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含有雙丙環蟲酯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兩者的質量比為50:1~1:50,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總質量百分含量為0.9%~85%。本發明專利技術組合物可配制成農業上允許的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微囊懸浮劑、懸浮種衣劑、顆粒劑或水分散粒劑。本發明專利技術組分合理,對柑橘和蔬菜作物上的粉虱和薊馬等刺吸式和銼吸式口器害蟲均有較好防效,與現有的單一制劑相比,具有顯著的殺蟲效果,且有顯著的增效作用,降低了農藥使用量,從而降低了成本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害蟲抗藥性的治理,其推廣應用有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Synergistic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di cyclic acryl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nergistic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crylic ester double ring worm,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acrylic ester and double ring worm ring chlorfenapyr amide, the mass ratio of 50:1 to 1:50, the total mass content of effective ingredient in the composition is 0.9% to 85%.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be formulated as suspensions, microemulsions, water emulsions, microcapsules, suspensions, suspensions, seed coatings, granules or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that are permitted in agriculture.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components, of the vegetable crops and citrus whiteflies and thrips thorn have suction and rasping mouthparts pests better control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ingle preparation, has significant insecticidal effect, and has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reduce pesticide use, thereby reducing the cost and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overnance for pest resistance, its application has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含有雙丙環蟲酯的增效殺蟲組合物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增效殺蟲組合物,尤其是一種含有雙丙環蟲酯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及其防治農作物上小型害蟲的應用,屬于復配農藥
技術介紹
粉虱和薊馬等常見小型害蟲具有寄主范圍廣、繁殖快、年發生代數多且易對農藥產生抗性等特點,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損失,目前常用防治藥劑如菊酯類的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昆蟲生長調節劑類的噻嗪酮,新煙堿類的吡蟲啉、噻蟲嗪、啶蟲脒等已產生較高抗性。因此市場上急需一種高效低毒的防治粉虱和薊馬等小型害蟲的藥劑。雙丙環蟲酯,英文通用名稱:afidopyropen,為植物源農藥,其結構新穎且具有全新的作用機制,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果樹、蔬菜、中耕作物及觀賞植物上小型害蟲如介殼蟲、薊馬、葉蟬、粉虱及木虱等,無論是葉面處理、種子處理還是土壤處理都有良好效果,且毒性很低。環溴蟲酰胺,英文通用名cyclaniliprole,試驗代號為IKI-3106,日本石原產業株式會社研發。環溴蟲酰胺具有廣譜的殺蟲活性,對小菜蛾、斜紋夜蛾、粉虱、蚜蟲、薊馬、家蠅、斑潛蠅、白蟻等具有很好的殺死效果,且具有很好的內吸活性。傳統的雙酰胺類殺蟲劑作用于昆蟲體內鈣離子釋放通道的魚尼汀受體(RyR),環溴蟲酰胺主要作用位點為魚尼汀受體變構體,并非完全為魚尼汀受體作用劑,與其他雙酰胺類殺蟲劑不同。2013年4季度,石原已向日本和歐盟申請登記殺蟲劑環溴蟲酰胺,并于2014年一季度向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申請登記該產品。截至目前,將雙丙環蟲酯與環溴蟲酰胺進行復配尚未見任何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合農業上使用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并且有助于減少用藥量、延緩害蟲產生抗性和降低使用成本。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專利技術人通過大量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意外發現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以一定比例復配后,對粉虱和薊馬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含有雙丙環蟲酯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兩者的質量比為50:1~1:50,優選質量比為10:1~1:10,更優選質量比為1:1。本專利技術的殺蟲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總質量百分含量為0.9%~85%,其余為助劑、填料和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貯存和使用中穩定以及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本專利技術的農藥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備成適合農業上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比較好的劑型有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微囊懸浮劑、懸浮種衣劑、顆粒劑或水分散粒劑。所述的農藥組合物還含有配制農藥制劑所需的常用助劑,常用助劑是分散劑、乳化劑、潤濕劑、穩定劑、增稠劑、消泡劑、防凍劑、填料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是農藥制劑中常用的各種助劑,不做特別限定,根據不同情況可以有所變化。所述的農藥組合物,用于防治農作物上的害蟲,本專利技術所描述的農藥組合物,可以成品制劑形式提供,即以混合物形式存在,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單劑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釋至所需濃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產生的有益效果為:(1)組合物增效作用明顯,防效與單劑相比顯著提高;(2)藥效提高后,降低了田間用藥量和使用成本,減少了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3)組合物由不同作用機制的有效成分組成,作用位點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緩害蟲產生抗性。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專利技術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專利技術絕非限于這些例子。將不同結構類型的農藥有效成分進行復配,是目前解決農藥單劑使用過程中成本和抗性等問題的一項有效措施。不同結構類型的農藥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現出三種作用類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體為何種作用,無法預測,只能通過大量試驗得出結論。復配增效較好的配方,能提高實際防治效果,降低農藥使用劑量,有助于延緩抗性的產生,是抗性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專利技術組合物對粉虱和薊馬等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而不僅僅是兩種藥劑作用的簡單相加,這可從以下室內毒力測定試驗的結果中很清楚地看出。生物測定實施例1: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復配對薊馬的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試驗試驗對象:西花薊馬Franjliniellaoccidentalis(Pergande),恒溫養苗室內茄子苗人工飼養七代。試驗方法:試驗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1154.14-2008》采用浸葉法進行測定。將事先準備好的包菜葉子(3㎝×4㎝)在藥液中浸泡10秒鐘,取出自然晾干至表面無水痕,用毛筆挑入西花薊馬3齡若蟲,將試蟲移至(25±1)℃,14/10(L/D),相對濕度70%的溫室中正常培養。每處理4次重復,每重復30頭試蟲。死亡率(%)=死蟲數/處理總蟲數*100校正死亡率(%)=(處理組死亡率-對照組死亡率)/(1-對照組死亡率)*100用DPS9.5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各處理不同濃度梯度校正死亡率計算各藥劑的LC50,再依孫云沛法計算共毒系數(CTC)。當CTC≦80,則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120,則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120,則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LC50/供試藥劑LC50)×100理論毒力指數(TTI)=A藥劑毒力指數×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毒力測定結果見表1。表1、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復配對西花薊馬的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試驗結果從表1中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雙丙環蟲酯與環溴蟲酰胺的配比在50:1~1:50之間時,對西花薊馬的共毒系數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別是配比在10:1~1:10之間時,增效作用明顯,其共毒系數均在220以上,尤其是以1:1復配,增效作用最顯著,共毒系數為370.35。生物測定實施例2: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復配對粉虱的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試驗試驗對象:煙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室內用黃瓜苗飼養九代。試驗方法:試驗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1154.14-2008》采用浸葉法進行測定。將事先準備好的黃瓜葉子(3㎝×4㎝)在藥液中浸泡10秒鐘,取出自然晾干至表面無水痕,用毛筆挑入齡期一致的煙粉虱成蟲放入養蟲盒中,轉移至(25±1)℃,14/10(L/D),相對濕度70%的溫室中正常培養。每處理4次重復,每重復50頭試蟲。于72h檢查死蟲數,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若對照死亡率大于10%,則視為無效試驗。統計分析方法同生物測定實施例1,毒力測定結果見表2。表2、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復配對煙粉虱的室內聯合毒力測定結果從表2中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雙丙環蟲酯與環溴蟲酰胺的配比在50:1~1:50之間時,對煙粉虱的共毒系數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別是配比在10:1~1:10之間時,增效作用明顯,其共毒系數均在220以上,尤其是以1:1復配,增效作用最顯著,共毒系數為350.86。本專利技術殺蟲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備成適合農業上使用的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微囊懸浮劑、懸浮種衣劑、顆粒劑或水分散粒劑。以下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制劑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含有雙丙環蟲酯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組合物的有效成分為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兩者的質量比為50:1~1:5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含有雙丙環蟲酯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組合物的有效成分為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兩者的質量比為50:1~1:5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的質量比為10:1~1:1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雙丙環蟲酯和環溴蟲酰胺的質量比為1:1。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增效殺蟲組合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歡,黃躍才,黃柯程,朱衛峰,李廣澤,馬金龍,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