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5672687 閱讀: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0:37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包括外框體、攪拌電機、攪拌軸、刮泥板、排水管、絮凝箱、電磁閥、噴頭、排泥泵以及出泥管,攪拌電機固定在外框體上端面中間位置,攪拌軸裝配在預處理池內,刮泥板對稱安裝在攪拌軸環形側面下端,排水管安裝在預處理池下端面中間位置,排水管下端延伸至沉淀池主體內,該設計實現了池底刮泥功能,絮凝箱固定在外框體右端面中間位置,噴頭安裝在輸送管下端面上,電磁閥裝配在輸送管上,排泥泵安裝在沉淀池主體內底部位置,出泥管下端連接排泥泵,該設計實現了淤泥的快速沉淀,提高了沉淀效率,縮短了沉淀周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實現淤泥快速排出,沉淀效率高,沉淀周期短,可靠性高。

    A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roundness inside but squareness outside integ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roundness inside but squareness outside integration, including a frame body, a stirring motor, a stirring shaft, a mud scraping plate, drainage pipe, flocculation box, solenoid valve, nozzle, mud pump and a mud outlet pipe, the stirring motor is fixed o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outer frame on the surface, the stirring shaft assembly in pretreatment in the pool, the scrape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stirring shaft symmetric annular side drainage pipe is installed o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pretreatment tank, the drainage tube extends to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n the main body,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bottom mud scraper function, flocculation tank is fixed o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outer frame body, nozzle is installed on the conveying pipe under on the surface,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assembly in the conveying pipe, mud pump installed in the bottom position within the main precipitation pool, a mud out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mud pump,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apid precipitation of sludge,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rapid discharge of sludge, high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short settling cycle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
    本技術是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屬于污水處理設備領域。
    技術介紹
    沉淀池的種類繁多,但無論是平流式、輻流式還是豎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積均較大,斜管沉淀池雖然占地面積稍小,但處理效果一般。隨著土地資源的稀缺,節約用地也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環保工作者也開發了一系列絮凝、沉淀一體化裝置,但依舊把絮凝反應池和沉淀池分開設置,尤其是在處理規模較大的情況下(>1000m3/d),很少把絮凝反應池和沉淀池合并建設?,F有技術中沉淀池中的預處理池底部淤泥進行清除,極易造成淤泥沉淀堆積,造成管道堵塞的情況,現有技術中沉淀池中無法實現淤泥的快速沉淀,沉淀周期長,排泥效率低,所以急需要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來解決上述出現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本技術結構合理,實現淤泥快速排出,沉淀效率高,沉淀周期短,可靠性高。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包括裝置主體、刮泥機構以及沉淀排泥機構,所述裝置主體由外框體、預處理池、沉淀池主體、出水口、引流管以及引水渠組成,所述預處理池固定在外框體內上部,所述沉淀池主體安裝在預處理池正下方的外框體內底部位置,所述引水渠固定在外框體上端面左側,所述引流管上端與引水渠相連接,所述引流管下端穿過外框體延伸至預處理池內,所述出水口設置在外框體右端面下部,所述出水口左端穿過外框體與沉淀池主體相連接,所述刮泥機構由攪拌電機、排水管、攪拌軸以及刮泥板組成,所述攪拌電機固定在外框體上端面中間位置,所述攪拌軸裝配在預處理池內,所述攪拌軸上端通過聯軸器與攪拌電機相連接,所述刮泥板設有兩組,所述刮泥板對稱安裝在攪拌軸環形側面下端,所述排水管安裝在預處理池下端面中間位置,所述排水管下端延伸至沉淀池主體內,所述刮泥板下端面與預處理池底部相貼合,所述沉淀排泥機構由絮凝箱、電磁閥、輸送管、噴頭、排泥泵以及出泥管組成,所述絮凝箱固定在外框體右端面中間位置,所述輸送管右端連接絮凝箱,所述輸送管右端延伸至沉淀池主體上方,所述噴頭安裝在輸送管下端面上,所述電磁閥裝配在輸送管上,所述排泥泵安裝在沉淀池主體內底部位置,所述出泥管下端連接排泥泵,所述出泥管上端穿過沉淀池主體,并延伸至外框體外。進一步地,所述外框體下端面棱角處均裝配有調節腳。進一步地,所述絮凝箱上端面上安裝有進液口。進一步地,兩組所述刮泥板規格相同,且刮泥板通過螺栓固定在攪拌軸上。進一步地,所述外框體右端面上安裝有開關,且開關通過電線與電磁閥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外框體前端面上安裝有門體,且門體通過鉸鏈與外框體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預處理池上端面上安裝有濾網。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因本技術添加了攪拌電機、攪拌軸以及刮泥板,該設計實現了池底刮泥功能,避免了池底淤泥堆積造成管道堵塞的情況發生,解決了原有沉淀池中的預處理池底部淤泥進行清除,極易造成淤泥沉淀堆積,造成管道堵塞的問題。因本技術添加了絮凝箱、電磁閥、排泥泵以及出泥管,該設計實現了淤泥的快速沉淀,提高了沉淀效率,縮短了沉淀周期,加快了淤泥的排出,解決了原有沉淀池主體中無法實現淤泥的快速沉淀,沉淀周期長,排泥效率低等問題。因本技術添加了調節腳,該設計便于作業人員安裝本技術,因本技術添加了進液口,該設計便于絮凝劑的注入,因本技術添加了開關,該設計便于作業人員噴灑絮凝劑,因本技術添加了門體,該設計便于作業人員檢修本技術,因本技術添加了濾網,該設計避免了雜物進入預處理池內,本技術結構合理,實現淤泥快速排出,沉淀效率高,沉淀周期短,可靠性高。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技術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中刮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中沉淀排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刮泥機構、2-預處理池、3-沉淀排泥機構、4-出水口、5-沉淀池主體、6-引水渠、7-引流管、8-外框體、11-攪拌電機、12-攪拌軸、13-刮泥板、14-排水管、31-絮凝箱、32-電磁閥、33-輸送管、34-噴頭、35-排泥泵、36-出泥管。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請參閱圖1-圖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包括裝置主體、刮泥機構1以及沉淀排泥機構3,裝置主體由外框體8、預處理池2、沉淀池主體5、出水口4、引流管7以及引水渠6組成,預處理池2固定在外框體8內上部,沉淀池主體5安裝在預處理池2正下方的外框體8內底部位置,引水渠6固定在外框體8上端面左側,引流管7上端與引水渠6相連接,引流管7下端穿過外框體8延伸至預處理池2內,出水口4設置在外框體8右端面下部,出水口4左端穿過外框體8與沉淀池主體5相連接。刮泥機構1由攪拌電機11、排水管14、攪拌軸12以及刮泥板13組成,攪拌電機11固定在外框體8上端面中間位置,攪拌軸12裝配在預處理池2內,攪拌軸12上端通過聯軸器與攪拌電機11相連接,刮泥板13設有兩組,刮泥板13對稱安裝在攪拌軸12環形側面下端,排水管14安裝在預處理池2下端面中間位置,排水管14下端延伸至沉淀池主體5內,刮泥板13下端面與預處理池2底部相貼合,該設計實現了池底刮泥功能。沉淀排泥機構3由絮凝箱31、電磁閥32、輸送管33、噴頭34、排泥泵35以及出泥管36組成,絮凝箱31固定在外框體8右端面中間位置,輸送管33右端連接絮凝箱31,輸送管33右端延伸至沉淀池主體5上方,噴頭34安裝在輸送管33下端面上,電磁閥32裝配在輸送管33上,排泥泵35安裝在沉淀池主體5內底部位置,出泥管36下端連接排泥泵35,出泥管36上端穿過沉淀池主體5,并延伸至外框體8外,該設計實現了淤泥的快速沉淀,提高了沉淀效率,縮短了沉淀周期。外框體8下端面棱角處均裝配有調節腳,絮凝箱31上端面上安裝有進液口,兩組刮泥板13規格相同,且刮泥板13通過螺栓固定在攪拌軸12上,外框體8右端面上安裝有開關,且開關通過電線與電磁閥32相連接,外框體8前端面上安裝有門體,且門體通過鉸鏈與外框體8相連接,預處理池2上端面上安裝有濾網。具體實施方式:在進行使用時,首先作業人員對本技術進行檢查,檢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話就無法進行使用了,此時需要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如果不存在問題的話就可以進行使用,使用前,作業人員將絮凝劑通過注液口輸送至絮凝箱31內,使用時,污水通過引水渠6與引流管7輸送至預處理池2內,作業人員運行攪拌電機11,攪拌電機11帶動攪拌軸12轉動,攪拌軸12帶動刮泥板13轉動,刮泥板13將將預處理池2底部的堆積淤泥進行清除,從而避免了淤泥在預處理池2底部沉淀堆積,造成管道堵塞的情況發生,并將污水與淤泥通過排水管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包括裝置主體、刮泥機構(1)以及沉淀排泥機構(3),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主體由外框體(8)、預處理池(2)、沉淀池主體(5)、出水口(4)、引流管(7)以及引水渠(6)組成,所述預處理池(2)固定在外框體(8)內上部,所述沉淀池主體(5)安裝在預處理池(2)正下方的外框體(8)內底部位置,所述引水渠(6)固定在外框體(8)上端面左側,所述引流管(7)上端與引水渠(6)相連接,所述引流管(7)下端穿過外框體(8)延伸至預處理池(2)內,所述出水口(4)設置在外框體(8)右端面下部,所述出水口(4)左端穿過外框體(8)與沉淀池主體(5)相連接;所述刮泥機構(1)由攪拌電機(11)、排水管(14)、攪拌軸(12)以及刮泥板(13)組成,所述攪拌電機(11)固定在外框體(8)上端面中間位置,所述攪拌軸(12)裝配在預處理池(2)內,所述攪拌軸(12)上端通過聯軸器與攪拌電機(11)相連接,所述刮泥板(13)設有兩組,所述刮泥板(13)對稱安裝在攪拌軸(12)環形側面下端,所述排水管(14)安裝在預處理池(2)下端面中間位置,所述排水管(14)下端延伸至沉淀池主體(5)內,所述刮泥板(13)下端面與預處理池(2)底部相貼合;所述沉淀排泥機構(3)由絮凝箱(31)、電磁閥(32)、輸送管(33)、噴頭(34)、排泥泵(35)以及出泥管(36)組成,所述絮凝箱(31)固定在外框體(8)右端面中間位置,所述輸送管(33)右端連接絮凝箱(31),所述輸送管(33)右端延伸至沉淀池主體(5)上方,所述噴頭(34)安裝在輸送管(33)下端面上,所述電磁閥(32)裝配在輸送管(33)上,所述排泥泵(35)安裝在沉淀池主體(5)內底部位置,所述出泥管(36)下端連接排泥泵(35),所述出泥管(36)上端穿過沉淀池主體(5),并延伸至外框體(8)外。...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包括裝置主體、刮泥機構(1)以及沉淀排泥機構(3),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主體由外框體(8)、預處理池(2)、沉淀池主體(5)、出水口(4)、引流管(7)以及引水渠(6)組成,所述預處理池(2)固定在外框體(8)內上部,所述沉淀池主體(5)安裝在預處理池(2)正下方的外框體(8)內底部位置,所述引水渠(6)固定在外框體(8)上端面左側,所述引流管(7)上端與引水渠(6)相連接,所述引流管(7)下端穿過外框體(8)延伸至預處理池(2)內,所述出水口(4)設置在外框體(8)右端面下部,所述出水口(4)左端穿過外框體(8)與沉淀池主體(5)相連接;所述刮泥機構(1)由攪拌電機(11)、排水管(14)、攪拌軸(12)以及刮泥板(13)組成,所述攪拌電機(11)固定在外框體(8)上端面中間位置,所述攪拌軸(12)裝配在預處理池(2)內,所述攪拌軸(12)上端通過聯軸器與攪拌電機(11)相連接,所述刮泥板(13)設有兩組,所述刮泥板(13)對稱安裝在攪拌軸(12)環形側面下端,所述排水管(14)安裝在預處理池(2)下端面中間位置,所述排水管(14)下端延伸至沉淀池主體(5)內,所述刮泥板(13)下端面與預處理池(2)底部相貼合;所述沉淀排泥機構(3)由絮凝箱(31)、電磁閥(32)、輸送管(33)、噴頭(34)、排泥泵(35)以及出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婉如,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芩佳溢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不卡| 日韩a级无码免费视频|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东京热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 无码av免费网站|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免费|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 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丰满熟妇A v无码区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变态SM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