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水下探測器釋放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水下裝置的釋放機構,特別涉及一種水下探測器完成探測任務后的釋放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水下無人探測器的使用比較普遍,用于探測水下或水中的各種參數。部分水中探測器通過錨固定在水底執行任務,任務完成后,釋放裝置釋放探測器,探測器脫離錨的牽引上浮,由水面人員進行打撈回收。現有的釋放裝置一般采用如鋼球分離的機械釋放機構,在釋放過程中容易發生卡滯現象,影響到探測器的回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水下探測器釋放裝置,解決了機械釋放機構容易卡滯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一種水下探測器釋放裝置,包括水下探測器、錨體和分離器,在分離器的上端設置有分離器上吊鉤,分離器上吊鉤通過探測器牽引繩與水下探測器連接在一起,在分離器的下端分別設置有掛桿左固定塊和掛桿右固定塊,在掛桿左固定塊與掛桿右固定塊之間設置有凹槽,在凹槽內右側面上設置有掛桿右固定槽,在掛桿右固定槽的右側的掛桿左固定塊中設置有掛桿回收腔,在掛桿右固定槽的槽底與掛桿回收腔之間設置有破裂擋片,在凹槽內左側面上設置有掛桿左固定槽,在掛桿左固定槽的槽底連接有L形氣路,在L形氣路上連接有產氣腔,在產氣腔中分別設置有產氣劑和產氣劑點燃控制器,在掛桿左固定塊與掛桿右固定塊之間設置的凹槽中活動設置有掛桿,掛桿上吊接的錨體牽引繩與錨體連接在一起。在L形氣路中設置有密封墊,在破裂擋片上刻有環形刻痕。本技術結構簡單,釋放可靠,有利于水面人員的迅速打撈。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分離器2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進行詳細說明:一種水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下探測器釋放裝置,包括水下探測器(1)、錨體(5)和分離器(2),其特征在于,在分離器(2)的上端設置有分離器上吊鉤(3),分離器上吊鉤(3)通過探測器牽引繩(4)與水下探測器(1)連接在一起,在分離器(2)的下端分別設置有掛桿左固定塊(8)和掛桿右固定塊(9),在掛桿左固定塊(8)與掛桿右固定塊(9)之間設置有凹槽,在凹槽內右側面上設置有掛桿右固定槽(11),在掛桿右固定槽(11)的右側的掛桿左固定塊(8)中設置有掛桿回收腔(16),在掛桿右固定槽(11)的槽底與掛桿回收腔(16)之間設置有破裂擋片(17),在凹槽內左側面上設置有掛桿左固定槽(10),在掛桿左固定槽(10)的槽底連接有L形氣路(13),在L形氣路(13)上連接有產氣腔(14),在產氣腔(14)中分別設置有產氣劑和產氣劑點燃控制器(15),在掛桿左固定塊(8)與掛桿右固定塊(9)之間設置的凹槽中活動設置有掛桿(7),掛桿(7)上吊接的錨體牽引繩(6)與錨體(5)連接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下探測器釋放裝置,包括水下探測器(1)、錨體(5)和分離器(2),其特征在于,在分離器(2)的上端設置有分離器上吊鉤(3),分離器上吊鉤(3)通過探測器牽引繩(4)與水下探測器(1)連接在一起,在分離器(2)的下端分別設置有掛桿左固定塊(8)和掛桿右固定塊(9),在掛桿左固定塊(8)與掛桿右固定塊(9)之間設置有凹槽,在凹槽內右側面上設置有掛桿右固定槽(11),在掛桿右固定槽(11)的右側的掛桿左固定塊(8)中設置有掛桿回收腔(16),在掛桿右固定槽(11)的槽底與掛桿回收腔(16)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英杰,邵宗戰,趙鋒,李虎,賈曉娟,薛貴林,白翼虎,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西,1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