所述轉送管水平設置,所述蝸桿位于轉送管內,所述蝸桿與轉送管的內壁抵靠,所述儲料桶的下部與轉送管的一端連通,所述轉送管的另一端與外部連通,所述儲料桶位于轉送管的上方,所述出料組件包括第二電機、編碼器和出料盤,所述編碼器設置在第二電機上,所述第二電機驅動出料盤旋轉,所述出料盤為圓環柱形,所述出料盤的軸線位于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出料盤上設有六個出料倉,所述出料倉的底部位于出料盤內部,所述出料倉的出口位于出料盤的環形側面上,六個出料倉沿著出料盤的軸線周向均勻分布在出料盤上,所述轉送管的下方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盤與轉送管的開口抵靠,所述出料盤位于轉送管的下方;所述飼料盆位于出料組件的正下方,所述飼料盆包括殼體、盆體、彈簧和觸點組件,所述盆體由上往下穿入殼體內,所述盆體上部設有開口,所述彈簧位于盆體下方,所述盆體的下端面通過彈簧與殼體的下端面連接,所述盆體與殼體滑動連接,所述盆體和殼體均豎直設置,所述觸點組件包括上觸塊和下觸塊,所述上觸塊設置在殼體上,所述下觸塊設置在盆體上,所述上觸塊位于下觸塊的正上方;所述回收機構包括第三電機、驅動輪、從動輪、傳動帶和運輸組件,所述運輸組件包括運輸桶、軸承、支桿、第四電機、第一圓齒輪和第二圓齒輪,所述第三電機驅動驅動輪旋轉,所述驅動輪通過傳動帶驅動從動輪旋轉,所述傳動帶斜向設置,所述支桿有兩根,所述支桿為L型,所述運輸桶位于轉送管與外部連通的一端的下方,所述運輸桶兩側設有轉動槽,所述軸承有兩個,兩個軸承分別位于轉動槽內,所述軸承的外圈與運輸桶固定連接,兩個支桿的一端分別連接在軸承的內圈上,兩個支桿的另一端固定在傳動帶上,所述第一圓齒輪設置在運輸桶設有轉動槽的其中一側上,所述第二圓齒輪與第一圓齒輪嚙合,所述第四電機驅動第二圓齒旋轉,所述第四電機固定設置在支桿上;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第四電機、觸點組件均與PLC電連接。作為優選,為了帶盆體滑動時導向,盆體的兩側還設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為T型,所述殼體上還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為T型,所述限位槽與限位塊匹配,所述限位塊位于限位槽內。作為優選,為了減少摩擦,滑動流暢性,從而更精確的在固定的重量時,使上觸塊與下觸塊抵靠,所述殼體上的限位槽底部還設有滾珠,所述滾珠為球形,所述滾珠與限位塊抵靠。作為優選,為了防撞,所述下觸塊下方還設有防撞塊,所述防撞塊包括若干個橡膠塊,所述橡膠塊為半球形,各橡膠塊相互抵靠。作為優選,為了給運輸桶倒料時定位,所述運輸桶上還設有第一定位塊,所述支桿上還設有第二定位塊,所述第一定位塊位于第二定位的正上方。在倒料時,第四電機驅動第二圓齒輪旋轉,第二圓齒輪與第一圓齒輪嚙合,這樣就驅動運輸桶發生旋轉,第二定位塊設置在運輸桶上,在旋轉后,運輸桶的開口朝下,使飼料倒入進儲料桶內時,第一定位塊阻擋第二定位塊和運輸桶繼續旋轉。作為優選,為了更好的驅動運輸桶旋轉,所述第一圓齒輪的直徑大于第二圓齒輪的直徑。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控制,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第四電機均為伺服電機。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設計巧妙,結構合理,在飼料盆中沒有飼料時,飼料盆通過觸點組件把電信號發送給PLC,PLC控制傳動機構把飼料轉送進飼料盆,且通過出料組件對所加的飼料進行控制,通過回收機構能把運輸過的飼料回收到飼料桶內,實現了飼料的智能轉送,減少了人力成本,且不會把飼料投放的太多。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的回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的飼料盆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的運輸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的限位槽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的出料盤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支架,2.儲料桶,3.第一電機,4.蝸桿,5.轉送管,6.第二電機,7.出料盤,8.飼料盆,9.驅動輪,10.傳動帶,11.從動輪,12.運輸組件,13.盆體,14.殼體,15.限位塊,16.彈簧,17.橡膠塊,18.下觸塊,19.上觸塊,20.支桿,21.第一定位塊,22.第二定位塊,23.運輸桶,24.第一圓齒輪,25.第二圓齒輪,26.第四電機,27.滾珠,28.限位槽。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1-圖6所示,一種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包括支架1及設置在支架1上的轉送機構、回收機構、PLC和飼料盆8;所述轉送機構包括第一電機3、儲料桶2、轉送管5、蝸桿4和出料組件,所述第一電機3驅動蝸桿4旋轉,所述蝸桿4水平設置,所述轉送管5水平設置,所述蝸桿4位于轉送管5內,所述蝸桿4與轉送管5的內壁抵靠,所述儲料桶2的下部與轉送管5的一端連通,所述轉送管5的另一端與外部連通,所述儲料桶2位于轉送管5的上方,所述出料組件包括第二電機6、編碼器和出料盤7,所述編碼器設置在第二電機6上,所述第二電機6驅動出料盤7旋轉,所述出料盤7為圓環柱形,所述出料盤7的軸線位于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出料盤7上設有六個出料倉,所述出料倉的底部位于出料盤7內部,所述出料倉的出口位于出料盤7的環形側面上,六個出料倉沿著出料盤7的軸線周向均勻分布在出料盤7上,所述轉送管5的下方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盤7與轉送管5的開口抵靠,所述出料盤7位于轉送管5的下方;所述飼料盆8位于出料組件的正下方,所述飼料盆8包括殼體14、盆體13、彈簧16和觸點組件,所述盆體13由上往下穿入殼體14內,所述盆體13上部設有開口,所述彈簧16位于盆體13下方,所述盆體13的下端面通過彈簧16與殼體14的下端面連接,所述盆體13與殼體14滑動連接,所述盆體13和殼體14均豎直設置,所述觸點組件包括上觸塊19和下觸塊18,所述上觸塊19設置在殼體14上,所述下觸塊18設置在盆體13上,所述上觸塊19位于下觸塊18的正上方;所述回收機構包括第三電機、驅動輪9、從動輪11、傳動帶10和運輸組件12,所述運輸組件12包括運輸桶23、軸承、支桿20、第四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設置在支架上的轉送機構、回收機構、PLC和飼料盆;所述轉送機構包括第一電機、儲料桶、轉送管、蝸桿和出料組件,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蝸桿旋轉,所述蝸桿水平設置,所述轉送管水平設置,所述蝸桿位于轉送管內,所述蝸桿與轉送管的內壁抵靠,所述儲料桶的下部與轉送管的一端連通,所述轉送管的另一端與外部連通,所述儲料桶位于轉送管的上方,所述出料組件包括第二電機、編碼器和出料盤,所述編碼器設置在第二電機上,所述第二電機驅動出料盤旋轉,所述出料盤為圓環柱形,所述出料盤的軸線位于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出料盤上設有六個出料倉,所述出料倉的底部位于出料盤內部,所述出料倉的出口位于出料盤的環形側面上,六個出料倉沿著出料盤的軸線周向均勻分布在出料盤上,所述轉送管的下方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盤與轉送管的開口抵靠,所述出料盤位于轉送管的下方;所述飼料盆位于出料組件的正下方,所述飼料包括殼體、盆體、彈簧和觸點組件,所述盆體由上往下穿入殼體內,所述盆體上部設有開口,所述彈簧位于盆體下方,所述盆體的下端面通過彈簧與殼體的下端面連接,所述盆體與殼體滑動連接,所述盆體和殼體均豎直設置,所述觸點組件包括上觸塊和下觸塊,所述上觸塊設置在殼體上,所述下觸塊設置在盆體上,所述上觸塊位于下觸塊的正上方;所述回收機構包括第三電機、驅動輪、從動輪、傳動帶和運輸組件,所述運輸組件包括運輸桶、軸承、支桿、第四電機、第一圓齒輪和第二圓齒輪,所述第三電機驅動驅動輪旋轉,所述驅動輪通過傳動帶驅動從動輪旋轉,所述傳動帶斜向設置,所述支桿有兩根,所述支桿為L型,所述運輸桶位于轉送管與外部連通的一端的下方,所述運輸桶兩側設有轉動槽,所述軸承有兩個,兩個軸承分別位于轉動槽內,所述軸承的外圈與運輸桶固定連接,兩個支桿的一端分別連接在軸承的內圈上,兩個支桿的另一端固定在傳動帶上,所述第一圓齒輪設置在運輸桶設有轉動槽的其中一側上,所述第二圓齒輪與第一圓齒輪嚙合,所述第四電機驅動第二圓齒旋轉,所述第四電機固定設置在支桿上;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第四電機、觸點組件均與PLC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養殖場的飼料智能轉送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設置在支架上的轉送機構、回收機構、PLC和飼料盆;所述轉送機構包括第一電機、儲料桶、轉送管、蝸桿和出料組件,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蝸桿旋轉,所述蝸桿水平設置,所述轉送管水平設置,所述蝸桿位于轉送管內,所述蝸桿與轉送管的內壁抵靠,所述儲料桶的下部與轉送管的一端連通,所述轉送管的另一端與外部連通,所述儲料桶位于轉送管的上方,所述出料組件包括第二電機、編碼器和出料盤,所述編碼器設置在第二電機上,所述第二電機驅動出料盤旋轉,所述出料盤為圓環柱形,所述出料盤的軸線位于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出料盤上設有六個出料倉,所述出料倉的底部位于出料盤內部,所述出料倉的出口位于出料盤的環形側面上,六個出料倉沿著出料盤的軸線周向均勻分布在出料盤上,所述轉送管的下方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盤與轉送管的開口抵靠,所述出料盤位于轉送管的下方;所述飼料盆位于出料組件的正下方,所述飼料包括殼體、盆體、彈簧和觸點組件,所述盆體由上往下穿入殼體內,所述盆體上部設有開口,所述彈簧位于盆體下方,所述盆體的下端面通過彈簧與殼體的下端面連接,所述盆體與殼體滑動連接,所述盆體和殼體均豎直設置,所述觸點組件包括上觸塊和下觸塊,所述上觸塊設置在殼體上,所述下觸塊設置在盆體上,所述上觸塊位于下觸塊的正上方;所述回收機構包括第三電機、驅動輪、從動輪、傳動帶和運輸組件,所述運輸組件包括運輸桶、軸承、支桿、第四電機、第一圓齒輪和第二圓齒輪,所述第三電機驅動驅動輪旋轉,所述驅動輪通過傳動帶驅動從動輪旋轉,所述傳動帶斜向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偉偉,李丙濤,蔣進文,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荷德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