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發電機驅動機構及發電裝置,發電機驅動機構包括傳動桿和驅動部;所述傳動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驅動部連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與發電機的轉子固定連接,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間隔設置;所述驅動部能夠驅動所述第一端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以帶動所述第二端自轉。驅動部驅動第一端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以帶動第二端自轉與驅動部直接驅動第二端自轉相比,由于動力臂增長,能夠降低驅動部需要提供的驅動力,從而降低驅動功率,進而能夠降低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Generator drive mechanism a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power generator device, generator dr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rod and a driving part; the drive shaft has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part, the second end for rotor and genera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in the rotational plane of the rotor of the generator in and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driving unit can drive the first end rotation in the rotating plane of generator rotor to drive the rotation of second end. The driver drives the first end rotation in the rotational plane of the rotor of the generator in the rotation driving part drives the second end and second end rotation compared to direct drive, because the power arm growth, can reduce the driver needs to provide the driving force, so as to reduce the driving power, which can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mprove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發電機驅動機構及發電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發電裝置
,尤其是涉及一種發電機驅動機構,以及一種使用該驅動機構的發電裝置。
技術介紹
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伴隨著電力急劇消耗,如何提高發電效率是全球面臨的重大課題,尤其在中國,人均電擁有量更存在較大的缺口,中國電力資源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局勢。目前常用的發電裝置為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三種裝置:火力發電指利用可燃物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火力發電裝置由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及其輔助裝置組成;水力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輪發電機產生電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轉為水輪的機械能,再以機械能推動發電機而得到電力,水力發電裝置由水輪發電機組、調速器、油壓裝置及其他輔助裝置組成;風力發電的基本原理是風輪在風力的作用下旋轉,它把風的動能轉變為風輪軸的機械能,發電機在風輪軸的帶動下旋轉發電,風力發電裝置一般有風輪、發電機、調向器、塔架、限速安全機構和儲能裝置等構件組成。然而,目前常規的發電裝置多采用汽輪機、風輪或水輪等驅動裝置和發電機同軸、直接連接,從而驅動發電機發電。由于發電機在發電時需要的轉速較高,因此發電機驅動裝置需要較高的驅動力以驅動發電機轉動。為了使發電機驅動裝置得到較高的驅動力,則需要提高其驅動功率以達到要求,從而會造成發電機驅動裝置的驅動功率較高,能源耗費量較大,能源利用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電機驅動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發電機驅動裝置的驅動功率較高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發電機驅動機構,包括傳動桿和驅動部;所述傳動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驅動部連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與發電機的轉子固定連接,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間隔設置;所述驅動部能夠驅動所述第一端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以帶動所述第二端自轉。進一步地,所述發電機驅動機構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一端固定,所述支撐部的另一端在所述傳動桿上鄰近所述第一端的區域與所述傳動桿固定連接,以支撐所述第一端。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為多個。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部包括電機、滾輪和環形軌道;所述第一端設有所述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滾輪固定套接;所述滾輪位于所述環形軌道內,且能夠沿所述環形軌道滾動。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部還包括電刷和供電輥;所述供電輥由導電材料制成,所述供電輥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二端上,所述電刷設置在所述供電輥的一側并能夠與所述供電輥接觸,所述供電輥通過導線與所述電機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部包括磁懸浮驅動組件、電磁鐵和環形軌道;所述磁懸浮驅動組件設置在所述環形軌道內;所述電磁鐵設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所述磁懸浮驅動組件能夠驅動所述第一端懸浮于所述環形軌道的上方并沿所述環形軌道轉動。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部包括渦輪風扇發動機,所述驅動桿的第一端上設有受力部,所述受力部位于所述渦輪風扇發動機噴氣口的軌跡上。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發電裝置,包括發電機以及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發電機驅動機構;所述傳動桿的第二端與所述發電機的轉子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發電裝置還包括增速齒輪箱;所述傳動桿的第二端與所述增速齒輪箱的輸入端固定連接,所述增速齒輪箱的輸出端與所述發電機的轉子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發電機為低速發電機。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發電機驅動機構,包括傳動桿和驅動部;所述傳動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驅動部連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與發電機的轉子固定連接,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間隔設置;所述驅動部能夠驅動所述第一端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以帶動所述第二端自轉。當驅動部驅動第一端在發電機2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時,傳動桿相當于杠桿,沿水平方向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間距即為動力臂的長度。由此可見,驅動部驅動第一端在發電機2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以帶動第二端自轉與驅動部直接驅動第二端自轉相比,由于動力臂增長,能夠降低驅動部需要提供的驅動力,從而降低驅動功率,進而能夠降低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利用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發電機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發電機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提供的發電機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發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發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傳動桿;2-發電機;3-驅動部;4-支撐部;5-增速齒輪箱;11-第一端;12-第二端;31-電刷;32-供電輥;33-電機;34-滾輪;35-環形軌道;41-支撐塊;42-斜拉索。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其中,術語“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為兩個不同的位置。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圖1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發電機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發電機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提供的發電機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發電機驅動機構,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傳動桿1和驅動部3;傳動桿1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端11與驅動部3連接,第二端12用于與發電機2的轉子固定連接,在發電機2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第一端11與第二端12間隔設置;驅動部3能夠驅動第一端11在發電機2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以帶動第二端12自轉。其中,傳動桿1可以為任何適合的形狀,只要能夠通過驅動第一端11在發電機2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進而帶動第二端12自轉即可。需要說明的是,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別指傳動桿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附近的一段區域。此外,發電機2的轉子的轉動平面為:發電機2的轉子上以發電機2的轉子的軸線上任意一點為圓心的能夠轉動的平面,例如:以發電機2的轉子的軸線上的一點為圓心轉動形成的平面且該平面垂直于發電機2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電機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傳動桿和驅動部;所述傳動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驅動部連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與發電機的轉子固定連接,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間隔設置;所述驅動部能夠驅動所述第一端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以帶動所述第二端自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發電機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傳動桿和驅動部;所述傳動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驅動部連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與發電機的轉子固定連接,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間隔設置;所述驅動部能夠驅動所述第一端在發電機的轉子的轉動平面內轉動以帶動所述第二端自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機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機驅動機構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一端固定,所述支撐部的另一端在所述傳動桿上鄰近所述第一端的區域與所述傳動桿固定連接,以支撐所述第一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機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為多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機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包括電機、滾輪和環形軌道;所述第一端設有所述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滾輪固定套接;所述滾輪位于所述環形軌道內,且能夠沿所述環形軌道滾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電機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還包括電刷和供電輥;所述供電輥由導電材料制成,所述供電輥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昱松,
申請(專利權)人:陳昱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內蒙古,1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