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type used to rescue the drowning of the UAV, including rescue equipment, rescue devic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pipe and pipe, the total number of rescue units, the rescue unit comprises a telescopic device, the telescopic device includes a housing,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telescopic assembly, telescopic assembly includes third driving motor and a telescopic unit telescopic unit includes third drive the shaft and the sleeve, the general endotracheal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uni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units, including second drive motor, a buffer block, a driving frame,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block, used to rescue the drowning of intelligent unmanned machine because of buoy in gas state, thereby reducing the UAV flight by the resistance, so that it can fly fast a drowning man, and through the ventilation unit causes the air pump to inflate the life buoy, put with the telescopic device to complete the lifeboat, not only that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an carry a plurality of rescue rings at once to rescue a number of drowning people, thereby greatly shortening the rescue time and improv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無人機
本專利技術涉及無人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無人機。
技術介紹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UAV),是一種處在迅速發(fā)展中的新概念武器裝備,其具有機動靈活、反應快速、無人飛行、操作要求低的優(yōu)點。無人機通過搭載多類傳感器,可以實現影像實時傳輸、高危地區(qū)探測功能,是衛(wèi)星遙感與傳統(tǒng)航空遙感的有力補充。目前,無人機的使用范圍已經擴寬到軍事、科研、民用三大領域,具體在電力、通信、氣象、農業(yè)、海洋、勘探、攝影、防災減災、農作物估產、緝毒緝私、邊境巡邏、治安反恐等領域應用甚廣。在河流內發(fā)現有溺水者后,當溺水者距離河岸或船只距離較遠時,為了實現快速救援,此時也可以通過遙控無人機搭載救生圈飛行至溺水者上方后,投放救生圈進行救援。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救生圈在充氣后體型較大,導致無人機在搭載其飛行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和風的阻力較大,進而降低了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從而延長了救援時間,增加了溺水者死亡的概率,同時,由于充氣的救生圈體型較大的原因,使得無人機僅能搭載一個救生圈,當河流內出現多名溺水者時,需要投放多個救生圈,無人機來回飛行并安裝救生圈也會延長救援時間,增加其他溺水者的死亡概率,從而導致無人機在實際救援過程中,實用性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無人機。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無人機,包括主體、救援裝置、兩個第一連接框架和若干飛行單元,所述飛行單元周向均勻分布在主體的外周,所述救援裝置設置在主體的下方,兩個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1)、救援裝置(9)、兩個第一連接框架(7)和若干飛行單元(10),所述飛行單元(10)周向均勻分布在主體(1)的外周,所述救援裝置(9)設置在主體(1)的下方,兩個所述第一連接框架(7)分別設置在救援裝置(9)的兩側,所述救援裝置(9)分別通過兩個第一連接框架(7)與其中兩個飛行單元(10)連接;所述救援裝置(9)包括氣泵(11)、通氣管(12)、總氣管(13)、若干支管(14)和若干救援單元(33),所述氣泵(11)和通氣管(12)均設置在總氣管(13)的上方,所述氣泵(11)通過通氣管(12)與總氣管(13)連通,所述支管(14)和救援單元(33)均設置在總氣管(13)的下方,所述支管(14)的數量和救援單元(33)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支管(14)與總氣管(13)連通;所述救援單元(33)包括伸縮裝置(15)、救生圈(17)和兩個第二連接框架(16),所述伸縮裝置(15)設置在支管(14)上,所述救生圈(17)設置在支管(14)的下方且與支管(14)連通,兩個所述第二連接框架(16)設置在支管(14)的兩側,所述第二連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1)、救援裝置(9)、兩個第一連接框架(7)和若干飛行單元(10),所述飛行單元(10)周向均勻分布在主體(1)的外周,所述救援裝置(9)設置在主體(1)的下方,兩個所述第一連接框架(7)分別設置在救援裝置(9)的兩側,所述救援裝置(9)分別通過兩個第一連接框架(7)與其中兩個飛行單元(10)連接;所述救援裝置(9)包括氣泵(11)、通氣管(12)、總氣管(13)、若干支管(14)和若干救援單元(33),所述氣泵(11)和通氣管(12)均設置在總氣管(13)的上方,所述氣泵(11)通過通氣管(12)與總氣管(13)連通,所述支管(14)和救援單元(33)均設置在總氣管(13)的下方,所述支管(14)的數量和救援單元(33)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支管(14)與總氣管(13)連通;所述救援單元(33)包括伸縮裝置(15)、救生圈(17)和兩個第二連接框架(16),所述伸縮裝置(15)設置在支管(14)上,所述救生圈(17)設置在支管(14)的下方且與支管(14)連通,兩個所述第二連接框架(16)設置在支管(14)的兩側,所述第二連接框架(16)的豎向截面的形狀為L形;所述伸縮裝置(15)包括外殼(28)和兩個滑桿(32),所述外殼(28)固定在支管(14)上,兩個所述滑桿(32)分別設置在外殼(28)的兩側,所述滑桿(32)的一端與第二連接框架(16)固定連接,所述滑桿(32)的另一端設置在外殼(28)內,所述外殼(28)內設有伸縮組件,所述伸縮組件包括第三驅動電機(29)和設置在第三驅動電機(29)兩側的伸縮單元,所述伸縮單元與滑桿(32)固定連接,所述伸縮單元包括第三驅動軸(30)和套管(31),所述第三驅動電機(29)與第三驅動軸(30)傳動連接,所述套管(31)套設在第三驅動軸(30)上且與滑桿(32)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驅動軸(30)的外周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套管(31)內設有內螺紋,所述套管(31)內的內螺紋與第三驅動軸(30)上的外螺紋相匹配;所述總氣管(13)內設有若干通氣單元,所述通氣單元的數量與支管(14)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通氣單元包括第二驅動電機(20)、緩沖塊(21)、驅動框架(22)、連桿(23)和堵塞塊(24),所述驅動框架(22)的豎向截面的形狀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陳科,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雷凌廣通技術研發(fā)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