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5673417 閱讀: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2:07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包括支撐架、傳送帶、電機、護罩、進風機、排風機和控制器;所述傳送帶的中部為網(wǎng)帶,其上均勻設有多個網(wǎng)孔,該傳送帶安裝在支撐架上;所述支撐架上設有一位于所述傳送帶下方的底殼;所述護罩沿所述傳送帶的行走方向罩設在所述傳送帶上方,并與所述底殼的兩側密封固定連接;所述護罩上端面上靠近所述輸送通道入口端的部位設有進風口,靠近所述輸送通道出口端的部位設有出風口,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進風機的出口連通,所述出風口與所述排風機的進口連通;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機、進風機和排風機信號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實現(xiàn)了零件的節(jié)能高效冷卻。

    Intelligent cooling control conveyor bel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lligent cooling control conveyor belt,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frame, a conveyor belt, a motor, a shield, fan, exhaust fan and a controller; the conveyor belt of the middle belt, a uniform mesh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on a support frame; the support rack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mission belt located in the bottom shell below the trans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shield; walking along the belt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nveyor belt, with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shell is sealed and fixedly connected; the shield on the end surface of the conveying channel near the entrance end of the air inlet position. And close to the outlet end of the conveying passag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inlet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machine, the inlet and the outlet of the exhaust fan is connected; the controller and the motor, blower and exhaust fan signal Connect\u3002 The intelligent cooling control conveying belt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energy saving and high efficiency cooling of the parts.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
    本技術屬于零件淬火降溫
    ,尤其是涉及一種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
    技術介紹
    零件淬火冷卻設備的市場概況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急速增長,一方面,國家倡導低碳節(jié)能產(chǎn)品,我國的能源缺口日益擴大,而且人們對日常生活中的環(huán)境標準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考慮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需求,降低對環(huán)境影響,且對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及環(huán)境友好程度有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軍事國防、通信、能源、大型工業(yè)設施等場所的用電安全性日益重要,因此需要提高產(chǎn)品的運行穩(wěn)定性、智能化及自動化水平,而目前市場上的國產(chǎn)同類產(chǎn)品已無法滿足市場對節(jié)能產(chǎn)品的需要。因此,提高零件淬火冷卻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和運行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綜合性技術難題。目前市場上普遍使用的國產(chǎn)同類零件淬火冷卻設備存在以下缺點:1、爐體為普通耐高溫碳鋼焊接而成,密封性不好,容易透空氣,各部分冷卻速度也不均勻從而影響產(chǎn)品質(zhì)量的穩(wěn)定性;2、在單位時間內(nèi)處理零件的重量方面,由于國產(chǎn)同類零件淬火冷卻設備的冷卻效率低,無自動裝卸料機構,單次能處理的原料較少,所以需要人工多次裝卸料,加大了工作量,由于人工裝料存在一定誤差,處理后產(chǎn)品指令穩(wěn)定性差;3、控制方面,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設備都采用的控制柜是由人工開關按鈕控制,不僅降低了效率,還加大了工作量,降低了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及合格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旨在提出一種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實現(xiàn)了零件的節(jié)能高效冷卻,具有結構合理、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操作簡便、全自動化程度高、節(jié)能、高效、運行安全可靠、經(jīng)久耐用、勞動條件好等特點。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包括支撐架、傳送帶、電機、護罩、進風機、排風機和控制器;所述支撐架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固設有一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相互平行,且該轉動軸中的一個與所述電機傳動連接;所述傳送帶的中部為網(wǎng)帶,其上均勻設有多個網(wǎng)孔,該傳送帶套設在轉動軸上,并在所述轉動軸的帶動下循環(huán)行走;所述支撐架上設有一位于所述傳送帶下方的底殼,用以避免傳送帶上氧化皮向外的掉落;所述護罩沿所述傳送帶的行走方向罩設在所述傳送帶上方,并與所述底殼的兩側密封固定連接,配合底殼形成兩端開口且側壁密封的輸送通道,所述傳送帶由輸送通道的入口行走至出口;所述護罩上端面上靠近所述輸送通道入口端的部位設有進風口,靠近所述輸送通道出口端的部位設有出風口,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進風機的出口連通,所述出風口與所述排風機的進口連通;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機、進風機和排風機信號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傳送帶的兩端突出于所述護罩的兩端。進一步的,所述底殼的下端沿所述傳送帶行走方向連續(xù)成列固設有多個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上端開口透過所述網(wǎng)帶與所述輸送通道連通,下端開口設有可拆卸端蓋。進一步的,所述進風口有兩個,沿所述傳送帶行走方向成列設置,且與兩個進風機一一對應連通。進一步的,所述出風口有兩個,沿所述傳送帶行走方向成列設置,該兩個出風口通過出風管道匯聚,該出風管道與所述排風機的進口連通。進一步的,所述進風機和排風機上設有旋轉感應器,該旋轉感應器測量進風機和排風機的轉軸轉速,并與所述控制器信號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為PLC控制器。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架上靠近所述輸送通道出口的一端固設有一傾斜送料板,該傾斜送料板的傾斜上端低于所述傳送帶,并與所述支撐架固定連接,傾斜下端沿所述傳送帶的行走方向斜向下延伸。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技術所述的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具有以下優(yōu)勢:(1)本技術所述的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主要用于汽車發(fā)動機內(nèi)部構件及工藝要求高,強度、韌性、耐磨等性能指標要求高的零件,是一種用于重要場合下的新型材料快速冷卻淬火專用設備;與傳統(tǒng)淬火工藝相比,該技術無需零件二次加熱造成能源浪費,降溫時采用空氣為冷卻介質(zhì),避免采用油或其他溶液為冷卻介質(zhì)是對環(huán)境造成的二次污染;降溫時PLC控制器通過PID參數(shù)控制實現(xiàn)降溫自動動作,避免了傳統(tǒng)淬火時降溫速度難以控制的弊端,產(chǎn)品合格率高。附圖說明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支撐架;11-底殼;12-收集箱;2-傳送帶;3-電機;4-護罩;41-進風口;42-出風口;43-出風管道;5-進風機;6-排風機;7-控制器;8-轉動軸;9-傾斜送料板。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如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支撐架1、傳送帶2、電機3、護罩4、進風機5、排風機6和控制器7;支撐架1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固設有一轉動軸8,轉動軸8相互平行,且該轉動軸8中的一個與電機3傳動連接;傳送帶2的中部為網(wǎng)帶,其上均勻設有多個網(wǎng)孔,該傳送帶2套設在轉動軸8上,并在轉動軸8的帶動下循環(huán)行走;支撐架1上設有一位于傳送帶2下方的底殼11,用以避免傳送帶上氧化皮向外的掉落;護罩4沿傳送帶2的行走方向罩設在傳送帶2上方,并與底殼11的兩側密封固定連接,配合底殼11形成兩端開口且側壁密封的輸送通道,傳送帶2由輸送通道的入口行走至出口;護罩4上端面上靠近輸送通道入口端的部位設有進風口41,靠近輸送通道出口端的部位設有出風口42,進風口41與進風機5的出口連通,出風口42與排風機6的進口連通;控制器7與電機3、進風機5和排風機6信號連接。傳送帶2的兩端突出于護罩4的兩端。底殼11的下端沿傳送帶2行走方向連續(xù)成列固設有多個收集箱12,收集箱12的上端開口透過網(wǎng)帶與輸送通道連通,下端開口設有可拆卸端蓋。待冷卻零件依次落至輸送通道入口處的傳送帶2上,電機3帶動轉動軸8轉動,轉動軸8帶動傳送帶2循環(huán)行走,且位于上端的傳送帶2由輸送通道的入口處行走至輸送通道的出口處;待冷卻零件由傳送帶2攜帶進入輸送通道,并由進風機5通過進風口41向輸送通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一種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1)、傳送帶(2)、電機(3)、護罩(4)、進風機(5)、排風機(6)和控制器(7);所述支撐架(1)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固設有一轉動軸(8),所述轉動軸(8)相互平行,且該轉動軸(8)中的一個與所述電機(3)傳動連接;所述傳送帶(2)的中部為網(wǎng)帶,其上均勻設有多個網(wǎng)孔,該傳送帶(2)套設在轉動軸(8)上,并在所述轉動軸(8)的帶動下循環(huán)行走;所述支撐架(1)上設有一位于所述傳送帶(2)下方的底殼(11);所述護罩(4)沿所述傳送帶(2)的行走方向罩設在所述傳送帶(2)上方,并與所述底殼(11)的兩側密封固定連接,配合底殼(11)形成兩端開口且側壁密封的輸送通道,所述傳送帶(2)由輸送通道的入口行走至出口;所述護罩(4)上端面上靠近所述輸送通道入口端的部位設有進風口(41),靠近所述輸送通道出口端的部位設有出風口(42),所述進風口(41)與所述進風機(5)的出口連通,所述出風口(42)與所述排風機(6)的進口連通;所述控制器(7)與所述電機(3)、進風機(5)和排風機(6)信號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1)、傳送帶(2)、電機(3)、護罩(4)、進風機(5)、排風機(6)和控制器(7);所述支撐架(1)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固設有一轉動軸(8),所述轉動軸(8)相互平行,且該轉動軸(8)中的一個與所述電機(3)傳動連接;所述傳送帶(2)的中部為網(wǎng)帶,其上均勻設有多個網(wǎng)孔,該傳送帶(2)套設在轉動軸(8)上,并在所述轉動軸(8)的帶動下循環(huán)行走;所述支撐架(1)上設有一位于所述傳送帶(2)下方的底殼(11);所述護罩(4)沿所述傳送帶(2)的行走方向罩設在所述傳送帶(2)上方,并與所述底殼(11)的兩側密封固定連接,配合底殼(11)形成兩端開口且側壁密封的輸送通道,所述傳送帶(2)由輸送通道的入口行走至出口;所述護罩(4)上端面上靠近所述輸送通道入口端的部位設有進風口(41),靠近所述輸送通道出口端的部位設有出風口(42),所述進風口(41)與所述進風機(5)的出口連通,所述出風口(42)與所述排風機(6)的進口連通;所述控制器(7)與所述電機(3)、進風機(5)和排風機(6)信號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2)的兩端突出于所述護罩(4)的兩端。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冷卻控制傳送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殼(11)的下端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陸晨超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三木森電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久久美利坚合众国AV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中国少妇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韩国三级理论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人妻丰满熟AV无码区HD|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在线高清无码A.|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 69天堂人成无码麻豆免费视频|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