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精礦倉堆式配料的雙堆配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在堆式配料過程中采用“五步雙堆配料法”,將料堆由原來的一個增加為兩個,一個配料堆和一個上料堆,通過定點堆放,提前預混,計算,配料,上料的配料方法使混合精礦成分Pb:13.5~15.5%;Zn:30.5~35.5%;SiO
Double pile batching method for heap type batching of concentrate bi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le type double stack ingredients to concentrate bin proportioning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of: using \five step double stack batching method in pile type batching process, the material pile from an increase of two, a bunch of ingredients and a pile of material, through fixed-point stacking, pre mixing, calculation, method of feeding the ingredients, ingredients mixed concentrate composition Pb:13.5 ~ 15.5% ~ 35.5%; Zn:30.5; SiO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精礦倉堆式配料的雙堆配料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火法冶金領域,具體涉及為一種用于精礦倉堆式配料的雙堆配料方法。
技術介紹
冶煉廠采用ISP冶煉工藝技術提取金屬鉛鋅,作為提供密閉鼓風爐所用原料(燒結塊)的燒結車間,在生產過程中處于非常關鍵的地位,生產面臨的艱巨和壓力也顯得明顯和突出。既要應對精礦原料的變化,又面臨燒結狀況不穩定帶來的塊短缺的窘境,因而,燒結生產整體平穩、連續有效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燒結過程中,良好的爐料制備、穩定的爐料透氣性、均勻的物化組分,都與混合精礦的物化條件息息相關,可以說,精礦物化條件優良與否是燒結生產過程得以進行的前提和基礎,是ISP工藝運行的關鍵環節。燒結車間精礦配料方式采用堆式配料,主要是對外進各種鉛鋅礦(單一鉛、鋅礦,混合礦及部分次氧化物料)進行混合,滿足物化組分要求。同時要求精礦配料過程中成分均勻性要高,即混合精礦越均勻越好。但現實制約條件較多,主要是:1.倉儲條件制約:該廠自投產以來未對精礦倉進行增容改造,隨著密閉鼓風爐產能逐年提升后,原礦倉的存儲、配料場地日漸局促,已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在配料過程中混堆情況不可避免。2.外進原料礦源雜、礦種多、供礦量不穩定,特別是混合礦類,呈現點多量少的特點,約七八家供貨商提供礦量,每次在300-2000t。同時各礦點金屬品位波動大,精礦粒級度差異大。3.圍繞節約成本和減少中間物資以釋放資金的生產經營思路,在生產過程中有條件地逐步增加中間物料投用量。4.燒結生產波動和燒結塊不時短缺的壓力。上述原因和制約條件造成燒結配料過程配料不細致,混合精礦成分易波動,生產流程穩定性下降,特別是燒結焙燒過程條件不易掌控,時常出現主成分偏離指標幅度大、燒結過程條件惡化等現象,帶來生產調整頻繁、過程受控程度較差等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在堆式配料過程中實施更加細致的“五步雙堆配料法”,使得混合精礦成份均勻穩定,提供了一種用于精礦倉堆式配料的雙堆配料方法。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精礦倉堆式配料的雙堆配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定點堆放:以主成分、造渣成分為依據,按質量百分含量計:將Pb:1~2%,Zn:40~45%,Fe:8.0~12.5%,S:28~33%,SiO2:1~2%,Cu:1~2%為高鋅礦,Pb:10~15%,Zn:25~40%,Fe:8.5~12.5%,S:25~30%,SiO2:3~8%,Cu:0.5~2%為鉛鋅混合礦;Pb:25~30%,Zn:20~25%,SiO2:3~5%為中間物料;Pb:0.5~1%,Zn:33~47%,Fe:7.5~11.5%,S:28~33%,SiO2:1~2%,Cu:10~15%為高銅鋅礦;Pb:45~55%,Zn:10~15%,Fe:1.5~3.5%;SiO2:2~4%,S:10~15%,Cu:0.2~1%為高鉛礦;按主成分含量對各精礦品種進行分類堆放,掛牌標示;B.提前預混:鑒于原料成分和水分含量差異,對A步驟中的高鋅礦、鉛鋅混合礦、中間物料、高銅鋅礦、高鉛礦進行提前預混,將同一產地,不同批次的五類原料分別進行單一獨自混合,使五種主配料結構原料成分控制在步驟A的原料成分范圍內;C.計算:根據原料成分化驗單進行配料冶金計算,要求混合精礦成分Pb:13.5~15.5%;Zn:30.5~35.5%;SiO2:2.5~4.0%;S:20.5~23.5%;Fe:8.5~12.5%;Cu:1.5%~2.5%,按每天燒結機對混合精礦處理量、天車抓斗每斗精礦量以5噸計、及根據混合精礦成分要求,計算需要步驟A中各個原料的天車抓斗數、和各個原料之間天車抓斗數的最小配比;D.配料:在正式配料過程中,根據步驟C算出的各個原料之間天車抓斗數的最小配比,依次將高鋅礦、鉛鋅混合礦、中間物料、高銅鋅礦、高鉛礦的配料抓斗均勻撒頂進行配料,循環上述配料過程,將各個原料達到步驟C計算得出的各個原料的天車抓斗數為止,最終形成配料堆;E.雙堆配料:配料堆和上料堆分開設置,對步驟D中已完成的配料堆混合料進行均勻翻倒,翻倒后送往至上料堆,此過程中保持均勻撒頂并對配料總斗數進行核對,然后重復步驟D繼續配料形成配料堆;F.上料:在重復步驟D繼續配料形成配料堆的過程中,對步驟E中形成的上料堆進行上料,一邊配料、一邊上料互不影響連續穩定進行,上料過程中利用縱向切削的方式實行下攢側切的上料方式,將上料堆的精礦均勻穩定的送入生產流程。進一步的,步驟C中每天燒結機對混合精礦處理量按900噸計,根據混合精礦成分要求得出:高鋅礦120~200噸、鉛鋅混合礦250~350噸、中間物料150~200噸、高銅鋅礦90~150噸、高鉛礦60~100噸。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在堆式配料過程中采用“五步雙堆配料法”,雙堆是指將料堆由原來的一個增加為兩個,一個配料堆和一個上料堆,依次將高鋅礦、鉛鋅混合礦、中間物料、高銅鋅礦、高鉛礦進行五步雙堆混合配料,按“定點堆放,提前預混,計算,配料,上料”的配料方法,使混合精礦成份Pb:13.5~15.5%;Zn:30.5~35.5%;SiO2:2.5~4.0%;S:20.5~23.5%;Fe:8.5~12.5%;Cu:1.5%~2.5%,達到燒結過程對混合精礦成份要求。通過在堆式配料過程中實施更加精細的配料,使得混合精礦成份均勻穩定,對生產過程條件操控和優化有明顯促進作用,技術指標和經濟效益得到提升。2.本專利技術鑒于原料成分和水分含量差異性現狀,在步驟B中對A步驟中的高鋅礦、鉛鋅混合礦、中間物料、高銅鋅礦、高鉛礦進行提前預混,將同一產地、不同批次的五類原料進行單一獨自混合,使五種主配料結構原料成分控制在步驟A的原料成分范圍內,減少因原料批次不同帶來的品位波動,影響配料結果。3.本專利技術步驟E中將料堆由原來的一個增加為兩個,其中,一個為配料堆在D步驟中已完成配料堆,另外一個為上料堆,將配料堆和上料堆分開設置,對配料堆的混合料進行均勻翻倒,翻到后送往上料堆,在此過程中保持均勻撒頂,并對配料總斗數進行核對。雙堆配料實現了一邊配料一邊上料的連續穩定的精礦帶料模式,節約了配料時間,保證精礦成分穩定。4.本專利技術為了進一步保證配料成分的均勻性和準確性,利用縱向切削的方式實行下攢側切的上料方式,即在上料堆側面用天車抓斗進行下抓側切的抓料方式,抓起料后緩慢提升,將混合精礦均勻穩定的送入生產流程。5.本專利技術“五步雙堆配料法”經過近一年的實施應用,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為提高工藝流程的穩定性、燒結塊品質、鉛鋅比合格率、配料的精準度和鼓風爐的連續穩定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粗鉛鋅月產量連續3個月突破10000噸,鉛鋅比合格率從之前的不足65%提高到現在的每月超過90%,鼓風爐送風時率由原來的84%提高到目前的93%。塊品質改善明顯,較原來多產塊近2000噸/月,可降低單位成本2元/噸,年創直接經濟效益44萬余元。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混合精礦每天處理量為900噸,按質量百分含量計礦源結構主要有自產礦、大包鋅礦、中間物料、鑫百匯混合礦、高銅鋅礦、天水鉛礦、鑫諾混合礦,對上述7種原料進行混合配料:一種用于精礦倉堆式配料的雙堆配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定點堆放: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精礦倉堆式配料的雙堆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定點堆放:以主成分、造渣成分為依據,按質量百分含量計:將Pb:1~2%,Zn:40~45%,Fe:8.0~12.5%,S:28~33%,SiO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精礦倉堆式配料的雙堆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定點堆放:以主成分、造渣成分為依據,按質量百分含量計:將Pb:1~2%,Zn:40~45%,Fe:8.0~12.5%,S:28~33%,SiO2:1~2%,Cu:1~2%為高鋅礦,Pb:10~15%,Zn:25~40%,Fe:8.5~12.5%,S:25~30%,SiO2:3~8%,Cu:0.5~2%為鉛鋅混合礦;Pb:25~30%,Zn:20~25%,SiO2:3~5%為中間物料;Pb:0.5~1%,Zn:33~47%,Fe:7.5~11.5%,S:28~33%,SiO2:1~2%,Cu:10~15%為高銅鋅礦;Pb:45~55%,Zn:10~15%,Fe:1.5~3.5%;SiO2:2~4%,S:10~15%,Cu:0.2~1%為高鉛礦;按主成分含量對各精礦品種進行分類堆放,掛牌標示;B提前預混:鑒于不同批次原料成分和水分含量差異,對A步驟中的高鋅礦、鉛鋅混合礦、中間物料、高銅鋅礦、高鉛礦5類原料,將同一產地,不同批次的同類原料進行混合,使五種主配料結構原料成分控制在步驟A的原料成分范圍內;C計算:根據原料成分化驗單進行配料冶金計算,要求混合精礦成分Pb:13.5~15.5%;Zn:30.5~35.5%;SiO2:2.5~4.0%;S:20.5~2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殷勤生,張忠軍,石磊聲,滕國剛,劉兆偉,
申請(專利權)人: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