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車式漁線輪中,在提高轉子(3)的外觀性的同時,降低集中在轉子(3)上的應力。本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3),能夠以卷線筒軸(15)為中心旋轉。優選本轉子(3)具有筒狀部(29)、壁部(50)。筒狀部(29)被離開所述卷線筒軸(15)規定的間隔配置。壁部(50)具有徑向外側部(51)和徑向內側部(52)。徑向外側部(51)與筒狀部(29)的內周部形成一體。徑向內側部(52)從徑向外側部(51)開始朝向卷線筒軸(15)延伸。在此,徑向外側部(51)構成為比徑向內側部(52)的至少一部分薄。
The rotor spinning reel and spinning reel
Spinning reel,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the rotor (3)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in the rotor (3) stress on. The spinning reel rotor (3), to the spool shaft (15) as the center of rotation. Excellent Anthology (3) has a cylindrical rotor part (29) and wall (50). The cylindrical portion (29) is spaced apart from the reel barrel shaft (15). The wall portion (50) has a radially outer portion (51) and a radially inboard portion (52). The radial lateral portion (51) i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portion of the cylindrical portion (29). The radially inner side portion (52) extends from the radially lateral portion (51) toward the spool (15) of the spool. Here, the radially lateral portion (51) forms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thinner portion than the radially inboard portion (52).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以及紡車式漁線輪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夠以卷線筒軸為中心旋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另外,本專利技術還涉及到紡車式漁線輪,尤其是具有所述轉子的紡車式漁線輪。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能夠以卷線筒軸為中心旋轉。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具有筒狀部、一對轉子臂、板狀部。筒狀部以與卷線筒軸間具有規定間隔的方式配置。一對轉子臂各自的一端一體形成于筒狀部的外周部。其中一個轉子臂的頂端部上設置有引導漁線的線輥。板狀部是從徑向外側部向卷線筒軸延伸的部分。板狀部以一定的厚度一體形成于筒狀部的內周部?,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技術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3-202006號在現有技術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中,漁線的張力通過線輥傳遞至轉子臂。于是,與此張力對抗的應力通過轉子臂傳遞至筒狀部。因此,隨著所述應力的增大,筒狀部會有變形的危險。至今為止,為了抑制該筒狀部的變形進行了各種嘗試。筒狀部的剛性受板狀部的剛性影響。例如,增加板狀部的厚度、提高板狀部的剛性可以抑制筒狀部的變形。在這種情況下,板狀部的厚度越大,在板狀部的外周部與筒狀部的內周部結合的部分,在筒狀部的外周部上會有產生縮痕的危險。另外,在產生縮痕的情況下,在筒狀部和板狀部結合的部分會形成凹部。因此,在該凹部有產生應力集中的危險。并且也會增加轉子的重量。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所述問題,做出了本專利技術,其目的在于,在提高轉子的外觀性的同時,降低轉子上的應力集中。另外,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在于實現轉子的輕量化。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能夠以卷線筒軸為中心旋轉。優選本轉子具有筒狀部、板狀部。筒狀部被以與卷線筒軸間具有規定間隔的方式配置。板狀部具有徑向外側部和徑向內側部。徑向外側部一體形成于筒狀部的內周部。徑向內側部從徑向外側部開始朝向卷線筒軸延伸。在此,徑向外側部構成為比徑向內側部的至少一部分薄。優選本轉子中,板狀部的徑向外側部構成為比板狀部的徑向內側部的至少一部分薄。由此,可以防止板狀部的徑向外側部在接續筒狀部的內周部的地方的縮痕。另外,由于防止了縮痕,因此可以防止板狀部的徑向外側部在接續筒狀部的內周部的部分的應力集中。即,可以在提高轉子的外觀性的同時,降低集中在轉子上的應力。另外,還可以實現轉子的輕量化。此外,在本轉子中,板狀部的徑向外側部構成為比板狀部的徑向內側部的至少一部分薄。換言之,板狀部的徑向內側部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比板狀部的徑向外側部厚。由此,可以在確保板狀部的徑向內側部的剛性,即轉子的剛性的同時,還取得上面所述效果。(2)優選,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中,徑向內側部以朝向徑向其厚度變薄的方式傾斜。由此,可以將板狀部上的徑向內側部和徑向外側部平滑地接續起來。即,在確保板狀部的剛性的同時,還可以避免板狀部上的形狀變化所對應的應力集中。(3)優選,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中,徑向外側部包括第1環狀板部。徑向內側部包括第2環狀板部以及突出部。第2環狀板部一體形成于第1環狀板部的內周部。突出部從第2環狀板部開始沿軸向突出。這樣的結構也會取得與上面所述同樣的效果。(4)優選,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3中,突出部形成為圓臺狀。由此可以將徑向內側部和徑向外側部平滑地連接起來。即,在確保板狀部的剛性的同時,還可以避免板狀部上的形狀變化所對應的應力集中。(5)優選,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中,板狀部還具有突筋部。突筋部構成為由徑向內側部開始朝向徑向外側部延伸。由此,在抑制板狀部的重量增加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板狀部的剛性。(6)優選,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中,在筒狀部的外周部上還設置有臂部。突筋部,被設置于徑向內側部以及徑向外側部,位于卷線筒軸和臂部之間。在這種情況下,在卷線筒軸和臂部之間的徑向內側部以及徑向外側部,即通過筒狀部從臂部傳遞至板狀部的應力變大的區域上,設置有突筋部,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板狀部的剛性。(7)優選,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中,突筋部構成為不與筒狀部接觸。例如,在這種情況下,在突筋部的外周部和筒狀部的內周部之間設置有間隙,因此不會產生縮痕,可以有效提高板狀部的剛性。(8)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具有卷線筒軸和能夠以卷線筒軸為中心旋轉的所述轉子。采用這種結構,紡車式漁線輪即可取得與上面所述同樣的效果。專利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可以在提高轉子的外觀性的同時,降低集中在轉子上的應力。另外,本專利技術還可以實現轉子的輕量化。附圖說明圖1表示的是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側視圖。圖2表示的是所述紡車式漁線輪的側視剖視圖。圖3表示的是所述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的放大剖視圖。圖4表示的是所述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筒狀部)部分的放大剖視圖。圖5表示的是從后方所觀察到的所述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筒狀部)的剖面圖。附圖標記說明1:手柄;3:轉子;15:卷線筒軸;29:筒狀部;30:轉子臂;50:壁部;51:徑向外側部;52:徑向內側部;51a:第1圓環板部;52a:第2圓環板部;52b:圓臺部;53:突筋部;54:第1突筋部;55:第2突筋部。具體實施方式圖1以及圖2表示的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以下,將卷線筒軸15的延伸方向記為“軸向”?!拜S向”還包含沿著卷線筒軸15的方向。此外,在軸向上,將漁線的放線方向記為“前方(前)”,將與“前方(前)”相反的方向記為“后方(后)”。另外,將離開卷線筒軸15的方向記為“徑向”。在此,在漁線輪主體2安裝于釣竿(未圖示)的狀態下,在“徑向”上,從卷線筒軸15朝向釣竿的方向被記為“上方(上)”,在徑向上離開釣竿的方向被記為“下方(下)”。此外,在圖1中,“前方(前)”對應圖紙的左側,“后方(后)”對應圖紙的右側。另外,在圖1中,“上方(上)”對應圖紙的上方,“下方(下)”對應圖紙的下方。并且,卷線筒軸15的軸心X(參考圖3),與轉子3的旋轉中心以及小齒輪12的旋轉中心同心,各部件的軸心X的周邊部分被記為“中心部”。如圖1所示,紡車式漁線輪具有手柄1、漁線輪主體2、卷線筒4與轉子3。手柄1以能夠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于漁線輪主體2。手柄1可以安裝于漁線輪主體2左右的任意一側。如圖2所示,漁線輪主體2具有輪體2a、蓋部件2b(參考圖1)、主體護罩2d。輪體2a例如是由鎂合金或鋁合金等輕合金所制。在輪體2a的上部一體形成有釣竿安裝座2c。輪體2a的前部配置于轉子3的后部內側。輪體2a上安裝有卷線筒軸15,卷線筒軸15能夠在前后方向上移動。輪體2a具有內部空間。在輪體2a的內部空間里,設置有后述的轉子驅動機構5、均勻繞線機構6、防止反轉機構8。蓋部件2b例如是由鎂合金或鋁合金等輕合金所制。蓋部件2b安裝在輪體2a上以蓋住輪體2a的內部空間,并且蓋部件2b能夠從輪體2a裝卸下來。具體而言,蓋部件2b在被轉子3所遮隱的前側由固定螺栓(未圖示)固定于輪體2a。另外,如圖1所示,蓋部件2b在轉子3的后側由固定螺栓90固定于輪體2a。如圖1以及圖2所示,主體護罩2d覆蓋輪體2a以及蓋部件2b的后部。如圖2所示,主體護罩2d被從輪體2a內側穿入的固定螺栓91固定于輪體2a。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能夠以卷線筒軸為中心旋轉,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狀部和板狀部,其中,筒狀部以與所述卷線筒軸間具有規定間隔的方式配置;板狀部具有:徑向外側部,其一體形成于所述筒狀部的內周部;徑向內側部,其從所述徑向外側部開始朝向所述卷線筒軸延伸,并且,所述徑向外側部構成為比所述徑向內側部的至少一部分薄。
【技術特征摘要】
2015.12.14 JP 2015-2432001.一種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能夠以卷線筒軸為中心旋轉,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狀部和板狀部,其中,筒狀部以與所述卷線筒軸間具有規定間隔的方式配置;板狀部具有:徑向外側部,其一體形成于所述筒狀部的內周部;徑向內側部,其從所述徑向外側部開始朝向所述卷線筒軸延伸,并且,所述徑向外側部構成為比所述徑向內側部的至少一部分薄。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內側部以朝向徑向其厚度變薄的方式傾斜。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外側部包括第1環狀板部,所述徑向內側部包括:第2環狀板部,其一體形成于所述第1環狀板部的內周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池袋哲史,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島野,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