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服裝的拉鏈,包括用以將鏈牙并合或分離的拉頭底座,所述拉頭底座設置用以供拉片穿過的通孔,所述拉片穿過所述通孔并能夠以所述拉頭底座為軸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所述拉片設置有用以避免所述拉片左右晃動的限位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包括上述拉鏈的服裝。上述拉鏈,能夠確保手部向上或向下用力拉動拉頭時,左右兩側穩固,實現鏈牙并合與分離的過程穩定,確保穿衣的便捷性。
Garment and zipp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zipper for clothing, including the head pull base and chain teeth or separation, the pull head base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 for pull through, the pulling piece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and to the pull head base axis clockwise or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the pull plate is arranged to avoid the useful pull the shaking of the limiting part.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garment with the zipper. The zipper can ensure the left and the right sides of the hand to be pulled firmly when the head is pulled up or downwards, so that the process of chain teeth separation and separation is stable, and the convenience of dressing is ensure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服裝及其拉鏈
本技術涉及服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服裝的拉鏈。本技術還涉及一種具有該拉鏈的服裝。
技術介紹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拉鏈由最初的金屬材料向非金屬材料,單一品種單一功能向多品種多規格綜合功能發展,由簡單構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觀,五顏六色,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其性能、結構、材料日新月異,用途廣泛,深入到了航天、航空、軍事、醫療、民用等各個領域,小小拉鏈在人們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生命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該拉鏈可以防止在拉拽過程中拉片左右晃動。本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拉鏈的服裝。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服裝的拉鏈,包括用以將鏈牙并合或分離的拉頭底座,所述拉頭底座設置用以供拉片穿過的通孔,所述拉片穿過所述通孔并能夠以所述拉頭底座為軸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所述拉片設置有用以避免所述拉片左右晃動的限位部。相對于上述
技術介紹
,本技術提供的拉鏈,利用設置于拉片的限位部,避免拉片相對于拉頭底座向左右方向晃動;具體來說,當手持拉片需要鏈牙并合與分離時,拉頭往往能夠相對于所述拉頭底座旋轉,以方便手部向上或向下用力;本技術還設置限位部,避免拉片左右方向晃動;拉頭相對于拉頭底座的旋轉方向為第一方向,拉片晃動方向為第二方向,顯然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垂直;如此設置,能夠確保手部向上或向下用力拉動拉頭時,左右兩側穩固,實現鏈牙并合與分離的過程穩定,確保穿衣的便捷性。優選地,所述通孔設置于位于所述拉頭底座上的彈片。優選地,所述彈片設置用以供所述限位部滑動摩擦的摩擦面。優選地,所述拉片設置用以與所述通孔相互嵌套的端孔,且所述通孔與所述端孔垂直設置。優選地,兩所述限位部對稱設置于所述通孔的兩側。優選地,所述限位部與所述拉片一體成型設置。優選地,所述拉片遠離所述通孔的一端設置手持部。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服裝,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拉鏈。優選地,所述服裝具體為運動服。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拉鏈在使用狀態下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拉片的示意圖;圖3為圖1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為了使本
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圖3,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拉鏈在使用狀態下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拉片的示意圖;圖3為圖1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用于服裝的拉鏈;眾所周知,拉鏈通常由兩條帶上各有一排金屬齒或塑料齒組成的扣件,用于連接開口的邊緣(如衣服或袋口),有一滑動件可將兩排齒拉入聯鎖位置使開口封閉。上述金屬齒或塑料齒即為鏈牙,拉頭底座相對于鏈牙向上或向下拉動,實現鏈牙的并合或分離;拉片與拉頭底座連接,用以供人們用手把持,上下拉拽,實現鏈牙并合與分離。如說明書附圖1與附圖2可知,拉頭底座1設置通孔,通孔供拉片4穿過,從而實現拉片4可以相對于拉頭底座1的旋轉,本技術將該旋轉定義為第一方向。當人們穿衣時,通常會把持住拉片4,將拉片4沿著身體的長度方向向上拉動,實現鏈牙的并合;拉片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與拉頭底座1通孔配合,實現旋轉,第二端遠離通孔位置。在將拉片4沿著身體的長度方向向上拉動之前,在重力作用下,拉片4第二端往往朝下,位于拉頭底座1的下方;需要用手把持第二端使得拉片4相對于拉頭底座1旋轉,確保第二端位于拉頭底座1的上方,從而實現向上拉拽拉片4,實現鏈牙并合。上述過程中,第二端由拉頭底座1下方旋轉至拉頭底座1上方的旋轉方向即為第一方向。在第二端的旋轉過程中,由于第二端與拉頭底座1的通孔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間隙,導致在沿第一方向旋轉的過程中,拉片4相對于拉頭底座1左右晃動,左右晃動的方向即為本技術所定義的第二方向;顯然,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垂直。本技術在拉片4上設置限位部,限位部與拉頭底座1的通孔之間形成類似于鉸接的形式,從而避免拉片4在第二方向上晃動,確保手部向上或向下用力拉動拉頭時,左右兩側穩固,實現鏈牙并合與分離的過程穩定,確保穿衣的便捷性。限位部可以設置為說明書附圖1與圖2所示的凸起3;拉頭底座1的通孔設置于彈片2,并且彈片2位于拉頭底座1的上方,如說明書附圖1所示。彈片2與拉頭底座1可以采用一體成型的方式制造,并且兩者最好為金屬部件,以確保拉鏈的使用壽命。如說明書附圖1,彈片2設置豎直部,豎直部在如說明書附圖1所示的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厚度,通孔貫穿豎直部的水平方向,通孔厚度方向的兩側設置凸起3,兩個凸起3的內側壁與豎直部厚度方向的兩側滑動摩擦;即,拉片4沿第一方向旋轉的過程中,兩個凸起3始終與豎直部厚度方向的兩側相接觸,從而確保左右兩側穩固,實現鏈牙并合與分離的過程穩定,確保穿衣的便捷性。拉片4的第一端可以設置端孔5,如說明書附圖2所示,端孔5與通孔相互嵌套,并且通孔與端孔5垂直設置,如說明書附圖3所示??梢钥闯?,相互垂直的端孔5與通孔能夠實現上述技術效果。由說明書附圖3,端孔5的寬度應大于或等于通孔的厚度,以實現拉片4相對于彈片2朝向第一方向旋轉;當端孔5的寬度等于通孔的厚度時,能夠進一步減小拉片4相對于彈片2朝向第二方向旋轉的角度,與凸起3配合可以進一步避免作用晃動的現象。兩個凸起3可以對稱設置于通孔的兩側;即,兩個限位部5對稱設置于端孔5的兩側。凸起3與拉片4可以采用一體成型設置。拉片4的第二端可以設置手持部,也就是說,遠離通孔的一端設置手持部,用以供手部把持。方便地實現向上和向下拉拽拉片4的目的。手持部可以設置為波紋形的凹凸部,用以增大拉片4與手部的摩擦力,進而提高把持拉片4的成功率。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具有拉鏈的服裝,包括上述具體實施例所描述的拉鏈;服裝的其他部分可以參照現有技術,本文不再展開。上述服裝可以為運動服、戶外裝或其他類型的服裝。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中,諸如第一和第二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與另外幾個實體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以上對本技術所提供的服裝及其拉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技術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技術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服裝的拉鏈,包括用以將鏈牙并合或分離的拉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頭底座設置用以供拉片穿過的通孔,所述拉片穿過所述通孔并能夠以所述拉頭底座為軸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所述拉片設置有用以避免所述拉片左右晃動的限位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服裝的拉鏈,包括用以將鏈牙并合或分離的拉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頭底座設置用以供拉片穿過的通孔,所述拉片穿過所述通孔并能夠以所述拉頭底座為軸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所述拉片設置有用以避免所述拉片左右晃動的限位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設置于位于所述拉頭底座上的彈片。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設置用以供所述限位部滑動摩擦的摩擦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貴飛,黃一樞,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偉星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