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微型逆變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光伏組件背面的邊框上,所述微型逆變器通過導線與光伏組件的電池盒相連;在微型逆變器與光伏組件之間設有背板阻熱層和緩沖墊層,所述背板阻熱層貼合在光伏組件的背板上,所述微型逆變器外表面通過導熱硅膠粘合鋁合金散熱翅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以現有的微型逆變器結構為基礎,通過相關實驗研究,加入了微型逆變器的散熱結構,將改進后的逆變器與組件結合。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不僅能保持現有光伏組件的各項性能,而且使組件和微型逆變器的溫度都下降,提升了組件發電量以及微型逆變器的轉化效率,其搭載集成技術也提升了組件的戶外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
本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組件,具體的說是一種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屬于太陽能電池
技術介紹
太陽能光伏行業經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各種新產品和新技術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廣和發展,隨著客戶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客戶希望拿到組件產品之后可以直接安裝使用。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輸出都為DC/DC直流電,連接到電網及用戶側都需要單獨采購匯流箱、逆變器等一系列電氣設備,成本較高,而且安裝復雜,后期管理維護不方便。近年來,由于光伏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相關配套的光伏產品技術也出現了快速發展,其中光伏逆變器這一在光伏產品中占據重要地位的產品也得到空前進步與發展。目前市場上主要以大功率的集中式逆變器為主,主要用在大型地面站上,但是隨著分布式及屋頂戶用等小型光伏系統的需求越來越多,小功率的微型逆變器已經凸顯出了明顯的優勢,這其中針對單塊光伏組件就采用一個微型逆變器的DC/AC轉換方案最為流行。目前市場上采用的微型逆變器和光伏組件集成技術主要有兩種:①微型逆變器和組件分離安裝;②微型逆變器與組件搭載集成安裝。由于第①種集成技術的微型逆變器的戶外可靠性比較差,因此第②種集成技術應用的比較廣泛。但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微型逆變器和組件搭載會導致微逆和組件溫度相互疊加升高,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組件的戶外性能,因此微型逆變器與組件搭載集成技術需要具備散熱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不僅能保持現有光伏組件的各項性能,而且使組件和微型逆變器的溫度都下降,提升了組件發電量以及微型逆變器的轉化效率,其搭載集成技術也提升了組件的戶外可靠性。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包括微型逆變器和光伏組件,所述微型逆變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光伏組件背面的邊框上,所述微型逆變器通過導線與光伏組件的電池盒相連;在微型逆變器與光伏組件之間設有背板阻熱層和緩沖墊層,所述背板阻熱層貼合在光伏組件的背板上,所述背板阻熱層包括介電層、輔助粘接層和阻隔層,介電層的上下兩面通過粘合劑粘接有輔助粘接層和阻隔層;所述微型逆變器外表面通過導熱硅膠粘合鋁合金散熱翅片,所述鋁合金散熱翅片表面具有2-5mm深的溝槽。本技術的進一步限定技術方案,前述的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所述的介電層采用PET塑料,阻隔層為ECTFE樹脂,輔助粘接層為四氟基樹脂,通過背板阻熱層能夠阻止光伏組件邊框上的熱量傳遞到微型逆變器上,減緩了由于溫差過大造成的組件材料老化的速率,提高了光伏組件的使用壽命;同時背板阻熱層還具備絕緣功能,能夠防止光伏組件與逆變器之間發生短路問題。前述的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所述的緩沖墊層為厚度10mm的可發性聚乙烯,提高逆變器的抗沖擊能力,避免因外力沖擊損壞逆變器與光伏組件之間的連接。進一步的,前述的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所述背板阻熱層厚度為500-600μm。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以現有的微型逆變器結構為基礎,通過相關實驗研究,加入了微型逆變器的散熱結構,將改進后的逆變器與組件結合。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不僅能保持現有光伏組件的各項性能,而且使組件和微型逆變器的溫度都下降,提升了組件發電量以及微型逆變器的轉化效率,其搭載集成技術也提升了組件的戶外可靠性,同時它以交流電的方式直接輸出,有效的方便了客戶端,更為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戶外可靠性和發電量。因此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具有更大競爭優勢和廣泛的應用前景。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微型逆變器3和光伏組件1,微型逆變器通過螺栓2固定安裝在光伏組件背面的邊框上,微型逆變器通過導線與光伏組件的電池盒5相連;在微型逆變器與光伏組件之間設有厚度500μm的背板阻熱層和厚度為10mm的可發性聚乙烯緩沖層,背板阻熱層貼合在光伏組件的背板上,背板阻熱層包括介電層、輔助粘接層和阻隔層,介電層的上下兩面通過粘合劑粘接有輔助粘接層和阻隔層,其中介電層采用PET塑料,阻隔層為ECTFE樹脂,輔助粘接層為四氟基樹脂;微型逆變器外表面通過導熱硅膠粘合鋁合金散熱翅片4,鋁合金散熱翅片表面具有2mm深的溝槽。本實施例對微型逆變器的散熱結構進行測試,采用Fluke紅外熱成像儀IR設備拍得某天散熱交流智能光伏組件的工作溫度如表1所示,普通微逆組件的工作溫度如表2所示:表1.散熱交流智能光伏組件的工作溫度測試數據表2.普通微逆組件的工作溫度測試數據上述實驗結果說明散熱微型逆變器的實際工作溫度與組件的工作溫度相當,比普通微逆的工作溫度低3.4℃,比接線盒的溫度低約2.9℃。對散熱交流智能光伏組件的發電量進行評估,取5pcs散熱交流智能光伏組件和5pcs普通微逆組件進行發電量測試,某段時間內的測試數據如下:上述實驗結果說明散熱交流智能光伏組件的kWh/kWp發電量比普通微逆組件高3.05%。對散熱交流智能光伏組件的微逆搭載可靠性進行評估,數據如下,搭載微逆做機械載荷后,機械連接部位未出現撕裂及損傷,5400Pa機械載荷試驗也未出現隱裂情況。除上述實施例外,本技術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包括微型逆變器和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逆變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光伏組件背面的邊框上,所述微型逆變器通過導線與光伏組件的電池盒相連;在微型逆變器與光伏組件之間設有背板阻熱層和緩沖墊層,所述背板阻熱層貼合在光伏組件的背板上,所述背板阻熱層包括介電層、輔助粘接層和阻隔層,介電層的上下兩面通過粘合劑粘接有輔助粘接層和阻隔層;所述微型逆變器外表面通過導熱硅膠粘合鋁合金散熱翅片,所述鋁合金散熱翅片表面具有2?5mm深的溝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散熱結構的交流智能光伏組件,包括微型逆變器和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逆變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光伏組件背面的邊框上,所述微型逆變器通過導線與光伏組件的電池盒相連;在微型逆變器與光伏組件之間設有背板阻熱層和緩沖墊層,所述背板阻熱層貼合在光伏組件的背板上,所述背板阻熱層包括介電層、輔助粘接層和阻隔層,介電層的上下兩面通過粘合劑粘接有輔助粘接層和阻隔層;所述微型逆變器外表面通過導熱硅膠粘合鋁合金散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吉東,朱琛,何志富,戴陳裕,呂修成,丁振華,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江蘇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